第一百一十八章 賊心不死

從長安到漢中之地,的確比較南行。

從貞觀元年到現在,這一條馳道,已經修建了四年之久,還只是進行了一半。

這裡的苦力從來沒有調動過,一直負責修建馳道。

遇到了能開山修建山路的地勢,就直接修建山路,不能修建山路的,就只好改道。

對於以前的那種浮橋路,已經直接廢棄了。

因爲浮橋雖然比較簡單,可是需要維修,而且,修建這樣的浮橋路也並不保險,更不方便。

一些大型的車馬根本就過不了。

能夠修橋修路的地方,那就修橋修路,從南方運來的花崗石全部都用來修橋了。

估計真要是有一個宋徽宗,也沒辦法弄他的園子了。

在漢中休養了十天左右,長安的聖旨總算是到了。

李二陛下對於這一場戰爭,還是非常滿意的,大大地消耗了一波吐蕃。

還殺了吐蕃的鬆贊,強大地震懾了吐蕃的那些人。

五個元帥也都死在這一場戰爭之中。

至於安西的祿東贊,可能是已經得到了消息,帶着兩萬吐蕃人逃離了安西戰場。

吐蕃的吐蕃撤離,也給西域之國還有西突厥一個致命打擊。

一個一個就像是沒有了主心骨,沒有了領頭羊,開始四散逃離。

最後直接被張公謹、李道宗、高士廉、柴紹的大軍給圍困在了龍門關。

西域之國還有西突厥這些聯盟大軍,一共九萬之餘的大軍,選擇了投降。

其結果顯而易見了。

大唐對於這些野心不死的人,從來不會有什麼非常寬大的政略,因爲真要是放了他們,那纔是放虎歸山。

李二陛下一直記得覆滅大唐的安史之亂,他差不多以及把這個當作是恥辱了。

還好江楓沒有說出,當初進言獻策,把突厥安頓在幽州等地,然後要讓大唐講究什麼禮儀之邦的那位大臣。

不然,李二陛下肯定是要狠狠地出一口氣。

接到了聖旨,江楓的這一支西征軍,自然也要凱旋而歸了。

雖然是慘勝,卻也是勝利了。

大唐時代週刊早已經把徵西軍在高山之上的作戰報道了出去,讓大唐百姓都明白,這一場戰爭,有多難。

弘文館學士的文筆,自然是毋庸置疑。

當讀報者當着縣城聽報的百姓,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的時候,不少百姓都忍不住落淚了。

特別是那句,之所以有歲月靜好,乃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讓他們當真是感觸不已。

以前從來沒覺得戰爭好,因爲戰爭是要死人的,在這些大軍之中,就有着他們的親人。

現在想一想,他們之所以有現在安居樂業的生活,就是這些大唐將士們在邊關抵禦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敵入侵,纔會如此啊!

如今提到大唐大軍,哪一個不是豎起大拇指?

……

在清河還有博陵之地。

王家的王珪已經因爲上次的科舉舞弊而免了官,現在正在家中養老。

其實他年齡也不是很大,而且以前在士林之間的聲望也比較高。

可是現在,又有幾個願意來捧他這個王家家主的臭腳?

以前王家的門欄很高,高到了連皇家都要仰望的地步。

然而現在,世家的門欄已經低到了隨便一個讀書人,都可以跨進去。

實在是他們這些所爲的耕讀世家,所謂的門閥大家,好像已經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家族。

王家、崔家等等在外面的商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他們以前所作的鹽商,如今已經被朝廷管控。

國策之中,大唐律法之中明確地寫了。

鹽乃百姓之本,粗鹽多少價,精鹽多少價,已經定下來,整個中原大地都是一樣。

如此一來,想要賺取差價的鹽商,直接吐血。

而朝廷推出來的精鹽,是真正的精鹽,白皚皚的像是雪一般,吃起來只有一種味道。

至於朝廷的粗鹽,其實已經和以前的精鹽差不多了。

價錢還比他們這些鹽商的價格要稍微低一錢,僅僅是這一錢,就已經打敗了中原之地的鹽商了。

他們就算是降價,那也比以前賣的少了。

只有那些實在是沒有什麼收入的貧苦百姓,纔會去買他們手中的鹽。

至於糧商,那就更不必說了。

大唐三樣神物,直接讓這些擁有着良田千畝的世家損失巨大,糧食賣不出去,豈不是要爛在手中?

這一點,幾個世家去年做的的確如此。

最後長芽子了,也沒有低價賣出去,或者是直接捐出去,爛在了糧倉裡面。

這一件事情對於朝廷的影響是有的。

以前大唐百姓大部分都是靠着世家的糧商生活,突然沒了糧食,他們自然要餓肚子。

最後還是李二陛下出手,把前朝囤積的舊糧拿出來分了。

至於那些酒樓等等,好地段,上一次直接給了太子和越王殿下。

不好的地段,現在自己做起生意,也已經不如別人了。

就一個青樓,如今有一些聰明的商人,竟然學着當初在玉山書院的那一場舞臺劇,開始了舞臺劇的表演。

最開始學着竇娥冤,後來慢慢地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舞臺劇了。

有的扮小丑,有的請雜技。

青樓都不再是隻做井井有條的生意了。

這一點,王珪也知道,王家之所以如此,是有人在動手打壓,至於是誰,他也清楚。

一個王朝的新起,自然會跟隨着新的勳貴,新的大家族出現,程家、長孫家、張家、李家等等。

王珪之子帶着一份大唐時代週刊走進來,低聲說道:“父親大人,這是今日份的週刊。”

王珪接過來一看,就看到了非常顯眼的頭版頭條,大唐徵西軍勝了。

上一版,是大唐鎮東軍勝了。

現在大唐又打敗了吐蕃,自此以後,大唐周邊的番邦將會徹底臣服。

如此一來,大唐的疆土將會是前所未有之曠闊。

自古至今,怕是也只有大唐今日之疆土算是最爲曠闊了。

北至大草原、西至吐蕃的高山、南到嶺南、東至東海。

“鬆贊這個梟雄,最終還是敗了啊。”王珪嘆了一口氣。

他們其實在這一場戰爭之中,稍微支持了一下另外一方,期待能夠利用高山這樣的優勢消滅自己的敵人。

來一個借刀殺人。

卻不想,這把刀也不鋒利。

第七十六章 國策的圓滿完成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長安之路第一章 走進科學第三百零九章 元老功臣第一百二十六章 努力的王玄策第六百四十七章 崇禎帝,我就喜歡年輕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聰明人的謀劃第六百章 錢謙益、送上門的奸臣第七十五章 平冤昭雪第三百九十七章 小姐,可願和小生共推牌九第五百九十一章 不沾泥、你的死期到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兩百零一章 征途第兩百三十三章 新的線索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胎兩寶,國師爹地別想逃第四百四十三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六百四十章 三種意、看山看水看人乎第一百二十八章 腳下的大陸第四百一十五章 被迫開始營生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大郎的一天第四百二十七章 誰纔是老狐狸?第五百二十三章 金兀朮力勸粘罕第四百三十四章 捲土重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唐第一美男第六百二十章 大國丈、你的事情被告發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抓賊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金的戰略後撤第一百四十章 陰謀的味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杜右相投金被拒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鴨式的促發展第四百零七章 大郎,老夫攤牌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兩百三十七章 聖僧第四百六十九章 稱霸的第一步第四百三十五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六十三章 真仇恨第四百七十二章 一匹狼引發的戰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師霸王附體,扭轉戰局第八十三章 學府火鍋第三百五十一章 靈寶寂夜第四百八十四章 讓謠言先飛一會兒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貪官終得報應第六百八十章 范文程,亂臣賊子的末路第四章 長安亂象、葡萄美酒第七十六章 國策的圓滿完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茲本的萌芽第四百三十九章 勇冠三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起戰火第兩百二十三章 軍餉第四百二十三章 裴行儉的心結第三百六十一章 演技在線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大帥心憂天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有鳳來儀第五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兩百八十七章 設局第六百一十章 崇禎帝、我今天要吃肉第四百四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九十八章 失意的帝王和信息的交流第五百一十一章 韓世忠要一戰成名第六百四十二章 迎親宴、蹭吃蹭喝的大學士第四百六十二章 越來越讓人失望的李顯第兩百七十七章 羅斯柴爾德遊記第五百二十一章 杜叛臣身死溫州城第兩百二十二章 吃草第一百一十三章 所向睥睨第六百六十一章 多爾袞、一次失敗罷了第十二章 商人重利輕別離第三百四十章 離島之前的時光第六百三十九章 顧炎武、我要成爲國師的知己第三百零四章 江軒的火車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鴨式的促發展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學院、讓人人都可以讀書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第三百八十四章 少東家可會詩歌文賦?第三百零一章 後浪來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明一暗第兩百四十三章 藏寶第五百八十六章 仙人啊,你救救這大明吧第兩百二十七章 君明臣賢第六百二十九章 盧象升、被國師舉薦的人第兩百九十四章 國士無雙第七十六章 國策的圓滿完成第三十七章 舌尖上的大唐第五百一十章 江楓要扶趙宋阿斗第四章 長安亂象、葡萄美酒第六百三十二章 這大明、已經快要沒救了第兩百八十四章 過招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之絕,獨佔其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天之前第六百七十三章 霸主路、大明的無敵大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籮筐鎮百官第五百三十九章 江上仙出手言治政第兩百九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結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不予之第兩百七十五章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郎,你怎麼看?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缺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佈局的人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