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九章 省親

長孫皇后對於後面的那些王朝興趣不大,她只關心現在,關心自己的幾個孩子。

這些年,她也明白李二陛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長孫皇后也更加明白,在當初那段時間,李二陛下爲什麼會把承乾和青雀交給國師了。

那個時候,長孫皇后多少還有一些不明白。

爲什麼李二陛下要把承乾和青雀一起送到國師府求學,對方雖然是仙人弟子。

可是左右也不過一個七歲兒郎啊!

後來覺得國師的確是仙人弟子,教導承乾和青雀,應該也是理所應當,也覺得是李二陛下的一番真情想法。

現在看來,還有一層意思在裡面。

那就是李二陛下並不太想要見到承乾和青雀,後來才慢慢地發現,經過了國師教導之後。

承乾和青雀的改變的確很大,一個算的上明正的儲君,仁義、賢德、恪守奉公、嚴於律己,一個奮發有爲、心向大海,爲大唐開疆擴土。

這才一直沒有表現出來其他的心思。

承乾還是東宮之主,還是大唐的儲君,青雀還是大唐的親王,並能夠帶着商船戰船橫行海上。

所以長孫皇后纔會沒有在這個時候提出李治要離開皇城的想法。

一夜過後。

長孫皇后讓人叫來了已經下了學的李治,看着這個已經棱角分明的少年郎。

想着歷史上,這個兒子繼承了皇位。

最後卻又把這個皇位讓給了一個女人,而他病死在牀榻,李家的後人被殘殺殆盡的那個原本的歷史。

臉色就有一些蒼白,神色中難掩的擔憂還有後怕。

李治還以爲長孫皇后是因爲自己的離開,所以心情不太好,以至於影響了休息,影響了身體。

“母后,我,我還是留在宮內陪着母后吧?”

李治很孝順,這一點從小到大,長孫皇后都能夠感覺到。

“嗯。”

所以長孫皇后微微點頭,算是同意了李治的話。

這讓李治一愣,頓時有一些無奈。

畢竟都已經準備好了,結果自己這一開口,母后就改變了注意,似乎又有了一些悔意。

長孫皇后也察覺出來了,便說道:“稚奴,母后也是爲了你好,等以後,你就會明白的。

而且,你大哥現在每天都有事情要忙,你二哥也是遠去海上,母后這身邊,也需要你。

你現在出去了,母后這心就空落落的。”

長孫皇后直接打起了感情牌。

她之所以不讓李治現在搬出去,就是因爲一旦李治搬出去了。

那他就要相當於是成了一個真正的親王,會有自己的府邸,會有自己的封地,還會有自己的家室。

這是其一,其二便是李治會有自己的門客,會有把賭注放在他身上的大臣等人。

以長孫皇后的手段,其實朝堂之上的一些事情,她也多少聽到一些風風雨雨。

在承乾還有青雀還有李恪以及李佑等等皇子越來越優秀,並且越來越大的時候,總有一些官場失意的官員,會從這些皇子身上投石問路。

以長孫無忌爲例,她的這位哥哥,是支持太子李承乾的。

這一點毫無疑問。

因爲李承乾乃是長孫皇后所出,乃是嫡長子,在朝堂之上的支持者最多。

這也得益於李承乾到現在未曾瘸腿,也沒有變得像是那個原本的歷史上那樣,變成一個不知禮節、不通人情的太子。

其實在大唐,金童這樣的事情很常見。

當年在長孫家,在李家,在那些世家,都能夠看到一些。

自己養着一些非常俊秀的金童,到了一定的時間,會做出那等事情出來。

可是那原本的歷史上,李承乾已經是大唐的太子,還有了太子妃,卻還明目張膽做出那等事情。

當真是讓長孫皇后感到了一些膈應。

幸好,那種事情現在並沒有發生。

她纔想着,要留着李治在宮內,不能讓他出去,到時候真要是有了什麼心思,或者是被人蠱惑了,她後悔都來不及。

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直到昨天晚上,李二陛下說起來之後。

長孫皇后忽然意識到,不僅僅是李治長大了。

其實她的承乾和青雀早早已經長大了。

要不是因爲有着大唐國師在,可能那種情況真的能發生,畢竟,生於帝王家,早已經身不由己了啊!

李治聽到長孫皇后的一番話,心中也就沒了太大怨言。

長孫皇后如今的身體本就不好,時長會犯病,一直都在喝藥調養。

李治也不過是十三,說成長了很多吧。

也的確如此,自己的小心思多了起來,更是有了不少想法。

但是真說起來,也不過是十三的少年郎,正有的叛逆還有迷惘以及人生岔路口,該有的也都出現了。

不過幾日,長孫皇后便帶着李治還有小兕子以及高陽公主等一起,前去國師府。

一來,也是感謝江楓。

二來,也是想要散散心,看一看自己的長樂公主,看一看江奕和江軒。

見到了那江奕和江軒,才能讓長孫皇后心情放鬆,也能增進一下彼此之間的親情。

就算是自己真的不在了。

以後倘若有一些事情還是發生了,有國師在,到底也能照顧一二啊!

皇后省親,自然是大事情,

不過江楓也沒有修建什麼大觀園,讓長孫皇后來省親。

正常的打開了大門,迎接長孫皇后。

然後便由長樂公主和鄭麗婉帶着人陪着,江楓和李治在外邊的雅堂坐着。

對於李治,江楓也不是很熟悉。

這個原本歷史上的高祖,現在也不過是一個少年郎,而且很拘謹。

至於以後,可能也不太會成爲高祖了。

李治很想要找到一些話題來,免得這空氣太尷尬了。

可是想了半天,好想想不出來什麼。

感覺到國師一直在打量自己,李治是連動都不敢動。

等到了好一會兒,國師才發話,這才連忙應付起來,卻也是小心翼翼。

這高陽公主也是第一次到國師府,以前可是很想來看一看。

想要知道傳說中的大唐國師、仙人弟子住在什麼樣的地方,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現在發現,似乎也沒什麼太讓人驚歎又震驚的地方。

不過卻也讓高陽公主覺得這國師府非常大,羨慕江燁能夠住上這麼大的地方。

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四百八十一章 誰擋我的路,我殺誰第兩百七十六章 形勢所逼第四百三十章 陶朱之能第五百一十二章 黃天蕩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四十一章 畝產千斤的土豆第一百一十四章 孤軍深入第四十章 小棉襖啊小棉襖第兩百六十一章 水土流失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包青天再度聞名第兩百三十二章 刺客身份第兩百三十二章 刺客身份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六十一章 壞人必須受到懲罰第兩百二十七章 君明臣賢第一百六十四章 貞觀十年的大災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祖制、走老路會被反超的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漁翁第一百零一章 是誰犯了死罪?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第五十八章 落後與強大第五百九十一章 不沾泥、你的死期到了第四十二章 皇帝和世家的第一次較量第五百二十九章 吳乞買舉國一戰第二十八章 七歲封侯,位列國師第六百一十一章 崇禎帝、自廢帝王的刀和劍第一百四十章 陰謀的味道第兩百五十二章 海上絲綢第六百六十三章 秘書監,只對帝王負責的機構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理第三百九十二章 薛仁貴一進白玉京第十二章 商人重利輕別離第三百五十章 老狐狸江楓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四百零七章 大郎,老夫攤牌了第一百二十章 盛世該有的樣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顧炎武;我還要再看看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謀萬世的國師第兩百一十九章 李佑第一百零一章 是誰犯了死罪?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第五百五十三章 江上仙再言未來第五章 美酒雖好,不可貪杯第六百零七章 徐光啓、大明時期的科學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古往今來之少有第一百四十章 陰謀的味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祥瑞現世第五百六十二章 韓世忠潑性不改第五百二十一章 杜叛臣身死溫州城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四百九十三章 錦州之地第一百四十章 陰謀的味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啓用薛仁貴第兩百一十九章 李佑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座豐碑,百萬民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將星隕落第兩百六十八章 老夫老妻第兩百五十三章 日照之地第五百七十一章 江上仙再查冤案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一百三十五章 謠言止於謠言第六百四十五章 錦囊計、大明的皇家銀行第六百四十五章 錦囊計、大明的皇家銀行第六百六十章 大國師,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唐的糧倉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武后的城府有多深第兩百八十三章 定策和暗手第一百五十章 所爲的戰爭都有目的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唐第一美男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第三百零五章 永徽年的大唐第六十章 長安街的偶遇第五百七十四章 蒙古王順勢崛起第兩百零三章 佛國第兩百八十二章 權謀第五十三章 一箭定陰山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的發展第五百三十八章 趙官家要做好帝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兵第四十八章 重開科舉第一百四十九章 死戰不退第四十七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一百七十一章 長大的皇子要分家第三百零八章 大唐國宴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不予之第五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一場史詩戰爭第三百零三章 仙島之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三百九十八章 狄相公此言差矣第五百零七章 斬秦檜、鋤奸臣、扶朝綱第一百六十四章 貞觀十年的大災第一百七十四章 晉陽公主第三百二十八章 武后的小心思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陵山智激阿史那第六百七十八章 范文程、我要我最後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