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

第447章 唐軍歸程

唐軍休整了半月之後,離開了怛邏斯城,留下了一隊西域人駐防。

之後沿途繼續繳獲人口與牲畜,唐軍離開蔥嶺的隊伍尤其龐大,一路上都是嗚嗚泱泱的人。

狄仁傑策馬問道:“你也與我們一起去長安?”

慕容順道:“我是唐人,當然是要去長安的。”

狄仁傑再一次催促馬兒往前走去。

慕容順坐在牛車上,面帶笑容,他知道這個狄仁傑會一直關注自己,可這又如何?

他是向天可汗覆命的,至於其他人與他的關係不大。

唐軍一路上走走停停,白方在沿途立下石碑,他每每立好石碑之後,就在石碑上刻下唐軍在這裡的故事。

從怛邏斯城離開,唐軍帶走了所有能帶走的東西,包括人乃至胡人的孩子。

從此,伊犁河以西,恐怕在數十年內,再也不會有外敵了。

立好了石碑之後,白方重新上馬,帶着僧兵繼續跟上唐軍。

李治與李慎兩兄弟也坐在一駕牛車上,只不過這駕牛車上裝滿了金銀。

身爲飛虎隊副將的李景恆策馬在邊上,護衛着晉王與紀王,看着這兩個小子臉上的笑容,像是自河間郡王以後,如家父那般,大唐的宗室將領後繼有人了。

雖說李治打仗還是不夠勇武,自碎葉城之後,紀王也不在前軍,但至少也上過戰場殺過敵。

對戰大食人的一戰,晉王幾度累得擡不起肩膀。

李景恆心想着,即便是不如當年的伯父們,但好在後繼有人了,若不計較他們的才能,也是極好的。

誰又能管得了後人會如何,只要後繼有人,當年宗室伯父們也該欣慰了吧。

當大軍終於到了碎葉城下,程咬金笑呵呵地看着年輕人們回來了。

這些人都是大唐下一代將領中的翹楚。

當裴炎要走進碎葉城,忽然感覺到自己的肩膀一沉,他轉頭看去,見到了大將軍的一張大臉,還有一雙銅鈴般的大眼盯着,被盯得有些發毛。

“大將軍?”

程咬金又掛上了和善的笑容,道:“可惜了。”

裴炎不解道:“可惜?不知大將軍可惜什麼?”

程咬金擡首道:“軍中的老兄弟們都在想着後輩將領們會如何?你們都是驍勇的少年人,只可惜你是個文臣。”

裴炎行禮道:“小子雖是文臣,亦可上陣殺敵。”

“既然如此,爲何還要入文臣一列?”

“這……”裴炎猶豫再三解釋道:“小子如今還在安西軍任職參軍,待回去之後……”

注意到大將軍的眼睛又瞪大了幾分,裴炎道:“小子就入軍中。”

“好!”程咬金點頭,擺了擺手,示意他進城休息。

剛走了兩步,裴炎來到城門口,再一次轉身向着程咬金大將軍行禮。

蔥嶺一戰,程咬金大將軍在後方指揮若定,風輕雲淡的。

婁師德沒有收到朝中的回信,他就還是御史,上前詢問道:“大將軍!”

程咬金一把將人扒開,對這個人沒有興致。

程處默策馬上前,道:“老貨,何苦爲難裴炎?”

“老夫還不是爲了朝中那些老兄弟着想。”

“老將軍們?”

“嗯。”程咬金撫須道:“軍中那些老傢伙託付老夫尋幾個好苗子。”

大軍進入碎葉城內休整,之後又要長途跋涉去伊犁河,將牲口栓好之後,一路從怛邏斯城而來的唐軍抓緊休息着。

如今的碎葉城被改建成了坐北朝南,這座城四四方方,兩條大道呈十字,從南北東西交叉在城中。

甚至這裡的屋子都用上了唐人的屋子的樣式。

碎葉城還有很多地方在修建,甚至還有從安西都護府派人工匠在主持事宜。

狄仁傑打量着這座碎葉城,道:“紀王,這城建設得還真快呀。”

李慎道:“蔥嶺不缺石料,但缺少大樹,別看樣式如長安那樣,可都是用石料壘出來的。”

裴行儉邁着大步走來,說了一句,“爲何不讓人來蔥嶺種樹?”

李慎解釋道:“蔥嶺的樹木不好長,針葉林倒是不少。”

唐軍到了碎葉城又得到了糧食的補給,帶來的許多人口,多數都在城外休息。

安西都護府送來了不少糧食,糧食堆積如山,夠唐軍吃幾天幾夜的。

王玄策與蔣師仁近來胃口很好,他從天竺回來之後一直吃得很好。

茹來傑沒有吃唐人的糧食,他吃着糌粑道:“明天我就帶着吐蕃的孩子們回去了。”

王玄策遲疑道:“這麼着急回去嗎?”

茹來傑道:“嗯。”

“你不想去長安,也不想去安西都護府?”

“不去了。”茹來傑咳了兩聲,他又喝了一口奶茶潤口,道:“唐人征服了蔥嶺,天可汗一定會很高興的,贊普也會高興的。”

兩人拿起酒碗,與對方的茶碗一碰,仰頭將酒水一飲而盡,蔣師仁道:“待我回了長安安頓好,我們會來吐蕃看你。”

茹來傑微笑道:“我的朋友,我在吐蕃的雪山上等你們。”

“我們是一同征戰的好兄弟,我的吐蕃兄弟,你一定不要這麼早老死。”

茹來傑大聲笑着,張嘴露出了一口老牙。

第二天臨行前,王玄策讓婁師德記下來吐蕃兵所有人的名字,這纔將人送別。

碎葉城外的雪山下,王玄策,蔣師仁,契苾何力送別這位吐蕃老人。

茹來傑看着已走向回家路的吐蕃孩子們,他笑着道:“我回到了吐蕃,王將軍也該回到長安了,我會寫信給遠在長安的王將軍。”

王玄策作揖行禮。

茹來傑坐在牛背上,笑呵呵道:“別了,唐人兄弟們。”

言罷,他讓孩子牽着牛,一路朝着吐蕃的方向而去。

看到蔣師仁一副不捨,還雙眼通紅的模樣,王玄策道:“他不會去安西都護府的,也不會去長安的。”

蔣師仁道:“也不知道我再去吐蕃的時候還能不能再見到他。”

契苾何力笑呵呵道:“他終究是吐蕃的大臣,不是天可汗的臣子。”

王玄策點頭,“涼公說得在理。”

契苾何力又道:“朋友就是這樣,終有離別的一天。”

蔣師仁詢問道:“當年涼公告別天可汗也會難受嗎?”

契苾何力朗盛笑道:“哈哈哈!以前的大唐是光芒萬丈,現在的大唐勇敢無畏。”

涼公見證了蔥嶺一戰的過程,這是他對現在的大唐的評價,以前的唐人將領都是天下的英雄豪傑。

現在的唐人繼承了當年的風光,契苾何力見證了現在的唐人少年是多麼地勇敢無畏。

當年豪傑都老了,大唐的年輕人勇敢地登上了高原,在嚴寒中殺敵。

王玄策奔赴數千裡,從天竺穿過山脈來到蔥嶺馳援。

這等壯舉當該彪炳史冊。

自貞觀後,勇敢無畏的唐人在蔥嶺揚威。

大唐的少年將軍們也可橫刀立馬,亦如當年天下英雄們的豪情,一諾千金,奔赴數千裡。

碎葉城內,人們正在埋鍋造飯,吃飽之後再一次踏上歸途。

李慎忙碌地交代着修建碎葉城的事宜,也在這天,碎葉城迎來了一批客人。

這些客人來自蔥嶺南面的小勃律國。

程咬金,婁師德,薛仁貴,裴行儉,王玄策五人一起看着小勃律國而來的使者。

使者是小勃律國的大臣,他先是行禮,而後指向身後那幾個穿着五彩斑斕衣裳的孩子,道:“這是我們國王的孩子,以及我們的孩子,我是國王的使者,前往大唐向天可汗朝賀。”

王玄策認識這個大臣,他就是小勃律王身邊的大臣,當初借兵還是他給國王出的主意。

程咬金詢問道:“帶這些孩子去做什麼?”

使者恭敬地行禮道:“大將軍,這些孩子希望去長安,去長安讀書。”

程咬金再問道:“哪幾個是小勃律王的兒子?”

使者拉出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也是十分恭敬地行禮。

薛仁貴小聲嘀咕道:“怎麼大宛與安康兩國的使者不來?”

裴行儉冷哼道:“他們是賊子,自然不敢來。”

程咬金問道:“這位使者,這是你們國王全部的孩子嗎?”

使者回道:“是的。”

裴行儉給程咬金使了使眼色。

老將軍當即明白了意思,便走到了一旁,低聲詢問道:“怎了?”

裴行儉小聲道:“大將軍,小勃律在蔥嶺西南又鄰近吐蕃。”

“你是何意思?”

裴行儉看了看身後的使者,對方依舊是禮貌的笑容,再一次壓低聲音道:“我們出征蔥嶺,看過那裡的地勢,將來的蔥嶺一定還有戰事,小勃律國是連接吐蕃與蔥嶺的要道,若能夠得到小勃律的依附,說不定在將來能夠穩住蔥嶺的局勢。”

程咬金遲疑道:“當真?”

裴行儉重重點頭。

程咬金將信將疑,而後咳了咳嗓子,對使者道:“好,你隨老夫一同去長安。”

使者再一次笑着行禮。

此去長安還有八千里,唐軍開拔的時候將碎葉城能帶走的東西也都帶走了,裝了滿滿十車的五色鹽,隨行所繳獲的人口擴大到了七萬人,龐大的隊伍一路走向伊塞克湖。

沿途已可以看到從天山方向而來的唐軍,每天走一段路都會有唐軍的傳令兵來往遞送消息。

婁師德送去朝中的調任奏章沒有消息,他依舊穿着御史的官服,記錄着一路行軍發生的事。

伊塞克湖依舊飄着雪,告訴着唐軍現在依舊是寒冬時節。

唐軍在伊塞克湖邊休息,補充着飲水,埋鍋造飯。

慕容順吹着一個壎,爲唐人的休息增添了幾分滋味。

從蔥嶺帶來的人口每人每天都有餅與肉乾吃,如果過了伊犁河之後,這些人口就要開始勞作,提振西域的生產力。

回首望去,如今的蔥嶺是很蕭條的,蕭條到碎葉城的以西的地界數千裡見不到人煙了,一座座城也是空空蕩蕩,偶爾還有百來個西域守軍在那些唐軍打下來的城池休息着。

或許過不了幾個月,就會有唐人官吏前往蔥嶺。

又走了一個多月,大隊人馬這纔到了伊犁河,押送的車隊一眼望不到頭。

張士貴老將軍鬚髮花白,在伊犁河邊給了程咬金一個大大的擁抱,重重拍了拍對方的後背。

唐軍有了回到家的感覺,衆人也都放鬆了許多。

其實唐軍在西域也是有孩子,他們與胡人女子所生的孩子。

天竺女王依舊坐在奢華的馬車內,她抱着自己的兒子,看着河邊的一大羣孩子,臉上帶着笑容,眼中帶着熱淚。

大軍沿着坎兒井走在回安西都護府,王玄策講述着關於長安城的模樣,天竺女王安靜地聽着。

孩子有些鬧了,王玄策便抱過兒子,又道:“我們大唐是很開明包容的,你去了長安就會知道,那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方。”

當衆人到了安西都護府,皇帝的旨意也送到了這裡,這道旨意便是修建安西大都護府,擴建崇文館,建設官邸,建設衛府。

新任的安西都護是李義琰,隨行而來的還有一個鴻臚寺官吏郭待舉,一起從朝中而來的還有一位將軍,李奉誡。

程咬金認識李奉誡,是李大亮家中的小子,便問道:“你小子不是崇文館的學生嗎?怎麼來安西都護府了?”

李奉誡穿着甲冑回道:“家父得了孫子,小子繼承家父功勳,來安西都護府任職。”

程咬金冷哼道:“你家老貨嫌你不耐煩了,趕你出來了?”

李奉誡欲言又止,只好道:“程大將軍果然……”

“老夫的招子向來犀利,你家老貨放什麼屁,老夫都不用去問。”

李奉誡苦笑道:“其實是小子即是崇文館的學子,身兼將軍與西域崇文館主事,奉命與李義琰,郭待舉興建西域。”

程咬金纔不管這個李奉誡是什麼原因來的西域,一口咬定就是他家老貨看自家小子不爽利。

誰家老貨都一樣,有了孫子就不要兒子了,李大亮家也一樣。

李奉誡上前道:“裴都護借一步說話。”

“好。”

前後兩位都護府要交接事宜。

婁師德要與郭待舉交代。

樑建方要與李義琰交接兵符。

一批將士回家了,駐防西域多年的將士其實有不少人早已在西域成家,現在大家都可以回長安。

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2章 “人肥”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78.第78章 解氣?215.第215章 存糧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67.第267章 蘇亶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471.第471章 河東裴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301.第301章 親衛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484.第484章 比試423.第423章 江邊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161章 監察379.第379章 歸長安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429.第429章 讓步215.第215章 存糧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43.第243章 雪後423.第423章 江邊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0章 天分471.第471章 河東裴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65.第365章 宴席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50章 仗義出手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568章 長安之南441.第441章 塞人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37.第237章 笄禮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51.第351章 少了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60章 秋獵歸來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467.第467章 運糧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