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華清宮

bookmark

第513章 華清宮

行禮之後,李善遞上一個錢袋子,行禮道:“老師,這是今天的賣書所得。”

張柬之接過錢袋子,頷首道:“你去收拾書堂。”

待這個孩子離開,張柬之打開布袋子,將袋中的銅錢全部倒了出來,一共有一百三十錢,一共賣了十卷書。

書都是薄薄的冊子,並不是多麼貴重。

直到夜裡,張柬之等來了不良帥魏昶。

“這點小事不用不良帥親自來過問。”

魏昶道:“是魏王吩咐的。”

皇帝沒有打算遷都,而是要繼續建設關中,這讓關中鄉民懷着無比敬重的心,熱情地活着。

本%小說最新章(節,在6>@/9書#吧{首;發,>請您!到六!九:書<吧{去:看!

其實公子是個很好的孩子,公子能分善惡,與善良之人走動,會將惡人拒之千里之外。

倒春寒度過之後,接下來的幾天都是晴天,走在晴空下暖和的甚至還有了些許睏意。

“回去了。”

驪山的池子有很多,不僅有溫泉宮的溫泉池,還有外面的大池子。

因爲這裡是關中,是一個人口正在急劇膨脹的關中,隨着人口的增加關中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因此需要不停地虹吸中原各地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鹽鐵,金銀,絲絹布匹乃至人口與糧食。

李承乾笑着沒有講話。

皇帝一邊在均稅,卻在部分地區不再均分田地。

李承幹看着父皇正在教着孩子們如何使用弓箭,一邊喝着茶水。

一旁的內侍回道:“喏。”

皇帝說是開了科舉,入朝爲官的人能夠不看門第,不分貧寒,可同時科舉的門檻又是嚴格的,如果學子的父母輩旁支有人犯,恐不能入仕。皇帝一邊施行仁政,但一邊在鞏固他的集權。

而這幾道旨意,卻讓千千萬萬的人爲此奔波,爲此忙碌。

好在,早在幾年前,潼關與長安城都儲備了數量衆多的煤炭。

魏昶接過銅錢,又問道:“你是文林館的主事,選弟子之事應謹慎,我們可以再去查問他的底細。”

朝中接連數道政令下達,在人們眼前傳閱着,其一,修繕並且繼續開挖昆明池。

大唐正在走向一個巔峰,絕大多數人們還在想着這個巔峰需要多久才能走到。

魏昶又行禮道:“告退。”

“還沒有,茉莉花也是如此,希望來年能夠種出來。”

傳聞中驪山行宮修建在西周時期,來濟這位老人家到了驪山,就說要去尋找當年的遺蹟,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遺蹟,聽說是在驪山。

京兆府尹顏勤禮站在朱雀門前,看着人們正在圍觀或傳閱着朝中下達的政令。

李承幹覺得這是十分片面的,不能因皇帝去了一趟驪山,就覺得這個皇帝是個昏君。

畢竟這裡是驪山行宮,既然皇帝來了這裡,給了這裡名字,爲了天子威儀,驪山肯定是要收拾並且重建的。

這位不良帥離開了文林館的後院,張柬之靜坐了片刻。

這位老僕從依舊面帶笑容,站在張柬之身邊,他是張玄弼安排來照顧公子的,雖說父子之間嫌隙很深,但總歸是自家的孩子,哪怕公子不願意,哪怕公子要打死他,他也決意要照看好公子。

陛下向來是喜淨的,讓陛下看到如此雜亂不堪的驪山行宮,實在是在場所有人的罪過。

接過內侍遞來的筆,李承幹執筆書寫,寫下了華清宮三個字,又吩咐道:“從此,這裡叫華清宮,這裡的池塘叫華清池。”

其三,增補官吏三百餘名,補充至關中各縣,多爲八品文吏,從支教夫子中選拔。

“府尹,魏昶來了。”

張柬之又強調道:“我真的會燒的。”

李承幹也沒打算辯解,餘下的幾天就帶着家人在驪山走動。

一邊保持着人口增長,一邊在調度人口,遷徙人口。

京兆府內,顏勤禮還在這裡批覆着文書。

言罷,一份卷宗遞上。

顏勤禮點頭示意,讓人進來。

“有成果了?”

魏昶道:“那孩子甚至都不願意用這錢給他自己買一張餅,一百三十錢,不多不少。”

“張主事還是不願意回家嗎?老先生一直在盼着。”

在宮中蘇皇后主持宮中用度,照顧孩子的事多數都是寧妃在安排。

幹慶十一年,二月的中旬,倒春寒的剛剛過去,晴空下,山上的冰雪也開始融化了。

依舊帶着些許寒意的風吹過,讓人不自覺提了提神。

寧兒抱着一疊舊衣裳,對一旁的宮女吩咐了幾句,宮女帶着衣裳就離開了。

僕從問道:“看來張主事對這個弟子不滿意。”

就連來濟也是站在父皇這一邊。

張柬之一手拿着酒碗,望着雪花落下飄過忽明忽暗的燈籠前,低聲道:“眼前的事也好,國事也罷,總不會讓所有人滿意的。”

因此,不良人也是京兆府的手與腳,能夠在不驚動各縣縣官的前提下,派人去查問,雖說能夠緝拿與查問,可不良人終究是不良人,無法入仕,只能聽憑京兆府安排。

看罷,顏勤禮就將卷宗放在了一旁,張柬之這個人不用過多擔憂,這個張柬之是一個對李唐忠心的人,十分地忠心。

“喏。”

晉王與紀王都是好孩子,狄仁傑與裴炎更是年輕人中的翹楚,公子能夠與他們結識是好事,雖說成就不如他們。

張柬之聞言頷首,遞給魏昶一串銅錢道:“有勞了。”

大致上,如果真要說這是盛世,這應該是個忙碌且國力充盈的盛世,而這個盛世下的人們,他們都有做不完的事。

一批接着一批的人前往洛陽與長安,又有一批接着一批的人離開長安前往各地支教或者任職。

正因如此,關中以西還有好幾處礦藏資源至今被官府看管不能開挖,並且潼關南下,還在修繕着關中連接南陽的水路。

顏勤禮拿過卷宗,放在油燈下看着,蹙眉道:“你且早些回去休息吧,馬上就到宵禁的時辰了。”

池水泛着綠色,應該也是池中的水環境壞了。

由此,張柬之也明白瞭如今魏王的權力,陛下給了魏王最高的學士之位,能夠過問關中的所有學館。

“陛下是擔心

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559章 不可分割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32章 豪傑依舊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88章 活得明白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82章 搶還是買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358.第358章 軍心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92章 兄弟三人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17章 他要卷死孤197.第197章 叔叔們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84.第484章 比試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82章 搶還是買第61章 迎接陛下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70.第270章 新家第104章 夕死可矣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28章 風波乍起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97章 謠言第325章 佳節79.第79章 家宴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325章 佳節304.第304章 寒冬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517章 大宛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70章 家事243.第243章 雪後第533章 冬至大壽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519章 待價而沽79.第79章 家宴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69章 願爲前鋒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