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

bookmark

原本接到報告的時候,這位剛剛得到升遷喜訊的京兆府尹,正在內室摟着新納的第七房小妾,正在興匆匆的喝酒慶祝。結果一聽到這個消息,這位喝到了興致之處,正要提槍上馬的府尹大人,當時就被嚇的差點與那位小侯爺成了難兄難弟。

怕自己升官發財夢還沒有實現,便按上一個治境不利的罪名,被趕回家吃老米飯的這位府尹大人,可謂相當的賣力。整個洛陽城幾乎是被掀了一個底朝天,黑白兩道的人都被動員出來抓人,就差四門緊閉、鐵騎齊出了。

如果不是怕這件事情鬧到皇帝那裡,自己會更加的倒黴。而又非旨不得調動駐軍,恐怕他早就向掌管京城駐軍的殿前司求助,藉助京城駐軍的力量緝拿兇手了。但即便是這樣,整個京城此時也已經被折騰的雞飛狗跳了。

當年黃瓊那位皇帝老子,在皇位坐穩了之後。爲了防止再一次出現擅權、擁兵自重的人,對全軍軍隊管轄權做了一個大的調整。重新調整了樞密院、兵部的分工,樞密院掌全國軍務、邊備、戎馬之政令。原有的承旨調兵權以及武官的調動權,被從樞密院給了兵部。

掌全國武官選拔、兵籍、軍械、軍令,以及地方軍政的兵部尚書,一律改爲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擔任。也就是說將作戰指揮權,與平時的管理權徹底分開。樞密院雖說執掌全國的兵權,但是卻沒有人事權。

人事權,包括銀錢調撥、軍官和士兵選拔,軍械製造等等,全部都由兵部管轄。雖說樞密院還管着北部和西部的邊軍各部,但能夠直接指揮的兵力也就這麼多。而且邊軍的人事調遣、兵力調動,也需要兵部共同署理。

也就是說沒有兵部的印籤,樞密院單獨簽發的任何命令都不作數。這麼一弄,原來除了地方衛軍之外,統領大齊所有軍馬的樞密院,剩下的權限已經相當有限。軍權一分爲二,使得皇帝直接將軍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最關鍵的是沒有了財權,想要專權的人也控制不了軍隊。這有點像是後世的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區別類似,國防部執掌全國軍政,但指揮權卻在總參謀部。只不過在這個時代,二者之間的級別調過來了而已。

作爲總參謀長的知樞密院使,在品級上要高於身爲國防部長的兵部尚書。不僅如此,黃瓊老爹還規定樞密使,雖說兼任參知政事,也就是相當於副相。但與兵部尚書,不得由一人擔任。武官最大也只能坐到副使,正職必須要由文官擔任,而且必須是兩榜進士出身。

同時設立殿前司,將最精銳的部隊京城內外駐軍,直接由皇帝掌握。這樣一來,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想要完全掌握軍權都幾乎不可能。至於原來的執掌全國軍務,兵部尚書尚在其管轄之下的太尉,由實職變成了一個虛銜,再也無任何實權。

在做了這麼多之後,這位皇帝尚嫌不足。又再三下聖旨嚴令地方官員,除了剿匪或是平叛等特殊情況,可以在地方安撫使、布政使、節度使三使聯署之下,不請旨調動一千五百人爲上限的地方衛軍之外。

包括中書省各位相爺以及樞密院在內,不得未經請旨調動五百人以上的兵力。至於京城駐軍調動一百兵力以上,武官從六品以上都必須要請旨。無旨調動,一律視爲謀反。而負責京城治安以及巡防的三千金吾衛軍,也從兵部劃到都察院和大理寺管。

而除了對軍事統帥機關來了一個大調整之外,還將原屬樞密院管轄的京城四大營,駐紮在西京長安的西都留守所轄五萬大軍,以及禁軍所屬八軍單獨劃出來。其統帥不在向樞密院和兵部負責,直接向皇帝的直屬軍事顧問班子,新設置的殿前司負責。

即便是這個由勳貴主管的殿前司,對幾大營也只有日常管理權。其餘的人事、財政權利,全部都在兵部。戰時需要四大營出兵,殿前司的命令也需要兵部尚書、樞密使共同簽署。四大營的都指揮使,也要接受兵部所派文官同知監督。

各大營中的文官同知不是一名而是三名,爲加兵部侍郎銜都督指揮同知,督促糧餉同知、武選同知。除了都督指揮同知更多是擔任監軍,調兵時需附名調令才生效之外。其餘兩人分別掌管各大營的糧餉運撥發放,缺額武官的推薦和選拔。

殿前司各級官員,一律由皇帝親自從在朝武官開國勳貴後人中指派。不僅兵部和樞密院,包括中書省和尚書省都無權過問,就連皇太子與諸王都非奉旨都不得過問。皇帝搞出這麼幾手,可謂是將軍權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這個府尹要想動用駐軍協助緝拿兇手,就必須要向皇帝請旨,也就是說這件案子就必須要上報。可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讓皇帝對京城的治安產生懷疑。要是這樣被皇帝記住了,恐怕自己以後升遷就沒有啥希望了,甚至不提前回家養老就不錯了。

那位武昌候府上報與否,這不是他該操心的問題。但自己無論如何,不能主動把這個鍋背到身上。這個傢伙琢磨了好大一會,最終還是沒有下決心向殿前司求助。甚至師爺要向金吾衛求助的要求,都被他給拒絕了。

好在黃瓊母子在動手的時候,周邊圍觀羣衆攝於武昌候府的權勢,沒有人敢見義勇爲。在見到這位在京城搶男霸女慣了的小侯爺,被人給徹底收拾了一頓,儘管大多數人心裡都喊了一聲痛快。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心存善良的百姓。

在黃瓊母子離開的時候,很是有幾個趨炎附勢之徒,認爲這是自己攀高枝的機會。於是便分頭出動,兩個去跟蹤黃瓊母子,一個人去武昌侯府報信,去京兆府報案。還有兩個人,留在那裡看守已經昏迷過去的小侯爺。

就在接到有見義勇爲之人,自發的跟上兇手的報告之後。以爲破案已經是曙光再現的這位府尹,帶着京兆府的總捕頭和一衆衙役,趕到發現那二位見義勇爲之人的現場時,卻是不由的傻了眼,猶如大三九天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

щщщ● ttκǎ n● CΟ

其實倒也沒有什麼,就是這兩個跟蹤者沒有走多遠,就被人擊昏在一處小巷之中。而這二位老兄別說兇手的去向,就是誰把自己打昏的都不知道。也就說這二位,什麼有用的東西都提供不了。

黃瓊母親是什麼樣的人?雖說眼下正處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但兩個傢伙拙劣的跟蹤術,依舊沒走多遠就被發現了。黃瓊母親甚至都沒有親自出手,只是兩塊小石頭,就讓這兩個傢伙在地上昏迷到被人一盆水潑醒爲止。

失去了兇手的蹤跡,這位府尹無奈之下也只能一方面加派人手,加大對京城的搜索力度。一方面對酒店老闆,外加那幾個原本以爲可以藉機攀上高枝,現在卻被當做替罪羊的見義勇爲者嚴刑拷打。

只是可憐那位見到這位小侯爺,進了自己店內之後便知道要壞事,早早的與夥計便躲了出去的店老闆,那裡認識動手的人?儘管被打的死去活來,可也真的沒有什麼可以交待的。最終還是花了大筆的錢,走了這位府尹小舅子的門路纔將命給保住了。

當然,這都是後面的事情了,此時已經回到客棧休息的黃瓊母子並不知道。而回到客棧之後,看着黃瓊一臉疑惑的目光,母親站起身來走到窗子前,沉思了良久纔開口道:“昨晚,我帶你祭拜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你的外祖父。”

“你外祖父家族雖不是跟隨太祖皇帝從龍出身,但在宣宗年間南征也算是立了一些功勞,身上有一個世襲從七品武官。你外祖父十五歲襲官之後,便一直在邊軍征戰。十八歲曾經以三百騎兵,打垮遼軍千餘精騎而晉升都尉一職。”

“二十一歲時在燕山府都尉職上,正遇到遼軍大舉犯邊,以三千餘鐵騎在燕山府大破遼軍萬餘人。積功先後升任薊州守備,燕山、雲州二鎮防禦使,後調往隴右任玉門關都統。在玉門關任職期間,曾經以弱勝強,擊破進犯之吐蕃、回鶻數萬聯軍,並一路追擊到青海湖。”

“斬殺吐蕃、回鶻諸軍五萬餘人,俘獲牛羊馬數十萬,男女十餘萬人。並收復了自理宗末年,被吐蕃襲取的青海一地。如果就此打住,你外公也算是一員名將,倒也可以善始善終。但有的時候,人往往被自己所取得的功勞迷花了眼睛。”

“青海一役過後,你外公以軍功調回京城以四十剛過之齡,先任兵部左侍郎兼署理兵部尚書。世宗皇帝繼位後,因當朝老將逐步凋零,諸開國勳貴後裔多以糜爛到馬都不會騎,對你外公更加倚重。剛過四十五便做到了樞密使,並加封爲淮陽候。”

“當年世宗皇帝嫌太宗皇帝遷都洛陽時,以當年前唐洛陽宮爲基礎,只做增補了部分宮殿的洛陽宮過於陳舊,規制雖說宏大有餘,但富麗堂皇方面卻不如長安大明宮,便想要在洛陽城東重新修建新宮。”

“時正值天下大旱,對於世宗皇帝的想法,大小臣工無不反對,只有你外公支持世宗皇帝。並親自上陣,以工代賑的名義調集十餘萬工匠和軍士,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爲世宗皇帝修建了奢華程度,以及精細之處遠超我們現在居住舊永昌宮的永福宮。”

“此事過後,世宗皇帝對你外公更加信任。加封你外公爲太尉、尚書左僕射兼樞密使,並進爵爲淮陽郡公。等於將整個大齊的軍權,完全交到了你外公手中。當時唯一能制衡你外公的兵部尚書,則是你外公在燕山府的老部下。”

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三百零三章 朝臣的心思(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五百零四章 家事(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三百二十一章 補償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死罪消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