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

對於郭太醫的疑問,皇帝搖了搖頭道:“不,他們就是要殺人滅口。有些人不想讓阿九的密摺到朕的手上,所以這是狗急跳牆了。按照阿九密摺上所述,他因爲擔心信使會被半路截殺,所以曾經派出兩撥密使。王大龍與此子先後出發,可王大龍至今沒有見到蹤影。”

“王大龍是朕身邊選出去的,他的性格朕還是清楚的。阿九交給他如此重要的差事,若是隻還有一口氣,他就算爬也會爬回京城。可從信上出發的時日,到今兒已經有數日了,王大龍到現在還沒有見到蹤影,朕擔心恐怕已經是遭遇不測了。”

聽完皇帝的這番話,想起與皇帝一同拆解那道密摺後,所見的足以讓人心驚膽戰的內容。郭太醫沉默良久才道:“皇上,英王那道密摺上的話,您信嗎?或是說,那道密摺上的東西,您認爲都是真的嗎?”

郭太醫的話音落下,皇帝沒有立即回答他。同樣沉默良久,才幽幽的道:“朕不想相信,但你朕卻不敢不相信。朕的兒子性子如何,朕又如何不清楚?景王就算在暴虐,在不知廉恥,但他侍母卻是至孝。如無特殊原因,他即便在窺視帝位,也斷然不會在母喪之日作亂。”

“先生,朕現在心中很亂。阿九在密摺上,雖說沒有明說那個挾持景王作亂的人身份,可朕從他上面轉述景王的話之中也猜出來了。先生大約還不知道吧,昨兒敗退回汝州的瑞王,在瑞王府全家引火自盡,朕的這個三兒子滿門絕嗣。”

“而就在阿九趕到鄭州之前,景王府多次遇襲。如不是阿九早就有防範,恐怕整個景王府現在已經滅門了。那個人,現在忙着殺人滅口。只是他棋錯一着,以爲這邊截殺信使,那邊在搞掉景王家眷,他做的那些事情,便真的沒有人能夠查清楚了。”

“眼下瑞王閤家自盡,景王又已經身死。若是景王眷屬在被滅門,那就真的是死無對證了。只是可惜,他最終還是棋錯一着。若不是鄭州那邊,朕派的是阿九擔任這個處置使,換了任何一個人去,恐怕都會讓他得手。”

郭太醫何等聰明之人,聽到皇帝在這個時候提起鄭州之事,便已經猜出密摺上的那個人是誰了。只是此事不僅涉及到中宮四個嫡子之中,眼下僅存的一個,還涉及到天家秘聞、諸子奪嫡的醜事,郭太醫一時也不好說什麼。

而見到郭太醫聽完自己話之後,沉默不語的樣子,皇帝心中微微嘆息一聲:“難道真的是高處不勝寒?自己僅存的這一位,可以與自己說說知心話的摯友,眼下也不敢或是說不願意,與自己所說真心話了?”

郭太醫不想在這個問題上深談,皇帝也就不好太勉強他。便轉移話題道:“老友,朕今兒有些心神不定。聽說你院子裡面的菊花,開的甚至好。今晚老友晚一些休息,陪朕夜遊賞花一回如何?”

知道眼下皇帝絕對沒有心情去真正賞花,邀自己去賞菊不過有些話,想與自己單獨說說罷了。皇帝都做到這個地步了,不想太掃皇帝興致的郭太醫,也微微一笑道:“既然皇上有如此的雅興,微臣陪着皇上盡興便是。”

見到郭太醫點頭,皇帝沒有讓任何人跟着,就連一向很少離身的高無庸都沒有帶。只與郭太醫兩個人單獨來到郭太醫府中,那座小小的花園。看着滿園盛開的菊花,皇帝嘆息一聲道:“難道老友也不想幫着朕,解開眼前這個困局嗎?難道也不想與朕說真話嗎?”

聞言,郭太醫也只能苦笑道:“皇上,這個困局走到今天,能解開的只有您自己,別人恐怕真的幫不上您。您是天子,更是諸皇子的父親。俗話說‘知子莫若父’,對諸皇子品性,您是除了大行皇后之外,最瞭解的人。”

“英王密摺上的那些話,究竟是不是真的,所指幕後操縱這一切的人爲誰,恐怕您現在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瞭解了。只是你心中還抱有一線希望,不想去承認是真的罷了。皇上臣曾記得,您曾經與臣談起過,英王與您說過,天家無私事。”

“此話說的雖說有些直白,但細思起來卻並無道理。天家的一舉一動,不單單是天家的事情,更是涉及到社稷的安危。皇上,您不單單是皇子的父親,更是天子、一國之君。您手中握着的不單單是天家的安危,更是這天下的安危,您考慮應該更多的是這江山社稷。”

儘管有些沉吟,話說也比較委婉。但郭太醫這番話,也變相的表明了自己的一些態度。聽罷郭太醫的話,皇帝沉默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良久才長長的嘆息一聲:“你說的這些,朕又何嘗不知道?可朕與中宮少年夫妻,走到今兒經歷了多少艱難?”

“早年,朕窮困潦倒之際,身邊也只有她與靜妃二人不離不棄。如今靜妃避世不出,她也斯人以歿。她膝下只有這四子,如今景、瑞二王已去,太子又是那個樣子,現在只餘這一子。若是朕在?百年之後,那裡還有臉面去面對她?”

“朕也知道,當斷不斷必留後患,可朕實在有些下不去手。中宮大行之前,曾經與朕提起過,她所生此四子皆爲虎狼之性。如果有朝一日做出無法挽回之事,請求朕看在夫妻一場的份上,能夠留下此四子一條命。”

“如今她屍骨未寒,景、瑞二王便跟隨她而去。太子讓朕傷透了心,如今蜀王也是這個樣子。朕每每想起皇后遺言,當真是痛徹心扉。”說到這裡,想起來如今因爲皇陵還未完成修建,靈柩只能暫安放在暫安奉殿內的皇后,皇帝很少見的失態了。

見到皇帝爲大行皇后傷感,郭太醫也陷入了沉默。平民百姓家,尚且爲了財產大打出手,甚至是相互暗害,更何況天家子弟?只不過平民百姓家爭的財富,而天家爭的是執掌天下的權力罷了。歷朝歷代諸子爭位,以天下爲賭注,動輒刀兵相見的還少嗎?

畢竟是爲君多年,早就已經學會了控制情緒的皇帝,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重新穩定了下來。良久才嘆息一聲,即像是與在郭太醫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道:“算了,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他做出此等天理不容,違逆人倫的事情,是他自己不容於天。”

“老友說的不錯,朕不單單是丈夫、父親,更是一國之君,是這天下的共主。爲了這社稷,爲了這大齊的天下。待朕查實,阿九密摺上的東西不差之後,朕絕對不會輕饒了他。哪怕便是中宮地下怨朕,朕也顧不得了。”

說到這裡,皇帝突然加強了語氣:“朕不能將祖宗百戰,方纔打下的這片江山社稷,交到如此貪婪、身具虎狼之性的人手中。哪怕一絲的可能,都絕對不允許出現。祖宗留下的這座江山,只能有德者才能居之。”

郭太醫卻是有些憂心忡忡的道:“皇上,您也要小心。臣觀英王密摺上所言。此**內外心腹廣佈,消息極爲靈通。心思縝密外加上行動詭異,行事可謂是不折手段。身邊有豢養大批的刺客、殺手,一旦狗急跳牆了,在對您做出去不利之事來。您也要多加提防。”

“老友放心,朕心中有數的。此子若是真的罔顧人倫,連朕也想要下手,那他便真的是在自尋死路。”對於郭太醫的擔憂,已經恢復精神的皇帝倒是不以爲意。不過也隨即轉移話題道:“老友,你對阿九在鄭州所爲有何看法?此事不涉及到天家,朕想聽你的實話。”

皇帝的詢問,郭太醫略微沉吟一下後笑道:“皇上若是問臣的心裡話,臣認爲英王此舉並未做錯。皇上既然委英王爲鄭州處置使,又授予臨機專斷之權。只要您沒有收回英王的臨機專斷之權,這件事情本身就在英王職權範圍之內。”

“朝臣攻擊英王不外一點,便是英王此次並未經過三司會審這個程序而已。皇上,英王未經三司會審,便大開殺戒此事暫時先姑且不論。這些朝臣如此彈劾英王的心思,得好好的品味一下。這些朝臣彈劾英王的心思,不外有四點。”

“其一,您任蜀王、英王統軍平叛,這在本朝除了太宗皇帝身爲太子時,曾作爲監軍統軍之外,可謂是本朝自開國以來第一次。眼下諸王對朝臣大肆拉攏,朝中諸臣罕有不站隊的。但在您的苦心防範之下,兵權卻始終無法染指。”

“若說拉攏一兩個節度副使,兵馬使這有可能。但無論是西京留守司,還是殿前司所屬四大營精銳,甚至包括太子之內都根本無法染指。而軍權的重要性,諸王又比誰都清楚。您這次委蜀王、英王統軍出戰,其他的人又豈有不眼紅的?”

“蜀王出宮已久,在宮內外都有龐大的勢力。又是中宮的嫡子,那些人不敢太過於張揚。可英王不同,出宮不過一年不到,便得您如此重視,其他的人又豈有不嫉妒的心思?眼下英王在鄭州大開殺戒,這個刀把子送上門了,他們又豈有不抓住之理?”

“哪怕就算扳不倒英王,也要在天下人面前搞臭。此外,還可以給那些文官賣個好,爲將來做打算。如此一舉兩得的事情,他們又焉能錯過?臣斷定,這些人會全力發動自己門下的官員,拼命攻擊英王。那些彈劾的官員之中,有這種心思的人恐怕未必在少數。”

“其二,其中的確有一心爲公。擔心英王此舉破壞不僅朝廷定製,更會爲後來人仿效隨意殺人,使得朝廷律法成了一個擺設。這部分人有,但以臣之見數量絕對不會多。大多數的人,恐怕還是第三種心思,那就是結黨營私。”

“英王殺了他們的人,連個救援的機會都不給,這些人又豈會答應?皇上您也清楚,朝中官員歷來有以同年、同鄉、座師結黨的習慣。英王如今殺了他們的門人、學生,也就去了他們的一個臂膀,那些人又豈會甘心?”

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虎的傷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呂蒙正的感觸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九百零二章 兵過如篦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一百零四章 這個差事不能接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一十四章 幕後之人(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象與卦象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鬥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四百三十二章 兩隻老狐狸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二百二十二章 範劍的歪招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五百三十三章 婚事與放虎歸山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王的表兄?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八百零二章 逃難一樣的鄭道遠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零一章 自己究竟是什麼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五百六十六章 此人着實該殺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看蒼天繞過誰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