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

bookmark

說到這裡,範劍突然想起了一些什麼東西,微微沉吟了一下後道:“此人眼下雖說年紀只有三十有餘,但爲人不僅精明能幹,而且極其有手腕。其在靈州這些年表面上雖說悄無聲息,但私下裡面卻連縱党項諸部,採取聯姻之法,娶靈州其他党項諸部首領之女爲妻妾。”

“不過十餘年下來,便在靈州党項諸部之中極有威望。所以,範家中有對此人,倒是有專門的記述。此人雖說眼下只是一個小小從七品知蕃副使,所屬部落即便在靈州党項平夏部之中,也不算較大的一支。可卻與其他党項頭人不同,對朝廷卻是並不真心臣服。”

“從範家記述來看,此人不僅對朝廷百餘年來,對党項諸部族諸多的苛刻待遇怨言極多。對其先祖拓跋思恭甚爲推崇,甚至私下裡還常以帝胄之後自稱。雖說表面上,還依附於其族長拓跋繼俸,實則暗中早已經開始自立門戶。其在平夏部的威望,實際上遠遠超過其族兄。”

“哦,党項平夏部一直自認爲是北魏帝室後裔,所以纔有了這麼一個自稱。其實他們原本是在青海湖周邊遊牧的羌人一支,前唐太宗年間爲吐蕃所迫,所以才內附前唐。僕固懷恩之亂時,前唐大將郭子儀,爲了防範党項人爲其煽動跟隨叛亂,所以纔將其北遷至夏州、銀州”

“因爲所遷之地,在五胡十六國時爲赫連夏的故地,所以才自稱平夏部。其與北魏皇室,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繫,所謂的帝胄之後,只不過是其自擡身份罷了。當年太祖起兵攻佔長安,平夏部諸首領受前唐詔安,與前唐關中餘部一併反撲長安。即便在陳州之戰後,依舊始終不肯歸降。”

“不斷派遣鐵騎,偷襲我大齊命脈所在的關中。前唐僖宗皇帝謂其忠,所以以其遊牧之地的夏、銀、綏、宥四州爲定難軍,封其首領拓跋思恭爲節度使、夏國公,並賜姓爲前唐國姓李,以示拉攏之意。直到本朝定鼎天下之後,才強迫將其李姓改回原姓拓跋。”

“此人很會玩手段,在面對朝廷官員時,此人一向自稱拓跋繼遷。但據家裡面的文獻來看,在其本部族之內,卻一直自稱李繼遷,以示不忘先祖的榮耀。不過此人雖說眼下實力還很有限,僅限於平夏部。但以其野心勃勃來看。如果任其做大,恐怕早晚要養虎爲患。

“党項人雖說眼下已經由原來的純遊牧部族,轉變爲半遊牧半農耕部族。但骨子裡面,畢竟流着的還是遊牧部族的骨血,當年的騎射功夫並未完全放下。而且党項部族本身也善於養馬馬匹。党項馬無論是在奔跑速度,還是負重都要優於北遼的契丹馬。”

“尤其是突襲、衝刺,更是善於長途耐力,其他方面卻差一些的契丹馬比不了的。我大齊軍中主要使用的戰馬,除了北地邊軍之中有部分契丹馬之外,大部分使用的便是党項馬。這便足以證明,党項馬要遠遠的優於矮小的契丹馬。”

“最關鍵的是,党項人與西南諸蕃不同,極爲擅長冶煉鐵器。善騎射、產良馬,又善於冶煉鐵器,在配上這麼一個野心勃勃的首領,一旦興兵作亂,勢必會成爲我朝在西北的心腹大患。不過,党項人自開國以來,便被歷代先皇採取種種辦法削弱。”

“即便是靈州党項,加上留在夏州、慶陽府的党項部族,人丁相加也不過幾十萬。其中去除無法從軍的老弱婦孺,真正的控弦之士也不過數萬。這其中在去除對朝廷忠心的部族,剩下的也不過兩三萬人罷了。糜爛西北倒是有可能,可若是深入內地卻是有心無力罷了。”

聽到範劍稱呼此人爲李繼遷,黃瓊不由得心思一動。他依稀想起了前世,史書之中的那個在兩宋、遼金時期,雄踞西北的党項政權。表面上看,開國皇帝是那個李元昊。但實則公開反抗北宋朝廷,割據數州之地。在宋與遼之間或是相互攻伐,或是左右逢源。

四處征戰,最終奠定整個西夏近二百年基業的。切斷了整個北宋,最後一個可靠戰馬來源之地的。使得北宋在整個歷史過程之中,與北遼、金對抗之中,大部分處於劣勢的不正是這個李繼遷嗎?想到這裡,黃瓊的臉色卻是微微一變。

而從範劍口中,可以看出此人現在雖說還很老實,但恐怕他的老實只是表面上,私下裡面卻是極其野心勃勃。眼下又通過聯姻手段,結交党項其他諸部族長、頭人。一旦加以時日,恐怕早晚都要成爲大齊西北的心腹大患。尤其是眼下隴右,正值大旱之年。

雖說還沒有到真的災民遍地,但若是今年災情在持續一年,那可就不好說了。到時候此人,內集災民擴充軍源,外結黨項諸部豪強,恐怕整個西北立即遍地烽火。而隴右又是大齊主要的軍馬產地,現在隴右諸羣牧監囤積的戰馬,足足有幾十萬匹。

若是被其奪取,不僅大齊歷代可以與北遼抗衡的騎兵,失去優質戰馬的來源。其屬下的党項騎兵,在奪取了大批的戰馬,一旦形成流寇那危害可就大了。而且靈州,向來爲大齊在西北的邊防重地。向北越過賀蘭山,便是北遼用來控制西北諸部族的西北統軍司所在。

雖說那裡向來並非是北遼入寇的主要方向,但此人一旦與北遼聯手,到時候整個西北局勢,便會陷入到危險之中。危險什麼時候最容易解除?只有處在萌芽狀態的時纔是最好解除。此人雖說叛相還未顯露出來,但一臉桀驁不馴以及他私下做的那些事情,恐怕心中早存反意。

此人留下來早晚勢必會成爲一個禍患,趁其羽翼尚未豐滿之機早一些除去,纔可以避免帶來更大的危機。想到這裡,黃瓊眯了眯眼睛,心中琢磨自己是不是先下手爲強。利用此人身邊心腹並不多,也不可能帶着太多的心腹來京的機會,先找一個藉口除掉此人?

也許好像看出黃瓊心中所想一般,範劍卻是搖了搖頭道:“王爺不可。此人的妻子,多是党項諸部豪強,其眼下的正妻是整個靈州党項最大部落,野利部族長之女。他若是在京城出什麼事情,靈州党項諸部勢必不會甘心。一個搞不好,整個隴右恐怕便要大亂。”

“劍之所以反對,是因爲王爺如今剛剛上位,根基尚未穩固,如果因爲王爺貿然行事,引發隴右大亂。那麼勢必會給王爺的聲望,帶來致命性的打擊。而且此人是党項頭人,如果在京出事,無論是誰所殺,勢必會引起其他前來朝賀的諸部族長、頭人的連鎖反應。”

“讓那些部族頭人,對朝廷感覺到寒心。王爺,您別忘了西北諸番不算,西南的諸羈縻州,大多可都是在廣南西路、湖廣南路,兩川、黔中諸路。這些地方,大多都是桂林郡王府的勢力範圍。即便是少量不是的,也大多處於我朝與大理、吐蕃,對峙的重要地區。”

“這些部族,無論是徹底歸順桂林郡王府,還是叛亂都對王爺百害而無一利。王爺,您別忘了,天命這東西說無也無,可說有便也是有的。雖說朝中大臣未必相信,可在需要的時候,蠱惑百姓卻是非常有用。而王爺眼下雖說還未正名,但其實已經是身在儲君之位。”

“王爺坐到這個位置上,以王爺的出身,天下宗室想必沒有一個會支持的。眼下天下一旦出現亂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動盪,恐怕有些人該不安穩了。流言猛於虎,若是天下流言四起,那麼即便是皇上也要掂對一下了。王爺,現在您更需要的穩。”

“哪怕是那些邊遠地區的部族,也要儘可能的不要出現什麼亂子。只要但凡有一點可能,至少在眼下根基未穩之時,絕不能給那些宗室,一個公開跳出來反對的藉口。這些宗室雖說手中無兵,但對王爺始終還是有一定威脅的。”

“若是真有那麼一兩個造起反來,雖說未必能夠改變大局,可終歸還是對王爺無益。再則,眼下正值隴右、陝西大旱,災民、流民幾乎遍地都是。朝廷雖說這些年,採取了分化瓦解的辦法。但近幾十年來,隨着朝廷的法紀日弛,對党項諸部的看管已經遠不如開國之初。”

“調動其男丁從軍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少。幾十年的繁衍生息之下,平夏部的元氣雖說還遠恢復到當年定難軍時,可元氣多少已經恢復。但就像劍剛剛說的那樣,加上與其聯姻的部落,幾萬騎兵還是能夠湊得出來的。”

“朝廷,對党項人的馬匹雖說看管嚴格,可本身隴右就是我朝主要軍馬產地。遍及隴右的羣牧監,現成的戰馬便有幾十萬匹。平夏部一亂,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甚至會波及到整個隴右、陝西。而一旦正處於大旱之中的隴右生變,極爲容易演變成不可收拾局面。”

“朝廷眼下歲入又極其艱難,根本經不起大亂。所以,現在穩一些,無論是對您,還是對朝廷纔是最有利的。最關鍵的是,您現在動手也只能殺了他一個,未必就能做到斬草除根。而就劍所知,此人身邊人中,與他抱有同樣想法的人,絕不止他一個。”

“劍曾聽聞家中管事之人提起過,其弟拓跋繼衝,雖說才能與威望不及於他,但卻也相差不遠。而且其弟拓跋繼衝,連縱的手段還超過此人。此人與其他部落交好,大部分都爲其弟出面。他能讓數個党項部族頭人與之聯姻,其弟可謂是功不可沒。”

“殺了他,只能給那些人一個公開造反的理由。王爺,您想除掉他,是打算趁其反相未露,羽翼未豐之前先下手爲強,這個想法劍不能說是錯了。但眼下時機不對,此人死在那裡都可以。但惟獨一點,就是絕對不能死在京城之中。否則,要生大亂的。”

“王爺,未雨綢繆是好事,但若是一心想着靠着這種手段解決問題,便有些過於偏激了。劍以爲,還是多想想其他的辦法。比如說,瓦解其與其他党項部族,實際上已經形成的聯盟。”

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二十九章 有心還是無意?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五百五十三章 第二個看不透的人第三百零四章 聖旨第五百四十七章 慎妃的心思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八百一十五章 頂撞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四百三十二章 兩隻老狐狸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六百四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問做的合格嗎?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四百八十章 刻意爲之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