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

這碰上墨家來人並且忽悠其入彀的小插曲,雖然耽擱了幾天時間,但對於新城的建設還有新移民的接收倒是沒受什麼影響。

轉眼也就到了這年的十月中旬,雖然根據軍驛傳信,黃娜的中軍行轅也才堪堪過了聊城,如今正在前往齊郡的途中,但第一和第二批遷移的洛陽官員和工匠,也終於全部抵達到了高密。

工匠們倒是好安置,先按照工種門類搞內部消化,直接先讓華夏商行的各家作坊和工廠分流了大部分的民間工匠,然後對於前隋工部的御用匠人們也優先讓軍工企業來選拔,剩餘的再往民營企業去安排。

畢竟新朝肯定是不回再走什麼工部匠作監的老路,不管是政府方面還是軍方的總裝部,都是直接搞行政招標,具體的活兒肯定是讓對口的企業來幹。

倒是前隋官員這方面有些不好安置了,這些官員雖然各自品級不等,並且三品以上的高官也不多,可即便是一個綠袍的大夫(六品下),家裡的妻妾、僕從、下人隨隨便便就得十幾口人。

這樣一來,之前安排在四環居民區建造的大量一戶建、兩戶建還有高密度統建房就不好安排了,只能是把這些高級官員和家屬往三環的三合院、四合院裡去安排。

可即便是整套整套的四合院,對於一些家中動輒就是幾十口人的高官家庭而言,也是過於擠窄了,以至於對某些超多成員的家庭,還不得不把相連的四合院給連成兩進、三進的超大跨院。

搞得最後不能不臨時去調集工匠,然後在跨院裡搶修小偏房。

沒辦法,誰叫楊廣、楊浩還有王世充這些王八蛋們治國打仗都他喵的樣樣不行,封官許願他們都特麼是第一名,這次從洛陽遷過來的官員裡,光是正經的一品三公就二十幾位,二、三品的高級官員輕輕鬆鬆過百,三品之下直到七品的官員更是過了千人。

最終前後用了差不多一個來月的時間,也才把這批官員給完全安置下來,雖然一開始就不得不根據品級來分房,卻也一口氣搞掉了一小半的新城三四環的優質房源,前後弄走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套四合院、二百多套三合院,還有三百多套兩戶建和四百餘套的一戶建,到了最後一些六品以下的官員,更是不管人口多少統統只能往一棟六層十二戶的那種統建房裡塞,一套三室兩廳的房甚至能塞進十來口人。

不過,好消息是黃小剛只需要安排好他們的居住問題,至於工作方面的事情可就不用他去操心了,房玄齡可是領了一個專門的安置小組提前趕回了高密,負責國務院的改制工作,這些前隋官員們自然由他們來分門別類的去安排了。

不過,很快又有新問題出來了,那就是國務院的裝修還有辦公問題。

本來按照黃小剛的規劃,新朝國務院屬於一個大型建築羣,一期工程是按照現有的條件和部門職能,規劃成了六棟三層至五層不等的大型羣樓,倒也足夠安排下這些官員。

可在裝修方面,也是按照後世的風格,一間小辦公室裡擺上三五張辦公桌,大辦公室裡也搞成開放式的寫字間,結果去報到的官員看到以後全都懵了,紛紛表示不習慣。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些隋朝的官員在這個時代具體的辦公條件,也就是在地上鋪上一張席子,然後就是一張矮腳書案再配個自家帶的蒲團。

所以這種又是辦公桌配辦公椅,或者是什麼開放式寫字間的安排,直接把他們給弄懵了,是根本沒想到還能這麼安排。

不過什麼是先進,什麼是落後,這些官員們還是能分辨出來,雖然老式的辦公條件可以允許他們自己攜帶柔軟舒適的蒲團來解決長時間跪坐的不便,但特麼的這種能夠蹬腿的高腳辦公椅配上功能超多的辦公桌的確是真香,所以衆人很快倒也接受了。

不過,隨後的各種問題卻又不斷出現。

先是書寫工具和紙張,這黃小剛雖然沒有讓華夏商行插手造紙行業,但也還是按照後世的慣性思維,給民間的造紙企業和作坊下了訂單,訂購的辦公用紙分別是A1至A4的型號,還有筆墨方面,除了提供東華這邊較爲有名的任城煙墨和歷城毫筆,還把木工鉛筆和前不久才弄出的水筆(韌木筆尖,燈芯草筆膽)也給準備好了。

然而官員們先是投訴說紙張大的太大,小的又太小,完全不方便他們作業,進而又抱怨缺少吏員,什麼文書封冊、封邊、謄抄等等一系列的雜活都沒人幹。

進而又抱怨提供的筆墨不好,比原先洛陽官署使用的都是什麼宣城的宣筆和宣城的宣紙,墨也是廬山產的松煙墨,而高密這邊能提供的都屬於次等甚至三四等的紙墨,非常不好用。

шωш✿TTκan✿co

至於說什麼木工鉛筆還有水筆,也紛紛反饋不好用,甚至完全不會用,考量到的確也不能讓人在一夜之間改變書寫方式和習慣,這事也的確不能強求,黃小剛也只能耐着心硬着頭皮答應儘快去搞來宣筆宣紙和煙墨。

至於吏員、文書這些工作人員的招聘,雖然讓人在東華時報上打了廣告,可偏偏能夠達標卻是極少,大部分甚至是小學考卷都拿不上六十分,最終只能勉強先招了一批充數,等着以後逐步淘汰升級。

然而,進了十月以後,隨着移民一批批的到來,天氣也一日日的變冷,雖然預料到今年肯定也是暖冬,但數十萬的移民安置工作也必須爭分奪秒,萬一突然來場大封降溫或者雨雪,凍死幾個人可就樂子大了。

不過還好,雖然原計劃中本來準備用來安置移民的大量三、四合院,還有一戶建、兩戶建都給官員們糟踐了,但各種型號的統建房卻是管夠,反正又不搞什麼高科技的鋼混結構,用最簡單的磚混配合木製框架結構,加急修建的三四層高的統建房基本上可以做到三天打好地基,七天就能封頂,再三天就能完成內部簡易裝修,然後就可以直接住人了。

而此時,整個新城工地上,單是土木方面的技術工就有好幾萬,再算上十幾萬的雜工,統建房一批就可以百十棟同時開工,加上到埠的移民也有不少人願意出來打零工,所以新城的建設在日漸寒冷的天氣中卻是更爲的火熱起來。

第五百零二章 無跡可尋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七百五六章 長孫第二百五二章 春播第四百六四章 衆矢之的第六百四七章 十拿九穩第三百六六 守敵必攻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六百九八章 蟄伏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十四章 備戰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六百三九章 反心已顯第三百九五章 陣前約誓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二百二二章 誤會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五百零二章 無跡可尋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六百九二章 過年第七百四十章 機關第十九章 接戰第二百零四章 收穫第六百十七章 追之不及第七百六一章 警訊第六百十七章 追之不及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六百五九章 天意如此第二百零二章 反擊第一百二二章 攀科技樹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三百十六章 奇兵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五百三五章 耽羅來附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二百零七章 說範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四百零三章 大義凜然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六百九七章 換質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六百二十章 向來如此第三十六章 賣弄第六百十九章 困守待援第四百九六章 不值一提第一百九十章 房傘第三百三八章 客自東萊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五百二三章 恰恰胡旋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四百七十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六一章 賺城第五百零五章 蝴蝶效應第五百零七章 可問鼎呼第五百十九章 舞動青春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三百九九章 王者近衛第四百二五章 將開春闈第五百八五章 千里馳援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四百六九章 狼狽爲奸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五百六六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九一章 以拖待變第六百七二章 奴兒第七百零五章 南征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五百九三章 煮茶問對第三百八八章 錦上添花第二百一十章 入營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六百八七章 訂單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七百三五章 丈夫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零九章 毀天滅地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七百零八章 忽悠第五百四十章 三思而行第七十七章 慘勝第四百八九章 意欲何爲第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八一章 萬金第四百五五章 戰術小隊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五百八五章 千里馳援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