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

轉眼,這就到了十一月初。

這期間,大事倒也沒幾件,黃小剛這邊還是在新城忙着安置工作,不過隨着針對官員還有工匠這類人的安置結束,大方向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因爲緊隨其後而來的,也就是洛陽遷徙的商家和全國各地聞風而來的商賈,針對這個羣體新城這邊可就不用勞心去安排了。

黃小剛的處置方式十分的簡單直接,先是在五環外設定了東南西北四個超大型的農商工貿集散中心,將其中的土地分塊對外租售並在周邊設置了居民安置區,允許集散中心的租戶在此區域內搭建臨時的建築物和停放車輛和牲畜。

跟着又在四環內緊挨着中高密度居民區周邊增設了四個城市商貿中心和八個大型生活農貿市場,直接在地上用石灰畫出租售地塊並允許自建商鋪,同時也允許百姓商家自行擺攤設點,除每日低至兩文錢的管理費外,不徵收任何稅費。

至於隨後的第四批、第五批移民,也就是跟在商賈隊伍後面,以戶爲單位的農業家庭,則是直接往東華各郡發散,在各地鄉村不但早就把他們應分的公田準備好了,就連臨時安置的房屋以及被褥、傢俱、糧食等等都做了細緻的安排。

而黃娜的中軍行轅到了歷城後,便坐鎮歷城組織後續的遷民工作,直到十一月底全部的移民都抵達了東華之後,也才啓程轉往高密。

而這期間,還有兩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一件是六月份派出開發濟州島的開拓工程隊終於在十月底回航,帶回了差不多十萬石的精加工大米,和差不多二十萬斤的魚肉乾,及大量的鯨油、鯨骨、鯨皮。

這寫大米自然是在濟州島上加工出來的日本稻米,根據一同返航的楊祿彙報,工程隊六月十五從南山屺出發後,順風順水的僅用了五日時間就到了濟州,之後的整整兩個月間都忙着在島上建設倉庫和廠房,倒也平安無事。

然而,也就在八月底,看着濟州島上儲備的建築材料差不多消耗完畢,而整個工程進度也完成了差不多九成,工程隊正要準備回航的時候,卻遭遇天氣突變,颱風一刮就是差不多大半個月。

而且在九月初九這天,更有三十多頭巨大的鯨魚被颱風吹着擱淺在了濟州島南面的一處無名淺灘上,雖然隨後的兩天時間裡,隨着颱風鼓起的潮涌還有潮汐帶來的大浪將魚羣中噸位較輕的小鯨魚推回了海中,但最終還是有整整十八頭巨大的成年鯨魚因擱淺致死。

見此,楊祿在問過了島上土民,得知宰殺和吃鯨魚並不犯忌之後,乾脆就推遲了歸期,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領着工程隊的人把這十八頭鯨魚處理了一下。

而二十萬斤的鯨魚肉乾還有魚骨、魚皮什麼的都是添頭,楊祿這次最大的收穫實際上是在濟州接待到了一個日本使團,團長的名字叫做蘇我蝦夷,是蘇我馬子的嫡子,這次是代表了蘇我氏和日本皇室來與天鳳軍交易,同時也希望可以向新朝進行朝貢。

而他送上的禮單,看上去倒也差強人意:上好的虎皮百張、熊皮百張、狐皮千張、鹿皮萬張,還有寶石一箱、金餅一箱、銀餅十箱……

至於蘇我氏拿來貿易的財貨,除了大量的糧食之外,也就是天鳳軍指定的海量木材、礦石、藥材還有動物皮革,此時更是早已搬運到了長崎的倉庫裡,就等着使節船隊從東華運回他們購買的鐵器、瓷器、茶葉、絲綢時,再進行轉運。

至於第二件事,聽上去可就有點沒意思了。

說是之前奔襲大漠的李唐軍,在踹破了東突厥在哈爾和林的王庭牙帳,俘虜了隋義成公主和始畢之子什鉢芯後,終於十月初五轉回了雁門關,七日後抵達晉陽獻俘。

重點是十月十六日這天,李淵居然在晉陽的王宮搞了個獻俘祭天的儀式,然後居然很不要臉的自己給自己加了個九錫(九錫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並且公然下詔派遣禮官前往各地,要分別給涼州的李軌、隴西的薛舉和樑師都,還有什麼南邊的蕭銑、李子通、沈法興、杜伏威等人傳召,各自官拜總管,還封他們爲各種王。

如李軌封爲涼州總管、涼王,薛舉封爲秦州總管、秦王(這個時空李世民還沒封秦王),樑師都封夏州總管、夏王,蕭銑封梁州總管、樑王……

不過,李淵腦子倒也沒有糊塗到昏厥的地步,他有膽給什麼李軌、李子通這些人傳召要封他們爲王,卻沒敢給天鳳軍還有李密、楊義臣、羅藝也下一份這種詔書。

之後,這等搞笑的消息先是通過軍驛傳到了歷城,黃娜自然是沒時間去搭理,隨後傳到高密黃小剛這裡時,他倒是抽了點時間研究了一下,發覺從地圖上看,如果李軌、李子通這些人要說全部接了詔書,接受了李淵冊封的話,那麼李唐軍所控的領土面積,至少會是眼下天鳳軍實控區的三倍以上,並且從西北到江南會形成一個彎月型的包圍圈,把天鳳軍給圍起來。

可重點是……他李唐的詔書是真的香麼?

像是薛舉、樑師都、李子通、蕭銑這些豪雄,會乖乖的接了詔書捏着鼻子乖乖聽話麼?

雖然黃小剛讀書不多,但也記得這李唐開國可是整整打了九年,武德的年號也是到武德九年爲止,直到李世民搞出玄武門之變弄死倆親兄弟,並且把李淵逼得退位,改了貞觀的年號唐朝也纔算是天下大定。

反正,在看過了地圖,很是隨意的嗤笑了一聲後,黃小剛就把記錄這個消息的文書丟到了一邊。

然後隨手寫了條呈命人送去《東華時報》的編輯部,讓《東華時報》在十一月初一的頭版頭條上發佈公告,向全天下通告將會在天鳳四年的十月初一,在新城的東華世紀壇舉行開國大典。

並且還用了整整一個版面的篇幅,介紹了開國大典中將要進行的一系列儀式、活動和流程。

比起死不要臉的某些人,隨隨便便就宣佈開國登基而言,黃家舅侄的逼格就高多了,不但直接提前一年預告,而且預告裡列出的各種儀式看來也是相當的高大上。

比如說什麼會在天鳳四年的夏至日,在泰山山頂取天火爲聖火,然後將會用四個多月的時間在各地進行聖火傳遞,然後纔會在十月初一的當天將聖火送抵東華世紀壇,點燃世紀壇上的國運長明火炬和東華本初子午線。

第七百零八章 忽悠第七百六九章 置裝第六百八二章 漏洞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七十七章 慘勝第七百三八章 出路第六百四四章 人之常情第七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二八章 說項第五百零四章 兩種可能第六百六十章 手談問心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二百零三章 狂勝第二百章 束手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三百七四章 瓦崗入關第一百三八章 神器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二百七一章 燎原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六百六一章 政俠第三百五四章 公正女帝第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七八章 道州矮民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體系第七百五四章 班長第四百八五章 通船之好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五百九三章 煮茶問對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三百三十章 高歌猛進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七百六一章 警訊第三百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七十七章 慘勝第三百九一章 以拖待變第三百二四章 士信娶親第三百三七章 守城妙物第一百八二章 漁民第七百七十章 消停第四百八一章 水鬼出擊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六百六三章 所圖第一百五四章 裴晉第五百八四章 十萬火急第一百三四章 問鼎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零十五章 三憾事第二十章 混亂第一百九七章 鋼板第一百八五章 坐商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七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章 蘆山呂瓷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二百八五章 壞消息第二百零六章 激將第二百九八章 夜半歌聲第四十八章 什麼鬼操作?第六百八十章 百家第六百二十章 向來如此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四十八章 什麼鬼操作?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六十七章 反殺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五百八十章 初步掌控第七百七一章 新節第四百一十章 雷霆地獄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四十九章 去心魔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二百四二章 蟄伏第二百十二章 軍議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三百章 壓寨夫人第七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三百四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百六九章 入彀第一百九三章 揭破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七四章 瓦崗入關第六百九八章 蟄伏第七百六四章 時機第七百四三章 督學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