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

這一日四更天,朝陽門大街上人頭涌動,數萬軍民在這裡翹首企盼着。各府各家按照品階高低,按先後順序在街邊設祭臺。衆人男女皆穿皁鞋白衣,神色肅穆,站在那裡默然等待。

過了一會,京營指揮使寧世衡帶着上百騎兵,持肅靜迴避的牌子最先趕至,爲大隊人馬打前站。

五更天差兩刻鐘,軍民依次看到有高旗大扇、畫戟長矛、黑色甲冑接踵而至。坐在馬上的騎士都是京營、侍衛司精選出來的,或戴着黑漆圓頂襆頭,或戴着皮鐵兜鍪者,或戴着漆皮如戽斗的籠巾者。穿得衣服純青純皁,鞋袴皆青黑者。

再後面是數十人持着各色大旗而來,跟在後面的軍士或執大斧、或挎刀執銳牌、或持槍棒、或持着頂上懸豹尾的長杆、或持其矛戟皆綴白色結帶的銅鐸短杵。緊跟他們的是上百面旗扇,皆畫以龍或虎或雲彩或山河。最中間那旗高五丈,謂之“接引黃龍”。

高旗後面是一輛玉輅駕乘馬車,車頂皆鏤金大蓮葉攢簇,四邊欄檻鏤玉盤花龍鳳,以四匹白馬駕御拉動。上面有兩人,稍前一人穿晝間星官之服,外罩絡袍,頭戴通天冠,上以北珠裝結。正是監國寶慶公主,手持元圭端坐在那裡。

稍後一人,穿全甲傍立.謂之“執綏”,以備顧問護衛,正是漢王劉玄。護輅衛士,皆裹黑漆團頂無腳襆頭,外着鵝黃窄褂衫,內穿青寬襯衫和青袴。衆人拱衛着馬車最裡面一塊朱漆金字牌,上書“恭純憲仁懿孝貞皇帝位”。

原來是恭廟先皇斬衰期滿,寶慶公主、劉玄帶着文武百官先去謁陵,然後迎回恭廟先皇的皇帝神主位,送至太廟,二十七月皇室守制算是結束。

等到神主進城,街邊的文武百官家眷誥命,一一祭拜相迎。在一片肅穆中,大家心裡明白,這意味着大秦朝即將結束,新朝即將鼎立。

過了半月,正是黃道吉日,周天霞、丘繼良奉劉玄生辰八字,及族譜和祖、父、本人三代官職履歷,呈送入宮。皇太后閱後傳劉玄至東華門,賜玉製的腰帶、靴子、塵笏、馬鞍,還有紅羅一百匹、銀器一百對、衣料一百身、銀子一萬兩。劉玄謝恩回府。

第二日,劉府進聘禮一百三十六箱,皇太后代表皇室收納,回禮一百二十六箱。

第三日,周天霞、丘繼良帶着劉玄和寶慶公主生辰八字到太廟,祭拜神武帝及仁廟先皇,告知婚事,再由欽天監占卜,得大吉之卦象,羣臣進賀。

到了四月二十六日,欽天監選定的黃道吉日。一大早,收編合併了五城兵馬司等衙門的京師警政署派出數千警力,會同侍衛司沿街關防。數十內官各執掃具和鍍金銀水桶,在前導灑水清路,名曰“淨街”。又有二十位皆珍珠釵插、墜吊玉玲瓏、簇羅頭面,穿着紅羅綃金袍帔,都乘馬雙控雙搭青蓋的宮娥,在前引導。

公主乘坐的花轎,前後用紅羅綃金掌扇遮簇,頂乘金銅裙檐子,覆以剪椶,硃紅樑脊上列滲金銀鑄雲鳳花朵檐子,四邊垂繡額珠簾,白藤間花。框箱之外,兩壁的欄檻皆縷金花,裝有雕木人物神仙。整座轎高六尺許,深八尺,闊四尺許,可容六人,寶慶公主盛裝端坐裡面,並有左右侍女兩人。

轎子由三十六位紫衫卷腳襆頭內官,以兩槓加繡花縷金錯銀布條擡着,外吊三十條金魚袋。

皇家嫁女與民間嫁女不同,不需要夫家迎娶,公主直接從宮裡儀仗整齊去了駙馬家,這就叫下嫁。

公主儀仗到了劉府街口,李公亮、李桂芳、徐天德、宋輔臣四位作爲駙馬府賓相,前來相迎。接至府前,儀門大開,劉玄盛裝在門口相迎,扶轎入正門,直至二門照壁。在禮官唱禮下,劉玄作揖請親。

一身鳳冠霞帔,蓋着紅頭巾的公主被兩位侍女扶出花轎,步步生蓮,送到正堂。然後按照一般婚禮流程行禮。

第三日,漢王以駙馬身份帶着公主去太廟祭拜,第四日,兩人回門,拜見皇太后,賜宴會款待,整個大婚結束。

大婚結束後第三日,內閣奏請,說資政院和通議院已準備停當,請詔開院。繼而下詔,冊封盧文韜、魏良弼、姜本慶等一百六十位榮休的閣院樞相、各部尚書爲資政大夫,覈准了南安郡王狄桂、賈政、周淮安、賈璉等有爵位者三百二十五位同爲資政大夫,充任資政院。也批覆覈准了各省推選上來的四百二十位爲通議大夫,充任通議院。

早就躍躍欲試的資政、通議兩大夫們馬上開院,第一份共議就是進位,請劉玄進天子位。當然了,劉玄按照慣例推辭了一次,兩次,三次,有的需要改制,有的需要尊重傳統。

第四次終於鬆了口,劉玄跟寶慶公主親自蒞臨資政院和通議院,與兩班議大夫合計,改國號漢,改元洪武,進攝政漢王位,加海陸大元帥銜,授五軍大都督領樞密院使。進寶慶公主爲咸陽宮王后,進漢王妃薛氏爲長春宮王后。

漢王在大明宮即攝政漢王位,行皇帝權。

第一道詔書尊三清爲玉清原始天寶天尊、太清道德道祖天尊、上清靈寶玉宸天尊,合爲真實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第二道詔書進太清化身老子爲道祖,玄門共祖,進玉清上清的化身-黃帝炎帝併爲始祖皇帝,進秦始皇爲烈祖皇帝,漢高宗爲高祖皇帝,漢光武帝爲世祖皇帝,周神武帝爲聖祖皇帝。再尊漢高祖爲東極青華天尊帝君,尊秦烈祖爲太極勾陳天皇帝君,尊漢世祖爲南極長生元聖帝君,尊神武帝爲中天紫薇太皇帝君。

第三道詔書大赦天下,分封羣臣,封劉仁爲蔡國公,原南安郡王爲越國公,周天霞爲安陸縣公,丘繼良爲廣陵縣公,劉震爲壽春縣公,劉乾爲曲陽縣公;杜雲霖爲淅川侯,胡伯恩爲利監侯,呂知淳爲孝感侯,齊昂爲保林侯,賈政爲延昌伯,薛蟠爲淳化伯等等不一。

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四)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