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

第四道詔書就是改中樞政制,改授李秀其爲資政光祿大夫,領資政院;授丘繼良、李輔臣爲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領都察院;授周天霞爲尚書僕射,總理內閣政事;授杜雲霖爲戶部尚書,吳三源爲吏部尚書,呂知淳爲禮部尚書,謝志清爲工部尚書,胡伯恩爲刑部尚書,齊昂爲兵部尚書,七人共同組閣,分領度支、稅務、國庫、民政、吏政、督政、學政、外務、勸農、工業、商務、警政、法務、鐵道、郵傳、兵備十六司。授劉仁大將軍,進同知樞密院事領中軍都督;李純臣授上將軍,同籤樞密院事領左軍都督;何芝貴爲上將軍,同籤樞密院事領右軍都督;許東純爲上將軍,同籤樞密院事領前軍都督;王子騰爲上將軍,同籤樞密院事領後軍都督。

同時,自領中書令,授李秀其、丘繼良、周天霞、劉仁爲中書侍郎,同知中書省事,授杜雲霖、吳三源、呂知淳、謝志清、胡伯恩、李純臣、何芝貴爲散騎常侍,同籤中書省事,下設中書舍人、宣贊舍人、通事舍人等行走官職。

在詔書裡說得很明白,現在中書省變成了直屬於漢王殿下的機構,類似御前議事會議的最高決策機構,中書侍郎、散騎常侍更多相當於一種尊銜榮職。中書舍人、宣贊舍人、通事舍人負責宣旨、傳詔、呈報等傳遞內外和記錄決策會議等文字的職責。

第五道詔書則是改地方政制。全國分三十九省,以承宣佈政司總領該省政務,布政使爲正官,佈政僉事爲佐官副職。廢按察司,設理法院,以判官按律受理該省司法審理;兵馬司不變。改州爲郡,以觀察使領郡事,觀察副使爲佐官。設典法院,以推官按律受理該郡司法審理。縣依然以知縣事署理縣政,設裁判所,以司直按律受理該縣司法審理。

第六道詔書則是頌布一系列法令,確定所有律法需得資政院組織編寫,合議投票通過,再由漢王簽署頌布。通議院有財稅監督和審計權,所有稅賦的稅種稅率確定、以及中樞地方的財政預算和度支,通議院都可審覈。此外還有一定權限可以對資政院通過的律法進行否決權。

兩天內一口氣頌布了十二道詔書,每道詔書都重新確定了新朝的規矩,中樞地方的政體官制、財稅度支、司法審理,還有軍制軍銜等等都做了重新劃分和規定。這些詔書除了頌發天下各地,還都公佈在各報紙之上,確保所有人都能知道。

樂亭的楊慎一也看到了這些東西。

“三郎,那些報紙你都看完了嗎?”

“回父親,都看完了。”

“有何感想?”

“感想最深就是分權制衡。”

“哦,你說一說。這裡只有我們父子倆,無可顧忌,暢所欲言。”

“父親,以縣官爲例。以前說是父母官,掌一縣百姓之生死,確實沒錯。民生民政,教化財賦,理法斷案,除了兵事,其餘都管。兒子也在州縣走動過,知道百姓之間,多雞毛蒜皮的事,說不盡的繁。千頭萬緒,難以下手,不要說平庸點的人,就是才高智多之人也能被搞得暈頭轉向。”

“還有個問題,縣令多是進士或舉人出身,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可能都不在話下。卻要他們去斷案,就太勉爲其難了。世上也只有這麼一個劉青天,神目御史。更讓人生畏的是那浩繁的律法,引用哪一條,如何把握度量,都是大問題。你叫一個縣令在管理民政之外還要去處理司法審判,問題就大了。所以師爺差役勾連,包攬訴訟,徇私枉法,比比皆是。”

“現在把大理寺獨立出來,各省判官、推官、司直專理司法審案,權責獨立,要求精通律法,以專精而行專職。都察院不再糾葛與彈劾大權,專職律法監督之權。中樞以監察廳監督軍政機構,地方以檢察廳監督律法執行。除了分權制衡外,應該可以確保司法公正,辦案有效了。”

聽完楊翯的話,楊慎一點點頭道:“三郎這一點看得很透。司法獨立出去,再把執法權柄賦予刑部下屬的警政署,監督權賦予都察院,編修律法大權盡收於資政院,確實有各司其職、相互制衡的意思。這也符合劉四郎往日的想法和思路。除此之外,你還看到了什麼?”

楊翯想了想又說道:“地方改制,州改郡,倒是無關緊要。中樞改制,以尚書僕射領六部尚書組閣,分領十六司侍郎,算是一招妙棋。從此後,中樞各自分權制衡,內閣掌行政之權,樞密院掌兵馬之權,資政院和通議院掌立法和財賦之權,大理寺掌司法之權,都察院掌監察之權,正如父親所言,各司其職,除了制衡外就是四郎常說的提高效率,專業化。”

“沒錯,三郎你算是摸到門徑了。各司其職,嗯,四郎所說的專業化,這一點可以說是君王制衡之術,做臣子的誰也不能在這點上有異議。”

楊翯點點頭。是啊,君王行制衡之術就是防止臣下擅權專橫,你卻有意見?什麼個意思?想當樑冀曹操嗎?

“可是你可知這裡面埋的伏筆?”

“還請父親解惑?”

“專業化,顧名思義就是起用精通各權職的人才了。精通律法、精通度支、精通經濟、精通礦業、精通製造、精通營造等等不一。你在看看京華大學、燕山大學、遼陽理工大學、金陵大學設置的各學科專業。還有在灤州的礦工學堂,臨榆的船舶學堂,遼陽的鐵道學堂。你細細品一品。”

楊翯低頭想了一會,猛然間擡頭道:“父親,這,這,這都能一一對得上。”

“都是早有預謀的啊。當初辦這些大學,聽到有官做,那些應試得中的舉人們還興高采烈的。只是在分學科專業時,都是懵圈的,除了少部分按照愛好自願之外,大部任由上面調配。很多人是非常不滿的。”

“分到經濟律法的勉強還能想得通,有分到製造、營造的都在嚎啕大哭,只恨沒有用武之地。現在你看,中樞有工業司,地方有工業廳局,還有各大官營廠礦,都有他們的用武之地。只要做得好就是政績,就有升官的機會。那些士子們定會趨之若鶩。”

“父親所言極是。大部分士子都是學而優則仕。以前科試只集中在四書五經,所以大家都去讀四書五經,其餘的一概不管。現在四郎把做官分得很細,按科分錄。那些士子就會自覺去選律法還是經濟,工礦還是營造。這些人爲的就是當官,卻不去管考什麼。”

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引子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引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