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

赤水軍自從蓋擎被調至長安之後,分成了三個部分。

大斗軍哥舒翰調任赤水軍,領一萬三千人,仍留在河西,蓋威和李光弼各一萬人,在隴右。

可見一支軍隊一旦失去領袖,分崩離析的速度會非常的快。

大唐建制最高的精銳,就這麼處在分家的邊緣,只是因爲皇帝防着蓋嘉運,

拿人家兒子當人質。

李光弼這小子,是個天生的將才,他深知自己只是個名義上的赤水軍副使,

下面一幫將領是不服他的,那麼怎麼才能讓人服氣呢?

就是打勝仗。

吐蕃小貢論慕容阿波謁的西路軍,最後就是葬送在了李光弼手裡,這一仗,

對於李光弼加快控制魔下赤水軍,無疑是幫助極大。

因爲打勝仗,必然會有戰功,他可以在論功的時候有所偏倚,將一些人破格提拔成爲自己的心腹,以便他更好的掌控大軍。

現在的他,能管好這一萬人,就謝天謝天了,再多給他,他也管不了。

綏戎城,

「都州那邊,後日便會送來三百新軍,劃入我們河西建制,將來戰事結束,

這些人可以跟着我們回涼州,」魔下將領白孝德說道:

「眼下能戰者,卑職統計了一下,共七千六百八十一人,傷者就地養傷,亡者名單已經發回涼州,撫卹家屬。」

眼下的大堂內,坐了十餘名各類官員,有將領也有文吏,其中這個白孝德,

是李光弼剛剛提拔的心腹,既是副將也是衙推,出可征戰,留則掌推衙事。

就是這個人斬首慕容阿波謁,先登丶陷陣丶斬將丶奪旗四大軍功,這小子佔了斬將,所以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旅帥,如今越級提拔,被李光弼所倚重。

不是什麼人都能託付大事的,偏偏這個白孝德,是龜茲王族後裔,所以是個能辦事的,原本歸屬安西都護府龜茲鎮蕃軍,後來被蓋擎帶去了河西。

「外面早有傳,下一次強攻石堡城,皇甫節師會讓咱們做先鋒,咱們是來幫忙的,不是來當替死鬼的,」什將火拔歸仁沉聲道:

「蓋帥若是知道赤水軍被這麼用,恐怕要心疼死。」

這個人是突騎施族,當年蓋嘉運攻突騎施,他和他爹火拔部首領石阿失畢歸附了大唐,親爹原本被基哥授予左武衛大將軍丶火拔州都督丶燕山郡王,沒幹一年,左武衛大將軍的實職就被頂替了。

原因很簡單,大唐一貫對歸附的外族首領都會授予衛府大將軍的職位,算是做給別人看的,以示我大唐對你們的看重,任期會很短,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李光弼的爹李楷洛就是這樣,剛歸順大唐的時候,是左羽林大將軍,也是幹了一年,賦閒長安之後又被扔回藩鎮,結果在蓋嘉運手底出事了。

安思順的爹安波注也是這樣,歸順的時候是右羽林大將軍,現在還不是在河西大斗軍兵馬使的位置上,被人家蓋嘉運給架空了。

大唐安置這些外族首領,一直都是這個套路,先給個光鮮的實職,考察過後覺得你這個人還值得用,那麼就會讓你去邊關帶兵,因爲外族人熟知外族事宜,

對於藩鎮軍事是有利的,而且更爲賣命,對皇帝也更忠誠。

會不會打前鋒,李光弼一點都不排斥,正所謂一將功成方骨枯,他想要功勞,不打惡戰怎麼行呢?

再說了,有一些小心思他永遠都不會說出來,只有打仗,才能方便他清洗蓋擎舊部,比如這個火拔歸仁。

如果坐在這裡什麼也不幹,哪怕你智比諸葛,也沒辦法排除異己。

他不能明着這麼幹,否則魔下會起兵變,只能是安撫舊部,扶持新人,慢慢達到他徹底掌控赤水軍的自的。

這是所有新任將領都會做的事情,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手下人不是你的心腹,什麼事情都不好辦。

「你是從哪看出來,我們會打前鋒呢?」李光弼詢問道。

火拔歸仁皺眉道:

「鄯州補充給我們的軍械是最多的,單是鐵甲就有四百餘副,各類大排三百餘副,我派人打聽過,其它鎮軍可沒有這樣的待遇,明擺着要讓我們攻堅,李將軍,我們是河西軍,早晚都要回河西的,赤水軍是蓋帥的嫡系,損失慘重,你回去也沒辦法交代啊。」

他猜的沒錯,皇甫確實是這麼打算的,一來赤水軍戰鬥力過硬,又攜全殲慕容部之餘威,士氣正壯,適宜攻堅,再者,皇甫也不希望自己的主力臨洮軍損失過重。

人都是有小心思的,不要將他們看的那麼偉光正,手裡沒兵的統帥還叫統帥嗎?誰也不願意將自己的兵先打沒了。

皇甫與蓋嘉運本就不和,消耗別人保存自己,也是意料之中。

火拔歸仁這麼一開口,其它將領也是紛紛發牢騷。

不患寡而患不均,赤水軍來了兩萬人,另外一半吃吃喝喝啥也沒幹,而他們卻跟着李光弼衝鋒陷陣,損失了兩千多號人,所以大家心裡多少會埋怨李光弼,

怎麼就屬你會逞能呢?

你看人家蓋將軍,出工不出力,魔下的第兄們都好好的。

說到底,河西兵不認爲來隴右是他們的分內之事。

都虞候孫立明起身道:

「賊軍犯邊,你我皆有守土之責,我們不打前鋒,一樣會有人打,咱們赤水軍沒有孬種,畏畏縮縮纔是丟人現眼,咱們來之前蓋帥已有軍令,凡事聽皇甫節帥調度,以後怎麼打,我們要聽皇甫節帥和李軍使的,你就不要發牢騷了。」

火拔歸仁皺眉道:「你是真傻還是假傻,還是在這跟我裝傻?」

沒錯,孫立明就是在裝傻,他說的不過是些大義凜然的漂亮話而已,實際上他現在是李光弼的心腹,就算打前鋒,也是跟在李光弼身邊,到前面衝鋒陷陣的,是火拔歸仁這類軍中舊將。

火拔歸仁之所以說對方在裝傻,是因爲蓋嘉運那句話,也是一句漂亮話,蓋嘉運總不能矚附他們,去了之後該怎麼千怎麼千,保存實力爲主,不要事事都聽皇甫的?

這是話柄,蓋嘉運肯定不會這麼安排,但你們要學會揣測人家的真實心意。

火拔歸仁是明白人,但是呢,他也不敢把話挑明瞭,否則李光弼直接就能以這個罪名辦了他。

火拔歸仁冷笑一聲,道:「隨便你們吧,我從來不憂衝陣殺敵,但希望李軍使明白,赤水軍是河西的旗幟,這面旗不能倒,否則影響之大,不是你能預料的。」

李光弼點了點頭:「將軍放心,本將作爲軍中副使,首重爲國家效死,其次便是帶兒郎們平安回家,這是我的職責。」

赤水軍三分之二來了隴右,如果損失慘重,對河西的打擊是空前巨大的。

主力都沒了,必然軍心動搖。

就好像梅西如果受傷下場,阿根廷的士氣也就完蛋了。

李光弼治軍是非常嚴格的,眼下無論是聖人還是蓋嘉運,名義上都將這支軍隊交給了他,那麼他就可以放手的行使職權。

這次離開河西對他來說,是一次絕佳的機會,能不能起來也就是這一次機會了,等到回了河西,只要蓋嘉運不完蛋,他照樣是被架空的結局。

因爲他爹死的蹊,他認定是蓋嘉運乾的,這都有殺父之仇了。

會議結束之後,李光弼要前往各個大營巡查,監督每一軍的戰備情況,他幾乎可以確定,皇甫惟明一定會讓他攻堅。

也許會死很多人,但只要建功,對他來說總歸是好事。

臨蕃城外圍的三座大營,外加城內守備營,分散駐守着蓋威的一萬鐵騎。

他們在這裡並不受歡迎,因爲是外人,而且將臨蕃城的府庫也給吃光了,遍地的馬糞味,以至於城內百姓眼下,都喚臨蕃城爲馬糞城。

蓋威眼下關心的只有一件事,糧草。

「戰馬口糧還能維持多久?」蓋威在城內的東大營巡視,朝身後的虞侯詢問道。

馬榮回答道:「精細口糧,可確保兩戰之用,糧草不多了,省着點還是維持六天。」

這個人就是馬敦的親弟弟,本姓夫蒙,羌族人,因爲以前在安西管過一段時間帳目,認識字,所以眼下在赤水軍,負責物資調配存儲記錄。

「催!餓死了戰馬,讓隴右給老子賠,」蓋威冷哼道。

人家剛來這裡的時候,初衷可不是當看客,而是實打實來幫忙的,慕容阿波謁的東路軍,就是被他和安思順一點一點切割,然後被隴右軍逐步蠶食,直到最後被李光弼全殲。

他確實沒有怎麼動手,但沒有他,局面可不會是眼下這樣。

豁州方面現在的對他頗有怨言,認爲他的騎兵只是驅趕切割,沒有實質意義上的投入戰鬥,一共傷了十七匹馬,二十三個人,幾乎等於毫髮無傷。

接下來的戰鬥,可以說完全沒有騎兵參與的份,蓋威也就安心的駐紮下來,

這下好了,都在抱怨他出工不出力。

呵呵......石堡城可不是我丟的,老子要是不出力,李光弼能管的了赤水軍那一萬人?

「都特麼在埋怨咱們,就連城裡的百姓,看咱們的眼光也是一臉的嫌棄,這窩囊地方,我是不願意再待下去了,」副將張國維道。

這個人呢,是蓋威的妻弟,也就是小舅子,出身南陽張氏。

河西軍中將任人唯親這四個字,用到淋漓盡致,上上下下全是自己人。

還是那句話,不要覺得自己人就不堪大用了,大漢的開國功臣,還不都是劉邦沛縣老家的?朱元璋的班底也大多來自鳳陽嘛。

一個縣的人才,都夠開國了。

蓋威搖了搖頭:

「咱們不能走,我得盯着點李光弼,這小子上回明擺着要拿咱們赤水軍弟兄的命,給他自己積贊功勳,外人終究是靠不住的,眼下又傳聞下番再戰,皇甫會讓他打前鋒,我到時候偏要攔一攔。」

幕僚高節謙道:「不可,這是給蓋師找麻煩,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勸勸李光弼,讓他找個理由拒絕。」

高國維怒道:「招呼沒有打嗎?都跟他提過幾次了,每次都是敷衍,嘴上答應的漂亮,但是火拔歸仁派人送來的信上,可不是這麼說的,這小子經上次一戰,在軍中扶持了不少自己人,他還真將自己當作赤水軍副使使了啊?」

赤水軍的正使,是蓋嘉運兼任,一般不過問軍中事務,因爲副使本來是他兒子蓋擎。

也就說,蓋擎纔是赤水軍的老大,雖然眼下被分作三個部分,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認蓋擎,對於李光弼這個空降的外來人,是非常排斥的,何況李楷洛死在涼州,李光弼跟老蓋家有死仇。

幕僚高節謙耐心道:

「不是打招呼,咱們跟人家現在不是平起平坐,名義上他是上司,我的意思是,府主親自去一趟綏戎城,與李光弼面談,要痛陳利害,勸阻對方萬勿答應皇甫,事關赤水軍建制之存亡,讓他務必三思。」

蓋威冷哼一聲,沒有說話,他是不願意低着個頭的,固有觀念裡,依然認爲赤水軍是他家的嫡系王牌,他犯不着跟一個外來人說好話。

但是正如高節謙所言,如果不低這個頭,李光弼將那一萬赤水軍給打廢了,

韋光乘這邊再補充新軍,那麼建制雖在,人卻不是自己人了,那麼赤水軍分裂,

幾乎是不可避免。

各家都在打着各家的主意,都在盡力去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便是當下的軍中形勢。

你說他們誰錯了嗎?不,誰都沒有錯,人不爲己天誅地滅,臧希液就是最好的例子,人家夠勇武了,也夠賣力了,早期獨自面對慕容的東路大軍,以至於損失過半。

現在好了,在安人軍都快被架空了。

現在的隴右,就類似於小軍閥割據,名義上皇甫負責隴右戰場,但是他能管的了的,卻少的可憐。

那麼李瑁的到來,無疑便是化解這一複雜關係的唯一可能。

蓋威巡視完馬既,人剛剛離開沒多久,便聽到屬下彙報,有人在衙門等他。

武慶派來的,是李瑁身邊的近衛,手裡有兩封信件,一封是家書,來自蓋擎,另一封是公文,上面蓋着總管府的大印。

「你叫什麼名字?」蓋威在衙門大堂內,手裡握着信件,皺眉看向堂下之人。

那人道:「本人郭敬,來自隋王府,職位爲執乘親事,我這裡有牌籍,將軍的人已經勘驗過了。」

蓋威皺了皺眉,道:

「你的意思,隋王被任命爲隴右道行軍大總管?人已在半路?」

郭敬點了點頭:「將軍看過信之後便知。」

蓋威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先看他哥的,兄弟倆之間的傳信有暗記,筆跡蓋威也非常熟悉,確認無誤,確實是兄長親筆,囑附他務必遵從隋王調遣,不得有誤。

接下來打開總管府公文,看過之後蓋威卻是臉色凝重。

讓我特麼的去打游擊?

還是深入敵境?這是直接給了我一個玩命的差事啊?

「郭郎請下去歇息,本將有些公務要商討一下,」蓋威非常客氣道。

郭敬點了點頭,跟着蓋威的親兵下去了。

等人走後,蓋威將兩封信件交給堂下衆人,道:

「你們也都看一看,幫我拿個主意。」

「確認是大兄親筆?」張國維看完之後問道。

蓋威點頭道:「難道我連阿兄的字都認不出嗎?長安到底發生了什麼?隋王來這裡,到底又是幹什麼的?怎麼他人還未到,先將咱們給調離了?」

幕僚高節謙道:「隋王這一次職責重大,既然節制河西隴右二鎮,恐怕是來主持接下來的大戰,這不妥當啊,陣前換帥,是要出大事的,皇甫第一個就不會聽話。」

另外一名幕僚陸淳于搖頭道:

「他不敢不聽的,咱們蓋帥恐怕也不敢不尊,朝廷之所以派隋王來,就是因爲隋王足可以壓鎮隴右,我們擔心人家亂來,人家怕不是還擔心咱們亂來,否則朝廷不會有這樣的任命,信中用詞嚴厲,若不遵從,恐怕隋王一到,就會治我們的罪,在我看來,我們先拔營,然後留下一些人探聽鄯州消息,看看隋王到底會如何安排。」

張國維道:「我也傾向於離開,蓋帥對隋王還是非常尊敬的,我們與隋王之間,眼下的關係非常密切,如今又有大兄的親筆信,說明大兄在長安,與隋王有過私下的商量,咱們信不過隋王,還信不過大兄嗎?」

蓋威點了點頭:

「是這麼個理,通知下去,讓弟兄們做好開拔準備,再送信韋使君,就說我要糧草,臨走之前,我親自見見李光弼。」

很多兄弟們之間,都會有矛盾,這個不服那個,那個不服這個,尤其是娶了媳婦之後,兄弟關係更容易出現裂痕。

但是蓋擎蓋威兄弟不是這樣的,因爲有嫡長子繼承製。

蓋擎從小被當作接班人培養,而蓋威,一直是被當作他哥哥的輔助培養的,

所以兄弟倆從很小時候就分工明確,一爲主一爲輔。

再加上蓋擎確實有當大哥的樣子,所以蓋威對自己的哥哥是心悅誠服。

正如李瑁猜測的那樣,如果沒有蓋擎這封家書,蓋威肯定找藉口不走,先詢問他爹的意思,再做打算。

但是眼下,大可不必了,長兄如父,蓋威從來沒有違背過他哥。

勝不驕敗不銨,說的就是眼下的安思順。

連番攻打石堡城未果,人家並沒有泄氣,因爲他心裡清楚,沒打下來壓根不是自己的錯。

李瑁上一次來州,辦了一件事,將安思順的臨洮軍使降爲臨洮軍副使,由皇甫惟明兼了軍使一職。

從那時候開始,皇甫惟明便一直在臨洮軍當中培養嫡系,安思順與對方也在軍中展開了一場暗地裡的權利爭奪。

如果給皇甫惟明一點時間,安思順被架空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吐蕃打進來了,所以皇甫被迫又放權給了安思順,這也是出於爲大局考慮。

那麼眼下,安思順仍是隴右地區的實權大佬之一,控制着臨洮軍丶莫門軍,

兼任臨逃郡太守。

莫門軍在臨洮郡,距離州有點遠,不能調防,眼下由安思順的弟弟安元貞統領。

安思順自己,則是親領臨洮軍壓鎮州,準確來說,鄯州眼下應該叫西平郡了,但是改州爲郡總是需要時間的,隴右當下的局面,還顧不得去改。

他參加完節帥府議事回來之後,便一直在與自己的屬下商議軍務。

皇甫惟明私下裡找他商量,等到大軍休整過後,會再一次強攻石堡城,那麼誰打前鋒,有兩個選擇。

一,安思順去打,李光弼做督戰隊。

二,李光弼去打,安思順做督戰隊。

這樣的安排,很明顯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石堡城了。

藩鎮軍中一直以來都流行督軍,沒有命令後撤者,一概射殺,哪怕你們死傷大半,隊伍已經潰了,但只要後方沒有命令讓你們撤回來,就不準撤,否則視爲臨陣脫逃。

督戰隊這樣的軍事單位,在後世也一直都存在,而且往往與前鋒軍隸屬於不同派系,否則下不了手,最可笑的就是烏克蘭的督戰隊是北約僱傭兵,殺起來那是一點不手軟啊。

各大藩鎮的督戰隊,也就是監軍,一般出自節度使帳下,多由行軍司馬擔任隴右的行軍司馬就是張介然,他監軍的時候手腕也是非常狼辣的,但是呢,

再狠辣也有個度,畢竟隴右不比河西,這裡派系林立,真要將人得罪狠了,暗殺他也不是沒可能。

所以皇甫惟明打算以隴右督戰河西,或者河西督戰隴右的方式,來一場不惜代價的奪城之戰。

統帥是沒有感情的冷血動物,心軟的幹不了這個職位。

安思順既然已經知道,下一次打前鋒的很可能會全軍覆沒,甚至番號都打沒了,那麼他肯定樂意當督戰隊。

而皇甫惟明也傾向於讓他當督戰隊。

「皇甫這次也是夠狠啊,拿蓋嘉運的嫡系精銳冒險,李光弼又是個急於建功之人,呵呵....」

安思順在大堂內,朝着自己屬下說道:

「兩邊的仇只會越結越大,今後你們提防着點河西兵,他們肯定會往咱們身上發泄怨氣。」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點了點頭。

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93章 我同意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119章 小畜生第298章 國家隊第193章 老黃狗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15章 走別人路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75章 狩獵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53章 撤軍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310章 沒的選第148章 太原尹第257章 離開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94章 五武第95章 粟特人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66章 白月光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83章 玩命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27章 服務業第236章 刺激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8章 356萬戶第381章 錢監第210章 打穿了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87章 隔閡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350章 秘書省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18章 何所懼?第190章 賜名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4章 太原郭氏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87章 讓皇帝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62章 撕破臉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70章 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