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

吳王宅那邊直接就打起來,不過沒有打多久就被叫停了。

出面的是李適之,因爲李適之跟吳王是鄰居,聽說之後便過來干預,他現在是左相,面子還是很大的。

李適之的意思是,這件事他來居中調停,但是對象只能是李瑁和李祗。

李瑁不在,那就只能等李瑁回來再說了。

隋王宅這邊也只能是暫時作罷,又將郭幼明給擡回去了。

「這件事我來說和,但前提是,你必須跟我說實話,人,到底是誰打的?」李適之在吳王宅內,詢問李祗道。

這種時候,李抵是不會說謊的,老實道:

「聽府上人說,是我家裡六郎動的手,我受隋王欺壓,六郎心中有氣,偶遇散值的郭幼明之後,多半是沒有忍住,這才闖出禍來。」

「六郎人呢?」李適之皺眉道。

別看他不是王,也不是嗣王,但是李祗在他面前是要矮一頭的,不單單因爲人家是左相,主要是因爲人家是大宗。

李祗道:「人已經出城了,去了齊郡探望我那大郎。」

這話一出,李適之的第一反應就是對方在說謊,人家那邊一口咬死了是你家老三動的手,你這邊倒好,推給一個庶子?

就這麼糊弄我啊?

「隋王宅可不是這麼想的,」李適之神情不滿道:

「等到隋王回來,人家只會找你們家三郎,你還是想想三郎如何應對吧,不要扯到六郎身上,人家不會信。」

李祗眼下的心情非常不好,因爲他也知道,自己此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雖說可以找到目擊證人,證實是老六動的手,但是受害人不會認。

這種事情,受害人的證言要比目擊者更讓人信服。

而且他能看得出,李適之也不相信是老六動的手,以爲他是爲了保老三,往老六身上推。

這下好了,我成大冤種了。

「只是一個幕僚而已,在左衛也不過是個主事,」李祗道:

「就算他們冤枉我家三郎,我等皇親貴胄,難不成還要低頭給他認錯?」

李適之頓時皺眉:

「你跟我裝傻是吧?你打的誰的人,你心裡沒數嗎?別以爲我看不出來,是你在背後指使的,眼下的朝局什麼樣子,你不清楚,信安王總是清楚的,他難道沒有告訴你,不要亂摻和嗎?眼下的光景,要謹慎再謹慎,因爲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得罪人了,我可是提醒你,宗親不要選邊站,你是不是跟少陽院有來往?」

「沒有的事,我哪能不懂這個道理?」李祗趕忙解釋道。

宗室不站隊,是因爲宗室的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聖人。

李林甫的立場也是如此,但是人家選擇站隊,一來是聖人暗許,再者,也是爲子孫後代考慮。

李老三李獻今天也在,不過他沒有插嘴,一直都是旁聽,長輩們說話,小一輩的確實不能亂打岔。

稀裡糊塗頂了這麼一口鍋,他也心煩啊,最近一年長安最鬧騰的,莫過於隋王了,短短一年時間,人家已經是羽翼豐滿,他甚至都在想,也許太子真的有可能被隋王給拉下來。

「這個郭幼明,是隋王妃的親叔叔,朔方郭子儀的親弟弟,」李適之道:

「朔方的奏報當中,北擊突厥,郭子儀是左先鋒軍主將,如今兵部是要給人家論功的,這個時候你找他的麻煩,不就是給自己添麻煩嗎?如今被人家堵在家門口,一門心思要將事情鬧大,你瞧着吧,明日的偃月堂議事,說不定會有人提起這件事來,屆時右相干預進來,你覺得是你會吃虧,還是隋王會吃虧?」

李祗聞言一愣,趕忙道:

「這件事就託付給左相了,別鬧到偃月堂,小輩們的言語衝突,沒必要搞得朝野盡知,還要勞煩您今晚去一趟隋王宅,幫着說和說和。」

「喉......」李適之嘆息一聲:

「累了一天,還得給你擦屁股,那我就去一趟吧。」

他樂意做這種事情,因爲能得到人情,還有金錢上的回報。

別看李祗現在沒有表示,待會就會派人將一份厚禮送到李適之的府上。

李適之也需要錢的,他的開銷本來就大,在楊玉瑤身上又投資了不少,也是需要回回本的。

別以爲宰相就沒有花錢的地方,有些人,宰相也是需要送禮交好的,只要你用得着人家,你就得花錢。

再者,宰相最關鍵的地方,是要給聖人送禮,而且是最豐厚的禮物。

這就是爲什麼,但凡節慶日,都是官越大的人,給皇帝送的禮最重,因爲要能拿的出手,再者,官小的在節日慶典給皇帝送賀禮的時候,也不敢超過官大的,那是不懂規矩,找死的節奏。

郭淑回到王府之後,聽說了這件事,而且認爲韋妮兒處置的方式簡直絕妙。

跟一個庶子扯有什麼意思,咱們就是要衝着正主去。

她先是探望了自己的六叔之後,便令人立即入宮通知蓋明書,沒有隋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帳房。

「錢財一物,最是複雜,也最是重要,」

武明堂在蘭方院道:

「這就是爲什麼幾乎所有的衙門,主官必定要將財政牢牢的握在手中,而皇城各機構,也屬戶部的門檻最爲破舊,時常需要修,因爲上門求財的太多了。」

郭淑點頭道:

「李祗這個人,我從阿郎那裡瞭解過不少,此人應該沒膽子挑畔我們,多半背後有人撐腰,會不會是太子?」

武明堂笑道:

「不要猜測,而是要定論,眼下所有對十八郎不利的事情,我們都可以推到少陽院的身上,就算不是他乾的,我們也要認爲是他乾的,敵人就是敵人,不要替敵人開解,人這輩子一旦結仇,沒有冰釋前嫌這種說法,那是哄騙人的,所以,你如果有仇人,要麼遠遠的避開,要麼徹底除掉,除此別無它法。」

「夫人見識高明,確實如此,」韋妮兒在一旁道:

「我在族內見過不少,小時候丁點大的矛盾,即使到了成年也化解不開,有些甚至是一輩子的仇怨,所以我阿爺的性子屏弱了一些,在族內基本不與人爭,

就是因爲不願跟人起了糾紛,看一個人不順眼了,怎麼看都不順眼,無法改變的。」

「那這件事,等到阿郎回來再說?我們暫時不要妄動?」郭淑看向武明堂道。

武明堂搖了搖頭:「李適之肯定是要插手的,這個人也真是喜歡多管閒事,

難不成他是想在宗室擁有更高的地位?以此來制衡李林甫?」

「也許......純粹就是喜歡多管閒事吧?」楊絳道,她是這幾個女人當中,

與李適之打交道次數最多的。

因爲李瑁在二婚之前,李適之經常來隋王宅喝酒,李瑁也經常帶着楊絳出席名士小團體的宴會,所以在她看來,李適之似乎還真就是這樣的人。

二婚之後,李適之爲了避嫌,很少來了。

武明堂搖頭笑道:「也許他以前是這樣的性子,但是掌管門下省之後,肯定不是了,他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不會由着自己性子來。」

「讓他來好了,我看看他這個說客,會偏袒誰,」楊玉瑤剛在隋王在吃過晚飯,正掩袖遮面,剔着牙齒。

話才說完,管家張井來報,左相請見王妃。

衆女對視一眼,紛紛笑出了聲。

「我們剛纔還在猜測,左相這個愛管閒事的,什麼時候會來呢?」

衆人將李適之迎進來之後,楊玉瑤上前挽着對方路膊笑道:

「沒曾想您來的這麼快,晚飯還沒有吃吧?

幾個女人在見到李適之之後,全都換了一副面孔,郭淑是敬重,武明堂是得體,韋妮兒是謙卑,楊絳是熱情,楊玉瑤是放浪。

wωω_Tтká n_C〇 好在李適之什麼場面都見過,也沒有覺得不自在,反倒是笑道:

「三娘定是在背地裡說我壞話了,我來的一路上,耳根子發燙,見到三娘,

恍然大悟。」

「左相快請入座,三娘怎會編排您呢?」郭淑上前請李適之坐下:

「她只會說您的好。」

沒錯,楊玉瑤和李適之,其實是政治合夥人,與李瑁,那叫人生合夥人。

兩人的關係確實非常親近,要不然李適之也不會任由對方挽着自己胳膊,成何體統啊?

「左相還是爲了那件事而來吧?」武明堂笑道:

「隋王不在京,吳王便欺負我們這一家子婦人,您可要給我們評評理。」

李適之哈哈一笑,道:

「都是誤會,我剛纔已經訓斥過他了,大家同根同種,有什麼矛盾是解不開的呢?」

武明堂笑了笑,看向其她人,意思是你們聽見了吧?我剛纔已經跟你們說了,只要結仇,就是解不開的,所以不要聽李適之在這放屁。

韋妮頓時眉道:

「我們可沒有招惹他,郭主事這麼一個老實人,卻無端遭人毆打以至重傷,

我們若無回報,恐怕別人會以爲隋王宅就是這麼好欺負,那麼今後是不是還會有更多人欺負我們呢?我們是不是連安興坊都不敢出去了呢?」

「嘖......話不是這麼說的,」李適之笑呵呵道:

「牽扯的事情比較複雜,不能意氣用事,你打我,我再還回去,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喲,您這話說的,」楊玉瑤撇嘴道:

「別人欺負我,我就站那讓人家欺負啊?那我還活什麼人啊,乾脆一頭撞死算了。」

李適之確實不習慣跟女人談正事,因爲她們會胡攪蠻纏,就比如眼下的楊玉瑤。

我來的目的,是平息這件事,你倒好,叻叻叻說了一大堆,全都是火上澆油的,被打的又不是你的人,你那麼激動幹什麼?

「李祗的事情,我也都聽說了,」李適之裝作表情嚴肅,寄希望於這個幾個女人也嚴肅一點,只見他正色道:

「興慶宮比武之後,隋王與十王宅的關係已經鬧得很僵了,大家合不來,可以不打交道嘛,實無必要非要爭個短長,親王們不和,影響太大了,我現在是左相,我今天來可不是爲了自己,也不是偏李祗,我這是爲了朝局,希望王妃諸位,好好思量一番。」

武明堂當即笑道:「左相的朝局是左相的朝局,右相的朝局是右相的朝局,

坐在什麼位置上,就要考慮這個位置上的事。」

說着,武明堂看向郭淑道:「十八郎那句話是怎麼說的來着?」

「屁股決定腦袋!」郭淑和韋妮兒異口同聲道。

李適之頓時莞爾,這個形容倒是新鮮有趣。

武明點頭道:

「對!言簡意,就是這個意思,隋王宅眼下四面楚歌,想要我們難堪的,

想要我們不舒坦的,大有人在,這種時候,我們面對的局面,與左相眼中的局面不一樣,想法自然也就南轅北轍了。」

李適之知道武明堂難纏,卻不知道這麼難纏,聞言異道:

「夫人一口一個我們,讓我有些聽不明白了,你也要摻和進來嗎?是你的意思,還是裴敦復的意思?」

裴敦復的立場至關重要,因爲我們要知道,京兆尹和洛陽尹,與一部尚書,

也就是半步之差了。

如果裴敦複選擇站隊李塌,形勢更爲波雲詭。

武明堂搖了搖頭:「我只代表我自己,我是十八郎的表姐,爲他着想,難道左相很意外嗎?」

李適之嘆息一聲:

「眼下的朝廷,沉宿疾並不少,我初任宰相,有掃除積弊之心,既是爲了聖人,也是爲了天下蒼生,如今若是再起儲君之爭,勢必拖累朝政,屆時積重難返,隋王樂見否?」

「張口仁義道德,閉口道德仁義,」武明堂語鋒尖銳道:

「左相別用這些大義來哄騙我們,隋王在考慮天下蒼生之前,還是應該先考慮自身安危,救人先救己,誰也不會例外,興慶宮比武之中,王妃已遭欺辱,他們合起夥來欺負人,沒有這樣的,隋王也是被逼無奈,左相知否?」

此話一出,就連楊玉瑤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很明顯,李適之和武明堂談論的話題,已經超出範疇了,而且兩人多少有點針鋒相對的意思。

武明堂吧,就是這個性子,但是楊玉瑤很少見李適之像今天這樣面色不善的。

因爲武明堂說的話太沖了,堂堂宰相,怎麼能忍受的了?

但是呢,能當在宰相的人,終究跟別人是不一樣的,不是有句話是那麼說的嗎?官越大的人,越是平易近人。

因爲人家有肚量。

李適之笑了笑,搖頭道:「夫人能言巧辯,厲害厲害,這樣吧,等隋王來了,我跟他談。」

「不必!這件事沒得談,」武明堂道。

這話說出來,別說李適之驚訝了,郭淑都驚呆了,你怎麼能代隋王做主呢?

於是她趕忙插嘴道:「左相說的對,等我們阿郎回來再說吧。」

她總得給李適之一個臺階下,畢竟武明堂已經將人家架上去了。

其她人也是紛紛給武明堂使眼色,讓她服個軟,別讓人家左相這麼難堪,但是武明堂只當沒有看見。

李適之倒是灑然一笑:

「看樣子我今天是白跑一趟,既然如此,那就再說吧。」

說罷,他也不顧郭淑和楊玉瑤的盡力挽留,笑呵呵的就這麼走了。

剛出隋王宅大門,李適之臉上的笑容修然隱去,咬牙切齒,在心裡罵了一頓武明堂,也就算是出氣了。

指望他真的跟一個女人計較,那也不可能。

女人,是不會被他放在心上的,正如楊釗眼下與王蘇蘇關係親密,他聽說之後,一點感覺都沒有。

蘭方院,

此事的氣氛頗爲尷尬,大家嘴上沒說,但臉上的表情幾乎都在埋怨武明堂太過火了。

人家是宰相,哪見過跟宰相這麼鬥嘴的?

武明堂嘆息一聲,喃喃道:

「我知道你們心裡怪我,但是我希望你們明白,十八郎到了如今這個份上,

自己人就是自己人,敵人就是敵人,要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李適之這類的,不是自己的人,就要當作敵人看待,不要怕得罪他,不得罪他,怎麼換來李林甫的全力支持?如果怕得罪他,還爭什麼東宮之位?千脆求個外放,找一處地方,靜靜的等人家李亨繼位之後的賜死詔書吧。」

說罷,武明堂也起身走了。

留下四個女人面面相。

「我怎麼覺得,我好想比以前更威武了些?」

李琦腦袋上的繃帶已經全部去掉,傷疤正在癒合,他拿着銅鏡照了照自己眼下的模樣,覺得臉上這個「人」字疤,似乎還挺酷了。

你還別說,確實挺酷,本來一個清秀的人兒,如今看上去,像個殺人不眨眼的狠人,讓人望而生畏。

也許傷疤與紋身一樣,都能給人這種感覺吧。

「虧你說的出來,」妻子武氏嘆息道:

「傷在哪不好,傷在了面上,你今後可要想開一些,別成了慶王那樣的性子人這輩子在遭遇重大打擊之後,很容易性情大變,甚至是扭曲,李琮就是如此,他是長子,廢太子李瑛是老二,李亨是老三。

如今老二當過太子,被廢了,老三接班頂上了,他這個老大,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爲啥?就是因爲傷了容貌,不然以他生母的名位,那時候怎麼也不該輪到老二李瑛做太子。

「不會的,我怎麼可能變成他那副樣子,」李琦嬉皮笑臉道:

「他又沒有兒子,你爭氣點,給我生個兒子。」

武氏一愣,埋怨道:「阿兄還在這裡呢,口不擇言。」

「哈哈......」李琦看向李瑁道:

「聽說王忠嗣打了勝仗?」

李瑁點了點頭:「長安傳消息來了,王忠嗣大概會在七月份返京,至於會在長安滯留多久,說不準,我們要想辦法讓他早點走。」

李琦點了點頭:「確實,這個人長期駐留京師,對我們不利,太子有了王忠嗣在,膽子也會更大。」

「若他返京,朔方之事,應交付何人爲宜?」武氏突然問道。

李瑁想了想,道:

「朔方未設行軍長史,那麼就應該是行軍司馬郭虛己,暫時主理帥府事宜,

但是郭虛已在朔方本來就是使職,他的本職是駕部郎中,朔方無戰事,他應該也是要回京的,如果這樣,那就是郭子儀丶郭英奇丶渾釋之丶王思禮四部協作。」

武氏聞言笑道:「那麼王忠嗣在京師不會亂來的,也不會有針對阿兄的動作,因爲留在朔方的是兩郭一王,他敢亂來,朔方不穩。

「不會的,」李瑁笑道:

「我跟郭子儀的關係比較微妙,事實上,是疏遠,這個人相當謹慎,想要獲得他的支持,恐怕不容易。」

武氏搖頭道:

「阿兄是當局者迷,而我是旁觀者清,郭子儀將夫人接至靈武,看似是擔心被阿兄牽累,實則不然,他是在給阿兄留一條後路,也是在佈局做阿兄最後的倚仗,這個人非常聰明,讓所有人都看錯了,連我們都這麼看他,那他便更是可以置身之外,從容佈局,而實際上,人家早已以身入局。」

李琦說異道:「沒有你說的這麼複雜吧?你懂什麼啊?是不是太閒了?腦子裡胡思亂想。」

李瑁也覺得不太可能,郭子儀能有這樣的心思?自己這個弟妹跟人家也不熟悉,過於崇拜了吧?

你又不是穿越過來的,難道慧眼識英雄,看出郭子儀非池中之物?

「你難道比我更瞭解他?」李瑁異道。

武氏搖了搖頭:「正是因爲不瞭解,所以纔會這般猜想,阿兄也是因爲自認爲了解郭子儀,所以會有那樣的想法,但郭子儀究竟是怎麼想的,恐怕只有他自已知道,我只是覺得,他不會拋棄自己的女婿。」

「正如你阿爺不會拋棄我?」李琦打趣道。

武氏笑了笑,沒有回答。

其實沒有回答,就等於回答了。

郭子儀究竟是怎樣的人,其實李也不知道,畢竟他們至今爲止沒有見過面,雖然郭淑總是說,她爹是個老實人,總是吃虧上當被人騙。

李瑁權當是聽故事了。

老實人能在歷史上闖下那麼大的名頭?哪個老實人有這樣的本事?

父親在女兒心裡,也許會是這樣的形象,但是在別人眼裡,可就不一樣了。

第360章 體面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78章 豹鬥犬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149章 狗舌頭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84章 融合劑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125章 隴右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278章 豹鬥犬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49章 狗舌頭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02章 忠王友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39章 真爭氣第262章 撕破臉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85章 月俸第218章 何所懼?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18章 何所懼?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83章 美名冠之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30章 韓珠團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86章 契丹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94章 五武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47章 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