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

bookmark

新旨已至,曹師雄以忻州觀察使出知嵐州,兼領兵馬都監、天雄軍統制,王番也是迅速交卸權柄,於天宣七年上元節與同時奉旨歸京聽用的王稟、朱沆等一行人從岢嵐城出發,踏上返回汴京的路途。

城中民衆萬人空巷,南城外驛道擠滿相迎的人羣。

天雄軍潰滅於大同,已經過去兩個半月,嵐州諸縣民衆也從最初的驚惶恐懼裡,漸漸安定下來。

契丹在西京道的兵力有限,即便能在應州再一次僥倖擊退東路軍主力,想殺入河東境內作戰也極爲艱難。

不過,民衆及底層兵卒並不清楚這邊,他們更清楚的是天雄軍潰滅於大同後,是王稟、王番、朱沆諸位郎君從容鎮定、指揮有方,不僅率領上萬天雄軍殘部殺出數倍敵軍的重圍,不僅保住這次北征伐燕最重要的成果朔州城,還重新在嵐州北部的寧武城、陽口砦、廣武砦、神池砦穩固了防線,令強虜不敢南窺。

無論是王番爲自己及他父親王稟、朱沆等人建立聲望會如此宣揚,在劉世中、蔡元攸的授意下,郭仲熊等在嵐州的蔡系官員也會着意強調葛伯奕及天雄軍諸將的怯戰無能。

這無疑進一步加深民衆及底層兵卒對王番、朱沆等人力挽狂瀾的光耀形象。

之前倉皇南逃以避戰亂的士紳富庶人家,這段時間來也陸續從太原等地返回嵐州,看到家園無恙,心內當然也是充滿感激,打聽到王稟、王番父子及朱沆等歸京的日期,紛紛籌資置辦萬民傘等相贈。

郭仲熊以河東經略副使兼知太原府,已早一步離開嵐州,新任知州曹師雄率領州判王高行、錄事參軍荀延年等人也是亦步亦趨出城給王稟、王番等人送行。

照着規矩,嵐州官吏也早早在十里長亭備下送行酒宴,矗立於驛道旁的長亭也特意拿桐柏新漆過一遍,紮上綵綢以示喜慶。

雖說新旨僅僅是令王稟、王番父子及朱沆歸京聽用,並沒有言明具體的差遣,但消息靈通的人士都在傳王稟此次歸京必入宰執之列。

“千里相送,終有一別,諸位郎君請回吧,還望衆人勤勉國事爲要,莫負聖恩!”王番飲過餞行酒,意氣風發的揖手與曹師雄、曹師利、王高、荀延年等官吏告別。

王稟有些心不在焉,朱沆也是草草飲過餞行酒,目光往遠處冰封住的汾水河望去,天地間白茫茫一片,汾水河的野徑有行人往南牽馬而走,小如螻蟻。

“王稟相公、王番郎君,燕小乙、沈鎮惡過來給你們送行!”

待王番攙扶王稟要走出長亭登車時,燕小乙、沈鎮惡從人羣裡走出來,走到王稟、王番二人面前跪在地叩頭道。

雖說他二人覺得桐柏山衆人更投他們的脾氣,同時也想留在軍中效力,無意去做王家的家臣,但通過王孔向王番請辭之後,並沒有急着投奔朔州。

他們心裡想着,除開王孔對他們的情誼外,王稟、王番不管怎麼說對他們都有提攜之恩。

雖說之前數次求見都被王番拒絕,他們還決定留到給王稟、王番父子送行之後再去朔州更合適些,哪怕是當衆叩兩個頭,也是表示他們這次決定留下來,不追隨王家去汴京,絕非是忘恩負義。

王番面對嵐州官吏笑盈盈的臉,驟然間冷若寒霜,看向燕小乙、沈鎮惡便氣不打一處來,毫不掩護心中厭恨的厲聲說道:“王家廟小,容不下兩位,兩位既然已認定朔州是高枝,便與我王家再無干系,又何必跑過來惺惺作態?”

盧雄被拒於朔州門外之事,王稟、朱沆都禁止下面人議論,朱桐對這事心裡氣憤不平,也還有朱芝時時勸阻。

因此外界並不知道徐懷對王番舉薦曹師雄執掌西翼嵐州軍政大權不滿到反目的程度。

這一刻見王番對麾下兩名小吏如此不假言辭,聲色之厲,令在長亭外圍給王稟、王番、朱沆送行的人羣也聽得一清二楚。

曹師雄、曹師利、王高行、荀延年都是一愣,頓時也是面面相覷起來:

天雄軍殘部陸續南撤到陽口砦以上休整,王番身爲士臣,初時也有揮斥方酋的意氣,親自梳理將卒,無意假手於人,但在察覺到竟然沒有幾名桐柏山卒撤到陽口砦以南,絕大多數桐柏山卒都留在朔州之後,他沒有直接對外捅破這事,而是不動聲色的又從嵐州兵馬都監司抽調幾名老練吏員,負責對潰逃兵卒重新進行梳理。

幾名年長州吏大多目光老辣,很快也看出這裡面的蹊蹺,這件事情隨之也就傳到郭仲熊、王高行、荀延年以及曹師雄等人的耳中。

不過,即便是劉世中、蔡元攸從郭仲熊這邊得知事,在這個節骨眼上都無意在這事上做文章。

等到朝廷接受王番的舉薦,任命曹師雄執掌西翼嵐州的軍政大權,還決定在清順軍的基礎上,由曹家兄弟二人負責重建天雄軍,實際上是迫於險峻的形勢,同意曹師雄、曹師利比葛家更深層度的掌握重建後的天雄軍。

朝廷既然對曹家兄弟二人都能如此破格、破例,那桐柏山卒在天雄軍的編制之下聚守朔州,一下子也就不那麼顯眼了。

很多人甚至以爲這是王家父子有意安排,乃是有用桐柏山卒對曹家兄弟進行制衡的用意,這也很是符合大越立朝以降的制衡之道。

然而,眼前這一幕是怎麼回事?

難道一切跟衆人猜想的完全不一樣,王家實際上早就跟據守朔州的桐柏山衆人鬧翻了?

很快又有想到王番給朝廷的請功奏摺裡,完全沒有提桐柏山衆人啊。

王番的奏摺,除非秘折,通常情況下都會請郭仲熊等人副籤,顯得這些都是嵐州衆人商議之意,因此王番上稟汴京的奏摺,大多數時候都不是絕密。

以往很多人還以爲王番刻意不提桐柏山衆人的功績,是另有深意,卻沒有人去想過王家父子竟然與桐柏山衆人鬧翻了?

怎麼可能?

王稟落難桐柏山時,乃桐柏山人衆盡力相救;王稟初至嵐州也是桐柏山衆人千里護隨,乃至王稟在嵐州第一次借糧谷事反擊蔡系的壓制,也是桐柏山在前衝鋒陷阱。

王稟出使赤扈歸來,雖然得寵於官家面前,得任伐燕西路軍監軍使,但終究是孤家寡人一個,身邊除了鄭壽及朱沆父子等人,並無得力人手可用,最終也是將桐柏山衆人招攬進監軍使院。

天雄軍殘部得以從大同撤出,雖然大家都不否認朱沆的功績,但同樣所有人心裡都很清楚,沒有桐柏山衆人相助,朱沆僅憑几名家將能做到這一步嗎?

大家都預料到王稟此次歸京,將入執政之列,也都不得不承認桐柏山衆人在王稟覆出之路所立的汗馬功勞、所起的巨大作用,王家這就跟桐柏山衆人鬧翻了?

又或者楚山夜叉狐徐懷乃王孝成之子的傳聞,並非是假的?

王家父子他們是看穿桐柏山衆人的居心叵測,才與之分道揚鑣的?

王稟不忍去看衆人驚詫的反應,狼狽不堪的鑽進車廂裡,額頭砰的一聲撞到橫木上也不自覺,伸手將車簾放開來,獨自面對黑洞洞的車廂壁而坐。

朱沆擡頭看了一眼鉛灰色的蒼穹,他知道王番當衆喝斥燕小乙、沈鎮惡是爲何意,而看周遭衆人的訝詫、驚疑神色,也知道王番的目的達成了。

他心裡輕輕嘆了一口氣,走過去安撫的按了按震驚不己的燕小乙、沈鎮惡二人的肩頭,也沒有說什麼,便低頭鑽進車廂裡。

盧雄、鄭壽、呂文虎等人帶着百餘騎護送王稟、王番、朱沆、王萱等人車馬漸行漸遠,曹師雄、曹師利、荀延年、王高行等將臣也在諸多扈隨的簇擁下各懷心思返回嵐州而去。

送行的人羣也漸散去,燕小乙、沈鎮惡,還吃驚不己的坐在雪地裡,他們完全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在今天之前,他們只是不願做王家的家臣,只是單純的想留在朔州而已。

一名穿破舊衣裳的黑麪路人還站在長亭前未走,負手擡頭看着鉛灰色的蒼穹長久不語,卻是一名青俊書生站在他身後安慰道:“王番不惜當衆割袍斷義,此番歸京是想要有一番作爲的,我們又何必阻擋他的前程?”

“柳姑娘?”燕小乙聽青年書生的軟糯聲音,驚訝的問道。

“叫你們受委屈了!徐懷說要親自來接你們去朔州!”柳瓊兒說道,“原本還想着給王稟相公、朱沆郎羣送行,沒想到會遇到剛纔那一幕,得,送行也省了!”

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六十章 職事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潛伏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四章 嶽海樓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二百零七章 歸京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九十五章 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