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

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

“殿下、開弓靠的主要是“膂力”,真正的難點不是開弓射箭,而是射箭的時機。”

“因爲馬背是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的,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釋放點才能保證射中敵人。”

陸文昭教導着朱由檢,有了前兩次的教導,他更清楚了朱由檢的天賦,因此講的更仔細了。

“騎射的命中絕對要比步射差得多,不過雖然難但卻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難。”

“想必殿下剛纔疾馳時,應該發現了、戰馬在空中是有一個騰躍時間的。”

“這個時間也就是起坐中起的時間,在你到達最高點準備向下的一瞬間會有一個懸停,這個瞬間釋放可以將馬背起伏的影響降低很多。”

“嗯、我確實感覺到了。”朱由檢點了點頭,而陸文昭也繼續講道:

“邊軍騎兵、往往能開九力弓的射手,任意時點都能發箭,這確實需要功夫。”

“至於左右開弓、背弓射、回射等等這些射術都很難,但這玩意絕對不是戰場上的主要技術。”

“除非是大軍跟對方騎兵遭遇了追擊,在邊跑邊還射的時候還有點用,但是這基本就相當於雜技了,距離稍遠一點命中率就會奇低無比。”

劉綎此人、雖然在薩爾滸之戰戰死,但除了最後一戰,一路上後金軍面對他的軍隊接連戰敗。

陸文昭具體講了一下騎射和步射的區別,也講出了騎射和步射的威力,騎射是比不過步射的。

並且劉綎的勇武之盛,被譽爲晚明第一猛將,其所用鑌鐵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

往往同一把弓,步射能射出八十步,騎射只有六十步,因此騎兵最重要的是機動性和騷擾。

騎射的主要優勢在於機動性,但真要遇到無懈可擊的軍陣你再怎麼機動也沒有用,只不過古往今來練兵能練到諸葛亮那種程度的沒有幾個人,所以騎射機動性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而且這樣的試探,不一定只派出一支輕騎兵出來試探,主將可以派出多支輕騎兵到處試探甚至反覆試探。

“好!”

他們會縱馬加速到最大,然後以拋射的方式射箭。

“每次兩軍對壘時、李世民都會親率輕騎兵掠過敵陣試探敵方虛實,這個過程中也會射箭。”

如果敵人陣型絲毫沒有反應,那也不要緊,反正輕騎兵機動性強,換一個位置再去試探就好了。

朱由檢看了這麼多兵書,加上和滿桂聊過幾句,因此也知道,正常來說輕騎兵主要是繞着敵人軍陣尋找弱點。

他這一喊、朱由檢便繼續折返,在距離箭靶十步開外的地方連射三箭,無一脫靶,紛紛正中靶心。

因爲步兵機動性差,雖然司馬懿野戰打不過諸葛亮,但只要他縮在營裡諸葛亮也拿他沒辦法。

一羣內宦都不用朱由校叫好,便自覺地鼓掌叫好了起來。

因此、在瞭解了騎兵的戰術後,當陸文昭隨便一指導,朱由檢就大概知道了怎麼騎射。

只見他伸出手往箭壺一夾,便是三支箭矢被架在了手指之中,緊緊攥着。

伴隨着“咻”的三聲,三支箭矢有兩支命中箭靶紅心,還有一支射到了紅心邊上。

“好!那就再給你一次機會!”朱由校也開心的大喊。

朱由校見狀,也笑的十分開心,隨後便大聲道:

“我是第一次射,第一次射自然不作數,哥哥再給我一次機會。”朱由檢在遠方戰馬上大喊着。

如果輕騎兵認爲某一處有機可乘他們就會試探着射幾輪探探虛實。

“輕騎兵的作用是試探和騷擾,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方式。”

“一支箭矢未中靶心,不作數。”

“只要着甲、除非正中面頰、不然即便射中了對方,也透不過甲冑。”

“騎射的弓,要比步弓多一力,才能達到步射的威力,因此騎射對步射是射不過對方的。”

不過就算對方沒有輕騎兵跟你對抗你也未必穩操勝券,例如當年曹魏的鐵騎可以說橫掃天下無人能敵,但是遇到諸葛亮的車陣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爲人家就可以把兵練到沒有弱點的程度,你隨便試探,人家一圈圍着八陣,你從哪個角度進攻都是一樣的。

自然、這些措辭有些誇張了,那一百二十斤的大刀是劉綎平日練武時用的,戰場之上他的兵器不過十幾斤罷了。

當着衆人的面,他輕夾馬腹,隨後策馬向着靶子奔去。

如果敵人陣型發生了騷擾,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找到了陣型弱點,然後主將會調動後面的重騎兵針對這個弱點進行面突衝擊。

“殿下天賦異稟,十歲便有如此神射,恐怕及冠之後能在馬背上開十力戰弓,如劉綎劉總兵般神勇。”

戰陣之上、軍隊的陣型只要散了、那對於敵軍來說、就只能是待宰羔羊,只有等着被屠殺的命。

除非敵軍的陣型真的鐵板一塊,否則只要有漏洞很快就會被他試探出來,就憑藉着這樣的戰術,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能找到合適的突破口,然後精騎衝陣把對方陣型衝散。

當然了、敵人也不傻,你派出輕騎兵試探騷擾,人家也不會坐以待斃,人家也會派出輕騎兵對你進行反騷擾。

所以司馬懿雖然手握鐵騎,但是對付諸葛亮也只能用一招,那就是龜縮。

不過他並沒有一開始就射箭,而是熟悉了胯下小馬駒打浪時的起伏後,才折返一圈,張弓搭箭。

“駕!”

這樣的拋射射程完全可以在敵人弓箭的射程之外實施騷擾。

並且很可能兩邊的輕騎兵會先交火,這時候那些左右開弓之類的招數纔有可能派上用場。

陸文昭不由感嘆,這感嘆也讓朱由校笑了出來。

但即便如此,他在薩爾滸之戰中展現的勇武也讓人瞠目結舌。

《明史紀事本末補遺》中記載劉綎被箭矢射傷左右手臂,面部中了一刀後,還能左衝右突、手刃後金數十人。

這樣的勇武尤爲罕,下一次再出現時、便是李定國單挑大象了。

因此這樣的勇武在朱由校看來,說明他弟弟有個好身體,也就不會像其他弟弟一樣半路夭折了。

他感到欣慰之餘,對朱由檢那在馬背上射箭的背影不由笑了出來。

(本章完)

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46章 佈局西南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76章 浙黨勢大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78章 葉向高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52章 兄友弟恭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143章 大反攻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117章 閱兵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