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

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

一番策馬,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兩人玩的不亦樂乎,只不過在他們玩的高興時,王安卻帶着兩個小太監,送來了厚厚的一疊奏疏。

見到奏疏,朱由校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心裡有些不高興。

朱由檢見狀,只能順着開口道:

“騎了半個時辰,屬實有些累了,倒不如先休息一下?”

“也好”朱由校點了點頭,知道是朱由檢怕自己耽擱奏疏,顧忌面子說的話。

兩人翻身下馬,坐到了黃蓋羅傘下的椅子上,而旁邊的太監也送來了涼茶。

王安行禮道:

“萬歲、殿下,這是司禮監處理不了的一些奏疏,需要萬歲您的定奪。”

“其中這幾份是兵部送來的奏疏,一份是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奏疏,一份是戶部關於宣餉的奏疏,另外一份是御史們關於昌平、通州兵馬的提議。”

“先看兵部的吧。”朱由校對於兵事還是十分上心的,因此接過奏疏掃了一眼,隨後遞給朱由檢,示意他看看。

“弟弟的話有道理,只不過你就這麼有自信,可以用兩個衛的兵馬替換掉通州和昌平兵馬,而不會引起底下衛所的不滿?”

只是眼下御馬監和羽林三衛的兵馬沒有練起來,要是練起來了,朱由檢都想立馬將羽林三衛歸還好皇兄,叫羽林三衛換下這兩地的兵馬。

二十五人中,又設一燕兒窩,這燕兒窩便是五名善射的騎兵。

不過即便他說的很含蓄,但也讓朱由校意識到了北直隸一帶兵馬是多麼的孱弱。

過了一會兒、朱由校看完了奏疏纔開口道:

其中說明了、上直二十六衛中通州衛的不作爲,還有昌平地區兵馬的疏於訓練。

這奏疏比朱由檢預想的還要長,足足有上千字,其中開篇便是熊廷弼想要請辭回鄉的疏辭。

“也好……”聽到朱由檢這麼說,朱由校只能點了點頭,隨後將手中奏疏遞給朱由檢道:

“前些日子御史馮三元彈劾熊廷弼,說不把他罷免,遼地終究無法保有。”

通州朱由檢不知道,但昌平一帶鞏華城的兵馬他是和楊漣一起看過的,確實不行。

不過他要求調九邊精兵三萬和土司兵兩萬的舉措,實在有些不妥。

不得不說、從奏疏上來看,熊廷弼除了末尾那幾百字的哭訴外,其餘對於遼東的形式分析的很到位。

這兩地兵馬雖然不多,只有兩個衛的兵馬,但每年吃餉也有七八萬兩銀子,算上吃的喝的、十萬兩銀子才能搞定。

因此他只能試探性道:“這份奏疏,臣弟以爲可以採納。”

朱由檢已經說得很露骨了,要不是顧忌面子,他都想說那些傢伙就是穿上甲冑和拿起兵器的農民。

“我把馮三元的奏章發給朝臣議論,不曾想這熊廷弼惱火了,這下正上書爲自己竭力辯解,並且請求罷官回鄉。”

這奏疏是一名御史巡視昌平、通州而上疏的奏疏。

但眼下只有十二萬了,只能說明熊廷弼又裁軍了,並且裁軍之後,能在曠野作戰的兵馬不過三四萬。

朱由檢見好皇兄臉色不好看、也乘勝追擊道:

“不如這樣?等明歲開春之後、臣弟叫羽林三衛回京城,在安定門外展露軍威,屆時哥哥再派一員大將統領他們,自然知道他們的厲害。”

只是眼下遼東雖然經過幾次裁軍,但十二萬兵馬的數量,曠野堪戰者不過三四萬罷了。

“臣弟有自信!”朱由檢自信回答道:

“臣弟留宿鞏華城時曾經看過當地的兵馬,說句實在話,那樣的兵馬即便是有五萬,也擋不住訓練半年的羽林三衛!”

【臣、遼東經略熊廷弼,遙叩聖恩,再疏請辭,遼地自三路覆沒、老奴再陷開原後……】

不得不說、他的提議還是有些意思的。

如此訓練了大半年,纔將遼東穩定下來。

這御史的建議是,裁撤昌平、通州等通昌一帶的兵馬三千,重新招募新的人馬。

“若是皇兄不急,請給臣弟半年時間,半年後臣弟歸還皇兄羽林三衛。”

但努爾哈赤必然會再他罷官後進攻遼東,因此要想抵禦努爾哈赤,必須調九邊精兵再調三萬,再調川東土司兵兩萬才能守住遼東。

朱由校開口詢問,而朱由檢則是看了一眼熊廷弼的奏疏。

“你怎麼看這事情?”

但這傢伙沒有想到、這種上疏的形式,只會讓朝廷對他的個人能力產生懷疑,尤其是朱由校。

這傢伙沒那麼多彎彎繞繞,直接說出這個數字就是想叫朝廷認識清楚,遼東的局勢不足以對努爾哈赤進行反攻。

再往下、熊廷弼講了講遼東的亂象,又說他將遼兵裁撤後,以每人一座校場、管兵千人,每千人分爲四十隊、每隊二十五人。

朱由檢瞥了一眼,只看到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奏疏,叫人頭疼。

“嗯……”朱由校微微點頭,沒有說什麼有意義的話,只是皺着眉看着手中奏疏。

他罷官回鄉後,請遼東巡撫袁應泰經略遼東,這樣方能守住遼東。

從十二萬兵馬能看出,熊廷弼顯然又裁軍了,因爲滿桂告訴朱由檢的遼東局勢時,遼東還有十六萬兵馬。

再往後、便是熊廷弼對於姚宗文、馮三元等人誣陷自己在遼東沒有作爲的哭訴,並且列出了種種證據。

十萬兩銀子養了這麼些個廢物,想想朱由檢都覺得心疼。

“這麼一來、裁撤昌平、通州衛,清點兩衛田畝,不僅能每年省下十萬兩銀子,還能獲得足數的田地,爲朝廷的田賦增收。”

朱由校眼下已經是經過朱由檢幾次說過遼東情況,才知道了遼東當地情況的複雜。

“屆時、可以調羽林三衛中一衛守皇城,一衛守通州、一衛守昌平。”

朱由檢也沒有拒絕,而是接過奏疏掃了一眼。

但即使這樣,他對熊廷弼的奏疏也十分不滿,懷疑起了他的能力。

“這個老粗鄙,他就不能少說兩句?”

朱由檢在心中暗罵兩句,隨後又沒辦法,只能硬着頭皮爲熊廷弼擦屁股。

感謝“哈哈虎太郎、小小嘉鋆、知不稽、炎熱的小河夏天、今晚要吃肉、貧窮的靚仔、三尺玉龍”等大佬的打賞和月票,以及大家的推薦票和評論。

(本章完)

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77章 野心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34章 奸宦毒婦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77章 野心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106章 愚民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43章 大反攻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4章 孜孜不倦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317章 旱情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