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

“報主公,劉備率軍五萬於睢水北岸大勝紀靈,紀靈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以何計取勝?”

“回主公,劉備軍正面擊潰紀靈軍,紀靈大軍四散潰逃,敗軍被劉備軍趕入睢水,逃軍皆凍死於河中,餘衆皆降。”

“無能之輩,五十萬敵五萬尚有如此慘敗。”

“不然。”陳宮說道,“劉備慣使假癡不癲之計,我料劉備軍絕不只五萬。袁術五十萬之衆亦是詐稱,以詐對詐,劉備反其道而行之,真乃妙計也。紀靈必以爲劉備兵少而輕敵,故有此敗。”

呂布又想到了那十個新兵營,點了點頭,說道:“如此,我等該如何行事?”

“溫侯當召袁術使殺之,以明漢室忠臣之身,再召四方諸侯共攻袁術。奪淮南以爲本,大業有望。”

“公臺所言甚合我心。”

韓胤被呂布召來,還以爲呂布已經決定結親,他說道:“溫侯與我主結親乃天大喜事,還請溫侯遣人爲媒,與我同返壽春。”

“哼!我乃大漢忠臣,豈能與逆賊結親!來人!將此人推出,斬首!”

“是!”

“溫侯這是爲何?”韓胤到死都沒明白,爲什麼呂布的態度180°大轉彎。

呂布又對陳羣說道:“討賊檄文尚需長文書寫。”

“此易也。”陳羣當場就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檄文出來。

壽春

袁術稱天子後每日做着白日夢,天天窮奢極欲,也不管民生,甚至連治下的糧產都不管。

這天還在等待徐州捷報的袁術見到了張勳,袁術看張勳滿身破敗,問道:“大將軍如何便返?”

張勳哭訴道:“陛下,紀靈他不聽人言,輕敵冒進,被劉備擊敗,徵徐州大軍全軍覆沒。下臣萬幸,得陛下庇佑,方可活命。”

本就驚疑的袁術聽到全軍覆沒的噩耗,一股血壓衝入腦門,暈了過去。

“陛下,快傳太醫!”張勳見袁術昏死,同樣嚇了一跳。

袁術急火攻心,很快被太醫救醒,他趕忙向張勳詢問詳情。

張勳說道:“大戰前夕,末將率軍連下數城,可劉備亦率大軍至下邳。末將輕敵被劉備大軍所敗,所幸末將有備,前軍死傷不大。末將回至中軍,將劉備大軍消息傳於紀靈,可紀靈絲毫不曾在意。以我軍勢衆,輕師北上,爲劉備騎兵所破。兵敗之時亦率先逃亡,致使大軍無人統領,全軍覆沒。”

“犬奴安敢如此!”

“報主公,紀靈已至門外。”

“拉出城外,斬首示衆!”

“是!”

可憐紀靈爲了袁術還帶回了數千收攏的敗軍,連袁術的面都沒見到,就被刀斧手拉到城外斬首了。

眼見紀靈的慘狀,紀靈部將雷薄對另一個部將陳蘭說道:“袁術倒行逆施,民心皆喪,只知自己享樂。今又不分青紅皁白,斬殺將軍。我等離去,方有活路。”

“將軍所言甚是。”兩人計議好,便鼓動逃回的敗軍叛亂,這些敗軍也因爲紀靈的死正在氣頭上,被兩人一蠱惑,馬上就聽從了兩人的命令。

袁術剛殺了紀靈,氣有點順。又有人來報:“報主公,紀靈部將雷薄、陳蘭反叛,現在城中劫掠。”

“庸犬安敢如此!”袁術喊道,“大將軍,即刻率軍平叛。”

“得令!”

等張勳聚集起守城大軍的時候,雷薄和陳蘭早就跑了。他們根本沒想佔領壽春,而是想劫掠一些物資,爲以後做打算。

“雷將軍,我等何去何從?”

“劉備勢大,不如去投劉備。”

“我等剛與其廝殺,恐不相容。不如往山中暫避,以待他時。”

“善。”

袁術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廬江,廬江太守劉勳馬上就把應該送往壽春的糧食扣住了。

自從袁術稱天子,劉勳就知道袁術沒有好結果,他一直在爲自己做打算。劉勳先是將死忠袁術的將士調到空閒的位置,把軍權抓在自己手中,又一點點減少送往壽春的錢糧。

劉勳這次不再送糧,已經做好反叛袁術的準備,只是沒有明說,而袁術愣是一直都沒有發覺。

袁術這邊因爲張勳“平定”雷薄、陳蘭叛亂,反而更加親近張勳。可袁術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就有斥候向他彙報。

“報主公,沛國呂布起檄文,言主公僭號叛漢,召四方兵攻壽春。呂布、曹操、劉備、孫策於四方率軍攻來。”

“啊!”剛養好病沒幾天的袁術又暈倒了。

又是一陣雞飛狗跳,袁術醒來後,趕忙讓衆將領軍禦敵。袁術派張勳和橋蕤率軍五萬抵禦曹操和呂布,讓剛投奔他的楊奉和韓暹率軍一萬去擋劉備,又下令劉勳出兵江東。

劉勳接到袁術命令只當沒收到,還讓人到江東找孫策,向他說明善意,讓孫策不要進攻他的廬江。

孫策也不想進攻袁術,他這邊還沒徹底平定江東,還有一堆麻煩沒有解決。劉勳派人說情,孫策也順勢而爲,不過孫策沒有答應不攻劉勳。劉勳見孫策大軍不動,也安心了下來。

劉勳這裡安心,楊奉那邊就麻爪了,一共才一萬兵,還要阻攔劉備,那不是讓他們送死麼。

韓暹問道:“楊將軍可有妙計?”

楊奉有什麼辦法,他現在也頭疼的很。紀靈五十萬大軍都被劉備輕鬆消滅,不要說他們這一萬烏合之衆了。

楊奉說道:“可召衆人商議。”

楊奉叫來軍中的將校,楊奉問起對策,衆人大眼瞪小眼沒一個說話的。

楊奉問了數次,不耐煩間,終於有人上前說道:“袁術窮奢極欲,敗亡之日不遠矣,我等何不去投劉皇叔。”

投敵的提議說出,沒有一個人反對,也沒有一個人罵他不忠心,可見楊奉他們也都有過這個念想。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五十章 劉表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