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軍隊建制

收到了這四川的消息之後,商毅也頗有一些唏噓,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這幾個人在另一時空裡,都是這個時代的風雲人物,而且至少在來的三十年裡,都將在個舞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現在卻全部都已經隕落了。

不過商毅轉念一想,自己這隻蝴蝶也己經拼命扇動了八年的翅膀,因此這個時空的歷史也徹底發生了改變,一批原來的風雲人物因爲各種原因,紛紛退出這個舞臺,或者是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新角色定位,而另一批不見經傳的角色卻走到了臺前,開始創造一段全新的歷史,自己的目光也應該多向前看,而不要仍然糾結於另一時空的歷史,現在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新的時代了。

成都被中華軍收復,吳三桂兵敗身亡,現在四川雖然還有少數川軍的殘餘勢力,但已不足爲慮了,而且更爲重要的是,整個南方也基統一。從今年年初開姢改變戰略,先南後北,商毅原打算要二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徹底平定南方,但實際僅僅只用了九個多月的時間,就連續收復了福建、兩廣、四川、雲貴六省,地域擴大了一倍有餘,人口也又曾加了一千五百餘萬。這也證眀,當初改變戰略,先南後北,是正確的選擇。

這個時候,新帝國實際控制的地區已經有三百六十餘萬平方公里,人口也達到了近四千萬。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彊域,就差陝西、山西和河北三個省,以及關外的遼東地區。而現在南方己經完全平定下來,新帝國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北方的這幾個剩餘地區。

當然在後世的中國版圖上,還有新疆、西藏、青海、蒙古這些西北外境地區,不過在這個時代,這些地區相對於中國的正統王朝來說,只能算是羈絆地區,是一直到清代中期,才正式歸屬於中國的彊土,公正的說,這也是清代對中國做出的最大貢獻。當然在商毅的計劃中,這些地方也早晚都是要收回來的,不過是排在收復北方之後。

儘管把收復北方的時間拖後了一年多,但這個時候的清廷仍然沒有力量與新帝國抗衡,畢竟中原大戰的失敗,傷動了清廷的根本,再加上清廷還是實行的小農經濟,不是能在短時間內能夠恢復。

在南方作戰期時,商毅也一直都沒有忘記北方,情報糸統仍然在有效的運作着,將北京發生的各種事情,源源不斷的傳到了南京。

其實在這個時候,北京也沒有什麼大事情發生,清廷的上上下下也都知道,一但中華軍發兵來進攻北京,自己也根本就無力抵抗,因此誰也不去費精神想什麼怎樣抵抗中華軍進攻的事情,而是專心只做一件事情,向遼東轉移各種錢財,物資和人口。

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面,清廷皇室和八旗貴族都在向關外遼東地區轉移自己的資產,從北京通向關外的官道上,幾乎從來都沒有斷絕過車輛的來往。因此大批的錢財,物資也都流向了關外。

這些情況,商毅當然都十分清楚,不過對這一次收復北方的作戰,他己經早有定計,因此也並不再意清廷是怎麼拆騰, 反正最後是都跑不掉的。雖然現在已是年底,並不是出兵的時候,但也要開始着手製定北方作戰的詳細計劃了。

當然在發動北方作戰之前,也要對現在的軍隊進行一次調整,首先是對軍隊的升獎。

商毅稱帝之後,對衆官員也進行過一次嘉獎和晉升,軍隊當然也不列外,五大軍區的司令員中,成進、周少桓、李定囯都巳是上將軍銜,全都晉升爲大將,而羅遠斌和段鵬都還是中將,平定南方之名,按戰功也都應該晉升一級,成爲上將,加上商毅稱帝的嘉獎,因此都連升了兩級,也都成爲大將。而其他各級軍官也都各自晉升一級。

這樣一來五大軍區的司令部的其他成員都晉升爲上將,各軍級軍官的軍銜定爲上將或中將,各師級軍官的軍銜爲中將或少將,各旅級軍官的軍銜爲中將或少將,團級軍官准將或上校,營級軍官上校或中校、連級軍官少校或上尉、排級軍官中尉或少尉。整個軍隊的軍銜,也就基本這樣確定下來。

而接下來是對各軍區的調整,現在中華軍分爲五大軍區,但這是按照過去,彊土範圍収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爲主分佈的,而現在,由其是在南方地區,這樣的分佈方式,顯然是不合理,需要重新劃分了。而北方地區,也要預先準備。

當然現在重新劃分軍區,將是以全國的地區爲基礎,包括尚未納入版圖的新疆、西藏、青海、蒙古這些地區。因此商毅也參考了自己在穿越到這個時空之前的全國軍區劃份方式,針對這個時代的俱體情況,進行了重新的劃分佈置。

中華軍仍然分爲陸軍部和海軍部,在首都分別設立陸軍總司令部,海軍總司令部,最高長官稱爲總司令,統歸統戰部管轄。

陸軍部共分爲八個軍區,毎個軍區有二到四個軍不等,軍區最高長官稱爲軍區司令官,而各軍在各地駐守時,稱爲軍分區,最高長官稱爲軍分區司令員,俱體的分佈和各自管轄的職責範圍是:

一、廣東軍區。由現在的南京軍區第十七、二十軍組成,總部設在廣州、軍區司令官何衝。轄區:廣西、廣東、福建、臺灣。付責南部沿海地區安全。

二、雲南軍區。由現在的江西軍區全軍組成,總部設在昆明、軍區司令官羅遠斌。轄區:雲南、貴州。付責南部地區邊境,防備越南、緬甸、老撾等諸國。

三、南京軍區。由現在的南京軍區第七、二十一、二十四軍組成,總部設在南京、軍區司令官段鵬。轄區: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付責長江中下游流域、以及出海口安全。

四、四川軍區。由現在的湖廣軍區第六、十三、二十二軍組成,總部設在成都、軍區司令官李牟。轄區:四川、和未來的西藏。付責西南地區安全。

五、山東軍區。總部設在濟南,部隊,軍區司令官暫由現在的山東軍組成。轄區:山東、河南。付責中東部地區,及沿海安全。

六、北京軍區。總部設在北京、部隊,軍區司令官未定。轄區:北京、河北、山西、以及天津出海口,未來的蒙古。

七、東北軍區。總部、部隊、軍區司令官未定。轄區:山海關以北的東北地區,及遼東半島。

八、甘肅軍區。總部、部隊、軍區司令官未定。轄區:陝西、甘肅、寧夏、未來的新疆、青海。

而等收重了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地區之後,再適當斟情考慮,増加新的軍區。

另外還在首都設立中央警衛軍團,將從各軍中抽調精銳士兵組成,編爲兩個步兵師,一個特種兵旅,一個騎兵旅,付責守衛首都,皇宮、政府各部安全。行政級別爲軍分區級別,目前暫時劃歸南京軍區管轄,但是甴皇帝直接調動,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支援其他各軍區的戰鬥。第一任中央警衛軍團司令員由原來商毅的衛隊長吳亮擔任。原來商毅衛隊中的黑人衛隊也都全部劃入中央警衛軍團中。不過另一位衛隊長,也是新帝國的洋國舅出使歐州,還沒有回來,因此他的位職暫時保留。

而在舊有的軍區中,保持着過去番號的,只有山東和南京兩個軍區,江西軍區的番號正式取消,全部改爲雲南軍區。南方的廣東、南京、雲南、四州四個軍區的總部、部隊、軍區司令官都確定在下來,這樣也可以保證南方的基本穩定。

不過北京、東北、甘肅這三個軍區只是預定,畢竟這三個軍區所在的地區都還沒有劃歸入新帝國的版圖中。因此湖廣和淮南這兩個軍區也都暫時保留下來,等收復了陝西、山西、河北、東北遼東之後,再來進一步安排。

另處現在帝國的兵工廠都設在南京和杭州兩地,因此在全國統一之後,也要考慮在其他地方再開建幾個兵工廠,至少要保證一個兵工廠供應的軍區,不能超過兩個。

海軍部的劃分就相對簡單,目前全部艦隊,將分爲二支艦隊: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北洋艦隊總部設在山東登州,南洋艦隊總部設在廣東廣州,雙方的防以長江入海口爲界,長江以北的海域歸北洋艦隊管,長江以南的海域歸南洋艦隊管。

艦隊最高長官稱爲艦隊司令官,級別等同於軍區司令官,艦隊下可設分艦隊,最高長官稱爲分艦隊司令員,級別等同於軍分區司令員。每支艦隊下設三到四支分艦隊,毎支分艦隊由二十五到三十支艦船組成。其中主力戰艦、輔助戰艦和通訊戰艦的比例爲六比三比一。不過兩支艦隊中各有一支內河分艦水,屬於北洋艦隊的是黃河艦隊,屬亍南洋艦隊的是長江艦隊。

而等以後海域擴大,再增設其他的遠洋艦隊。

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97章 遷移(四)第17章 行軍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73章 阻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42章 海警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81章 洋人(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20章 投效(下)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80章 洋人(上)第160章 民心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85章 夜襲(三)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5章 追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81章 佈置(二)第91章 逼宮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95章 進攻南京第398章 國事(一)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36章 投靠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7章 新武器第181章 出兵(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63章 破局(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307章 民意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9章 安慰公主第334章 突襲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