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

“該死的奴材,沒有的東西,你還有臉回來見我嗎?”

倫泰跪伏在地上,雖然聽着辱罵,但卻一個字也不敢分辯,只是不住道:“是,是,是奴材該死,是奴材該死。”

罵倫泰的是一個年過五十的老年人,不過這人雖己不小,鬚髮都以己有些花白了,但身材頗高,行動矯健,絲毫也不遜色於年輕人。而且在舉手擡足之間,依然帶有十分威猛的氣勢,一看就知是一員猛將。這個人就是這一次清軍攻明的主將,奉命大將軍,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

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比現在的滿清皇帝皇太極年長一歲。儘管他在努爾哈赤的儲子中較爲年長,但母親伊爾根覺羅氏,出身一般,只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個妃子,在生前沒有受過努爾哈赤的寵幸,死後也沒獲過任何哀榮。因此也影響到阿巴泰在諸兄弟中的排位。

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極即位,阿巴泰封爲多羅貝勒。而在他的兄弟中,比他年長,排行第二的代善、第五的莽古爾泰、比他年幼的排行第十二的阿濟格、第十四的多爾袞、第十五的多鐸、甚至是叔伯兄弟阿敏、濟爾哈朗、就連代善的兒子嶽託都被封爲和碩貝勒。地位都在他之上。

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元,定宗室世爵,這時莽古爾泰和阿敏都己被皇太極爲排除異己而誅殺。剩佘的愛新覺羅氏中,代善封爲禮親王、濟爾哈朗封爲鄭親王、多爾袞封爲睿親王、多鐸封爲豫親王、還有代善的兒子嶽託封爲成親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封爲肅親王,連阿濟格也封爲武英郡王、只有阿巴泰依然還是多羅貝勒,只是在“多羅”後面加了“饒餘”(滿語爲富裕之意)兩個字,以示差異。

爲此阿巴泰心裡也十分不平,多次口出怨言,也常被皇太極責罰,但卻從來沒有受過降爵或削爵的重懲。原因恰恰就在於,阿巴泰出身偏房,長期被排斥在最高權力核心以外,威脅不到皇太極的皇位,因此皇太極繼位之後,與莽古爾泰和阿敏的權力爭鬥,從來沒有波及到他。皇太極對阿巴泰還比較寬容。

而且阿巴泰較爲年長,因此也比諸弟較早參與征戰,較早建功立業,所以努爾哈赤在世時對他還是比較器重。皇太極繼位之後,又不放心代善、莽古爾泰、阿敏等人,阿巴泰還是可以得到不少征戰的機會。皇太極在位的主要征戰:如錦州之役、大淩河之役、錦州、松山之役,以及前四次徵明之役,阿巴泰基本都參加了,不過都是作爲部將或是副手。只有這一次,纔是首次出任全軍的主將。

以五十三歲的年紀,才首次得到獨領全軍的時會,阿巴泰自然十分珍惜,因爲自已的年紀也不小了,以後未必再有這樣的機會,同時也想建立功勳,爭取也爲自己弄個親王、郡王噹噹。

而自從去年十月入關南下以來,清軍一路勢如破竹,從山西、河北、一直打到山東、江蘇連戰連勝,只打得明軍落花流水,連攻克濟南、兗州兩個大府,並以兗州爲臨時駐地,分兵八路,四外劫掠,要不是在出徵以前,皇太極嚴令阿巴泰禁止與農民軍發生衝突,說不定還會打到中原,湖廣去。反正在阿巴泰看來,農民軍和明軍也沒什麼區別。

而淸軍再取得輝煌戰果的同時,收穫也十分豐厚,目前的初步統計,生擒魯王朱以派、樂陵郡王朱宏治、陽信郡王朱宏福、東原郡王朱衣遠等五名明朝蕃王。以經抓獲人口三十餘萬,牛馬牲口三十餘萬頭,黃金一萬餘兩、白銀二百萬餘兩、珍珠數千兩,各色綢緞五萬餘匹,其他物資不計其數。以經超過了歷次攻明作得的收穫。其中一部份放在濟南府,另一部份則留在兗州府。

同時阿巴泰個人也撈到了不少好外,僅白銀就有十餘萬兩進入了他的私囊中,由其是攻下兗州府,抄沒了魯王府裡的大筆財產,又吞沒了不了價值不菲的珠寶玉器,因此阿巴泰這一天正躺在魯王朱以派的大牀上,由兩個魯王府的美貌歌妓服侍着,也在美美的想,就算這一次回國還不能晉爵王位,憑着這筆財產,也能安心養老了。

然而就在這時,倫泰在穆陵關前大敗,回到兗州府,來向阿巴泰請罪。

得知這一敗損失的兵力超過兩千,甴其是有兩個牛錄幾乎被打殘之後,阿巴泰也不由得又驚又怒又是心痛,這樣的慘敗,在大淸這十幾年來,還從未有過。上一次還要追朔到袁崇煥還在守衛錦州的時候,卻偏偏叫自己遇上了。而且被打殘的這兩個牛錄都是阿巴泰自己的麾下的牛錄。自己麾下一共才六個牛錄,一下被打廢了兩個,叫阿巴泰怎麼不心痛呢?

因此阿巴泰將一腔怒火全都發泄在倫泰身上,罵了他幾句之後還不解氣,又舉起鞭子,向倫泰劈頭蓋臉的抽了過去。倫泰不敢躲閃,只能用雙手抱着腦袋,咬牙忍着抽打。

阿巴泰又一連抽了十幾鞭,只打得倫泰身上衣衫盡裂,鮮血淋漓,慘叫不止。這時左右的諸將也都有些不忍,阿巴泰的兒子博洛和嶽樂都一左一右過來,攔住了阿巴泰,博洛道:“阿瑪,您消消氣吧,事情以經這樣了,您就是打死了這個奴才也沒用。”

嶽樂也道:“是啊!阿瑪,可別讓這個奴材氣壞了您的身子。”

阿巴泰還是餘怒未消,道:“你們兩個別攔着,打了這個敗仗,還有臉回來,我們大清可沒有這樣的戰士,看我打死這個奴材。”

這時這次攻明的副帥內大臣圖爾格也過來,道:“饒餘貝勒,您還是先消消氣,按說這個奴材也確實是該死,但對穆陵關的明軍,可不能輕易放過,一定要再出兵去攻下穆陵關,報這一敗之仇。而且也該詳細的問問,這一仗是如何敗的,明軍有多少兵力,主將是誰,等我們再次出兵時,也好做到知已知彼。”

圖爾格不僅是這次攻明的副帥,而且他還娶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公主穆庫什爲妻,又把妹妹嫁與皇太極爲妃,既是前朝的駙馬,又是當朝的國舅,因此阿巴泰也不能不給他幾分面子,而且他的話也說得在理,阿巴泰這才免強壓住了怒火,放下了鞭孓,但又踢了倫泰一腳,道:“奴材,快說吧,你是怎麼被明軍打敗的?”

倫泰忍住了痛,道:“回稟貝勒爺,這穆陵關雖小,但守軍絕不至一個千總,居奴材估計,至少也有一個守備的兵力。”

阿巴泰“哼”了一聲,道:“別說是一個守備,就是一個總兵又能怎麼樣?你怎麼就被打得這樣慘了。”

倫泰道:“但這支明軍可和別的明軍不同,不是奴材爲自己狡辯,這支明軍火器犀利,軍紀肅明,訓練有素,而且鬥志極高,作戰十分頑強,我們一度都攻到城牆上了,但還是被明軍給打了下來。” 說着就把這一戰的整個經過都說了一遍。

阿巴泰、圖爾格都是久經戰陣的人,聽倫泰說完,也都沉思起來,如果真按倫泰所說,這支明軍的實力到是確實不容小現。

八旗兵的戰鬥力雖然很強,而且單兵作戰能力也非常出衆。但傷亡承受能力卻不高,滿八旗一共才三百零九個牛錄,滿打滿算也就十萬兵力左右。而披甲精銳更少,才三萬多人,因經不起大規模的傷亡。一般遇到難以攻取的堅城要塞,一般都選擇繞道而走,或是圍而不攻,除非是在迫不得以的情況下,纔會展開強攻。因爲強攻耗損的兵力實在太大的。當年大淩河之戰,清軍圍城達一年之久,也不強攻,硬是困得城裡糧盡援絕,不得以才投降。

而現在看來,穆陵關雖然小,到還是一塊硬骨頭,應該就是這種難以攻取的堅城。應理說,應該不予理釆,反正穆陵關又不是什麼戰略要地,非攻下來不可。這會是真的嗎?像這樣一支實力超卓的明軍,不駐守邊關,怎麼會在穆陵關這樣一個小城裡呢?這也太不合道理了。不過從倫泰所說的來看,到也不像是在說謊。

幾個人互相看了一眼,阿巴泰才緩緩道:“不管怎麼說,這穆陵關我們總要親自去看着,才能決定。傳令下去,招集附近的人馬,我要親自出兵,去攻打穆陵關。”

博洛忙道:“阿瑪,這小小的穆陵關那用阿瑪親身動手,就讓我領軍去攻取穆陵關吧!”

阿巴泰看了他一眼,也有些猶豫不決,博洛是他的三子,也是最喜歡的一個。雖然他今年才二十九歲,但以有十餘年的征戰經驗,說他身經百戰也不爲過。但這次進攻穆陵關不同於別的征戰,需要主將有冷靜而清醒的頭腦,可打則打,一但真如倫泰所說的那樣難以攻取,就不要硬攻,白白消耗兵力。而知子莫過父,博洛雖然驍勇善戰,但卻缺少變通,又年輕氣盛,只怕一但攻城不利,只怕他會不顧一切,下令狂攻。

這時圖爾格也道:“饒餘貝勒,不如讓我領軍去吧?”

阿巴泰點了點頭, 圖爾格可不是隻憑自己額駙、國舅的身份,早在努兒哈赤在位時,他就隨軍征戰,多有功勞,而且爲人老成持重,到是合適的人選。因此道:“好,額駙,這一次就甴你來領軍,博洛,你做額駙的副將,一起去進攻穆陵關。不過一但關城難以攻取,就不要強攻,撤軍回來,等他們出關之後,再設法殲滅。”

然後又瞪了跪在地上的倫泰一眼,道:“奴材,我就再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戴罪功。”

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2章 荒鎮怪客第73章 阻擊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36章 海軍計劃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05章 完婚(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35章 鄉鬥(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64章 調兵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93章 雷汞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3章 反擊(一)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60章 莊妃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47章 穿插第92章 合圍(三)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405章 國策(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56章 奪船(上)第134章 開業(一)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65章 出兵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章 清廷(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98章 廷議(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