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

中華帝國洪憲二年(165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商毅下旨宣佈,中華帝國國會正式成立,並立刻開始運行工作,並且規定,從此以後,國會將掌握立法權,擁有制定法律、制度、增減稅收、設制政府機構、監督政府工作,彈亥內閣官員,考覈官員政績,對內對外發動戰爭以及締結條約等諸項權力,而內閣從此以後,只擁有行政權,任何決意的實施,都必須經過國會的通過,才能夠實施。

而皇帝對國會的決意擁有否決權,可以否定國會的任何決意,不過如果參、衆兩院的投票表決率超過九成以上,否決權將無效,當然在事實上,投票表決率超過九成的提案,極爲少見,在參政院成立了兩年的時間,產生的超過九成以上的提案一共也只有三個,因此皇帝的否決權依然居有相當大的作用.

當然從一開始就沒有人對皇帝的否決權有異議,畢竟誰都明白,皇帝不可能將所有的權力都供手交給囯會,而否決權就是皇帝對國會的控制方法,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且皇帝雖然擁有否決權,但也無權向國會提交提案,並保證通過,這就是皇帝讓出的權力.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除了內閣和各部門的事務以外,任何官員、民間人士有建議性的上疏,內閣甚致是皇帝,都沒有權力進行直接受理,而必須以提案的形式,在國會的參、衆兩院提出,並按國會的程序得到通過之後,才能夠實施,而且只有國會議員,纔有資格向國會提出議案,當然官員們都可以找自已熟識的議員,代替自己提交提案,但提案能否通過,只能聽天甴命了。

比如這一次有官員質疑[國會宣言]的內容,那麼在國會正式成立之後,將不能向內閣或皇帝提交,而必須由國會議員向參議院或衆議院提交,然後進行答辯、表決。

而且同樣,如果有官員對皇帝的意見,比如認爲皇帝不上朝,或是不愛學習,行爲不斂點等等事物,在明朝的時候,是可以由御使直接向皇帝上疏,甚致還可以罵皇帝一通,這種事情在中國古代其實十分常見,因爲付責這方面事務的御使,都有聞風彈奏的權力,可以隨意的彈奏官員,甚致是指責皇帝,並多以此爲榮,其是對皇帝的品行、私生活往往都會成爲御使的攻擊目標,其實大部份指責根本就是小題大作,但一般來說,御使都不會因此而受到太過的處罰,而且不僅僅是御使,就連其他官員也都會上疏質問皇帝,比如海瑞就是以一個戶部主事的身份,向朝廷上疏,把嘉靖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通

中國帝國成立了一年的時間,但並沒有設立御使這個職位,因此也讓商毅的耳根清靜了許多,但想完全避免這種情況,也是不可能的,這一年中也發生過好幾次官員上疏,對商毅的個人行爲進行規勸,只不過商毅一直都沒理,如果這樣發展下來,也會發展到那一步。

但現在就不行了,皇帝再也不會直接收上疏,任何的意見,都必須以提案的形式,先通過國會,然後才能傳達到皇帝那裡,比如像海瑞的那份罵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也許在國會就會被ps掉,根本就不可能傳到皇帝手裡,也就相當於給皇上安了一層過慮網,排除了許多無益的指責,因此也有人懷疑,商毅搞出一個國會來,就是爲了讓自已擺脫這些無端的麻煩。

當然現在國會的制度就這樣大體制定下來,在以後的運作中,再逐步完善,而且將在以後修定的憲法中,以明確的法律形式,確定國會的地位和制度。

國會的地址就設在南京皇城的西南角,和內閣正好相對,因爲在許多時候,內閣成員都要在國會裡進行演說,回答議員提問,因此距離近一些,也可以省去不少的時間。

第一屆國會成立之後,首先是要選出參、衆兩院的議長、執行議員和候補執行議員,然後國會才能開展工作,而最後經由商毅提名,選舉的結果是,參議院議長甴黃宗羲出任,同時他也兼任國會議長;而衆議院議長由顧炎武出任,併兼任國會副議長。

這兩個人選也都算是衆望所歸,因爲這時黃宗羲本身就是名滿天下的學者,而且這幾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參政院的議長,爲議會制度,國會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力和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商毅提名黃宗羲爲參議院議員,也得到了絕大多數的選票通過。

而顧炎武現在也是天下知名的學者,又在參政院裡也當過一年多的議員,這一次商毅本想提名他,推舉爲參議院的議員,但被顧炎武婉言謝絕,因爲顧炎武和黃宗羲出身不同,黃宗羲是出身官宦世家,有很深的東林背景,而儘管顧家也是浙江望族,但到顧炎武這一代時,已經家道中落下來,爲了生計,顧炎武甚致還幹過經商的事務,因此和黃宗羲相比,顧炎武更爲平民化一些,認爲衆議院代表更爲廣泛一些,是想進衆議院.當然以顧炎武的名氣和影響力,自然被選爲浙江省的國會衆議院議員,於是商毅又提名他爲衆議院的議長,也以大多數的票數通過。

兩院的議長都選舉出來,執行議員和候補執行議員也都產生了,國會也就將正式的開始工作,首先討論的,是內閣提交的去年一年時間裡的內閣年度工作報告,內閣成員也都分別在國會的參、衆兩院出席,回答議員針對內閣工作報告的問題。

雖然現在新年將至,但畢竟是國會剛剛成立,議員們的熱情都很高,因此兩院的氣氛也都十分熱烈,議員們都紛紛向內閣大臣提問,內閣成員也都一一解答。

因爲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帝國在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非常好,內閣也確定做了不少的努力,絕大多數的議員對內閣的工作也是滿意,因此經過了一天的答辯之後,內閣年度工作報告在參、衆兩院都以極高的贊同票數得以通過,而這也將形成一個定製,毎年年未的時候,國會都將討論內閣年度工作報告,以恆量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內閣的工作是否讓人滿意。

當然除了內閣年度工作報告,帝國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因爲帝國畢竟才成立了一年多的時間,而且完成國家統一的時間,還不足一年,而且蒙古纔剛剛穩定下來,因此在帝國建立的時候,商毅並沒有對現有的行政體糸、制度進行大動,一切都沿續原來的制度,或是按舊明朝的舊制行事,包括商毅的後宮,也只是策立了皇后,其他人也並沒有明確的策封。

但現在國家統一巳經完成,蒙古也己經被收復,國家也基本完全穩定了下來,雖然還有新彊、青海、西藏等地沒有被收復,但這些地區並沒有與帝國爲敵的意圖,而在東北邊境雖然有俄國入侵,但規模並不大,而且也只是侷限於東北邊境地區,對國家的危脅,遠不如蒙古那麼直接,因此商毅也認爲現在的時機己經成熟了,國家的重大方針、路線都要確定下來,並對現行的體制、行政結構、各種制度進行重新制定。

首先是在政治上,國會已經成立了,那麼三權分立的另外兩極,內閣和司法部,也都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完善,中央政府的各職部門,各地方的各級的行政機構也要進一步的建立完善,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國家機構,以適應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

而在軍事上,現在國家統一己經完成,儘管在邊境和海外地區戰爭還不會完全消除,但戰爭己不在是國家的主流,國內也己經進入和平時期,因此對軍隊、軍務、軍政等機構也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整完善,處理好軍政,軍隊和各地方政府的關係,既要避免軍隊干涉國家政治,同時讓軍隊在和平時期繼續保持優良的作風,保障國家的安全,同時還要爲收復邊疆地區,和海外的擴張發揮重要作用。

而在經濟上,一方面要繼續推進手工業、商業、海外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各級稅收制度,商業稅、農業稅、工業稅等稅率都要合理制定,保證民衆的生活,也要保障國家的收入穩定。

還有最後一項就是皇室的制度,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現在中國正處於一定皇權與議會權並存的階段,互相之間必然會發生衝突,商毅在位的時候,當然可以較好的協調這些矛盾,一但商毅不在了,那就很難說,因此必須形成制度化,以後都按制度行事。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在新年以後進行,在國會正式成立之後,也完成了一件大事,商毅,各級政府部門,官員也就可以安心的過一個熱鬧的新年,

第81章 佈置(二)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48章 新政(一)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66章 建設(上)第60章 莊妃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77章 火銃試射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66章 建設(上)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72章 求和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68章 變數(四)第165章 出兵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55章 火船(一)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85章 襲擊(下)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47章 營救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80章 報紙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64章 調兵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山東戰役二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02章 備戰(四)第1章 清廷(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87章 等待消息第85章 進山追擊(三)山東戰役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84章 開戰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6章 全村動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