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傳教和教學

果然, 給士兵們發放了勳章之後, 全軍的士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對訓練的積極性和熱情, 也都增加了不少, 在訓練之餘, 不小士兵都會自覺加量練習。

其實對戰死士兵的家屬,以及傷殘士兵的厚恤,不僅僅是爲了提高戰士們的士氣和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更爲重要的是將全軍的利益和商毅捆綁在一起,因爲現在的商家軍,完全是建立在商毅個人基礎上的一支軍隊,一但商毅不在了,那麼士兵所有的待遇,享受的福利條件也將都不存在了。因此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首先就必須維護商毅在軍隊中的絕對領導權。

不過這樣一來,另一個問題也擺在商毅的面前。

在第二天第一次招開的全體管理人員會議上,財務司的主事孫和京就向商毅提出了財政問題。當然並不是說目前穆陵關出現了財政危機,相反現在關城裡的白銀、糧食儲備還是相當充足。但一個顯而易見問題擺在了眼前,目前穆陵關沒有任何可靠的收入。財政狀況完全都是隻出不進,時間長了,難免會坐吃山空。

而且現在穆陵關的各項建設也都需要花大量銀錢,在商毅去了北京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花費了二十多萬兩白銀,二萬多石米。其中大部份都是用來安置居民,也有一小部份是用來完成穆陵關裡的建設。儘管重修城牆和擴建的計劃以經擱置了下來,但以前制定的房屋、道路等基礎建設還是要繼續完成的,目前各項工程也都進行得差不多了。另外還有各工匠坊的建立,也都需要用錢。

同時商家軍馬上就要南下平亂,這也是需要花費大量錢糧的,居孫和京初步估計,需要十五到二十萬兩白銀和五萬石左右的糧食,因爲現在軍隊裡的武器缺口還是很大,因此與之相配套的鐵匠坊,火藥坊的生產規模也要擴大,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廠房設備、生產原料、工人工費都要跟着提高,孫和京估計這一塊至少也要十到十五萬兩白銀左右。而且隨着戰事的進行發展,還不知會增加多少新投入。

聽完了孫和京的彙報之後,商毅也意識到,穆陵關的財政情況並不是像自己想像的那麼輕鬆。雖然從清軍那裡搶來了天價的白銀糧草,但自己的攤子也在急聚的擴大。而且使用火器作戰,本事也是一件燒錢的事情。近代的戰爭基本就是拼財力,歐州的許多國家其實並不是打仗打輸的,而且活生生被戰爭拖挎的。

但問題在於,商毅現在也沒有任何增加收入的辦法,從自己成軍到現在,其實一直都沒有能賺錢的辦法,資金來源主要就是靠搶,先搶流寇匪賊,後來搶淸軍。但現在清軍退了,而山東地方都只有一些小賊,搶他們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無關大局。

商毅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想辦法爲自己開避一條財源,並且也考慮了其他穿越都的方法,像什麼生產玻璃、肥皂、牙刷等超前的商品賺錢。但最終商毅杯具的發現,這些方法至少在現階段都難以實現。且不說以目前自己的技術水平能不能生產出這些商品,就是生產出來,又賣給誰用,又需要賣出多少產量才能維持自己的開支。

一個玻璃杯賣一千兩,一塊肥皂賣一百兩這些橋段只能是現代人的胡想,事實上一個玻璃杯能夠買到五兩銀子就萬事大吉了,而且還只是有錢的富戶人家纔會買,窮人壓根就不會理,說白了,現在的中國依然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爲主的社會, 一戶人家就是一個小型的生產單位,自給自足的生產能力極強,絕大多數的農民一年之中跟本就買不了什麼東西,什麼都是自己家裡做。

這時農田司主事孫成道:“將軍,我看是不是可以像各軍戶徵稅,這樣至少能保證一定的收入來源?”

商毅搖了搖頭,道:“不可,一來我以經答應過軍戶,第一年不徵稅,因此決不能出爾反爾,二來剛剛經過大難,軍戶們也無多少積蓄,冒然徵稅只會使人心不穩,三來我們現在一共纔不到三萬戶的人口,就算徵稅又能徵到多少?因此徵稅之舉,萬萬不可,這一點就不用再議了。”

其實商毅說的這些情況孫成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本是縣丞出身,一但遇到財政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給百姓加稅、分派這些老辦法。但商毅顯然不是這種做派。

商毅見衆人都有些垂頭喪氣,也道:“各位,都不必這樣沮喪啊,致少我們的財政維持半年是足夠的,而在這半年時間裡,說不定又會有別的解決辦法呢?”

接着他又問葉瑤瑱道:“我記得我們庫房裡有許多金銀玉器、珍珠,還有不少綢緞、緞衣、裘衣。”

葉瑤瑱也點點頭,道:“不錯,庫房裡現在有珍珠一千六百八十餘兩,還有各色綢緞共二萬三千七百餘匹,緞衣和裘衣四千二百餘領。各種金銀玉器一萬三千六百三十餘件。”

商毅笑道:“我看這些東西留着也是沒有用,還佔庫房的位置,到不如把它們全都變買掉,換成白銀和糧食,也就可以多支撐一段時間了?我看這些東西少說也值個一二十萬兩白銀吧?”

周世奇也點了點頭,道:“這到也是個辦法,不過山東遭遇大難,我們又缺少銷路,這些東西要全部變賣掉到也不易。”

商毅想到青州府的林家商鋪的分記,看來可以找他們想想辦法,道:“這個我來想辦法吧,也不是要一時都賣了,可以慢慢賣掉。”

隨後其他各人也都提出了一些本部門的問題, 有些事情當時都解決了, 有些還需要進一步的考慮和討論。比如教育司主事陳義文提出,按商毅的教學要求,缺少教授西式數學的教師。

散會之後,商毅首先命人去青州府請林家商鋪分記的掌櫃林琛到穆陵關來。隨後又叫人把阿科尼亞等四名天主教的傳教士請來。

到達穆陵關之後,商毅拔給這夥洋和尚門一座房屋,暫時充當臨別教堂,四個洋和尚和兩個假洋和尚也十分滿意,因爲他們都從阿利尼亞那裡得知了穆陵關的現狀,不可能馬上就給自己蓋一座真正的教堂來,洋和尚們也本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那就自己創造條件,還是要上的原則,也就開始了傳教的工作。

阿科尼亞在穆陵關住過一段時間,還是有一定的人脈基礎,而且他也牢記湯若望的教導,不要急着擴大洗禮教徒人員,而是先儘量發展免費註冊會員,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再說。因此傳教活動開展起來之後,也有一定的效果,毎天都會有些人到教堂來聽幾位洋和尚講天主教的教義。

反正對於中國的百姓們來說,見廟就燒香總是沒錯的,管他是中國佛爺還是外國菩薩,禮多人不怪,神靈也不會怪吧。其實絕大多數中國百姓都不知道,自己過去拜的佛爺、菩薩都是外國的神靈。因此還有人像上帝的畫像燒香,磕頭。對此阿科尼亞深有認解, 這是中國人的宗教習慣, 也都不加以制止,相反還十分高興, 證眀有中國人開始接受天主教了。

而且商毅招開受勳大會時,幾位傳教士也十分榮興的在觀禮臺上佔得一席之地,這表示了商毅對天主教的重視態度。因此聽到了商毅的招喚之後,幾個人立刻趕到了將軍府裡來。

原來商毅是要給洋和尚本派活幹了。耶穌會來華的傳教士基本都有一技之長的,其中有許多人還是綜合人材,像阿科尼亞善長醫學和繪畫,對數學也有一定的水準。

而這一次跟他來到穆陵關的三名傳教士中,傅汎際善長開礦冶金,他原來在葡萄牙出生於一個礦工的家庭,父親是一個葡萄牙的小礦主,而傅汎際本人也在礦上也幹過五六年,有比較豐富的開礦實際經驗,對阿格里科拉撰寫《礦冶全書》也有深刻的研究。

而陽瑪諾善長於機械製造,這個洋和尚本身是鐘錶匠出身,在鍛造廠也幹過,不僅能製做鐘錶, 而且對歐州的車牀機械都有一些的研究、當然這兩個人是湯若望應商毅要求,而特意選派出來的專業人員。而郭納爵和阿科尼亞差不多,算是綜合人材,醫學、數學、物理、天文啥都懂一點。

對此商毅的分配是,阿科尼亞和郭納爵在醫院和學校幹活,主要負責給關城裡的居民看病,並且教授學生們歐州的科技知識。雖然目前暫時只教數學和幾何,但按商毅的想法,以後還要逐漸增加物理、天文、醫學等方面的課程。不過這些知識在歐州其實也是近百年纔開始逐漸興起, 還很不成熟, 因此商毅讓洋和尚們先弄出一個基本的教學大綱來, 以後再慢慢增加教學的科目。

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章 安撫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93章 勸降(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198章 困境(下)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14章 優勢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52章 驅民充先山東戰役二第36章 機構調整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42章 提案(上)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37章 新武器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71章 妙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98章 困境(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271章 不解第381章 喜迅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39章 團兵初成第96章 遷移(三)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