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莊妃

雖然己是夜深,但臨清宮的暖閣裡還是亮着燈火,在窗影上搖曳着的,依稀是兩個女人的身影。

因爲這時還是八月初的時間,曖閣裡並未生火取曖,但皇太極的正宮皇后哲哲,依然習慣的坐在炕頭。而在她側座的是一名宮裝少婦,姿容秀美,嬌俏嫵媚,正是皇太極最喜愛的寵妃莊妃。

莊妃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次女,姓博爾濟吉特,名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兒,是皇太極後宮五宮中,永福宮的主人,也是皇太極的九子褔臨的生母。因爲她是皇后哲哲的親侄女,因此皇太極如果不留宿在臨清宮或是永福宮的時候,她就經常來找哲哲聊天,有時還說得很晚。不過這時暖閣裡只有這姑侄兩人,沒有一名宮女太監在身邊伺候。

哲哲道:“玉兒,你估莫着範學士能向皇上提嗎?”

莊妃道:“姑姑,他一定會提。因爲滿朝的王公大臣,也只有範學士能夠向皇上提這件事,而不會引起皇上的懷疑,何況範學士只是向皇上建議立儲,而絕不會建議立誰,因此皇上更不會懷疑到他的頭上來。”

哲哲點了點頭, 道:“你想的確實比我周全,但我還是擔心,就算皇上下決心立儲,但就一定會立福臨嗎?會不會又立了別人,那麼我們費了這一番功夫,豈不是爲旁人做了嫁衣。”

莊妃道:“姑姑,你放心吧,如果再過幾年到是不好說,但如果皇上馬上就立皇儲,我敢保證,一定是會立福臨的。”

哲哲還是皺了皺眉,道:“若是讓皇上在福臨和博果爾之間選,我想皇上一定會選福臨,因爲福臨不但比博果爾大,而且還聰明得多,但這不還有個豪格在嗎?雖然他母親出身低微,但豪格必竟以經是成年人,而且這些年以來,又立了不少功勞,也頗受皇上的賞識,現在都封了親王,我就怕我們這一番佈置,結果反到是便宜了豪格。”

莊妃微微一笑,道:“ 姑姑想得太多了,皇上若是要立豪格,早幾年就可以立了,也不會等到現在。而且他的母親繼妃也早該提升,關睢宮都空了二年,雖然繼妃出身出身低微,但到底也是皇長子的生母,熬了這麼多年,執掌一宮也不爲過份,如果皇上真有心立豪格爲儲,斷不會對她還不聞不問。除非……”

她頓了一頓,才又壓底了聲音道:“除非皇上知道自已大限將盡,國需長君,或許還有可能,但現在皇上以爲自己的身子骨還硬朗,因此是絕對不會立豪格的。”

哲哲的臉色變了變,終於也點了點頭,道:“其實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只是這心裡就是放不下。三年前皇上在錦山大戰時突然流鼻血不止,差一點把我嚇死,如果那個時候皇上就去了,只怕這皇位早就被豪格坐上了,那這宮裡頭那裡還有我們娘倆立足的地方,幸好是你機靈,隱瞞了皇上的病情,才拖到今天。說實話這三年以來,我一直都提心吊膽,生怕那一天皇上就突然撤手去了。”

哲哲的話也觸動了莊妃的心裡,幽幽嘆了一口氣,道:“是啊,這三年以來,我們不知花費了多少功夫,尋找了多少靈丹妙藥,只是爲了拖着皇上這一口氣。但現在大師父也說,他們以經無能爲力了,別看皇上表面上看着壯實,其實也是有一天算一天,隨時都有可能倒下去,說實話,姑姑不放心,我其實也是不放心,只是我們再也拖不下去了, 纔不得不想了這麼個辦法。明知是冒險,但也要試一試。”

哲哲也苦笑了一下,道:“說不了那麼許多,這三年裡,你也費了不少心血,一面要教導好福臨,一面又要伺奉好皇上,還要督促大師父他們配藥,唉!但願老天爺睜眼,就保佑我們一回吧!”

莊妃也苦笑了一聲, 道:“漢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把能說的事情以經都做了,現在也只能看老天爺的了。”

―――――――――分割線―――――――――分割線―――――――――

明崇禎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

雖然以是入秋,但在午間時分,依舊是驕陽似火。而永福宮外綠陰搖曳,蟬聲陣陣。莊妃正躺在涼榻上閉目養神。猛然只聽宮外有人高喊道:“皇上架到。”

莊妃猛然睜開眼,從榻上坐了起來,匆匆理了理衣服,帶着一干宮女太監迎了出去。

只見皇太極一臉倦色的走進了永福宮。莊妃趕忙上前施禮,道:“皇上吉祥。”

皇太極擺了擺手,笑道:“起來吧,這都入秋了,想不到天氣還是這樣熱,還是你這永福宮裡蔭涼。” 說着帶頭走進屋中。

莊妃忙和一干宮女太監們也進了屋,請皇太極在榻上坐下。莊妃趕忙拿了一個坐墊,讓皇太極半躺在榻上,然後在側坐陪着。

皇太極將自己胖大的身軀半躺半靠在榻上,也覺得舒服了不少,長出了一口氣,道:“議論了一個上午,真是累得緊,頭也暈,眼神也不靈光了。看來還是老了,今天也不知怎麼?半邊身孑都有點兒發木。”

莊妃聽了,也不禁一臉憂色,道:“皇上,趕緊傳御醫來請脈吧。”

皇太極搖搖頭,道:“朕沒事,只是上了年紀,精力有些不濟罷了。這一請脈又要讓人無端猜疑了。就不要多事了。”

莊妃依然憂心忡忡道:“國事繁重,皇上日理萬機,龍體要緊,還是請御醫來看看吧。”

皇太極擡頭掃了宮裡一眼,道:“福臨呢?怎麼不見他?”

莊妃見皇太極將話頭差開,也不好再強求請御醫來,只好答道:“他去範大學士那裡聽講去了,這會還沒有回來呢?”

皇太極道:“哦?朕到是忘了,但這天太熱了,我看今天就算了,讓他回來吧。”

莊妃笑道:“那怎麼成,這麼大熱的天,皇上不是照樣也升朝議事嗎?天熱一點怕什麼?皇上的龍子日後都是要爲大清開彊擴土,建基立業的,如果這麼點熱都受不了,那麼日後又怎麼能成大器呢。”

皇太極聽了,也不禁心中一動,若有所思。這時一個太監進來,道:“皇上,今兒的拆子都以經準備好了,皇上看放在那兒?”

皇太極道:“就拿到這永福宮來吧,朕就在這裡看。”

“不可。”莊妃猛然高喊了一聲,叫住了轉身欲走的太監。然後轉頭對皇太極道:“報閱奏拆仍是國家大事,理當是在御書房或是皇后的臨清宮裡,豈能拿到臣妾的永福宮來。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皇太極怔了半響,終於苦笑了一聲,擺了擺手對那太監道:“就拿到御書房去吧,朕現在想要休息一會兒,晚膳之後再過去,到時候你們再安排着伺候吧。”

那太監退出永福宮之後,皇太極笑道:“朕不過就是圖你這永福宮裡蔭涼,不想到御書房裡去受熱,想不到連這一點你都不能體諒一下。”

莊妃這才道:“不是臣妾不體諒皇上,而是自古後宮干政,都是不詳之兆,何況皇上是聖明之主,臣妾擔當後宮干政的罪名是小,但影響皇上的一世英名卻事關重大,臣妾又怎麼能不替皇上着想一二呢?何況御書房裡也有人伺候着,未必比臣妾的永福宮裡差呀。”

皇太極道:“那麼朕晚上到御書房去批閱奏章,讓你去伺侯,你是去還是不去呢?”

莊妃道:“伺候皇上,仍是臣妾的本份,自當聽從皇上的吩咐。只是晚上臣妾可只去伺奉皇上的飲茶消點,鋪紙研墨,或者是給皇上捶背捏肩,至於奏拆上的事情,臣妾可不敢參與,皇上也不要拿那些事情來問臣妾。”

皇太極又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道:“以你的聰明,若是幫朕,也能省了朕不少功夫,偏偏不肯幫朕,讓朕多操了不少心。”

莊妃笑道:“其實皇上心裡比誰都明白,那裡還用得着臣妾來幫忙呢?”

皇太極又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揮了揮手,對旁邊的宮女太監道:“你們都退下去,我和你們的主子的話要說。”

所有宮女太監都退了出去,整個屋子裡只有皇太極和莊妃兩人,莊妃趕忙站起身來,恭恭敬敬道:“皇上有什麼要說得,臣妾在聽着。”

皇太極微微一笑,把莊妃拉到榻上,坐在自己的身邊,一手摟着莊妃的纖腰,道:“前幾天,範大學士勸朕早立太子,以安人心,朕想了幾天,也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該立太子的時候了。你可知道朕想要立誰呢?”

莊妃只覺心跳加快,知道是到了緊要時候,但仍然不動聲色道:“策立太子,仍是國之重事,皇上聖明,自有定論,臣妾又怎敢亂猜呢?只是這是朝廷大事,臣妾只是後宮一女子,皇上可不要先對臣妾說。”

皇太極呵呵一笑,道:“當然要和你說,因爲朕以經想好了,明天就傳旨,立福臨爲太子。你是福臨的母親,朕自然要先告訴給你知道。”

莊妃的身體也不禁一顫,多年以來盼望的事情,現在終於能夠實現了。

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98章 僱傭兵(下)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28章 許婚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72章 求和第193章 雷汞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70章 戰術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57章 火船(三)第92章 返程第32章 碧華軒(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5章 強盜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36章 投靠第78章 力挽狂瀾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51章 調兵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章 喜迅(上)第75章 湖南失陷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8章 許婚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79章 桂王第227章 蒙古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