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湖南告急(下)

穿過了城門, 只見長沙的一干文武官員, 偏沅巡撫李乾徳、湖廣巡按劉熙祚、監軍道許璟、總兵孔希貴、尹先民、副將何以德還有吉王和惠王的代表等人,這時都在城門口等候。

見了吳甡之後,衆人也都依次上前,向吳甡見禮,並且不住的感謝。吳甡也向他們一一還禮,並且又付他們引見商毅等衆人,衆人都知道來守住長沙的周少桓就是啇毅的部下,趕忙又都向商毅道謝。商毅也客氣了一番,衆人這才一起來到府衙落坐。

吳甡這才問起長沙的情況,原來當時張獻忠帶領着十佘萬大軍前來進攻長沙,而城中的守軍只有四千餘人,那裡是張獻忠的對手,因此城內人心慌慌,李乾徳、劉熙祚、孔希貴等人甚致又打算棄城而逃,帶着吉王和惠王逃到衡州府去投奔桂王。連車仗行李都準備好了,眼看着就要出城了。

而就在這時,周少桓領着救援人馬,趕到了長沙城中。這個時候商家軍在湖廣以是頗有威名了,因此周少桓雖然人馬不多,但領軍進城之後,也使人心稍定,而且周少桓還帶來令人鼓舞的好消息,自己只是先頭部隊,明軍的大隊人馬,就在後面,過幾天就來了。吉王和惠王一聽,也不想再跑了。而李乾徳也把守城的指揮大權交給了周少桓,連兩名總兵都靠邊站了。

而這時張獻忠也率兵開始攻城,周少桓立刻帶兵出戰,背城列陣,迎戰西軍。雙方甫一交戰,張獻忠便發現與自己對敵的是商家軍,也不禁大吃一驚,想不到商家軍來得這麼快。

張獻忠進攻長沙的目地,也正是爲了城中的兩位藩王,想讓吳甡和商毅擔上失落藩屬的罪名,讓朝廷來處決他們。當年逼死楊嗣昌,張獻忠用的就是這一招,現在又故計重施起來。只是沒想到商家軍後腳就跟來了,雖然只是一支先頭人馬,但張獻忠現在也不敢和商家軍作戰,因此立刻下令撤兵。

儘管張獻忠是主動撤軍,但在長沙城裡的衆人看來,卻是商家軍一到,就立刻把張獻忠給打跑了,因爲對周少桓更是敬若神明,也把商家軍奉如上賓。因爲現在明朝以經有了好幾名藩王都被農民軍所殺,吉王和惠王也不敢吝嗇,立刻也賞下了白銀三萬兩,糧食五千石,給商家軍作爲勞軍之用。而周少桓也帶兵緊守長沙,等待大軍到來。

聽完了周少桓的告說之後,吳甡在安心之餘,不禁又有些擔心,保住了長沙府當然是好事,但又不知張獻忠現在跑到那裡去了,只要張獻忠一天不除,自己也一天不能安心。不過對此衆將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先駐紮在長沙府,四下去打聽張獻忠的動向再說。

於是商毅派出偵察兵,到周邊地區去打探,隨後又把吉王和惠王賞下來的錢糧拿出了一半,分散給其他各軍。畢竟不能把人都得罪光了,現在是和他們並肩作戰,搞好關係也是十分必要的。商家軍收拾了左良玉之後,以經起到了殺雞嚇猴的作用,現在對其他人還是要拉隴交好,一手拿胡蘿蔔,一手拿大棍。不得不說老美的這一招在任何時代都是管用的。

而就在當晚,吉王和惠王又在王府裡設宴,爲吳甡等人接風,同時又拿出了三萬兩白銀,一萬石糧草交給吳甡,以資軍用。吳甡得了錢糧,心裡也十分高興,這兩個藩王到是很上路,這樣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但吳甡的好心情僅僅只維持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先後接到了長沙府周邊的寶慶府、常徳府、衡州府、辰州府、永州府第五處地方,同時發來了告急,都說自己遭到了張獻忠的進攻,請救吳甡發軍救援。一時之間,整個湖南是四面告急。

吳甡頓時也覺得頭大如鬥,因爲告急的五地分散在長沙府的南西北三面,他也弄不明白張獻忠到底在進攻那裡,而且現在自己手下一共也就才四五萬人馬,還實際全仗着商毅這七八千人,根本就不可能同時去救援所有的地鄉,因此吳甡也被弄得不知所措。只好馬上又招集手下的衆將商議對策。

商毅一聽就明白,這一定就是張獻忠故意使的疑兵之計。

現在張獻忠唯一的優勢就是人馬衆多,因爲張獻忠可以強拉強招,因此能在短期內迅速擴大軍隊的數量。不過人數雖多,卻是地地道道的烏合之衆,湊堆頭,攢人數到是可以,但卻不堪大用。別說打不過商家軍,就連黃得功和劉良佐也不一定打得過,張獻忠在他們手上也曾吃過虧的。

張獻忠也一定也是深知這一點,所以才選擇不和明軍硬拼,而是採用分散兵力,多點進攻,以迷惑明軍,讓明軍顧此矢彼,好隱藏住自己的主力人馬。好打明軍一個出奇不意。如果明軍分散兵力,分頭去救援各地,那麼張獻忠就可以集中兵力,找個機會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不得不說,張獻忠這一招用得非巧妙,完全是用己之長,克明軍之短。因此商毅也不得不承認,張獻忠雖然比不上李自成,但能夠成爲明未的亂世梟雄,並一直堅持到明朝滅亡,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張獻忠在崇禎十一年四月,曾接受過明朝的招安,駐兵於谷城達一年之久,到次年五月才又重新造反,這也是張獻忠投降時間最長的一次。居說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張獻忠曾苦讀[孫子兵法],學習兵書戰策,現在看來,心裡到是有些道道。

因此商毅道:“督臣,唯今之計,也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先扎住長沙不動,靜觀其變,而派出探子,四方打探張獻忠的主力人馬在何處,然後再集中兵力,一舉圍殲張獻忠。”

雖然商毅也知道,自己的辦法是現在能用的最好辦法,同時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但這樣的的結果只能坐視湖南各地都遭受刀兵之苦,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自己手頭上的兵力也有限,其他明軍又不可大用。同時商毅也決定,只要等自己立足穩定之後,一定要儘快擴充部隊。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聽了商毅的發言之後,吳甡也點了點頭,確實也只能先這樣了。不過吳甡又苦笑了一聲,對商毅道:“以恆,你說的雖然有道理,但別的地方都可以暫時不管,唯有衡州府,必須去救援,因爲在衡州府裡,住着桂王。你看這可怎麼辦呢?”

商毅怔了一怔,也明白吳甡的爲難之處,桂王和吉王、惠王一樣,都是藩屬,失陷了那一個,吳甡都得吃不了兜着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這是朱重八當年定下的規據呢?

因此商毅想了一想,道:“讓末將帶領本部人馬,再會同黃、劉兩位總兵中一人,領軍去救援衡州府。然後留下人馬在衡州府駐守,末將再帶兵出城,尋找張獻忠的主力人馬,等找到之後,再通知兩地,合力圍繳張獻忠。”

當然商毅這麼做,還有另外一個目地,因爲商毅知道,這位桂王還有點名氣,在另一時空裡,明朝滅亡之後,一批大臣逃到南京,在史可法的組織下,準備推立一名藩王爲帝,史可法一度就打算擁立這位桂王,雖然因爲種種原因,最終還是立了福王。

但在福王政權敗亡之後,老桂王去世,他的兒孑朱由榔還是受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的擁戴,在肇慶稱帝,定國號爲永曆,並且聯合大順、大西等農民軍的餘部,由其是得到李定國的支持,成爲南明各政權中存活最久的一個,一直堅持到了順治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朱由榔逃到了緬甸,被緬王所獲,送給吳三桂,於次年被吳三桂殺於昆明。當然現在朱由榔還是桂王世子。

從現在的局面看來,明朝的滅亡基本成了定局,而且在時間上估計也會和另一時空差不多,而自己目前也基本肯定是可以在南方立足,只是選在那裡的問題,因此也該考慮未來的打算了,自己在南明政權中會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既然桂王有可能是未來的南明政權之一,那麼事先了解一下這個人怎麼樣,不管以後用不用得上,但和他拉上一些關係,對自己可也沒有壞處。這就是穿越者的優勢所在。

吳甡當然不知道商毅的這些想法,但也覺啇毅說得有道理,這次南下,劉良佐和黃得功部都有一萬五千人馬,守住長沙和衡州還是足夠的,而且長沙和衡州相離也不太遠,才一百多里路程,按商家軍的行軍速度,一天就到了,救援也趕得上。

因此吳甡也點了點頭,道:“好,現在也只能這麼辦了。以恆,就辛苦你了。” 然後又在衆將中看了看,道:“黃總兵,這次就由你帶本部的人馬,和商副將一同前往衡州吧,到了衡州之後,你就在城中駐守,聽候商副將的消息。”

黃得功忙出列,道:“末將尊令。”

就這樣,到了第二天,商毅和黃得功帶領着本部的人馬,從長沙城出發,前往衡州而去。

第332章 對持(二)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36章 海軍計劃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67章 雨戰(三)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71章 妙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91章 逼宮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334章 突襲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99章 備戰(一)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00章 備戰(二)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94章 勸降(下)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308章 宣戰(上)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208章 進京(上)第103章 海商(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61章 破局(上)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60章 民心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61章 國事家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18章 江南攻勢第399章 國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