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名士

從長沙出發之後,因爲商家軍的行軍速度快,因此商毅和黃得功的人馬分爲前後兩批,商毅領着商家軍在前,黃得功的人馬在後。長沙離衡州的直線距離雖然不算遠,大約只有一百二十多裡,但中間正好隔着一座衡山,不僅要繞道而行,而且大半都是山道,因此爲了輕裝簡行,商毅把自己隊伍的八門紅夷大炮都留在了長沙,只帶着佛朗機炮和虎蹲炮出發。

人馬一路行進,走了一天的時間,商家軍以經把黃得功的人馬遠遠的甩在了身後,這時以經到達了長沙府、寶慶府和衡州府三地交界的地方,離衡州以不足四十里的路程,不過這時天色漸暗,看來今天是趕不到衡州城了,因此商毅也下令人馬紮營休息,明天再續繼出發。

於是士兵們紛紛安營下寨,埋鍋造飯。不過雖然只是臨時下營,但在商毅一慣的嚴格要求下,商家軍也從不敢大意,仍然是構築好充份的防線,並且佈置了站崗放哨的衛兵,還派出偵察兵和巡邏隊伍,防禦保衛工作,也做得十分周密。

吃過了完飯之後,除去守夜值班的士兵和巡邏的小隊之外,其他士兵也都紛紛回到自己的帳蓬裡休息。而商毅在自己的大帳裡寫書,商家軍成軍以經有一年的時間了,以經有了相當多的實戰經驗,而且現在事業初成,應該多爲將來考慮,因此商毅想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寫一本[步兵操典]作爲以後穩定下來,當組建軍校的標準教材用。

就在商毅正寫着的這時,忽然帳門一挑,段鵬從外面進來,道:“報告大人,我們在外面巡邏的時候抓到口個行跡可疑的人。以經把他們帶回到營中,請大人處置。”

商毅點點頭,道:“把他們帶進來吧,我來問一問。”

段鵬回去之後,不一會兒,段鵬帶進來幾個人,邊走邊道:“你們有什麼話,見過我們的將軍大人再說。”

商毅見進來的三人年紀都不大,不過都沒有上綁,有兩個青衣小帽,作家人打扮,一個年紀在三十歲上下,一個只有十四五歲,而另一人則顯然是個主人,估計在二十五歲左右,身穿藍袍,白面無鬚,中等身材,略爲削瘦,文質彬彬,一看就是一個讀書人的樣子。

見了商毅之後,那年輕人上前一步,躬身一禮,道:“這位將軍,我等都是衡州府的安善良民,只是因爲躲賊寇之亂,隱身於衡山之中,今夜不意驚擾了貴軍,誠爲我等的不是,還望將軍見諒一二。我等必不會忘將軍的大恩。”

商毅微微一笑,道:“這位先生不要擔心,我們絕不會侵擾安善良民。不知先生尊姓名,家住何處?”

那年輕人道:“在下姓王,名夫之,草字而農。”

商毅怔了一怔,猛的站了起來,道:“王夫之,你就是王夫之嗎?王船山先生?”

王夫之也沒有想到這位將軍居然會認識自己,道:“在下就是,不過在下雖然去過石船山遊學,但並未自號‘船山’,不知將軍是不是認錯人了?”

商毅又呆了一呆,又問道:“請問王先生是不是生於萬曆四十七年,求學於嶽麓書院,師從吳道行夫子,並於崇禎十五年中舉?”

王夫之點點頭,道:“不錯,正是在下。”

商毅也笑道:“那就沒有錯了。王先生,多有得罪了,請坐下說話。”

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對於這個時代的名人,商毅都做過一番認真的瞭解。而王夫之當然是他早就知道的歷史名人。這可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學者,和顧炎武、黃宗羲並稱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根據後世的學者總結,王夫之的思想以經帶有一些早期的民本與民主思想萌芽了。這話可能有些誇張, 但王夫之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確實算得上的非常進步思想。

而且在明朝滅亡之後,王夫之始終堅持不出仕清廷,也沒有剃髮。在吳三桂稱帝時,請王夫之寫《勸進表》,也遭嚴辭拒絕。這在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中,是十分稀有的人物。因此在近代的中國,王夫之受到許多人,由其是湖南人的推崇,如曾國藩、譚嗣同、當然還有商毅穿越之前的太祖。

不過在商毅的印像中,王夫之應該是一個長鬚過胸,鬚髮皆白的老夫子形像,卻沒有想到其實不過是一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其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都一直活躍到清朝的康熙年間,這個時候都是年輕人,年齡最大的黃宗羲現在也不過才三十三歲。

雖然王夫之對商毅把自己的事情瞭解得如此清楚,而感到十分意外,因爲這個時候,王夫之頂多也只是湖南地區的一個較爲知名的學者而己,還不是後來名揚天下的學術宗師。不過看商毅對自己的態度還算十分客氣,因此也放心多了,坐下來之後,才問道:“敢問將軍怎樣稱呼,是那裡來的人馬。”

商毅還沒有說話,段鵬就搶過了話頭,道:“你不知道嗎?我們就是商家軍,這就是我們商將軍。”

王夫之聽了,也不禁肅然起敬,因爲現在商家軍在湖廣地區以經頗有些威名聲了,不僅連續打敗了流寇,而且軍紀很嚴,因此名聲還不錯。不過王夫之心裡也有些驚異,因爲商毅看起來年紀也並不大,估計也不會超過二十五歲,想不到就能成爲從二品武將,官居副將,還組織起一支自己的人馬,道:“原來是商將軍的人馬,在下雖在衡州,但也聽聞商將軍的大名,此番南下屢變流寇,而且軍律嚴明,秋毫無犯,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

商毅笑道:“先生過獎了。” 轉頭又對段鵬道:“叫夥營準備兩個菜,再拿一罈酒來。”

段鵬答應了一下,轉身出營去了,商毅又對王夫之道:“我這次領軍是來救援衡州,爲防賊寇偷襲,而不得不嚴察可疑人徑,想不到誤抓了王先生,還請王先生多見諒。”

王夫之道:“賊寇狡猾,理應如此。如果不是抓了在下,又怎能得見商將軍呢!”

商毅道:“不知這麼晚了,王先生爲何流落到山間破廟呢?”

王夫之苦笑了一聲,道:“實不相瞞將軍,是張獻忠率軍攻打衡州城,不知是那裡聽說過在下,居然派人到家裡來傳招在下,在下雖然才智淺薄,但也不至屈身從賊,因此連夜帶了兩個家人,從家裡逃了出來,就在衡山中躲避幾天,不想竟然遇見了商家軍,真是天意呀。”

商毅也不覺好笑,張獻忠這個人到是真有點意思,到了這一步,居然還不怎招賢納士,不過王夫之說張獻忠正在攻打衡州,莫非是被自己誤打誤撞,還真撞上了張獻忠帶的隊伍。因此又問道:“先生說張獻忠正在攻打衡州,這是真的嗎?”

王夫之見商毅問起,也知道不能亂說,想了一想,也據實道:“這是來人所說,但在下並未見過,不過確實有流寇正在攻打衡州城,這是千真萬確的。”

商毅點了點頭,從動機上來說,衡州住着桂王,如果張獻忠的目地是想讓吳甡犯下失陷藩屬的罪名,那就很合乎情理了。因此張獻忠確實有可能在這裡。反正是與不是,明天到了衡州一看就知道。又對王夫之道:“現在外面黑燈瞎火,也不安全,既然是這樣,先生不妨先留在我的軍營中,明天我們就會到達衡州,進城之後,先生再離去,就全當是我們誤抓了先生,作賠罪吧。”

王夫之想了一想,也覺得留在商毅軍營裡還要安全一些,不僅有住的地方,不用露宿荒山野外,也不用怕再被張獻忠抓到,商毅看起來爲人還不錯,語言之間也顯得頗有教養的樣子,不像一些武將那麼粗魯,而且他還這麼年輕,和自己年輕相仿,因此王夫之對商毅也有些好感,於是也道:“如果將軍不嫌在下吵擾,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商毅也笑道:“先生說那裡話,到是我們的軍營簡陋,還請先生屈尊了。”

這時段鵬帶人將酒菜,用一個大托盤裝着端送過來了,商毅接過了托盤,又叫段鵬去安排兩間帳蓬,並且先帶王夫之的兩個家人去休息。然後又對王夫之道:“營中生活簡陋,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只能安排一罈水酒,兩個小菜,全當是爲先生壓驚了。”

說着將托盤放到桌案上,王夫之這才發現,在桌案上還放着筆墨冊子,大概是在自己來之前,商毅正在寫什麼東西,還沒有寫完,王夫之還以爲是什麼公文,因此也沒細看。商毅將紙筆收好,放在一邊,王夫之這纔看清,在冊子的第一頁上寫着“步軍手冊”四個字。

商毅見王夫之盯着自己寫的[步軍手冊],也微微一笑,把書抽了出來,放到王夫之面前,道:“這是在下胡亂寫的步軍訓練之法,不過現在尚未完全寫好,到教先生見笑了。”

王夫之也十分驚訝,在這個時代武將大多都是粗鄙之人,不識字的到佔了一多半,而夠識字看懂公文就以經非常不錯了,而商毅說得雖然客氣,說是寫步軍訓練之法,但應該是一本類似於[紀效新書]之類的兵書。這是隻有少數名垂千古的名將才能做到的事情,然而以商毅只有二十出頭的年紀,居然也就開始立書著作。因此王夫之一下子也對商毅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第40章 海軍出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94章 遷移(二)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99章 備戰(一)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6章 投靠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66章 新法令(上)第55章 火船(一)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65章 雨戰(一)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3章 各懷鬼胎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9章 授藝第13章 反擊(一)第14章 反擊(二)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81章 洋人(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章 喜迅(下)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47章 對策第186章 出獄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80章 出兵(上)第93章 追擊海盜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35章 開業(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36章 機構調整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98章 遷移(五)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13章 南方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