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

北京,紫禁城,敬思殿。

洪承疇向多爾袞見禮己畢,然後道:“臣啓攝政王,有關山西、陝西、河南等地招幕流民,屯田開荒的計劃,微臣都己擬好,請攝政王過目。” 說着將手中的折本高高舉過了頭頂。

這時早有太監過來,接過了洪承疇手中的摺子,轉頭呈交給多爾袞。而洪承疇又跪在地上,道:“依臣之策而行,三年之間,可有小成;五年之內,各州府庫中,當有積糧;十年之後,可使我大清糧食豐足,再無饑民之苦,天下百姓,皆有所食。”

多爾袞當然聽得出來,洪承疇這是話裡有話,本來己經拿起了折本,但又把折本放到書案了,嘆了一口氣,道:“老洪啊,不要跟我耍花槍了,你心裡還在怪我沒有按你的[平南四策]而行吧?”

洪承疇道:“臣惶恐。讓臣付責屯田墾荒,不正是攝政王之意嗎?臣又豈敢不盡心盡力,爲國效力嗎?何況屯田墾荒,仍是國之根本,且又是造福於民,如此重擔交付於臣,亦可見攝政王對臣之重託,臣又怎能怪怨攝政王呢?”

多爾袞揺了搖頭,苦笑了一聲,道:“老洪啊,說去道來,你是不肯幫我打這一仗了。”

洪承疇道:“攝政王何出此言,臣只願爲我大清江山永固,萬世常存,因此只要是攝政王有任何差派,臣必當盡心竭力,效犬馬之勞。如果攝政王需要臣在軍前效力,只需一紙調令,臣立刻回家準備行裝,馬上到江淮去上任就是了。”

多爾袞想了一想,終於還是搖了搖頭,道:“這次算了,就算你的人去了,心也不在那裡,還是先去幹屯田開墾的事吧,你說得也對,這也是大事。” 頓了一頓,多爾袞又道:“但有一點要記住,如果南方的戰事需要,你隨時都到南方去上任,你可要做好準備。”

洪承疇道:“臣謹尊攝政王之令。”

多尓袞點了點頭,道:“老洪,其實你的[平南四策]都是很好的辦法,但我……算了不說這個了,總之讓你去管種田的事情,確實是有些曲了你的材,但這次就這樣吧,以後還會有用你的機會。”

洪承疇也怔了一怔,然後道:“臣尊攝政王之旨,如果攝政王再沒有其他的事情,臣請先告退。”

多爾袞揮了揮手,道:“你去吧。”

洪承疇又磕了一個頭,然後起身告退。但還沒等他退出敬思殿,多爾袞又道:“洪卿,等一下。”

洪承疇立刻又站住了,低頭垂手,道:“攝政王還有何吩咐?”

多爾袞道:“老洪,以你和明軍交戰的經驗來看,這一戰你還有什麼要提醒我注意的地方嗎?”

洪承疇沉默了片刻,才道:“其實臣以前就己經說過,依攝政王之計,攻取南京確實易如反掌,但目前我大淸的首要大敵仍是商毅,因此攻下南京之後,一是要分兵駐守鎮江,以遏長江水道,二是要拒守廣徳,以擋浙江的北上路線,先將南京固守起來,若無良機,切不可輕率進攻浙江,還有要謹防商毅趁機攻取江淮之地,而在淮北,首要是位置就是徐州、宿州一線,因此應駐守大軍在徐宿之間,輕意不可動搖。”

頓了一頓,他又接着道:“另外現在商毅還佔有山東登萊之地,山東距離京師不足千里,而駐守山東的多羅饒餘貝勒兵力不足,恐怕難以阻擋商家軍的進攻,山東之地其他勻不足慮,唯有濟南仍是山東咽喉,請攝政王千萬小心。臣要說的,就只有這些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洪承疇不愧是精通兵法的人,這幾句話就道破了江南、江北、山東之地的要點,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將材,又想了一想,才道:“老洪,你說得很好,我都記住了,你去吧。”

洪承疇微微欠了欠身,然後才退出了敬思殿。而在他離開之後,多爾袞又陷入了沉思中。

其實多爾袞心裡也承認,洪承疇的[平南四策]確實都是金玉良言,而且也遠比自己的計劃穩妥得多,也許自己真的應該聽從他的意見,等個三五年,等到國勢穩固了一些之後,再出兵南征也不遲。說實話三五年的時間也並不一長,一轉眼就過了。但……

多爾袞想到了這裡, 回頭看了看太極殿的方向,終於又搖了搖頭, 現在自己是一刻也不想再等下去了, 因爲爲了皇位,自己己經苦等了二十年,因爲這本來就是屬於自己的皇位,只是被皇太極硬生生奪去了,而且當年自己的額娘不惜己身殉葬,就是爲了保護當時還年幼的自已,不受皇太極的傷害,並且有朝一日能夠從皇太極或皇太極的後人手裡,把皇位奪過來。

而現在自己苦等了多年的機會就在眼前,皇太極已經死了,在皇太極的兒子中,對自己最有威脅的豪格也死了,自己現在是大清的攝政王,權傾朝野,甚致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比喻都不足,因爲現在皇位上坐着皇帝不過是一個還不足十歲的孩子,完全由自己控制,因此自己實際就是大清的立皇帝,就算是改立爲坐,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而且就是在奪取皇位之後,如何處理與莊太后、福臨都己經想好了,目前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份能震住所有人的蓋世奇功,做爲自己登上寶座的理由。

如果這一次能夠一舉攻取南京,掃滅南明的首都,就算暫時還不能收取江南之地,但也能夠算得上是蓋世奇功,足以讓自己登上皇位了,說實話多爾袞確實不願意再多等那怕是一刻。因此纔不顧洪承疇的持重之策,而一定要孤注一擲,立刻就要再發動第二次南征。

不過多爾袞也承認洪承疇最後一刻對自己的提醒的話,也確實是正確的,在取下了南京之後,確實不要急於進取浙江,先把江南守好,就算還留下一些殘餘勢力,也不足爲慮。等自己借攻去南京的戰功登上皇位之後,再採納洪承疇的建議,慢慢的來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同時大造火器,等到萬事俱備之後,再以雷霆之勢,一舉再掃平南明的殘餘力量,統一天下。這樣一來自己所建立的功業將遠遠超過太祖皇帝、還有皇太極,足可以與歷朝的開國之君相比了。

想到了這裡,多爾袞才終於下定了決心,也把其他的心情都放在一邊,開始認真的批閱奏章。他首先看的當然就是洪承疇寫的開荒屯田方略。多爾袞也知道這件事情關係重大,因此也看得十分詳細。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每逢大亂之後,都必然會有大規模的招撫流民,進行開荒屯田,因此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實際經驗,而且洪承疇在明朝爲官時,久任三邊總督,又對陝西、山西一帶的情況十分熟悉,以前也做出不少屯田開荒的工作,這次也是輕車熟路。多爾袞也看得不住點頭,洪承疇果然是能文能武,確實是一個幹練之材。不冤當初皇太極費盡心機,甚至不惜用莊妃爲,也要把洪承疇收伏過來。

說實話,當時多爾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看洪承疇很不順眼,但現在看起來,雖然讓洪承疇沾了點便易,但也十分划算。因此在看完之後,多爾袞立刻批閱準行。

接下來的幾分奏拆都是有關這次圈地令的事情。

自從多爾袞下達了第二次圈地令之後,八旗各戶先後在河間、保定、灤州、遵化等地進行圈地。這次圈地的數量達二十七萬五千多傾,連帶投充到八旗名下的包衣十三萬三千餘人。因此各旗所擁有的土地和包衣數量也都大爲增加,大有大得,小有小得,就是一個普通的旗丁家庭,財產也有所増加。

因此所有的八旗貴族都十分贊同多爾兗的圈地令,甚致還希望繼續擴大圈地的範圍,並且也抵消了不少設立三大營,從各旗抽選精銳的不滿情緒。同時家裡的財產增加了,食衣無憂,旗丁們也都能夠安心的出征打仗,不再加家裡擔心。而被選入三大營的旗兵也都能夠全心的投入訓練。並且也對多爾兗十分擁護。

多爾袞連續看完幾份這樣的摺奏,也覺得十分高興,八旗是大清的基礎,只要這個基礎穩固下來,那麼大清的江山社稷自然也就穩固下來了。致於那些田產被圈選,以致於流離失所,甚致是被強制投充成爲各旗包衣的漢族百姓,當然被多爾袞無視掉了。

一連批閱了近百份拆奏之後,多爾袞也覺得有些疲憊了,好在是現在只剩下最後一份了,把這一份看完,就可以回到後宮和莊太妃卿卿我我一番。

就在多爾袞漫不經心的拿起這份拆奏之後,才發現這是由軍機處送來,打開看了一遍,不禁面露喜色,方纔的疲勞也似乎一掃而光,然後立刻下令:“快,去傳何洛會來見我。”

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96章 遷移(三)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50章 再攻濟南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45章 貨幣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78章 工匠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402章 北境第46章 內外夾攻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85章 地雷陣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78章 回航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05章 完婚(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76章 鹽場(下)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85章 夜襲(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95章 遷移(二)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85章 襲擊(下)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00章 備戰(二)第266章 變數(二)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