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兵不血刃的決戰】

bookmark

翌日,清晨。

寧王召開御前會議,逮着“大臣”們一通臭罵。

江西三司主要官員,只有左參政王綸主動附逆,被寧王任命爲兵部尚書,負責駐守在南昌大本營——已被活捉。

其餘官員,雖然被迫服從,寧王卻不信任他們。一邊將他們封爲“朝廷命官”,一邊將他們的家人扣押在南昌,然後帶着這些官員出征,令其做些無關緊要的瑣碎事務。

昨天大敗,寧王不敢罵帶兵將領,於是就拿這羣“朝廷命官”撒氣。

寧王越罵越生氣,似乎仗打輸了,都是“朝廷命官”的責任。罵到最後,寧王大怒:“來人,將這些蠢貨全拖去砍了!”

“陛下息怒,不可妄殺。”李士實連忙勸諫。

寧王的僞朝廷班子,大部分由這些官員組成,官殺完了還叫什麼朝廷?

朝廷命官們戰戰兢兢,哭都哭不出來,只恨自己不該參加寧王的生日宴會。別人請客只要禮金,寧王請客那是要命啊,稀裡糊塗就跟着造反,現在還要被拖出去砍頭。

“陛下,敵軍殺來了!”

寧王連忙出去查看情況,只見南邊江面上果有無數戰船駛來。

“那邊也有!”又有許多叛軍驚呼。

寧王慌忙轉身,北邊的敵人更少,只有三十多條船,但岸上還跟着好幾千步卒。

王淵和王陽明師徒倆,居然一北一南,同時抵達戰場。

“被官軍包圍了,快逃啊!”

還沒開始打仗,叛軍已經自行崩潰。

寧王大怒:“不許跑,軍法隊壓陣!”

寧王親衛堵住要道,戰船又被連起來飄在江面,那些叛軍還真的無路可逃。但是,只聽落水聲四起,竟有好幾千叛軍跳水而走,執法隊總不能跳進贛江裡殺人吧?

王淵用千里鏡遠遠觀察,頓時無語得很,這仗打得太沒有挑戰性了。

在南邊,王陽明看到寧王鐵索橫舟,也被逗得想要大笑。他正準備火燒連營呢,火船都還沒弄好,寧王大軍就在瘋狂下餃子。

還要啥火船?

直接殺就完事兒了!

王陽明下令全軍衝鋒,王淵那邊也駕船而來。南北夾擊之下,根本就沒有真正接戰,便是叛軍水師大將凌十一,都直接跳進江中泅水逃命。

事實上,直到此時,拋開軍心士氣不論,寧王水師都還佔據絕對優勢,便是兩邊出擊也依舊佔優。

“陛下快走!”李士實忙說。

寧王只得帶着左右丞相和世子,駕小舟趁亂逃跑。

叛軍好歹還有幾萬人,亂起來真不容易找到寧王。各路知府、知州、知縣、推官……乘坐大小戰船殺來,所到之處反賊皆潰,贛江裡密密麻麻全是奮力游泳的潰兵,一條船划過去能撞暈好幾個。

“寧王在哪兒?”

這句話出現的頻率最高,文武官員逮着潰兵就問,答不出來就氣得一船槳敲過去。

泰和知縣李楫,此刻架着一條小漁船,身邊只有幾個衙役跟隨。他在連成一片的叛軍戰船陣中,划着漁船見空子就鑽,突然看到一個穿龍袍的傢伙,大喜道:“叛王在那裡,快快划過去!”

萬安知縣王冕距離寧王更近,本來是沒注意的,被李楫的喊聲一提醒,頓時也看到了寧王,焦急道:“快追,快追!”

兩位知縣展開速度競賽,中途殺出進賢知縣劉源清、吉安通判楊昉,四條漁船拼了命朝寧王劃去。

楊昉、王冕二人,幾乎同時趕到,反而是率先發現寧王的李楫慢了半拍。

不過嘛,如此重要人物,肯定不能直接拖下船,萬一淹死了怎麼辦?

片刻之後,四條漁船將寧王乘坐的小舟團團圍住,三位知縣、一位通判彼此相視而笑。其實心裡想要罵娘,這擒獲寧王之功,怕是很難分得清了。

李楫說:“寧王是我先看到的。”

楊昉笑道:“我也看到了,只是沒喊出聲來。”

劉源清說:“便算咱們四人共同擒獲的吧。”

王冕說:“也好。”

寧王突然問道:“你等是何官職?”

四人如實回答。

寧王感覺很悲哀,嘆息說:“朕乃天潢貴胄,竟被四個微末小官駕漁舟阻住,此皆天意也!天要亡我,非戰之過。”

劉清源冷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這逆賊,既無民心,也無軍心,怎能不敗?”

王冕指着戰船大陣:“你有戰船無數,怎一觸即潰?人心也!”

寧王怒道:“放屁!還不是因爲王守仁奪了南昌,俘我將士家眷,兵無戰心纔有此敗。”

楊昉不耐煩道:“跟他說這些作甚,快擒他去見陽明公。”

王陽明這次也是水陸齊發,兩岸皆有鄉勇趕來。那些好不容易游上岸的潰兵,早已累得渾身發軟,紛紛選擇跪地求饒,也有一些想游到更遠的位置上岸。

潰兵太多,成功逃走的不少,叛軍水師大將凌十一就不見了。這貨順流而下,遊了近十里才登岸,從此無人知曉其下落。

“抓到寧王了,抓到寧王了!”

王陽明坐艦附近的官兵,紛紛高興大喊起來,一堆知府也欣喜若狂,集體作揖道:“賀喜陽明公!”

王陽明卻顯得非常平靜,問道:“北邊是何人領軍?”

就在此時,王淵和宋靈兒乘小舟而來,夫妻兩人立在船頭:“老師,我們來了。”

“哈哈哈哈!”

王陽明這才大笑:“我說是誰,來得如此湊巧,不料竟是若虛和寧兒。”

“是挺巧的。”王淵感覺自己就像來打醬油的,王大爺已經把事情給幹完了。

但王淵也非毫無作用,有他事前做部署,寧王此番拜得更快。而且主戰場位置發生改變,王陽明也沒有火燒連營,本該被王冕擒獲的寧王,變成四個地方官一起抓住。

袁州知府徐璉驚訝問道:“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王若虛?”

王淵拱手笑道:“然也。”

徐璉好奇道:“王侍郎怎會在此?”

王淵解釋說:“我告假回鄉成親,在湖廣聽到寧王謀反,便帶着三千湖廣兵過來。在拿下九江和南康之後,就準備過來剿滅寧王,沒想到諸位已經平息叛亂。”

徐璉感慨道:“有其師必有其徒,陽明公與王侍郎皆匡扶社稷之大才也!”

王陽明自然要幫弟子揚名:“諸君不知。寧蕃叛亂之前,我這學生就已有部署。南直隸的李總督,湖廣的魏總督,都是他推薦之人,用以堵住寧蕃北進和東出之路。”

廣東巡按御史伍希儒趁機吹捧道:“如此看來,王侍郎非但驍勇無雙,更有那廟算之大功!”

擒獲一個反王,順帶抓住僞朝左右丞相,自然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衆人皆知王淵深受皇帝寵幸,王陽明作爲王淵的老師,立下此功必定一步登天。大家跟着記功升官,又能借此搭上王淵和王陽明的大船,那種喜悅簡直不能說出來。

還沒收拾完戰場,官員們就開始聯絡感情,都存着今後互相倚助幫忙的心思。

不管以前是什麼派系,有過一起平叛勤王的經歷,都可以發展爲同一陣營的朋友。

跟一堆地方官交流片刻,王淵把王陽明拉到旁邊:“先生,速速派人報捷!”

王陽明說道:“潰兵都還沒抓完,報捷文書如何寫?”

王淵說道:“那就寫一份簡報,說已經擒獲寧王。得趕緊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防止陛下御駕親征,他早就等着寧王造反然後親征了。”

“那卻是該立即報捷。”王陽明頓時瞭然。

若皇帝御駕親征而來,那得浪費多少糧草啊,希望還來得及阻止吧。

512【榮譽內閣大學士】647【移冊法】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355【不得不援】130【忽悠友軍】007【老實孩子】005【以理服人】034【修命】393【知行合一王大爺】619【只誅心,不殺人】236【一言不合就抄家】305【報喜】474【哇,金子!】502【繼續鬧,繼續兵變】222【拉幫結派】384【草木皆兵】395【兩個智障之間的交流】542【新思潮與進士榜】327【新婚禮物】060【神童的附帶作用】771【劉虎案】016【一言可決也】372【好戲連連】570【太子選妃】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350【三省總督】555【皇帝憋出的大招】055【成長】772【墨家治國?】051【山歌】335【改革田稅】230【臨清州】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175【莫名其妙的麻煩】【大同會——天下爲公】【大同會——天下爲公】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216【新一批學生】270【宣示武功】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556【收權】776【奧斯曼人和波斯人都是華夏後裔?】271【執敵酋問罪於君前】496【治國便是治民】225【洞房花燭夜】761【第一次北方戰爭】442【勢家】496【治國便是治民】105【三人齊聚】619【只誅心,不殺人】504【就硬衝】440【遼東】244【朱厚照的逆鱗】533【史詩大捷】174【數學之傳播】699【搶人開溜】698【史詩級村鬥】151【再度出征】645【安娜】628【下有對策】066【龍馬贊】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150【恐非良配】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511【內政與外交】481【兵分兩路】285【九皇物理丹經】714【君臣秋獵】765【瘋狂擴張】049【夜襲】288【遠程換人】280【策馬天街,輦趨豹房】569【監國太子】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270【宣示武功】174【數學之傳播】445【昏將與驍將】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540【中央歲入破千萬】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742【蘇丹終結者】663【活力四射的時代】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330【天妃轉世度厄歷劫經】549【天竺棉會】235【冤冤冤】708【結廬而居】460【探海提督】585【琰州】480【無名異】020【虎狼之世】611【異域風情】(爲盟主“ 輸入暱稱已在”加更)175【莫名其妙的麻煩】754【公平的戰鬥】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315【拍賣出海】670【人傻錢多速來】645【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