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

新君李適的御書房依舊使用他父皇李豫留下的御書房,只不過各種擺設有所變動,他把東宮的擺設全部搬了過來,父皇留下的各種收藏之物他大都賞賜給了後宮和大臣們。

郭宋跟隨郭子儀一起拜見了天子,李適注視郭宋半晌,緩緩道:“你在蜀中參與平定楊子琳造反,薛勳已經向朕彙報過了,你表現得很不錯,在哪裡都能替朕排憂解難,關於巴蜀,你有什麼建議?”

不得不說,李適很快就適應了帝王的身份,他說話的語速比從前慢了很多,基本上每句話出口之前都會考慮一下,而且那種君臨天下的氣勢在他身上已經體現出來。

郭宋勸道:“劍南節度府已隱隱有藩鎮的趨勢,如果下次崔寧再進京,微臣建議朝廷將他扣留在京城,相對其兄長,崔寬爲人比較寬和,野心也沒有崔寧那麼強烈。”

李適沉默片刻道:“這次崔寧進京,父皇的意思就是想扣留他,但偏偏瀘州楊子琳發生叛亂,朝廷怕蜀中再亂,便決定讓崔寧回蜀控制局面,可現在看來,楊子琳叛亂恐怕是崔寧事先安排好的一步棋,包括簡州太守張瓊和資州太守李中舟響應楊子琳叛亂,也是崔寧事先安排好,他就是怕朝廷不讓他回蜀,才故意引發蜀亂,結果讓他如願以償了。”

郭宋愣了半晌道:“但楊子琳還是被崔寧殺了,人頭送到了長安。”

李適點點頭,“這就是崔寧的心狠手辣之處,將楊子琳利用到底,索性把楊子琳假造反說成真造反,若不是資州太守李中舟派人秘密來朝廷送信,我們還真被他瞞在鼓裡。”

郭宋心中有些苦澀,自己還是太嫩了一點,當時他就覺得楊子琳造反有點兒戲,楊子琳撤軍回去後就偃旗息鼓,兵歸營,帥歸衙,沒有任何積極備戰的跡象,就彷彿知道劍南軍不會南下一樣。

現在郭宋才知道原因,難怪自己能輕易偷襲得手,原來這是楊子琳和崔寧勾結演的一齣戲,自己竟然沒有想到這一點。

旁邊郭子儀道:“陛下,恐怕楊子琳被殺還是另有隱情,不僅僅是崔寧想給朝廷一個交代這麼簡單。”

李適一怔,“老令公此話何意?”

郭子儀欠身道:“老臣覺得,楊子琳恐怕是想假戲真做,他是真想殺進成都,取代崔寧,只不過被郭宋破壞了他的計劃,後來他的企圖也被崔寧得知,崔寧這才索性殺楊子琳給朝廷一個交代。”

“老令公的猜測有什麼依據?”

郭子儀微微笑道:“只是憑直覺,崔寧就是這樣殺了郭英乂上位的,楊子琳又何嘗不想效仿?”

李適點點頭,“極有可能,不過現在蜀中需要穩定,不能讓吐蕃趁虛而入,目前還離不開崔寧,等蜀中穩定下來,再徐徐圖之。”

說到這,李適便放下了蜀中之事,他又對郭宋道:“朕決定接受父皇的遺旨,封你爲甘州都督,你可願意去河西?”

郭宋躬身道:“微臣願爲陛下赴湯蹈火。”

李適很滿意郭宋的果斷態度,他又道:“河西形勢很複雜,之前很多大臣反對朝廷出兵肅州,導致我們喪失了收復河西的機會,現在你是臨危受命,不僅要防禦沙陀進攻甘州,還有防止吐蕃從後背進攻。”

“那微臣有沒有權力進軍肅州,收復沙州?”

李適苦笑一聲道:“如果你能擊敗沙陀人的進攻,朕就準你所奏!”

“多謝陛下信任!”

這時,郭子儀在一旁道:“現在河西大雪,難以西行,郭使君只能開春後出發,這段時間他一方面要練兵,另一方面也要解決個人的終身大事。”

李適正要表示恭喜,但忽然想到現在自己正在服喪期,不宜多談此事,他便避開此事,淡淡道:“郭使君還什麼別的要求?”

“還有微臣希望能從豐州調一些將領,便於微臣儘快掌握河西軍,抵禦沙陀軍的春季攻勢,望陛下同意!”

李適有帶兵經驗,他知道這個要求不算過份,也算是正常操作,便欣然答應了,“准奏,你可把名單交給兵部,朕自會交代兵部。”

郭宋從懷中取出金牌,呈給李適,“這是先帝對微臣的信任,請殿下收回此牌。”

李適接過金牌,撫摸片刻,他眼中流露出傷感之色,又對郭宋道:“父皇並沒有取消你持金牌的待遇,朕收回這面金牌,另外再賜你一把天子劍!”

“謝陛下厚愛!”

李適走到地圖前,他凝視着地圖道:“上次郭愛卿告訴朕,回紇會推遲攻打唐朝,而是讓沙陀進攻河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都被愛卿言中了,回紇對使團被殺一事保持了沉默,而思結部的使臣告訴朝廷,回紇軍隊在西方粟特地區遭遇到葛邏祿人和大食人前後夾擊,這是典型的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回紇和和吐蕃爲爭奪河中地區打了十年,吐蕃敗回高原,回紇也同樣打得筋疲力盡,卻被葛邏祿人和大食人來摘桃子,現在回紇人無暇考慮報復大唐。”

郭宋看了一眼牆上的地圖,是河西走廊以南的地圖,他微微笑道:“陛下似乎更擔心吐蕃?”

李適緩緩點頭,“吐蕃對大唐會盟並無誠意,尤其兩個月前吐谷渾發生了內訌,親吐蕃的勢力獲勝,吐谷渾已經向吐蕃徹底投降,使吐蕃沒有了內部掣肘,大家都在猜測吐蕃下一步的行動,朕想聽聽郭愛卿的想法。”

郭宋沉思片刻道:“吐蕃位於高原,首先就佔據了戰略上的主動,它出兵大唐的途徑很多,南詔、成都、河州、臨洮、河湟、河西等等,都可以成爲它進攻大唐的出口,我們也只能分別駐防軍隊,但吐蕃和回紇打了十幾年的戰爭,最後戰敗,國力大損,人口稀薄,也註定吐蕃不可能全面進攻大唐,微臣覺得,吐蕃會採取小股騷擾的方式,掠奪財物和人口,不可能再大規模進攻大唐了,朝廷是需要防範吐蕃,但也不用太過於緊張,更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源。”

郭子儀讚許道:“陛下,郭使君說得完全正確,吐蕃國力疲弱,青壯人口銳減,確實很難發動大規模戰爭,否則他們就不會用挑撥離間的辦法,引起吐谷渾內訌,老臣也認爲至少在五到十年之內,吐蕃高原會保持安靜,就像郭使君所言,小股騷亂不斷,大規模的戰爭沒有,我們確實沒必要把太多財力物力浪費在防範吐蕃之上。”

郭子儀的總結讓李適大爲欣慰,他點點頭,“郭愛卿確實很有大局觀,一席話讓朕撥雲見日,朕知道該怎麼做了。”

..........

從御書房出來,郭子儀輕輕嘆息道:“又見明君,大唐中興有希望了。”

郭宋只是笑了笑,歷史上這位唐德宗可談不上中興之君,性格剛而易折,銳有餘而韌不足,遇到幾次挫折後便偃旗息鼓,從此一蹶不振。

“天子既然任命我爲甘州都督,恐怕我就不能幫老令公了。”

郭宋指的是郭子儀推薦他出任觀軍容副使一職,顯然不太現實,郭子儀苦笑一聲,“我知道,那就算了。”

事實上,郭子儀擔任這個職務也是一種臨時官職,一旦新帝皇位坐穩,他的使命就結束了。

郭子儀沉吟一下道:“去河西最重要是穩住邊疆,天子銳意十足,不會輕易在藩鎮事情上讓步,必然會有削藩的措施出臺,大唐極有可能會爆發內戰,這也是削藩過程中難免的,但關鍵是邊疆要穩定,所以你去河西責任重大,你要記住,有的時候,最好防守就是進攻,防守不是被動,防守一樣能採取主動,就看你選擇什麼樣的戰術。”

郭宋默默點頭,他不得不佩服郭子儀深邃的目光,歷史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被郭子儀言中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二百九十七章 名士談仙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內庫(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八百零七章 當紅明星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舉賢攬才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五十一章 達成交易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六百七十六章 西市巡訪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六百五十七章 探子落網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六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