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

沙市在當時雖然只是荊州的一個市鎮,卻是商業繁盛,在全國頗有名氣。清初曾有人這樣寫道:“列巷九十九條,每行佔一巷;舟車輻湊,繁盛甲宇內,即今之京師、姑蘇皆不及也。”

因爲沙市在明末是這般富裕和繁華,物資供應不愁,所以楊嗣昌將他的督師行轅設在沙市的徐園,也就是徐家花園。

他當時只知道襄陽失守,襄王被殺,而對於洛陽失陷的消息還是得自傳聞,半信半疑。關於襄陽失陷的報告是在出了三峽的船上得到的,接到襄陽失守的報告,他對“剿賊”軍事和自己的前途便完全陷入絕望。

在接到襄陽的消息之前,左右的親信們就常常看見他兀坐艙中,或在靜夜獨立船頭,有時垂頭望着江流嘆氣。出了三峽,得到襄陽消息,他幾乎不能自持。到沙市時候,他的臉色十分憔悴,左右親信們都以爲他已經病了。

今日是他的五十四歲生日。行轅將吏照例替他準備了宴席祝壽,但只算是應個景兒,和去年在襄陽時候的盛況不能相比,更沒有找戲班子唱戲和官妓歌舞等事。他已經有兩天沒有吃飯,勉強受將吏們拜賀,在宴席上坐了一陣。宴席在陰鬱的氣氛中草草結束。

他明白將吏們的心情,在他臨退出拜壽的節堂時候,強打精神,用沉重的聲音說:“自本督師受任以來,各位辛苦備嘗,原欲立功戎行,效命朝廷。不意剿賊軍事一再受挫,竟致襄陽失陷,襄王遇害。如此僨事,實非始料所及。兩載慘淡經營,一旦付之東流!然皇上待我恩厚,我們當謀再舉,以期後效。諸君切不可灰心絕望,坐失亡羊補牢之機。本督師願與諸君共勉!”

他退回處理公務和睡覺的花廳中,屏退左右,獨坐案邊休息,對自己剛纔所講的話並不相信,只是心上還存在着一線非常渺茫的希望。

因爲他吩咐不許有人來打擾他,所以小小的庭院十分寂靜,只有一隻小鳥偶爾落到樹枝上啁啾幾聲。他想仔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但是思緒紛亂。

一會兒,他想着皇上很可能馬上就對他嚴加治罪,說不定來逮捕他的緹騎已經出京。

一會兒,他幻想着皇上必將來旨切責,給他嚴厲處分,但仍使他戴罪圖功,挽救局勢。

一會兒,他想着左良玉等大將的驕橫跋扈,不聽調遣,而四川官紳如何百般抵制和破壞他的用兵方略,對他造謠攻擊。

一會兒他猜想目前朝廷上一定是議論譁然,紛紛地劾奏他糜費百萬金錢,剿賊潰敗,失陷藩王。

他深知道幾十年來朝野士大夫門戶鬥爭的激烈情況,他的父親就是在門戶鬥爭中坐了多年牢,至今死後仍在捱罵,而他自己也天天生活在門戶鬥爭的風浪之中。

“那些人們,”他心裡說,“抓住這個機會,絕不會放我過山!”他想到皇上對他的“聖眷”,覺得實在沒有把握,不覺嘆口氣,衝口說出:“自來聖眷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何況今上的秉性脾氣!”

他的聲音很小,沒有被在窗外侍候的僕人聽見。幾天來缺乏睡眠和兩天來少進飲食,坐久了越發感到頭腦眩暈,精神十分萎憊,便走進裡間,和衣躺下,不覺矇矓入睡。

楊嗣昌做了一個噩夢,夢見他已經被逮捕入京,下在刑部獄中,幾乎是大半朝臣都上疏攻他,要將他定成死罪,皇上也非常震怒;那些平日同他關係較好的同僚們在這樣情況下都不敢做聲,有些人甚至倒了過去,也上疏訐奏,有影沒影地栽了他許多罪款。

他又夢見熊文燦、方孔炤一起到獄中看他,熊文燦低頭嘆氣,沒有說話,而方孔炤卻對他悄聲囑咐一句:“文弱,上心已變,天威莫測啊!”

他一驚醒來,出了一身冷汗,定神以後,才明白自己是夢了兩個死人,一個被皇上斬首,一個自殺。他將這一個兇夢想了一下,心中嘆息說:“唉,我明白了!”

前天來沙市時,船過荊州,他曾想上岸去朝見惠王,一則請惠王放心,荊州決可無虞二則想探一探惠王對襄陽失陷一事的口氣。

當時因忽然身上發冷發熱,未曾登岸。今天上午,他差家人楊忠拿着他的拜帖騎馬去荊州見惠王府掌事承奉劉吉芳,說他就去朝見惠王。現在他仍打算親自去探一探惠王口氣,以便推測皇上的態度。

他在枕上叫了一聲:“來人!”

一個僕人趕快小心地走了進來,在牀前垂手恭立。楊嗣昌問楊忠是否從荊州回來。僕人對他說已經回來了,因他正在睡覺,未敢驚駕,現在廂房等候。

他立刻叫僕人將楊忠叫到牀前,問道:“你見到劉承奉沒有?”

楊忠恭敬地回答:“已經見到了劉承奉,將老爺要朝見惠王殿下的意思對他說了。”

楊嗣昌下了牀,又問:“將朝見的時間約定了麼?”

“劉承奉當即去啓奏惠王殿下,去了許久,可是,請老爺不要生氣,惠王說……請老爺不要生氣,不去朝見就算啦吧。”

楊嗣昌的心中一寒,生氣地說:“莫囉嗦!惠王有何口諭?”

楊忠說:“劉承奉傳下惠王殿下口諭:‘楊先生願見寡人,還是請先見襄王吧。’”

聽了這話,楊嗣昌渾身一震,眼前發黑,頹然坐到牀上。但是他久作皇上的親信大臣,養成了一種本領,在剎那間又恢復了表面上的鎮靜,不曾在僕人們面前過露驚慌,失去常態。他徐徐地輕聲說:“拿洗臉水來!”

外邊的僕人已經替他預備好洗臉水,聞聲掀簾而入,侍候他將臉洗好。他感到渾身發冷,又在圓領官便服裡邊加一件紫羅灰鼠長袍,然後強掙精神,踱出裡間,又步出花廳,在檐下站定。

僕人們見了他都垂手肅立,鴉雀無聲,仍像往日一樣,但是他從他們的臉孔上看出了沉重的憂愁神色。行轅中軍總兵官和幾位親信幕僚趕來小院,有的是等候有什麼吩咐,有的想向他有所稟報。

他輕輕一揮手,使他們都退了出去。

一隻小鳥在樹上啁啾。一片浮雲在天空飄向遠方,隨即消失。他忽然回想到一年半前他臨出京時皇帝賜宴和百官在廣寧門外餞行的情形,又想到他初到襄陽時的抱負和威風情況,不禁在心中嘆道:“人生如夢!”

於是他低着頭退入花廳,打算批閱一部分緊急文書。

他在案前坐下以後,一個僕人趕快送來一杯燙熱的藥酒。這是用皇帝賜他的玉露春酒泡上等高麗蔘,他近來每天清早和午睡起來都喝一杯。

他喝過之後,略微感到精神好了一些,便翻開案上的標註着“急密”二字的卷宗,開始批閱文書,而僕人爲他端來一碗燕窩湯。

楊嗣昌首先看見的是平賊將軍左良玉的一封文書,不覺心中一煩。他不想打開,放在一邊,另外拿起別的。

批閱了幾封軍情文書之後,他頭昏,略作休息,喝了半碗燕窩湯,向左良玉的文書上看了一眼,仍不想看,繼續批閱別的文書。又過片刻,他又停下來,略作休息,將燕窩湯吃完。

但最後想了想,楊嗣昌還是拆開左良玉的緊急機密文書。

左良玉除向他簡單地報告“追剿”情況之外,卻着重用挖苦的語氣指出他一年多來指揮失當,鑄成大錯。他勉強看完,出了一身大汗,哇的一聲將剛纔吃的燕窩湯吐了出來。

他明白,左良玉必是斷定他難免皇帝治罪,所以纔敢如此放肆地挖苦他,指責他,將軍事失利的責任都推到他的身上。他嘆口氣,恨恨地罵道:“可惡!”無力地倒在圈椅的靠背上。

立刻跑進來兩個僕人,一個清掃地上髒東西,一個端來溫開水請他漱口,又問他是否請醫生進來。他搖搖頭,問道:“剛纔是誰在院中說話?”

僕人回答:“剛纔萬老爺正要進來,因老爺恰好嘔吐,他停在外邊等候。”

楊嗣昌無力地說:“快請進來!”

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八章 熊耳山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