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

bookmark

“老孫兒讓白廣恩督一軍,從靈寶附近南下,做出了向豫南挺進的動向。他們好像是聯絡了河南本地的豪帥李際遇、沈萬登這些人,想直插闖軍的心腹,把堵在靈寶的闖軍主力騙到南面,好打一個側擊。

只是李際遇那些人是什麼人物?真是一個賽一個圓滑!老孫兒寄望李際遇幫忙,不知道是吃了多少下酒菜呀,還是讓豬油蒙了心?李際遇當然是第一時間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了咱們大元帥。”

許都雖然在善戰中表現草草,讓“守汴名將”高謙痛打了一遍。可是他熟讀兵書戰策,在事後覆盤這方面的眼光倒不錯,聽了李瑋羣的介紹以後,馬上就分析說:

“白谷先生……孫傳庭既然只是想調動闖軍,而不是真的要在豫南、豫中一帶和闖軍作戰,那麼讓作風圓滑的李際遇把消息透露給闖王,不就正好可以通過使闖王調兵南下防備的方式,起到調動闖軍的作用?我想李際遇不可靠,大概正在孫傳庭的預料之中吧!”

許都的分析讓李遠和李瑋羣兩人皆雙眼一亮,對他的洞見感到佩服,方以智和陳子龍也都點頭,表示了贊同之意,方以智跟着說道:

“白谷素以兵略戰策知名於天下,不至於犯出這樣低級的錯誤。”

“這好像也有道理。”

李瑋羣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轉了兩圈,他之前沒有站在明軍的立場仔細思考,現在聽了許都的說法以後,再聯合此戰的前後經過,便覺得許都的說法極有道理,很可能就是孫傳庭本來的方略佈置。

“確實就像你說的那樣,大元帥分兵至汝州等處佈防以後,秦軍雖然做出了大舉南下的態勢,可是卻沒有真正地在汝州和闖軍大打出手,反倒是趁機出靈寶一線,連下陝州、澠池,到新安以後,又分兵旁略龍門關,直逼到洛陽、虎牢一線。

秦軍的偏廂車十分厲害,他們立定車營以後,劉芳亮將軍和馬世耀將軍連衝數陣都未能打破,闖軍才只好改換辦法,收縮了戰線。

只是秦軍的車陣,按咱們大帥和谷將軍的說法,是利於守而不利於動。秦軍疾馳突進以後,糧道反而越扯越遠,全靠黃河北岸的明軍以糧船接濟,大元帥便派了補帥僞作秦兵,劫了糧船,一下子就讓孫傳庭進退維谷了!

秦軍斷糧後,孫傳庭本想撤兵回關休整,可他手下的幾個總兵官,誰都不願意留在後面走,一定要自己先走,這樣爭執不休的時候,李雙喜將軍和黨守素將軍就帶着輕騎攻破了澠池渡,斷絕了秦軍回關之路。

只是孫傳庭督帶的這一支秦軍部隊,確實是比以前傅宗龍那些人所督兵馬厲害許多,被闖軍切斷歸路以後,還是死守大營,大元帥和羅副帥親自領兵攻打,苦戰一整天才奪下了秦兵大營。”

李瑋羣說得簡單,但許都卻知道豫西的這場大戰,中間過程必然是險象環生,孫傳庭和李自成都不是尋常人物,他們的針鋒相對之間,必有一番引人入勝的精彩博弈,只恨自己身處豫東,未能親與此戰。

“那闖軍攻破秦兵大營以後,孫傳庭和剩下的秦兵又如何了?”

李瑋羣說到這裡,不禁苦笑道:“孫傳庭所督的秦兵十足能戰,他們雖然斷了糧,卻把新安附近州縣城鎮的公私糧秣全部搶掠一空,所以並沒有一戰即滅。

我聽說孫傳庭破新安城的時候,是得到城中不法官紳二百八十餘人響應打開的城門。但是秦軍入城以後,不僅把城內所有糧食全部掠走,而且孫傳庭還不相信那些開城官紳是真心投降,他在城裡找出了兩個秦軍將領認識的高年老人,讓他們指認二百八十名官紳裡保證親近官府的人,總共指出來了五十多人。

除掉這五十幾個人以外,新安城裡平民百姓,包括打開城門的那二百多名官紳,就都讓秦軍一口氣殺光了。

我們後來從秦兵俘虜那裡聽到,孫傳庭的說辭是秦軍入豫以來,處處遭到百姓的抗拒和襲擊,相反闖軍卻在情報和糧秣上,處處得到百姓的幫助,所以他說闖軍在河南如魚遊於水、鹿隱於林,要捉魚、要捕鹿,一定要先把水抽乾、將林伐空。

孫傳庭還說什麼,既然從軍,就不能以多殺爲恥。他說新安城已經被闖軍攻佔,城裡的官紳百姓既然沒有在城破的時候爲殉國,就等同於投降闖軍的奸民,合城剿洗、一分路搜殺,也是理所應當的。”

李瑋羣的這番話,又令許都無言與對。他當然明白合城剿洗的含義是什麼,而且當他聯想到孫傳庭長年以來爲明朝官紳士人們所熟知的,那種一貫強硬直橫的爲官作風以後,也十分相信在困境之中,孫傳庭是極可能幹出這種簡單粗暴的殺戮來的。

歷史上孫傳庭是在寶丰合城剿洗,進行了三光式的大屠殺,最終導致秦軍在撤退的時候,因爲殺戮太徹底,甚至連一個民夫、一個嚮導都找不到,在闖軍追擊之下,登時徹底瓦解。

這回孫傳庭在新安的情況倒是好了許多,雖然黃河上的糧船被李過僞裝成秦兵燒燬了一大批。

但黃河北岸畢竟還全部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危急關頭,逃到黃河北岸懷慶府等地的河南巡撫王漢和河南巡按蘇京,趕忙學習左良玉,強行“徵集”來了一大批民船,冒着被闖軍燒燬的風險,衝往南岸,把陷入重圍的秦兵撤出了許多。

“秦兵被圍在黃河邊上以後,繼續負隅頑抗。老孫兒這個人治軍確實厲害,這麼被大元帥圍打,兵馬都沒有一下潰散下去,反而一口氣撤回了黃河北邊不少人呢!我聽說他坐船跑去懷慶府以後,還重新聚集起了兩三萬的秦軍殘部呢!”

“白谷竟然還撤出了三萬人之多!”

方以智心裡先爲孫傳庭於困境之中撤出三萬秦軍感到竊喜,繼而又馬上拍了自己一巴掌,先不說陳子龍和許都兩人,自己方家和闖軍的關係,可比他們兩人深太多了,難道還能坐視孫傳庭反敗爲勝嗎?

“嗯,所以大元帥纔要召咱們大帥去開封,大約就是商議下一步追擊老孫兒殘部的事情吧!”

李瑋羣說到這兒,大家才知道原來李來亨即將前往開封,陳子龍、方以智、許都三人也因此對自己的命運前途,都產生了不確定的想法。

許都忍不住問道:“那我們要去哪裡?大軍都要前往開封嗎?那闖軍又要視徐州如何?”

李遠也皺起了眉頭,大元帥突然召李來亨回開封去?徐州剿總雖然因爲內訌,自行瓦解,可這消息大元帥應該還不知道呀!

徐州尚未攻克,東線威脅還沒有解除,大元帥怎麼就要召李來亨回開封去了呢?

“徐州呀,當然還要接着打呀,又不是咱們所有人都回去開封。大元帥只是召回咱們大帥一人而已,這邊大軍一樣是要繼續攻打徐州的。大元帥的意思是讓谷將軍臨時接手江淮經略使一職,開封那邊事情緊急,老孫兒可比徐州剿總難對付多嘞!自然要咱們大帥去幫襯幫襯呀。”

“這……”

李瑋羣是個少年軍官,思想單純簡單,沒有想得很複雜。可是方以智這些人,且不說他們都是讀過許多史書的士人,就說他們剛剛經歷了一場徐州變亂,就知道李自成突然將李來亨一人召去開封,事情絕對不簡單。

方以智對李自成和李來亨的關係還不怎麼了解,他也不清楚自己的堂兄方以仁在闖軍內部屬於什麼派系,眼前的李遠等人又屬於哪一陣營。

只是李自成的這種做法,讓方以智突然感覺到,這闖軍之中似乎也有暗流涌動,並不是真正如梁山好漢那樣簡單的只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之事——何況即便梁山,不還有晁蓋和宋江之事嗎!

許都想法和方以智相同,他先行問道:“名泊,那我們要去那裡?是開封,亦或是歸德?”

這個答案李遠也無法作答,聽過李瑋羣的話後,他自己的心中都對李自成的做法產生了幾分疑慮,又怎麼能幫許都做解答呢?

李瑋羣卻沒有多麼在意的樣子,只是簡單回答說:

“方書記想要見你們!當然是跟着我去歸德啦!”

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十章 李寨主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