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

bookmark

有讀者反應最近章節太短,所以特地三更以表示宇文不是這樣的人~

===

丘之陶是楚闖橫掃湖廣北部時,攻陷宜城後俘虜的士人。他是宜城有名的閣老輔臣邱瑜之子,當然不可能輕易投降闖營。

李來亨對於這些投效闖軍的文人,都是像之前對待陳可新、謝徵等人一樣,先將其安置到中層位置上進行考驗,並安排紅隊和懇德記設法調查他們的背景和社會關係。

確認這些人的投效是真心,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磨礪以後,纔會將其真正納入到楚闖的統治核心之中。

丘之陶既然是閣老之子,當然就是紅隊監察的重點人物之一。他通過謝徵主持的節府試以後,先是在學政任職,在那個時候丘之陶就已經數度聯絡隨州、襄陽一帶的不法士紳,出現了意圖謀亂的動向。

本來李來亨在率軍離開湖廣,前往豫東追蹤袁時中之前,是有意於臨走之前,先將湖廣領內這些不穩定因素掃除一空的。

可是執掌紅隊的管隊嚴薪建言,與其將這些已經全部暴露出來的不法分子掃除乾淨,不如加強對他們的監察,順藤摸瓜、引蛇出洞,利用這一羣人做線索,徹底拿掉湖廣領內的叛亂官紳。

暴露於明面之上的危險,總比深藏於驚駭暗流之中悄然衝涌的危險,要容易對付許多。

所以闖軍佈置的反諜戰略,就是以“控”爲主。

簡而言之,就是具有針對性的對待這些依然暴露出意圖的不法官紳分子。對於他們採取加強監控的手法,但是並不直接逮拿,而是靜觀其變,默默掌握不法官紳分子的聯絡交流渠道,全面監察其社會關係網絡。

紅隊在掌握足夠的情報以後,便在這些不法官紳分子的身邊安排紅隊和懇德記的人員進行潛伏。一旦他們開始進行實質性的反闖活動,就順藤摸瓜,將其動員起來進行反闖活動的社會關係網絡,一舉搗毀。

所以丘之陶自以爲在楚闖內部節節高升,特別是在李來亨離開湖廣前,被任爲鄖陽府府尹時,他更是歡欣鼓舞,認爲已經掌握到了闖營的要津位置,足可以掀起驚濤駭浪般的鉅變。

他當然料想不到,他本人的一切活動,其實都處在紅隊的嚴密監控之下。

李來亨本來還想在離開隨州前,當面將丘之陶的反闖計劃拆穿,好滿足一下自己揭露“陰謀”的慾望。最好,還能看到丘之陶在自己面前辯護、求饒,從而獲得一種貓抓老鼠式的快感。

只“可惜”,方以仁對這種可能影響到紅隊實際工作的小心思,千勸萬阻,嚴加反對,李來亨才收起了這種小心眼——李來亨的確是“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之人,但在面對方以仁的詰問時,卻往往不能辯駁,只好敗下陣來重新考慮自己的那些無謂想法。

其實若李來亨知道後來丘之陶的作爲,他大概就會放棄這種無聊的想法了。當黃澍和牛成虎出興安,領兵攻向鄖陽府之際,丘之陶就像他自己暗中“密謀”策劃的那樣,聯絡鄖陽、襄陽、隨州三處官紳,試圖蜂擁起事,結果卻被早有準備的荊襄節度使調來學兵團輕鬆鎮壓。

丘之陶本人自然也身陷囹圄。

可他並沒有像李來亨所想的那樣屈膝求饒,而是在密謀被陳藎揭露以後,毫不猶豫地撞牆而死。丘之陶並不知道他聯絡官紳的所有活動,都處在闖軍的監視之中,還認爲只要自己一死,闖軍就無法順藤摸瓜抓到參與計劃的其他人。

他固然愚蠢,可其志節又不可輕視。

對李來亨而言,意外之喜卻是在馬牧集俘虜侯方域後,在這位名動天下的復社公子面前,纔算是體會到了一把包公式的明君快感。

從此處亦可見得,享譽天下的大名士,未必就是忠貞不屈之人,無名於歷史者,卻也不會是可以輕侮之人。

明末之事,或許就弔詭在這些地方。

丘之陶的死,讓陳子龍、方以智和許都這三個人都說不出話來了。於他們長年累月受到的教育來說,丘之陶當然是一個具有不二之節的忠臣志士,可他們三人剛剛經過徐州變亂的衝擊,對自己將來的做法和前途,尚處迷茫時,聽到丘之陶的事蹟,就實在是口中哽咽、心中卻微妙了。

許都還只是嘆了一口氣而已,陳子龍卻從丘之陶的處境聯想到了自己現在的境遇,實在忍耐不住,流下了一行眼淚。

方以智心中對丘之陶,同樣是既敬佩感動,又無可奈何,但他覺得自己現在已經不得已暫居在闖軍的屋檐之下,自然不便於流露出對丘之陶的通勤感來,所以看到陳子龍流淚,當然就緊張地趕緊拉住他,用袖子給他抹了一把淚後,尷尬道:

“徐州變亂,中原離喪之此,臥子兄是看到這千里無雞鳴的場景,悲慼而淚吧?”

陳子龍卻深呼吸了一口,他感到自己多年來沐浴的理學節義之道正在動搖,心中實在無法忍受和說服自己,爲了躲避高謙的追殺,居然避身於賊。

他從戰馬上翻身下來,雙膝跪在地上,對李遠、李瑋羣幾人先行大禮後,才用極誠懇的神情問道:

“還請你們告訴我一事,丘生其他家人結果如何?”

李遠看到陳子龍的模樣,心中一動,想先跟李瑋羣說兩句話,讓他用詞不要太過直接,刺激到陳子龍心中的節義理念。

可不等李遠開口,李瑋羣就直接回答說:

“哦!丘之陶的家人嗎?未參與此事的人,自然沒有做什麼處理。只是丘之陶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子侄都參與了謀亂之事。我聽說陳節度是按照慣例,將他們和其他參與此事的不法官紳,一起押送到襄陽進行公審。”

“公審?”

陳子龍顯然沒有聽說過闖軍的公審大會,一下子露出疑惑的模樣來。

“對呀,公審。只是丘之陶的這幾個與事子侄,好像除了參與謀亂以外,平常都沒有過什麼惡行和血債,在鄉間風評亦算不錯。所以陳節度只按參與謀亂的罪名懲處他們,我聽谷將軍提過,說是有一個被判,一個人被逮去進行勞動改造,還有一人因爲參與謀亂的證據不足,就釋放回家了。”

“啊?闖軍沒有將丘生的家人殺掉嗎?”

闖軍這種公審的做法,顯然超出了陳子龍的想象範圍,他在爲丘之陶家人得生而慶幸的餘喜外,又升起疑惑:“爲何未殺他們幾人?若他們再行謀亂呢?”

李瑋羣聳聳肩道:“嗨,我們闖軍又不是土匪強盜,判案當然要講究證據和法度呀,按照法度與亂的幾人參與不深,本來就罪不至死。至於他們是否今後還會謀變?那些不法官紳都被一網打盡,真正的土豪劣紳也被殺掉一大批,他想謀亂,他還有那種條件嗎?”

李瑋羣將話說完以後,似乎突然想起什麼,瞪大了眼睛對陳子龍叫道:“你……你莫非真將我們當成土匪了!”

方以智趕緊過來把陳子龍扶起,解釋說:“哪有這樣的事!只是闖軍的做法……只是闖軍的做法,確實有王師之風,讓臥子兄吃驚不少呀。”

許都也過來扶住陳子龍,他看着陳子龍臉上那一種如釋重負的表情,自然就明白了陳子龍的心理變化過程,溫言道:“何止臥子驚訝,我亦同樣驚訝。”

李遠看着這三人的樣子,知道他們三個人都不是像侯方域那樣口上談節義,膝蓋卻彎的比誰都快的人物。對他們三人神情的變化,李遠看在眼中,笑在心裡,他自己亦是士人出身,自然明白程朱大義在一些讀書人心中的威力,便不再多言,只對李瑋羣說:

“先不說丘之陶的事情了,那之後呢?孫傳庭的大軍又如何了?他被闖軍堵在靈寶,卻自以爲突出奇策,想要偷襲襄陽,總不會真的只派一個黃澍和牛成虎去了吧?想來應當還有大軍策應,纔算得上是一整盤有章法的棋。”

“李先生,你可真聰明呀,我話才說幾句,你都猜到不少嘞。”李瑋羣嘻嘻一笑,繼續爲衆人介紹說,“黃澍和牛成虎督軍偷襲鄖陽的同時,大概老孫兒滿心以爲這一招能夠牽制闖軍不少兵力,所以他在豫西的大軍,也做了一個大動作,想騙住咱們大元帥。”

“什麼動作?別賣關子,快說吧。”

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四章 女官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四章 於大忠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四章 小徽柔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