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

只是不論是心中暗暗傾向順軍一方的李建泰,還是想要趁亂奪取京師控制權的高起潛,兩人手中都無兵權。

眼見劉澤清已經率先帶兵奔逃,清軍北翼戰線立即開始崩壞。雖然吳三桂麾下關寧軍兵力尚多,順軍一方即便加上李過新近趕到的數千奇兵,也比不上關寧軍兵力的雄厚,可是現在順軍自側後發動奇襲,劉澤清又帶着山東鎮臨陣脫逃,馬上就對關寧兵的士氣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高起潛生怕自己被高第拖住,一起死於亂兵之中,幾乎是聲淚俱下地勸說道:

“高鎮臺!我輩是效忠聖上,是效忠朝廷,不是效忠吳三桂,更不是來爲東虜爲虎作倀的呀!劉澤清不過是一個山東賊,鎮臺難道要坐視劉澤清奪取京師?今日誰能先回到京城,誰就能成爲大明朝的紫金樑白玉柱,這潑天大的富貴就在眼前,鎮臺還要坐視嗎?”

高第是一個沒有什麼主見的人,被高起潛一番涕泗橫流的表演所影響,居然又約束住兵馬,沒有立即補上戰線的缺口。這一幕落在李建泰的眼裡,使他既感到心驚,又感到事情頗有可爲。

李建泰老家在山西曲沃,此時尚在順軍的控制區裡。通過陳子龍和張家玉的那條渠道,李建泰已經知道自己在曲沃老家的家產沒有被順軍拷掠抄沒,家人也都得到了大順的善待。

他一直猜測崇禎皇帝或許早已遭到不測,那麼自己背清向順,就既是一匡衣冠、不爲左衽的大義,也是爲明朝君父復仇的大忠。

想到此節,眼見着戰場紛亂,時不我待,戰機稍縱即逝,李建泰當即就脫下自己身上的朝服,一把披在高第的身上,高聲向將士們喊道:

“東虜弒我君父,實乃國之大仇。高鎮臺舉兵勤王,衆將士勿要戀戰,隨鎮臺返旆燕都呀!”

李建泰此言好像天崩地裂一般,讓高第目瞪口呆。不等高第反應過來,李建泰就已經拔出佩劍,用力在高第坐騎的屁股上狠狠刺下。他雖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無用書生,連這一劍居然都刺進去不足半寸,還差點因爲戰馬撩蹄子被掀翻在地。

可是總算高第的戰馬受此一驚,已經帶着高鎮臺向着後方狂奔而去,其他家丁甲兵,完全搞不清楚高第和李建泰之間這是鬧得哪一齣,全部陷入震驚與迷茫之中。

還是惜命如金的高起潛最先反應過來,他也拔出那早已沒有半分卵用的尚方寶劍,鼓動山海關的關兵們:“隨高鎮臺返旆燕都勤王救駕啊!”

山海關關兵們此時就更加搞不清楚狀況了,到底是崇禎皇帝已經被人弒殺了,還是崇禎皇帝尚被東虜軟禁在北京?那麼在皇太極中軍御帳裡的又是誰?

局勢頓時陷入大亂之中,李過絕對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好機會。他雖然弄不清楚關寧軍中發生的突變,可是也已經發現了劉澤清所部兵馬的潰逃,馬上就身先士卒,鼓足力氣,迅速突破了山東鎮潰兵的那一陣防線,直插入山海關關兵的中軍位置。

李建泰和高起潛都知道再不跑的話,恐怕就要被大順軍不分青紅皁白所斬殺,馬上都拍馬疾走。李建泰還不忘記一邊跑,一邊高呼“清軍已敗”、“皇太極暴斃軍前”一類的謠言,不斷在清軍一方的戰線裡面製造混亂。

高第本來還想調轉馬頭,奔回軍中指揮,可是隨着李建泰、高起潛二人的逃跑,李過所部精兵已經直接殺到了山海關關兵的大纛之下。

李過奮起一斬,便將大旗砍倒。高第見狀自知無力迴天,再不敢回身再戰,只好跟着李建泰、高起潛二人一同開溜。山海關關兵同時喪失了主帥和中軍大旗,士氣直接崩潰,將士們四散奔逃,自己奪道求生去了,順軍後營戰士們因此狂呼猛進,馬上又奪取了清軍的大片陣地,使得吳三桂腹背受敵,陷入幾乎將要滅亡的窘境之中。

本來已經被吳三桂所部完全壓制的張鼐,這時候簡直是喜笑顏開,馬上就和黨守素同時發起反擊。順軍宿衛騎士們韌性極強,雖然人人負傷,但這一波逆勢突擊還是打得吳三桂措手不及。

更不要提張皮綆麾下的那一支楚闖精兵,重整隊列,回身再戰的效率,還在宿衛騎兵之上。

關寧軍前後戰線都遭遇崩盤局面,吳三桂雙眼充血,滿目猙獰,腦袋裡面又好像霎時間失去了所有的供血,眼前一片都陷入黑暗之中。

他看着陣前數不清的屍體,那些堆疊在一處的屍首,有流賊的,也有秦軍的,更多的則是自己的關寧同袍。

地面上到處流淌着鮮血,灌溉了獲鹿的荒草和鮮花,或許明年的盛夏,這裡的土壤上將開出好像吳三桂小時候在寧遠看過的那種花叢。

關寧兵幾乎都是遼民出身,他們一代代捍衛邊疆,胡漢的敵我觀念極深,與東虜又多數有着國仇家恨、血海深仇。可是形勢比人強,關寧軍的故土家鄉,關寧軍的親戚故舊,幾乎都被明朝淪喪在了清軍的控制區裡。

他們又因此在血海深仇以外,和東虜多了一層新的關係。就像吳三桂一樣,關寧軍從上到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親朋好友已經投降了清朝,在清軍裡面享受着榮華富貴、高官厚祿。

關寧兵的那些仇深似海,在今天竟然只能對着流賊發泄,他們的歷史、他們的仇恨,都好像變成了笑話。

但是吳三桂絕不允許他自己的人生,變成一場笑話。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我看看誰敢臨陣脫逃啊!”

吳三桂的副將楊坤馬上帶去一大批家丁,人人手捧鬼頭大刀。這些督戰隊手裡的刀,砍向自己人卻比砍向敵人還要快些,不光是普通士兵陣前逃跑被他們一刀斬殺,就連有官聲的將領軍官們,誰敢背對着敵人,也要立刻被督戰隊砍死。

靠着督戰隊的淫威,吳三桂才穩住軍心,勉強維持住戰線。他命令關寧兵全部抱團,自己又帶着夷丁突騎向前突進,先將反撲上來的順軍騎兵擊退,接着又部署圓陣防禦,小心應對張鼐和李過的前後夾擊。

參將吳國柱抹着額頭上的滾滾大汗,充滿敬畏地說:“流賊怎麼會這樣的強勁?我還以爲白溝河上的流賊只是李自成手下數量不多的一支精銳,沒想到十多萬流賊兵馬,居然都差不多有這等戰力!”

吳三桂閉上雙眼,仰天長嘯:“皇太極!”

他終於恨恨道:“皇太極有志於天下,他手裡還有援兵,他是不會把我們當成棄子的!流賊李自成雖然橫行天下,可是流賊終究是賊,他不能給我們想要的富貴。皇太極許諾我分藩開府,即便建國也不在話下,流賊能給我們這些東西嗎?何況我仍然忠於大明,忠於天子,誓死也不會降賊的。

我們不忘舊主,死戰到底,皇太極是不會坐視咱們關寧軍覆滅的罷!”

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