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

至於兩翼的騎兵,先是被外圍小方陣的銃炮打擊,而後遭遇了天策軍的主力騎兵,然後一個交鋒就被打的大敗,涌入方陣之間的那些騎兵怎麼敗的,他們也搞不清楚,畢竟當時他們都自身難保了,哪還有心情去管其他人啊。

雖然搞不明白阿濟格這次全軍覆沒的具體原因,但多爾袞也清楚,天策軍的實力遠比預想中的要強,作爲第一次跟天策軍正面交手的他,內心的壓力又增大了不少。

現在他手頭還有近七萬兵馬,面對的天策軍只有三萬多,但他此刻內心還是極度慌亂,甚至還有些恐懼,擔心自己也會和多鐸阿濟格一樣,被天策軍打死或者俘虜。

打仗從來不是數字遊戲,不是你有三萬人,我有七萬人,我兩個兵能換掉你一個兵,最後我死的剩下一萬人,你的人死完了,我就贏了。

真實的戰場,哪怕是投入十幾萬人的軍隊大戰,往往都是局部戰場死傷一兩萬人,乃至三五千人,某一部分就崩潰了,然後與之對陣的地方兵馬便會驅趕這些潰兵衝擊其餘兵馬,加入對其餘部分的進攻,最終引起全方位的潰敗。

而多爾袞現在的情況,要糟糕得多,雖然他手裡還有近七萬人,但有一萬多都是潰逃下來的漢軍三旗,雖然現在勉強被組織起來了,但如果現在讓他們去迎戰天策軍主力,絕對會直接潰散,甚至直接陣前反戈。

也就是說,現在能用的兵馬也就只有五萬多,還需要分出一部分看守漢軍三旗的潰兵,防止他們出亂子,威脅到背後。

能作戰的軍隊,也都軍心不穩,畢竟剛剛大敗兩場,兩個旗主都沒回來,出戰的兩萬多騎兵,逃回來的不足一成,他們心中也充滿了恐懼,擔心也死在天策軍手上。

而天策軍那數量龐大的火炮,更是讓多爾袞憂心忡忡,他們自己的火炮,大部分都隨着漢軍三旗的潰敗丟掉了,雖然軍中還有幾門紅衣大炮和二十多門佛郎機,但面對天策軍那兩百多門炮,完全不在一個水平,就算天策軍只動用那些繳獲的火炮,他們都無力抵擋。

單單依靠自己這點兵馬,想要擋住氣勢如虹,連戰連捷的天策軍主力,恐怕是不可能的,現在必須要有更多的有生力量加入才行。

思慮一番,他便派人送信給皇太極,說明了現在的情況,同時不顧個人顏面,請求皇太極派兵增援,否則大金軍主力隨時有被擊潰的可能。

傳令兵走後,多爾袞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整個人都顯得格外頹廢。

嶽託死了,豪格被俘送到北京凌遲了,多鐸死了,杜度也被送去了北京,耿仲明也死了,現在阿濟格,德類格,吳克善都杳無音訊,有些潰兵說他們都已經死了或者被俘了,雖然還不能確定,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也只有這個解釋了。

多爾袞心頭不由得冒着一個念頭,難道大金國真的無法戰勝天策軍嗎?難道大金國註定要被滅亡嗎?難道這就是大金國屠戮漢人百姓遭受的報應嗎?

但他的疑問,無人能夠回答。

收到多爾袞的求援信,乳峰山上的皇太極,此刻同樣是臉色鐵青。

漢軍三旗的潰敗,雖然讓他很是憤怒,但也不算太過出乎預料,畢竟天策軍的實力擺在那,漢軍三旗本就是爲了消耗天策軍兵力和體力的,損失了也就損失了,只要達到消耗天策軍的目的就行。

隨後阿濟格率領兩萬餘騎兵,對擊敗漢軍三旗的天策軍前鋒兵馬展開追擊,這點讓他很是欣慰,雖然兩白旗和自己一直不對付,多爾袞三兄弟也明裡暗裡挑事兒,但阿濟格這點軍事素養還是有的。

如果能夠將天策軍前鋒步兵給圍住,然後全部吃掉,漢軍三旗的損失也就算彌補回來了,後續還有的打。

但沒想到,阿濟格非但沒能吃掉天策軍前鋒,居然也敗在了天策軍手上,而且是全軍覆沒,讓他怎麼都沒想到。

這可是兩萬多騎兵啊,除了漢藍旗的三千多騎兵外,其餘的全部是大金騎兵和蒙古騎兵,可不是什麼步兵啊,居然被天策軍全部殲滅,德類格身死,阿濟格被俘,逃回來的殘存騎兵不足兩千人。

這樣的結果,讓皇太極根本不敢相信,他還以爲是多爾袞想保存實力,故意編造出來的。

但隨後多方消息印證,確定了這個消息屬實,而且天策軍在幹掉這兩萬多騎兵之後,便開始全軍壓進,向多爾袞的主力壓過來。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使多爾袞手裡還有至少六萬兵馬,但剛剛大敗兩場,漢軍三旗折損近半兵馬,丟失了幾乎全部的重型火炮,騎兵損失高達兩萬二千人,以天策軍高漲的士氣,還有那數量極爲龐大的火炮,以及不輸大金軍的騎兵,多爾袞能不能頂得住還兩說。

現在多爾袞全然不顧面子,向皇太極求援,請求將乳峰山石門山北側的兩黃旗調派過來增援,以抵擋天策軍接下來要發動的攻勢,就說明事態已經相當嚴重了。

但皇太極也有些猶豫,因爲求援的可不止多爾袞這一處,錦州城外的代善,也發來了求援信息,請求皇太極派兵增援,對付從錦州城內出來的天策軍白雲龍部。

辰時,就在祖澤潤和德類格率領的兩萬前鋒,從女兒河渡河之時,錦州城內的白雲龍部就偵查到了這個情況,知道韃子與天策軍的決戰開始了。

而錦州城附近的圍困兵馬,不過區區四萬人,而且這四萬人裡面,有四五千朝鮮人,四五千野人女真部的兵馬,還有蒙白旗,部分外藩蒙古的兵馬,最後纔是正紅旗的旗丁。

這四萬兵馬,還要駐紮周邊的一些城池堡壘,真正安置在錦州城外面的,也就不到三萬人。

而白雲龍手裡卻有着一萬六千人的天策軍,包括一個炮營,兩個騎兵營,這段時間以來都是防守作戰,損失不大,而且休養的很好,完全不懼與韃子正面作戰。

兩日前決定了作戰部署後,孔有德就把相關的計劃派人送入錦州城,要求白雲龍在韃子發動決戰之時,主動從錦州城向城外的韃子出擊,讓韃子無法全力投入主戰場之上。

於是,在偵察到韃子主力還是南渡女兒河的時候,白雲龍就知道決戰開始了,便下令準備出城作戰。

在沈煉與漢軍三旗玩排隊槍斃的時候,白雲龍與謝勇分別率軍從北門和東門出擊,出了繼續留守錦州城的兩個步兵營,一個炮兵大隊外,其餘所有兵馬悉數出城。

對此,代善雖然有一定的防備,但根本沒預料到天策軍會一次出城這麼多兵馬。

天策軍此前也有過出城襲擊的先例,但基本上都是以騎兵爲主,數量也不多,少則一兩百,多則一千餘,都是瞅準防禦的薄弱點進攻,然後等到其他地方的大金軍合圍之前就撤走,根本沒有突圍的打算,純粹是消耗大金軍的實力。

每次這樣一波出城突襲,總能給大金軍造成一些傷亡,數十人到兩三百人不等,而天策軍自身的損失微乎其微,讓大金軍不勝其煩。

而這一次,代善也知道天策軍肯定會出城襲擊,兵馬就算比以往多一些,但也不至於多太多,頂多也就兩三千人的規模。

但出乎意料的是,天策軍這一次出城的兵馬超過萬人,不但有騎兵,還有數量龐大的步兵,以及讓他們難以招架的炮兵。

而且天策軍出城的時候,代善本人坐鎮在劉家窩鋪,與錦州城隔着小淩河東西相對,主要是爲了防止錦州城的天策軍渡過小淩河,威脅到女兒河南邊的多爾袞部,多爾袞的兵馬坐北朝南。

卻沒想到,錦州城的天策軍是從東門和北門出城的,而這兩個方向的守軍,一部分是朝鮮兵,一部分是野人女真兵,還有一些外藩蒙古的兵馬,正紅旗的旗丁不足兩千人。

當代善率軍東渡河小淩河,來到錦州城東側之時,白雲龍已經成功的擊潰了三座圍困錦州城的大營,小營寨更是被攻破了六七座,折損的兵馬超過五千人,其餘負責圍困的兵馬,根本不敢與之對戰,固守營壘。

不過代善並沒有見到天策軍的主力,只有謝勇率領四千兵馬,佔據這些被攻破的營寨,據寨而守,白雲龍率領其餘兵馬,繼續一路向東而去。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韃子營寨,但規模都不大,在炮兵猛烈的火力面前,根本支撐不了多久便被攻破。

得知這些情況後,代善也慌了,白雲龍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他們沒有選擇西渡小淩河,再渡女兒河,從背後進攻多爾袞部,反而一直向東,他們的目標,毫無疑問就是濟爾哈朗所部,現在濟爾哈朗正在強攻小淩河下游的天策軍西岸防線。

但錦州城的天策軍,以及三座大營寨內據守的天策軍又不能不管,白雲龍部已經向東進發了五六裡,根本無法判斷具體多少兵馬。

也就意味着錦州城內,以及三座營寨內的天策軍兵馬數量,代善也只能估摸個大概,而且還相當沒把握。

如果他率領過多兵馬去追擊,保不齊錦州城內的天策軍會突出包圍,西渡小淩河,直接逼向女兒河,威脅多爾袞的背後,可若是留守太多兵馬,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對付白雲龍部了。

而且這三座營寨也是個難題,天策軍靠着火炮轟開的營寨,又用火炮防守,他手裡並沒有太多的火炮,搶回來也不那麼容易。

他手裡的兵馬就這麼多,又要防止錦州城的天策軍出來,又要奪回三座大營寨,又要去追擊白雲龍所部,根本就不夠用。

思前想後,他和多爾袞一樣,向皇太極求援,希望皇太極能派出一部分兵馬增援,也好緩解他手頭兵力不足的困境。

對於代善報告的情況,皇太極也清楚,白雲龍沒有選擇向西南進攻,威脅多爾袞率領的大金軍主力背後,反倒是向東進攻,肯定是爲了越過小淩河與紫荊山之間的河谷平原,進而沿着小淩河的走向轉道向南,威逼到正在進攻小淩河防線的濟爾哈朗所部。

而濟爾哈朗現在正在猛攻天策軍的小淩河防線,損失很大不說,一切準備都是面向西側的,根本不會防備來自北側的威脅,畢竟代善在負責圍困錦州城,他大可不必擔心。

而白雲龍部一旦真的出現在濟爾哈朗北部,他必定難以招架,到時候若是小淩河西側天策軍主動出擊,渡河作戰,濟爾哈朗未必能招架得住。

而濟爾哈朗所部一旦被擊潰,那麼小淩河城,大淩河城,十三山驛等東側一系列城池,很可能就會重新落入天策軍之後,大金軍撤退的路被擋住了。

現在的問題就在這,若是增援多爾袞,對小淩河北岸的白雲龍部坐視不管,濟爾哈朗面對的威脅就大了,大金軍的退路也受到巨大的威脅。

可若是率軍增援代善,確實能把白雲龍部擋住,把他們重新逼回錦州城,甚至可以將其部全殲,但多爾袞那邊可就難辦了。

多爾袞那邊紅衣大炮所剩無幾,又連敗兩場,折損了耿仲明,德類格,阿濟格,吳克善,張存仁等五元大將,損失的兵馬接近四萬,面對氣勢洶洶,連戰連捷的天策軍,能支撐多久真的還很難說。

這個時候,一股無力感涌上心頭,皇太極喃喃自語道“難道我大金國,註定無法戰勝天策軍嗎?”

不過,再怎麼嘆息也無法改變目前的局面,皇太極思慮一番,還是做出了決定,派出巴牙喇營,以及兩個甲喇的鑲黃旗兵馬增援代善。

即使不能拖住白雲龍,也要保證濟爾哈朗不敗,同時傳令給濟爾哈朗,暫緩對天策軍小淩河方向的進攻,準備迎戰自北而來的天策軍。

而他自己,則親率兩黃旗剩餘的兵馬,以及葛布什賢超哈營,增援多爾袞。

無論如何,多爾袞不能敗,必須要讓主力穩住才行。

葛布什賢超哈營和巴牙喇營,是隸屬於皇太極親自指揮的兩支兵馬,前者算是皇太極的警衛營,也就是後世韃清前鋒營的前身,平時要負責守衛瀋陽的皇太極汗宮,輪流值守,各有定製,皇太極外出是,則扈從隨駕。

而巴牙喇營則是護軍營的前身,從各旗抽調精銳的巴牙喇兵,單獨組成一支軍隊,內中士兵個個技藝出衆,齊射,博戰,陣戰無不精通,但數量不多,只有千人規模。

一個巴牙喇營,配上兩個甲喇的鑲黃旗兵馬,應該能夠緩解代善的壓力,就算不能將白雲部全殲,也能拖住他們,在這樣的兵力威脅下,想必他們也不敢貿然進攻濟爾哈朗部。

第424章 震驚的衆人第287章 靜靜等待第187章 令行禁止都309章 局勢反轉第569章 想錢想瘋了?第425章 火力至上第516章 爲什麼會這樣?第892章 決戰開始第215章 開炮!第十六章 王與謙之死第667章 船要,人也要第336章 你們沒有其他的選擇第459章 水雷第199章 人多力量大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827章 炮營教做人第七十五章 鐵打的萊州第160章 山東鹽業商會第546章 大王饒命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879章 閱兵結束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八十五章 騎兵在衝鋒第196章 死局第64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246章 輪戰第211章 死戰第202章 第一個案子第635章 皮島,鐵山,義州,九連城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439章 聯姻第834章 我不甘心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690章 要動手了第823章 排隊槍斃第380章 必須先剿滅響馬賊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594章 兵不厭詐第658章 攻城第877章 秀肌肉第742章 一海不容二主第649章 沒有誠意的談判第467章 張國臣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292章 完美的包圍圈第572章 乖乖掏錢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752章 憋屈的鄭芝虎第三十一章 超大號散彈槍第750章 天策海軍加入戰鬥第622章 夜襲濟南城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132章 絕望的孫元化(第四更)第881章 決戰開始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718章 蝦夷地第519章 連夜進攻第18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788章 擊潰,遇伏都108章 結盟第818章 不費一兵一卒第157章 臥虎藏龍的萊州城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章 又一個孫元化的朋友第四十六章 王道純來信第695章 我是最靚的仔第184章 白蓮督院第893章 取勝得靠騎兵第八十五章 騎兵在衝鋒第143章 忠心的管家第5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69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860章 老冤家第380章 必須先剿滅響馬賊第二十九章 迎敵第251章 聞所未聞的軍隊第395章 進山第574章 滿載而歸!鄭芝龍!第151章 鹽場第613章 臨陣反水第816章 軍火販子第253章 王霸之氣?第288章 大軍壓城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263章 徐元永目標的猜測第815章 闖王第282章 前鋒抵達第113章 註定的結局第539章 物理層面消滅他們第186章 禁逃令第635章 皮島,鐵山,義州,九連城第394章 劉宇在玩火第628章 大戰將至第121章 慈不掌兵第八十五章 騎兵在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