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天魔地魔之分

清風徐來,雲煙嫋嫋,大雁飛來去往,不知幾個春秋。

棋盤還是那個棋盤,大小還是一樣,但是上面的行數,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線條變得無比地緊密,密密麻麻,密集恐懼症患者看見,必定是心驚膽戰,目光不想再停留一瞬。

這是對靈識巨大的考驗,在如此細微的線條上,落下自己的棋子,心眼之力,不可或缺,更不必說在如此巨大的棋盤上,推演對方可能進行的下一手棋。

因爲棋盤大小不固定,規則因人而變,一切,充滿了未知,擁有了無限的可能。

捫心自問,如果早知道是在這樣的棋局上落子,吳毅第一個下的棋子,一樣會是天元之地。

就好比你來到異世界,最先做的一件事,一定是在自己所知的範圍內,竭力探索,而不是傻乎乎地亂闖亂撞。

人們總是在自己已知的範圍內,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卻不知道,這個世界,他們所不知道的內容,往往佔據了大多數。

圍棋橫縱十九,就已經有了數以兆計的可能,如今,更是難以用數字來描述,趨近於無窮大。

在這一刻,與吳毅對弈之人,不再是西山神君,而是曾經爲洞天上真的智天玄,雖然修爲跌落,但是見識眼光猶在。

說說最爲關鍵,也最爲吳毅所不解的事情,須知在定運盤上對弈,不僅僅是棋術及道法的比拼,更是氣運的對決,但是下了數萬近乎十萬手了,智天玄還是不見絲毫疲憊之色,氣運還是如最開始所見一般,毫無波瀾。

難不成,定運盤無效了?吳毅心中思量,只是這個結果在吳毅獲得定運盤以來,從未出現過,還是說,昔日智天玄在將定運盤給吳毅的時候,還留了後手嗎?

棋局已有三千行,而隨着二人落子不停,一道道新的行路被開闢出來,四千行,五千行,代表的其實是二人對大道的領悟水準,究竟達到了何種地步。

如果說,三千行,是一道分界線,代表修士有着成就洞天的可能,那麼顯然,無論是吳毅還是智天玄,在這條分界線上,都沒有受到阻礙。

吳毅的身後,一輪幽月高高懸掛,似是亙古之時就已經存在,幽月之下,一方湖泊盪漾波紋,只不過,波紋盪漾開來的速度,微不可見,好像按下了暫停鍵,一派靜謐之意,撲面而來。

天地之中,除了以靜字形容之外,想不出另外一字。而由此爲根本,所衍生出來的清冷,孤寒等種種情緒,不僅浸染人心,更是影響天地循環。

風也停了,雲也休了,一切似乎都停止了,而這個停止卻不是單純的停止,在停滯之外,更蘊含着生機,並不是一派死寂之意,或者說,是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

你看見了這些道象,你進入了道象,爲道象所感染,成爲了局中之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道象還是處於循環的狀態,只不過,你也進入了循環的狀態,而且步調一致,所以,你察覺不出其中的變化。

除了這個道象之外,還有一層重影,與之前的幽月懸於湖頂的景象不同,是爲動景,分別是玄龜赤蛇,二者纏繞不休,時而緊密如一體,時而分離似仇敵,二者代表着動靜相合並生之道。

常人,看見第一層道象之後,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更不必說跳將出來,看見第二層道象。

而與吳毅對弈的智天玄,身後,同樣有着獨屬於其的道象,只是,如此久,吳毅還是沒有看清智天玄領悟出的究竟是何種大道。

常言道:大道三千,這個三千,用在遠古乃至於更久遠之前的盤古時期,是可以的,那個時候,大道沒有如此多的變化,或者說,古道三千。

遠古三族之亂末期,大運攪動,氣運起伏震盪,鴻鈞道祖證道,與天道爲一,擊滅魔祖羅睺。

然則無論是道祖,還是魔祖,都是先天地而生,因清濁二氣分化而生,無法真正滅殺,殺了一個,還會有無數個魔祖出現。

正是因爲有了濁氣的分化,纔有清氣的說法,真要是連濁氣一併滅去,道祖也沒有立身之地了,即便是成就混元之位,也未必能夠安然無恙。

一方面不能夠將濁氣毀去,一方面,又不能夠讓魔祖死灰復燃,就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而道祖對此的應對手段,就是放逐大道於諸天之外,俗稱異域。

放逐魔祖羅睺所修習的大道——殺戮之道,還有一些魔性深重,對清氣天地有巨大威脅的大道,諸如吞噬,毀滅之道等,對於小修而言,真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而這,在聖人眼中,一念之間。

所以說,還是需要不時強調一件事,。那就是,不要用你一個乞丐的想法,做思考皇帝家裡面有什麼?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

遠古之時,魔就是魔,而當道祖做了這一切之後,魔有了天地之分,在天之外,爲天魔,都是一羣類似心鬼的存在,有強大的靈識,卻沒有肉身支撐,長於蠱惑人心,殺之不絕。一言以蔽之:大道不滅,天魔永存。

在諸天之中,因濁氣演化而生,是爲地魔,雖然有着濁氣支撐,可以誕生肉身,卻因爲沒有相應的大道支撐,往往靈智低下,憑着本能行事。

一般意義上的魔,就是天魔與地魔,因爲鴻鈞道祖的謀劃,將原有魔族分化而出,原本可以顛覆天下的一大勢力,就此孱弱下來,後世一直處於配角的地位。

不得不說,鴻鈞道祖的謀劃,很是體現了他的地位與身份。

至於魔族還有所謂人魔一說,則是因爲一部分修士渴望得到力量,向天魔借力而來,與原本魔族,已經不再是同一種存在。

鴻鈞道祖驅逐出去的東西,被他的徒子徒孫,以另一種方式,給迎接了回來。

(ps:散人寫小說,更是寫現實,你們能夠舉一些類似的例子嗎?散人一個人單機寫小說,好無聊呀!)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未來的危機第七百一十一章:意外好處第五百九十六章:白澤之思第九百八十八章:禮經萬端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帝國暗中的變化第七百九十章:來者猶可選(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天子病,帝國亂第五百一十五章:輔弼之神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宿命之意,自身難保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心魔身至第二百八十四章:天魔身,擄掠事第三百八十四章:風波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以小化大,洞開靈障第五百八十九章:第二位客人第一百一十九章:梳理手段第一千零八十二章:更易國勢第三百一十四章:俊彥如雲第六百四十七章:元熙突破,無上神器第七百零六章:密言乎?明言乎?第五百九十一章:迴歸山門第七百三十三章:南疆神君,狡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交易的棋子第四百二十九章:郡主出逃第一百二十七章:猿人第九百五十二章:誰是贏家第七百九十四章:善後第一千零二十九章:大極王朝發展史(上)第九百一十四章:先進還是落後,標準是什麼?第七百二十四章:第二十列的出現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敵在本能寺第八百六十四章:逆戰第七百八十一章:定運星盤第二百一十六章:鴻華星源匣,欺壓李蘊勇第一千零九十九章:度筇縣之變故第五百三十四章:神秘青磚第三百三十章:變故第五百四十三章:分寶巖干預第五百三十七章:無暇之淚第三百三十八章:氣運神器第一百九十九章:妖王心意碧血潭第七百四十三章:鏖戰第一百零四章:神秘石像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四獸來投,血雨之求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幻象叢生,化虛爲實第五百七十一章:博弈結果第九百七十一章:運來天地皆同力第七百八十九章:逝者不可追第五百七十七章:逃離生天,又爲質子第六百零二章:炎玄天池新主第二百八十章:螳螂與蟬第九百四十五章:低估第六百一十一章:跨界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勢如破竹第九百一十四章:先進還是落後,標準是什麼?第七百五十一章:黑甲蟲的建議第一千三百一十章:誓言反噬,業力之聚第五百五十五章:月琉璃到來第九百九十六章:論信息第五百八十三章:威脅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海靈,海神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九百五十七章:荊棘石山遇匪徒第七百零七章:入明月界第一百一十三章:道途何向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引而不決,劫氣逆演第三百七十章:品丹之地第三百零五章:癥結所在第一千零六十一章:劫火異動第四百八十章:孔道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改造血魔界第四百三十一章:良苦用心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劫火起,老鱉退第二百四十七章:探訪異界,白澤盜寶第一千三百零八章:神霄天雷,蓮子顯威第七百二十七章:眷屬第四百九十四章:脫劫一千一百一十六章:天魔爲食第五百九十章:出路第六百三十一章:玄真子收徒第七百七十二章:便宜行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幼龍初吟震天下第九百三十九章:涉足人道第八百三十三章:實情第二百九十二章:巫神現,怨毒語第一千零六章:存地乎?存人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雛形初成,兩頭爲難第八十七章: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九章:亂局之始第三百二十八章:歷史大潮(很重要,點出了本書的一條主線)第一千二百五十章:二身分離,弱進強守第五百五十二章:蒼茫界風雲(一)第八百一十九章:小心思第七百七十六章:被拋棄的吳毅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魔君忽至,陣圖之劫第七十章:誦咒靜心動作全第一千零八十二章:更易國勢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天地熔爐,器靈之劫第七百零九章:失去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天君隕落,聚靈成珠第六百五十七章:巡天日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