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

“砰!”

隨着一發警告性的炮彈落進榆河裡,迸濺起巨大的水花,戰場上的混亂爲之一滯。

緊接着殘存的遼軍如鳥獸般向兩側散去,遠處的女真人便開始追趕。

衆人呼啦啦地來,又呼啦啦地走,彷彿像是一場鬧劇。

邊境的宋軍鬆了一口氣。

遼宋邊境在東北地區以大靈河、榆河等河流爲界,差不多是在後世凌源市到朝陽市那一帶。

邊境線由西往東二三百餘里,北方禁軍戰鬥力雖強,可那麼長的邊境線根本守不住。

如果有大量遼金潰卒越過邊境,肆意殺戮,他們又沒有及時趕到,那就遭殃。

現在敵人都沒有越過榆河,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而此刻北岸依舊混亂,除了遼軍士兵以外,大定府還有很多契丹貴族,同樣在四散逃跑。

他們很多人都選擇往南岸的宋朝邊境逃,除了河流以外,還有很多山川可以越境,宋軍根本無力守護這麼長的邊境線。

因此大量契丹貴族、潰軍逃散進大宋邊境範圍內,引起了不小的混亂。

好在那些契丹貴族跟潰軍是爲了逃命,不是爲了送死,他們也知道如果在宋境鬧事乃至殺人是什麼下場。

所以當村民發現他們,並馬上報告給附近官府之後,他們也就都老老實實地等着宋人過來。

相比於見他們就殺的女真人,宋人給他們的印象永遠都是會講道理,好打交道。

實際上也是如此。

遼宋攻守易型之後,雙方的關係也沒有完全急轉直下。

大宋還需要與遼國長期貿易,引進大量原材料。因此採取的是和平外交原則,雙方互開邊境,以加深貿易合作。

兩邊的經貿往來非常頻繁,民間交流也非常多,導致官方關係看似一般,但民間還是很熱絡。

這一點有點像之前宋日關係,官方往來不多,民間商業繁榮下卻大有交集。

何況眼下大宋軍事力量強橫,遼人往西跑是死,往東跑更是死,北面是敵人殺來的方向,只有往南纔有一線生機。

事實也正如遼人猜想的那樣,基本上遼人越境逃過來,宋軍也沒有驅趕,只是將他們聚攏起來,關押在各州、縣的地方軍營駐地裡,等待朝廷發落而已。

現在政制院總攬全國軍政大事,這場戰爭不僅僅關乎於遼金國運,同樣也關乎於大宋的外交,因此怎麼處置,從來都不是由地方能夠決定的事情。

不過大年初一剛過,也就是遼國中京大定府被攻破的第三天,位於安德以北的盛吉傳來一個消息,讓幽燕路安撫使、轉運使等人精神一振。

遼國皇帝耶律重元渡過了大靈河,他帶着一羣家屬狼狽地穿過一片樹林被當地守軍遇到,客客氣氣地請到了盛吉縣縣衙裡去了。

幽燕路這邊原本是打算等耶律重元死後再大作文章,找理由和藉口北上滅了金國,以此達成漁翁得利的局面。

但抓到遼國皇帝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雖說遼宋並未宣戰,可當年以前遼宋戰事,基本上都是遼國發起。

這要是把遼皇押赴汴梁,讓當今陛下問罪,狠狠地漲一波臉面,那他們幽燕路上下官員們豈不是大功一件?

當下幽燕路官員迅速把消息彙報上去。

沒過多久,短短數日之後,朝廷那邊就發了回執過來,讓他們把耶律重元送往汴梁。

大宋慶曆十四年新年剛過,報紙上就悄然登上了一則“遼國爲內部叛亂滅亡,皇帝耶律重元帶着一家老小投降於大宋”的新聞。

緊接着相當於後世宣傳部的進奏院宣傳機器開始全面啓動,各家大大小小的報社紛紛刊登起了各種消息。

有的說耶律重元要把北方遼國疆域獻給大宋,有的開始論證從唐朝開始,東北就是漢人領土,而大宋繼承唐朝正統,也該有繼承北方領土的權力。

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滿天飛。

當耶律重元到了汴梁,無意間聽到了這些消息之後,也只能長嘆一聲,在受到大宋皇帝陛下趙禎接見的時候,跪在地上,額頭貼地,向大宋獻出整個遼國疆域。

正常情況下,耶律重元作爲一個亡國之君,本身就已經沒有了國家,根本沒有資格再這麼做,即便做了,大宋也無法接收得了這些領土。

但那是指金國與大宋的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現在大宋萬事俱備,只欠一個大義名分,而耶律重元就給了這個名分。

於是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

趙禎大手一揮,樞密院與兵部立即行動,派了三名中將前往幽燕路統率兵馬,直搗黃龍府。

大宋強幹弱枝政策下,雖然有一百多名少將,但在外駐軍每名少將只能統領五千人,加上體制不同,沒有政委的雙重領導,因此調兵手續就非常複雜。

除了樞密院、兵部和皇帝加一起的常規調兵方式以外,第二個調兵方式就是前幾年大宋頒佈的《領土防禦基本法》當中的一條。

也即如果遇到外敵入侵,朝廷沒法及時給出指示,當地政務主官和將領可以遵照這部法領兵抵抗外敵。

這意味着將領領兵的條件非常苛刻,以此杜絕樸卡卡的事情發生。

並且外地駐軍的將領只有少將,其餘中將上將,全都在汴梁,除非遇到規格很高的戰鬥,否則基本上就已經不可能再出動他們。

但顯然滅金國並不算特別高的規格,即便是滅國戰爭,也只是派三名中將,還都是爲了分權,否則一箇中將足矣。

很快,到了慶曆十四年一月上旬,大宋就以遼國進獻疆土,女真人擅自建國是爲叛亂爲名,昭告四方,正式北上出名,討伐新成立的僞政權大金。

這個理由在後世人看來覺得奇怪。

成王敗寇。

遼國被金國滅亡,那就該金國繼承遼國的疆土纔對。

可在古代社會,特別是東亞儒家文化圈,講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大義名分。

女真人以前是遼國子民,現在叛亂,就是對遼國不忠。

而名義上遼國政權又是被各方承認,遼國進獻疆土,那疆域就該歸大宋,大宋便以這個名義討伐,合情合理。

當然。

實際上這就是個藉口,古代叛亂的事情太多,曹丕篡漢,司馬篡魏,劉裕篡晉,唐朝也是叛亂了隋朝建立,就能夠否定他們的合法性嗎?

所以本質上其實就是誰拳頭大誰有道理,但由於四方國家現在都是大宋的藩國,要師出有名,那自然需要這樣的一個藉口。

大金完顏烏古乃那邊得知這件事情自然是大驚失色,連忙再次派出使者,寫下一封誠摯的信件,表示從未想過與大宋爲敵,並且建國後也願意成爲大宋的藩國。

然而還是那句話,拳頭大就有道理。現在大宋拳頭大,金國畏懼,當然做低姿態。但如果金國滅遼之後,發現宋國軟弱可欺,又怎麼可能放過機會?

歷史上的北宋滅亡不就是如此?

因而大宋這邊根本就沒有搭理金國,而是幽燕路三萬大軍,再與雲朔路和遼陽府各一萬多人馬互相策應,分三路齊進。

正在遼國中京大定府作威作福的完顏烏古乃經過兩日商議,最終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打算誘敵深入。

不得不說,他是有智慧的,就跟明朝剿滅努爾哈赤一樣,努爾哈赤沒有硬打,選擇先退兵回去,誘敵深入,然後再逐個擊破,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大捷。

可惜的是宋軍並非明軍,雖然宋軍在整體指揮上還有大問題,如三路總共有五名中將率領,沒有一名主將統一指揮戰鬥,導致各自爲戰。

然而缺少上層統一指揮的情況下,以一軍爲單位的中級作戰單位卻裝備精良,指揮有度。基本上一名中將統領兩軍作戰,一軍由一名少將指揮,總計五萬多人,分頭協作,包圍女真。

最先北上的就是駐紮在遼陽府的兵馬,他們採取勢如破竹的打法,大軍走大路浩浩蕩蕩北上,短短數日,先攻破瀋州,又馬不停蹄取了貴德,兵鋒直指黃龍府。

完顏烏古乃隨即調動大股部隊撤離原遼國腹地,隨後於通州,也就是後世遼寧四平市一帶,打算利用地形優勢,於半路截擊來犯的宋軍。

但讓完顏烏古乃崩潰的是,大軍甚至都沒有趕到埋伏點,收納的大量遼軍降卒聽說要和宋軍交戰,半路上就跑了大半,甚至有很多殺死監督的女真督戰官,紛紛四散逃跑。

畢竟女真人數量還是不如契丹人多,被俘虜之後乖乖聽話是有對女真人天然恐懼產生的盲從效應。可一旦心中對宋軍的恐懼佔據上風,那對於女真人的恐懼自然就被壓倒,從而拼死反抗。

相比於在戰場上被宋軍隔着上百丈外開槍打死,或者離着數裡地被大炮轟死,他們寧願與主要武器依舊是冷兵器的女真人殊死一搏,換取一線生機。

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這種事情,完顏烏古乃也沒有什麼辦法,事實上連女真人自己都人心惶惶,更何論俘虜?

所以他也只能硬着頭皮繼續進軍。

好不容易抵達了地方,安排好了伏擊位置,也聽斥候報告了敵人動向,安心等着宋軍上門。

結果纔剛看到人影,忽然就聽到一二里外,隱約傳來“咻咻咻咻咻”的聲音。

然後。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金人被迫擊炮炸懵了,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周圍爆炸聲四起,彷彿周圍的山巒、丘陵都要被移爲平地。

只能說這還只是一代研發的輕型迫擊炮,重量達二百多斤重,最遠射程才一公里。

而二戰時期鬼子的94式迫擊炮射程已經能達到四公里,兩三公里射程的96式和4式迫擊炮也屬於標配。

相比之下宋軍的武器跟二戰時期比較先進的工業國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

但跟冷兵器時期的金國比起來,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樣。

金人才剛遠遠地見到人影,並且還是前面的斥候看到,後面的主力部隊還在埋伏圈,連人都看不見,就遭受到了炮火洗禮。

緊接着大股宋軍殺來,“砰砰砰砰”的槍聲不絕,甚至還有“噠噠噠噠”冒着藍花的機關槍。

漫山遍野的子彈濺起無數塵土,也驚起無數慘叫的金軍。

短短十幾秒鐘的炮火覆蓋和槍械掃射下,設伏的金軍再也堅持不住了,紛紛拔腿就跑,後方的騎兵部隊更是迅速跑得沒煙。

此時一里外的宋軍纔在十多分鐘後抵達戰場。

他們自己也沒想到戰鬥結束得這麼快,領隊的少將楊文廣只是在山上用望遠鏡觀察了一下敵人的埋伏圈,然後讓迫擊炮小隊往那個方向炸。

等迫擊炮炸完步兵再衝,雙方離得很遠,都沒有實際交鋒,也沒有近距離接觸,戰爭就打完了。

而這,就是工業國面對連農耕國都不是遊牧民族的絕對優勢。

金軍一戰即潰。

總共戰爭就打了楊文廣五千人的通州遭遇戰。

之後幽燕路主力部隊與遼陽府偏師於黃龍府集結,開始進攻金國的首都黃龍城。

歷史上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後,就先定都會寧府,也就是哈爾濱一帶,因爲這裡是完顏部的老巢,然後纔開始向外擴張。

如今因遼國衰弱地厲害,完顏烏古乃起步後的形勢比完顏阿骨打強太多,早就控制大半個東北,定都黃龍府。

所以眼下黃龍府成爲金國中樞,完顏烏古乃也是從這裡一路打到長春州,再南下滅亡遼國。

但現在輝煌僅僅持續了半年不到,金國迅速由盛轉衰,被大宋圍困。

半月之後。

二月初,宋軍把黃龍城圍得水泄不通。

完顏烏古乃選擇出城投降。

他本來就不希望和大宋打仗,現在被迫打仗,自然只能束手就擒。

而從一月份出兵,到二月份金國滅亡,總共不到一個月。

事實上這一個月的時間宋軍幾乎都在趕路,打仗也就偏師打了一場,其它時間就是北上進軍而已。

滅金,就是這麼快。

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60章 上架感言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第495章 外交交鋒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55章 朝廷的應對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77章 出宮,刺青第84章 你是不是有什麼大病!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347章 梟雄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第492章 得加錢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第343章 全城搜捕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53章 帝王之術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28章 多幾個人捱罵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第445章 內燃機?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