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由守轉攻的第二步

“看看,快看看,皇榜上寫了什麼?”

“前面的,你認不認識字啊,你倒是念啊,不認識字你退後些,我還識得幾個字,我來念!”

“你着什麼急,我這不是正看着了呢,我可是聽說了,這皇榜可是陛下親筆所書,豈能馬虎?唸錯了你擔待的起麼?”

“擔待不起……”

“那就是了,且聽我慢慢道來,這皇榜上所言之事,乃是……”

……

長安城內,各條街巷,各處民巷當中。

經由劉協親自受益的皇榜發下後,迅速在整個長安城內各處張貼開來。

再加上長安城內的錦衣衛走街串巷的宣傳。

在勤政殿議事過去短短數日的時間內,關於長安軍即將出徵,欲殲滅青、並、冀州袁紹叛軍餘黨的消息,便已傳遍了全城。

除此之外,還附帶有徵兵、納糧、徵募民兵等告示。

若是放到往常,此等皇榜告示一出,四方百姓必是唯恐避之不及,絕無人敢上前湊熱鬧。

但此刻經由長安天子所出皇榜一經貼出,卻是霎時間引起了長安城內百姓的熱切關注。

一時間交糧的交糧,報名參加民兵的報名參加民兵,更有往長安城內各處軍營送出推車、瓜果蔬菜等物,希望能爲長安軍略盡綿薄之力者多不勝數。

此等狀況一出,那些原本還認爲此時出兵有擾百姓,不利於百姓休養生息的六部官員們頓時就閉嘴了。

這等場面,可真是令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天子人望之高,當真已經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

而對於劉協來說。

如此順利的戰前動員工作,也意味着,關於長安軍由守轉攻的第二步,可以走的更加悠然,更加絲滑了。

城內,中軍大營。

以徐榮爲首的兵部大小官員,以及高順、張郃等軍中各級將領齊聚一堂。

在他們身前,是身着輕甲,眼神堅毅的天子劉協。

戰前訓話很簡單,他麾下的長安軍早已經在戰火中磨礪出來,已是百戰精兵,不需他多作指點。

而且成熟的軍隊制度也足以保證,即便長安軍有戰損,後續的高質量新兵兵源也會源源不斷的補充上來,確保長安軍的戰鬥力不會下降。

訓話完畢後,劉協望向衆人,道:“諸將可有什麼想說的?”

劉協話音剛落。

徐榮踏步上前,躬身說道:“陛下,臣請命出戰,隨陛下左右,破敵殺賊!”

徐榮身爲兵部尚書,乃是劉協最早收服的心腹將領。

在挫敗了李傕、郭汜等西涼殘部攻城之舉後,多被劉協用於巡視長安城防,做好穩固後方的工作。

此後長安軍數度出征,卻是從未讓徐榮參戰過。

此番他請命出戰,倒也在情理之中。

劉協略微沉吟後,點頭道:“可以,朕準了。”

在麾下已有趙雲、高順、鞠義、張郃四員大將後。

徐榮無論是個人戰力亦或者是領兵能力,其實都不算突出。

但劉協略作思考後,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戰。

原因並非是顧念舊情,打算給他一個機會。

眼下長安軍出征,並非十拿九穩,需要攻克的困難還有很多。

之所以同意,是因爲此番劉協不光要率領長安軍攻城略地,更重要的是,他要將駐軍留下,控制當地,建立官署,恢復民生。

若論破城,陷陣營、先登營之兵,無人可比。

但打下城池後,如何妥當經營,卻也是一門極大的學問。

劉協是大漢天子,不是一方流賊,打下城池對他而言,只是一個開始,後面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臣謝陛下允戰!”

徐榮本是抱着提一提的想法,沒想到陛下居然真的答應了,不由喜出望外,單膝跪地謝恩,激動道:“陛下,臣這就去換上戎裝,準備出征!”

擔任兵部尚書數年,徐榮的一身戎裝也早已經擱置。

“不急,此戰朕不光要派你出戰,汝之兵部麾下各級官員,亦可抽調半數,隨軍出征。”

劉協開口說道。

不光兵部要帶,六部其餘五部,同樣要帶。

以忠誠於他的六部官員,散入長安軍打下的每一座城池,建立當地行政機構,這是極爲重要的事情。

“臣領命,請陛下放心,臣必選拔兵部優良者,以助陛下出徵。”

沒想到除了他自己可以去,麾下還可以去不少人,徐榮大喜領命。

長安軍中,趙雲、鞠義已領兵在外。

如此一來,軍中便只剩下了高順和張郃兩名高級將領。

此前袁紹五路大軍來犯,高順率領擴充後的陷陣營,負責守衛雍州各地城池,保護百姓。

而今日若再讓他留守,怕是有些虧待了他。

因此劉協略作思索後,選擇讓高順隨軍出征,張郃留下,佈防雍州,勿讓人所趁。

高順和張郃聽了天子命令後,一人歡喜一人憂,但也無人反對,紛紛躬身領命。

如此一來,戰前關於調兵遣將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而隨着皇榜從長安城內張貼到長安城外,之後又蔓延到了雍州全境,更多的百姓站了出來,無論是被編入民兵後勤隊伍,亦或者是自發的替長安軍運送糧草、輜重。

這些切實受到劉協新政恩惠的百姓,都在以各種各樣他們所能做到的事情,來爲長安軍的出征出一把力氣。

戰爭的輸贏勝負,他們不懂。

但他們明白誰對他們好,應該支持誰。

在雍州全境百姓的鼎力支持下,原本需要數個月的戰前調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便已整合完成。

此戰,留下張郃統領雍州各部兵馬防範守城,六部官員齊理政務,若有不決者,快馬飛報,由劉協親自定奪。

而另一方面,劉協調動兵部尚書徐榮、大將趙雲、鞠義、高順,髮長安軍之兵大半,從冀州而出,浩浩蕩蕩而下。

劉協本人,亦帶上禁軍,御駕親征,火紅色的皇旗高高飄揚於中軍隊列。

長安天子御駕親征的消息,也在第一時間從雍州傳出,傳到青州、幷州、冀州、乃至整個天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陛下,臣錯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折手段的袁紹第三百零四章 攻青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全面宣戰!第一百零八章 圍點打援,生擒袁術!第二百五十二章 決戰時刻(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必須連根拔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血色長安第三百一十九章 荊州將領無男兒?第二百零三章 新戰術——閃電戰!第三百零八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八百破五萬!第九十八章 忘恩負義趙子龍!第一百九十七章 合四州之力,改天換日!第二百八十二章 離間三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此乃天佑大漢第五十七章 朕現在只想搞錢!第二十五章 朝堂總動員!第二百四十八章 謀逆不赦,收復失地!第三百一十八章 荊州兵也在?那就一起打!第一百七十七章 價值十萬聲望值的新傳承第一百零八章 圍點打援,生擒袁術!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漢忠臣曹孟德?第一百八十四章 驚天噩耗第一百零八章 圍點打援,生擒袁術!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辦事,朕放心第二百零五章 旨意之下,十郡臣服!第二百五十六章 八百破五萬!第一百五十四章 留下,全部留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九十八章 求曹公收留!第一百三十三章 眼見爲實第八十三章 想起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攻青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剛正不阿的田豐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荊州軍竟不堪一擊?(上)第四十一章 楣塢是個好地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漢,當真要復興了嗎?第二百一十章 必殺袁術!第三百零六章 巨石投城,防不勝防!(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由守轉攻的第一步第二百二十七章 陛下,這仗不能打啊第二十五章 朝堂總動員!第一百五十九章 末將本想大聲呵斥……第二百二十八章 就拿爾等人頭祭旗!第七十章 流民圍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戲將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走了之第八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二百九十六章 勤政殿議事第十三章 文姬入宮!第二百五十九章 古怪的袁紹軍第十八章 朕,就是大局!第十八章 朕,就是大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目標,新氣象第一百六十三章 這可是我發誓效忠的雄主啊!第八十七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荊州軍竟不堪一擊?(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必須連根拔起第二百九十五章 全崩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辛毗獻城第二十八章 入長安,清君側!第三十六章 《將軍令》!第二百五十二章 決戰時刻(上)第六十章 給朕一個面子第五十九章 民變!第一百七十章 我怎麼輸?第六十章 給朕一個面子第六十九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七章 傾城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甘寧大展神威第十三章 文姬入宮!第八十章 兵聖傳承發威!第四十九章 成立錦衣衛!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是自取滅亡第十七章 政治的藝術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漢,當真要復興了嗎?第七十九章 徵兵不利第三十八章 天下第一又如何!(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目標,新氣象第九十七章 子龍將軍投敵了!第一百零二章 能贏嗎?第三百三十章 雪戰奪荊州(2)第五十六章 來要錢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拉攏分化之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子,不可久侍!第九十一章 我勸不住潘子啊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兔馬和烈酒!第二百七十七章 二分天下第九十七章 子龍將軍投敵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增兵?那就打!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時刻(下)第二百四十章 以人爲城,一步不退!第十八章 朕,就是大局!第一百四十章 請陛下憐惜……第二百零一章 雍州十郡第二十六章 宮人的捐贈第九十三章 亂戰!第八十一章 徵兵!還是徵兵!第一百零五章 不跑了,跟他丫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