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
聽完馬安的話,朱瞻壑也露出沉思之色。
如果在北京這邊印好報紙,再送到天津去,這樣倒是節省了一筆成本,雖然晚了一天,但影響並不大,畢竟在這個時代,人們對信息的及時性,幾乎沒什麼要求,有時京城一年前發生的事情,纔可能傳到外地去。
至於第二個辦法,需要投入一筆錢,在天津建造印刷作坊,但好處是比北京只晚半天,如果報社提前排好版,甚至可以和京城同時發行報紙。
朱瞻壑仔細分析了一下兩種方案,如果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第一種方案顯然更節省成本,而且晚一天的影響也不大。
但朱瞻壑卻很很快擡頭對馬安道:“選第二種,派人在天津建造印刷作坊,日後報紙在當地印刷!”
“第二種?”
馬安十分意外,他其實更傾向於第一種,也以爲朱瞻壑會和自己想的一樣,卻沒想到他竟然選擇了第二種投入更大的方案,而好處僅僅是能與京城同步發行。
“馬安,你要把目光放長遠,天津那邊有了印刷作坊,就可以大量的印刷報紙,而且這些報紙不但能在天津發行,同時也可以裝上船,利用港口運到萊州、登州,甚至更加遙遠的南方各個港口,到時大明沿海都能買到咱們的報紙,咱們新聞報的名氣就徹底打響了!”
朱瞻壑將自己的理由講了出來。
相比於北京,天津的海運實在太便利了,現在各個港口都因開海變得十分興盛,人流量巨大,因此如果能在各個港口都投放報紙,肯定能讓新聞報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大明,到時連永樂日報都要排在後面。
“還是世子想的長遠,小人明白了!”
馬安聞言立刻一拍大腿讚歎道,要不說他只能做下人呢,光是這眼界就遠無法與朱瞻壑相比。
“好了,你這段時間就將這件事儘快辦好,另外也要注意保密,不要讓儒報他們發現了!”
朱瞻壑說到最後也低聲提醒道。
萬一儒報和永樂日報得知消息,搶在他們前面在天津印刷然後運到各大港口,到時他們恐怕想哭都來不及了。
“世子放心,這件事在辦好之前,絕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馬安立刻拍着胸脯保證道,說完就告辭離開去忙正事了。
旁邊的樑信也保證不會泄密,隨後朱瞻壑又在報社轉了轉,看到報社中忙碌的衆人,也不禁心生感慨,現在的報社,已經有後世那種大公司的氣氛了,想到前世在公司裡連軸轉的場景,他也不禁有些恍惚。
馬安的辦事效率相當快,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天津那邊的印刷作坊就已經可以運營了。 這主要也多虧北京這邊的印刷作坊,各種設備和人都是現成的,之前因爲報紙的銷量大增,印刷作坊也隨時準備擴張,所以許多設備都提前準備了,比如最關鍵的銅活字,作坊裡常年都是多備有好幾套。
於是就在印刷作坊剛開始運營的第二天,新聞報的排版就送到了天津,印刷出來的報紙一部分在天津銷售,另一部分打包上船,然後送到沿海的各個港口。
隨着開海之後,各個港口之間來往頻繁,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固定航線的船隻,用於運貨或載人,而報紙佔地小、易於運輸,因此只需要搭載這些船隻,就能很容易的運到其它港口城市。
當然了,這些運輸到其它港口的報紙,售價肯定要貴一點,畢竟需要加上運輸的費用,但就算是這樣,依然是不愁賣的。
因爲北京做爲大明的首都,這裡也引領着全國的文化時尚,本來報紙只有在北京城能夠買地,外地的人可能只聽說過報紙之名,卻根本不知道報紙長什麼樣。
沿海的城市一般消息靈通,所以他們更早得知報紙的消息,現在傳說中的報紙忽然出現在街頭售賣,雖然要比京城晚上幾天甚至是半個月,但依然有許多人願意購買。
要知道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人批發京城的報紙,然後運到外地高價賣出,以此來爲自己牟利,連二手報紙都能賣出去,更別說這些新報紙了。
所以這些報紙在運到各個港口後,很快就被銷售一空,甚至還有商人找上門,想要代理報紙在當地的銷售,估計他們也看出報紙背後利益。
於是在短短几個月內,早間新聞報也正式的傳遍了大明沿海,成爲各個港口第一手的消息來源,同時更是坐穩了大明第一報紙的位置。
直到這時,永樂日報和儒報才終於反應過來,他們立刻派人到天津設立分社,然後也學新聞報那樣在天津印刷,再用海船運到各個港口銷售。
不過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新聞報這時已經在各個港口打開了局面,就像是當初在京城一樣,儒報和永樂日報做爲後來者,想要在短時間內撼動新聞報的位置,顯然不太可能。
其中永樂日報還好,做爲大明的官方報紙,背後有朱棣和大明朝廷背書,永樂日報上的新聞又以準確著稱,這點是新聞報比不了的。
另外各個港口商業繁華,而商業對信息其實是十分敏感的,特別是那些經商的人,以前還要主動派人去收集信息,而現在永樂日報上的信息,卻能讓他們節省不少力氣。
因此永樂日報開始在各個港口銷售後,銷量增長的極快,可以說經商的人手一份。
同時各地的官吏也對永樂日報十分歡迎,雖然官府有邸報,但邸報這東西不但枯燥,而且消息落後,遠不如永樂日報上的內容及時有趣。
相比之下,儒報的局面就不太容易打開了,做爲一份文學性比較強的報紙,它的受衆本來就比較小,就算是在文風盛行的南方,讀書人依然佔少數,而京城則是天下讀書人最集中的地方。
所以儒報的銷量一直不容樂觀,京城反而成爲儒報的基本盤,至於其它城市的銷量,加在一起也不過比京城多一些,可謂是銷量慘淡,已經被新聞報和永樂日報遠遠的甩到身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