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

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

聽完馬安的話,朱瞻壑也露出沉思之色。

如果在北京這邊印好報紙,再送到天津去,這樣倒是節省了一筆成本,雖然晚了一天,但影響並不大,畢竟在這個時代,人們對信息的及時性,幾乎沒什麼要求,有時京城一年前發生的事情,纔可能傳到外地去。

至於第二個辦法,需要投入一筆錢,在天津建造印刷作坊,但好處是比北京只晚半天,如果報社提前排好版,甚至可以和京城同時發行報紙。

朱瞻壑仔細分析了一下兩種方案,如果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第一種方案顯然更節省成本,而且晚一天的影響也不大。

但朱瞻壑卻很很快擡頭對馬安道:“選第二種,派人在天津建造印刷作坊,日後報紙在當地印刷!”

“第二種?”

馬安十分意外,他其實更傾向於第一種,也以爲朱瞻壑會和自己想的一樣,卻沒想到他竟然選擇了第二種投入更大的方案,而好處僅僅是能與京城同步發行。

“馬安,你要把目光放長遠,天津那邊有了印刷作坊,就可以大量的印刷報紙,而且這些報紙不但能在天津發行,同時也可以裝上船,利用港口運到萊州、登州,甚至更加遙遠的南方各個港口,到時大明沿海都能買到咱們的報紙,咱們新聞報的名氣就徹底打響了!”

朱瞻壑將自己的理由講了出來。

相比於北京,天津的海運實在太便利了,現在各個港口都因開海變得十分興盛,人流量巨大,因此如果能在各個港口都投放報紙,肯定能讓新聞報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大明,到時連永樂日報都要排在後面。

“還是世子想的長遠,小人明白了!”

馬安聞言立刻一拍大腿讚歎道,要不說他只能做下人呢,光是這眼界就遠無法與朱瞻壑相比。

“好了,你這段時間就將這件事儘快辦好,另外也要注意保密,不要讓儒報他們發現了!”

朱瞻壑說到最後也低聲提醒道。

萬一儒報和永樂日報得知消息,搶在他們前面在天津印刷然後運到各大港口,到時他們恐怕想哭都來不及了。

“世子放心,這件事在辦好之前,絕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馬安立刻拍着胸脯保證道,說完就告辭離開去忙正事了。

旁邊的樑信也保證不會泄密,隨後朱瞻壑又在報社轉了轉,看到報社中忙碌的衆人,也不禁心生感慨,現在的報社,已經有後世那種大公司的氣氛了,想到前世在公司裡連軸轉的場景,他也不禁有些恍惚。

馬安的辦事效率相當快,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天津那邊的印刷作坊就已經可以運營了。 這主要也多虧北京這邊的印刷作坊,各種設備和人都是現成的,之前因爲報紙的銷量大增,印刷作坊也隨時準備擴張,所以許多設備都提前準備了,比如最關鍵的銅活字,作坊裡常年都是多備有好幾套。

於是就在印刷作坊剛開始運營的第二天,新聞報的排版就送到了天津,印刷出來的報紙一部分在天津銷售,另一部分打包上船,然後送到沿海的各個港口。

隨着開海之後,各個港口之間來往頻繁,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固定航線的船隻,用於運貨或載人,而報紙佔地小、易於運輸,因此只需要搭載這些船隻,就能很容易的運到其它港口城市。

當然了,這些運輸到其它港口的報紙,售價肯定要貴一點,畢竟需要加上運輸的費用,但就算是這樣,依然是不愁賣的。

因爲北京做爲大明的首都,這裡也引領着全國的文化時尚,本來報紙只有在北京城能夠買地,外地的人可能只聽說過報紙之名,卻根本不知道報紙長什麼樣。

沿海的城市一般消息靈通,所以他們更早得知報紙的消息,現在傳說中的報紙忽然出現在街頭售賣,雖然要比京城晚上幾天甚至是半個月,但依然有許多人願意購買。

要知道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人批發京城的報紙,然後運到外地高價賣出,以此來爲自己牟利,連二手報紙都能賣出去,更別說這些新報紙了。

所以這些報紙在運到各個港口後,很快就被銷售一空,甚至還有商人找上門,想要代理報紙在當地的銷售,估計他們也看出報紙背後利益。

於是在短短几個月內,早間新聞報也正式的傳遍了大明沿海,成爲各個港口第一手的消息來源,同時更是坐穩了大明第一報紙的位置。

直到這時,永樂日報和儒報才終於反應過來,他們立刻派人到天津設立分社,然後也學新聞報那樣在天津印刷,再用海船運到各個港口銷售。

不過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新聞報這時已經在各個港口打開了局面,就像是當初在京城一樣,儒報和永樂日報做爲後來者,想要在短時間內撼動新聞報的位置,顯然不太可能。

其中永樂日報還好,做爲大明的官方報紙,背後有朱棣和大明朝廷背書,永樂日報上的新聞又以準確著稱,這點是新聞報比不了的。

另外各個港口商業繁華,而商業對信息其實是十分敏感的,特別是那些經商的人,以前還要主動派人去收集信息,而現在永樂日報上的信息,卻能讓他們節省不少力氣。

因此永樂日報開始在各個港口銷售後,銷量增長的極快,可以說經商的人手一份。

同時各地的官吏也對永樂日報十分歡迎,雖然官府有邸報,但邸報這東西不但枯燥,而且消息落後,遠不如永樂日報上的內容及時有趣。

相比之下,儒報的局面就不太容易打開了,做爲一份文學性比較強的報紙,它的受衆本來就比較小,就算是在文風盛行的南方,讀書人依然佔少數,而京城則是天下讀書人最集中的地方。

所以儒報的銷量一直不容樂觀,京城反而成爲儒報的基本盤,至於其它城市的銷量,加在一起也不過比京城多一些,可謂是銷量慘淡,已經被新聞報和永樂日報遠遠的甩到身後。

(本章完)

第123章 紀綱死了481.第481章 遺漏的事(下)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第595章 宮中查案(下)711.第711章 打工掙路費717.第717章 家事(上)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471.第471章 一個教訓(上)第238章 又見賣地(上)第17章 好弟弟(下)第68章 借個“太子”玩玩第92章 打草的棍子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第20章 以毒攻毒(新書求推薦收藏)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423.第423章 表明身份407.第407章 佛母(下)第175章 沒有開始就已結束第252章 做票大的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861.第861章 偶遇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355.第355章 大內氏(下)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第45章 錦衣衛接手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488.第488章 興和之戰(上)第224章 齊先生(上)第214章 溥洽保守的秘密第163章 合歡樹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677.第677章 兀魯伯遊記(上)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第137章 上元佳節(上)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第261章 朱瞻基的疑惑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381.第381章 成婚(下)第167章 絕處逢生第143章 討公道(下)第220章 曹賊334.第334章 信德之戰(下)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737.第737章 內奸(下)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986.第986章 二十年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727.第727章 婚事第46章 殺一人而利天下812.第812章 白鯨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762.第762章 來歷不明的倭人403.第403章 稱帝與爵位283.第283章 存錢(上)第224章 齊先生(上)第184章 時運不濟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第69章 朱高煦的圓夢之旅第46章 殺一人而利天下45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559.第559章 回大明探親419.第419章 被動的局面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第39章 中計了901.第901章 七年(中)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第263章 官船商用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885.第885章 清理土人730.第730章 錦衣衛謝鋒(下)第76章 武臣入閣第149章 滿城皆知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860.第860章 穿過運河第81章 真兇找到了319.第319章 朱高燧喊冤395.第395章 布政使黃逸895.第895章 民間參股第111章 一舉兩得(到)第156章 朱高煦在交趾(上)第187章 遷都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336.第336章 對馬島之戰(下)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700.第700章 交趾完了第163章 合歡樹476.第476章 兩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