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

“出川陝即入楚,出楚即入川陝,層巒疊嶂,四路可通。”————————【聖武記】

漢初平三年七月十二日。

京兆,藍田縣。

“到了。”虎賁中郎將蓋順眼看着一片黑壓壓的羣山離自己越來越近,在馬上挺直腰桿,揮鞭指道:“爲山九仞,就差這最後一簣了。”

蓋順自打在六月八日領受詔書,當夜就點齊兵馬,率軍離了長安。二三十天以來,接連在新豐、高陵、萬年等縣擊敗匪徒、以及作惡的羌胡聚落,斬獲無數。

他與羽林中郎將徐榮擬定的戰略是分兵進擊,一東一西,徐榮帶着羽林騎兵負責剿滅馮翊的流賊與作惡的羌胡;蓋順則帶着虎賁負責剿滅扶風郡的匪徒。

兩人約定好從北往南,在剿除馮翊、扶風全郡的流賊匪徒之後,匯合於藍田,一同收拾盤踞京兆南部的匪患。不僅手下士兵得到戰火的淬鍊,越發精銳,就連蓋順自己也由於親身經歷過戰場,獲得到了許多行軍作戰的經驗,這些都是兵書上沒有的,讓蓋順受益匪淺。

並轡而行的羽林中郎將徐榮一日行軍早已疲憊,此時抖擻精神,冷冷地望着東南邊黑黢黢的羣山衆嶽,謹慎的說道:“泥水出藍田穀而爲溺水,變藍田穀爲山脊、以藍橋河爲愉源。藍田穀中山、峪、澗錯雜分佈,平地甚少,最適合藏匿匪徒。”

蓋順這幾天也見識了許多關中地理人情,他當即說道:“再往東南就是嶢柳城,其城正當着谷口,爲武關道所必經之處,乃藍田重鎮。今天時候不早,我等不如就在嶢柳紮營歇息,明早再進山不遲。”

“不可。”徐榮斷然說道,又掃視一眼逐漸要與夜色融爲一體的羣山,有些焦急的說道:“過嶢柳後再往南,隨山道走不遠就是嶢關。那是秦朝就設立的關卡,與南邊的武關一南一北,扼守山道。我記得樊稠等將本屯駐於此,後來舉兵北上匯合李傕——”

說到這,徐榮偷眼瞧了蓋順一下,只可惜在暮色中未能發覺蓋順的臉色有什麼變化。

徐榮頓了頓,撇開這個話題,繼續說道:“如今嶢關已無一兵一卒,其地又易守難攻,賊首劉雄鳴聞我軍趕至,必然據守此關。所謂‘兵貴神速,不可少停’,我等應連夜行軍,搶佔此關,方能萬全。”

在打仗這種事上,蓋順對徐榮的籌劃可謂是深信不疑,他想了想,說道:“王昌!”

蓋順近來最爲賞識的虎賁郎王昌立即策馬趕來,中氣十足的抱拳道:“屬下在!”

“你挑兩、三百個夜裡視野好的,放棄輜重,順武關道走到前頭去,先把嶢關給我佔了!”蓋順囑咐道。

“喏!”王昌當即應道,正準備轉身回去,卻被徐榮一時叫住。

徐榮知道王昌近日作戰頗爲得力,很是入蓋順的眼,蓋順想借此提拔他當做親信,在徐榮眼中也不是什麼秘密。

只是事關重大,徐榮爲避免引起對方不快,只能儘可能的委婉措辭:“羽林軍多是騎兵,不便在山道作戰,故而此戰必以虎賁爲主。老夫手下近來發現有一人,生性謹慎,很合老夫的脾性。只是還未錄功,不知能否與之偕行?”

蓋順爲人淳樸,沒能領悟到徐榮這是不放心年紀輕輕的王昌,反倒把對方的婉諫看做是爲自己賞識的人謀軍功——這與自己選王昌打前陣的意圖不謀而合了。

Wшw◆Tтkā n◆¢ ○

他樂於做個順水人情,當即答道:“好,徐將軍看中的人,一定錯不了,就讓他與王昌帶兵過去。”

徐榮暗自鬆了一口氣,雖然皇帝對他多次重用,但他依然自覺並非親信,常有憂讒畏譏之心,這一路上都是盡心附和蓋順,以其爲主。幸好蓋順雖然年紀輕輕就登此高位,前途無量,除了性格有些年輕人常有的驕傲以外,在其他的方面還是能做到禮賢下士、善於聽諫的。

當下策馬緊趕慢趕,終於在薄暮冥冥,月出東山的時候趕到嶢柳。

且說王昌領命之後,得着這一立功的機會,欣喜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想起了同在軍中,卻因故留守未央宮的好友、羽林郎侯折。王昌與侯折是軍中袍澤、情同兄弟,但私下裡也抱有爭強好勝之心。

侯折每日操練無不盡心,弓馬嫺熟遠勝王昌,此次若是出戰,必然能斬獲大功,外調地方軍中爲校尉、都尉也不是難事。可惜運氣不好,議定留守長安的一千羽林郎裡面偏就有他的名字。

本來王昌想幫他打點,跟別人交換——這本是極容易的一件事,畢竟總找得到不願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士兵,而且代替出征還能換一筆錢來補貼家用。誰知侯折說什麼也不樂意,固執的像塊石頭。

結果是王昌隨軍出征,獲得了不少戰功,還得到了中郎將蓋順的賞識;而侯折卻只能留在未央宮,整日裡站在殿前的臺階上執戟,偶爾陪皇帝去上林騎騎馬。

眼見王昌又將立得一次大功,這次大功在他看來簡直輕而易舉,只需快些走,佔領一座無人看守的關卡就是了。雖然有些爲好友侯折感到可惜,但這也都是各自的命,以後等他王昌當了校尉、或者在蓋中郎將面前說得上話了,再找機會擡舉他吧。

王昌辦事很快,不消多時便點齊三百多人,放下輜重,只穿着輕甲,拿着把刀,很快就把大軍甩到後面去了。

在他們之中還隨同着一個年輕的軍候,此人面白無須,相貌端正,氣質有些儒雅。王昌本來還想與他打好交道,結識一番,卻只看了這麼一眼就不敢再繼續套近乎了,那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可不是一般人能經受得住的。

從隨他一起來的幾個羽林郎口中得知,此人名叫徐晃,原是河東小吏,後來不知怎麼投到了白波軍楊奉的手下。然後幾經輾轉,隨着楊奉歸順朝廷,因爲善弓馬騎射,被編入羽林。

在知道對方的出身之後,王昌頓時就沒了結交的念頭了,他好歹也是父死子繼的世襲虎賁郎,家傳淵源,怎麼能同做過黃巾賊寇的人爲伍呢?

涼州那批人歸降這麼久,徐晃終於找機會上線了~~~

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