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

“窮途知己誰青眼,歧路傷心已白頭。”————————【夢懷長公郭侍御五竺崔舍人】

一陣冷雨淅淅瀝瀝的落下之後,四野的景象突然就陰涼了起來。

馬上就要入秋了。

夕陽斜照,道道陽光從從青山一側斜射出來,給青山鍍上一層金邊,又給天空添上一抹亮色。放眼望去,整個原野彷彿一張巨大的金色氈毯,在氈毯上突兀的冒出幾株青翠的樹冠,不肯因陽光燦爛而放棄本來的顏色,像個固執的近乎可笑的老人,極不和諧卻又格外協調的立在夕陽中。

“王公固執所見,動輒專意,得勢時絲毫不肯委婉屈身,死咬一個‘理’字,這讓何人能與之共處?而且他這個‘理’也未必是對的……此人尊奉的治國‘道理’處處與國家迥異,何況他還涉嫌與冀州……雖無實據,但國家不明示其過,反賜其恩榮,已屬寬宏……趙公你真是……我還能騙你不成?”

謁者、加諫議大夫趙諮疲憊的靠在車壁上,手中持着一根髦節,淡淡的想起了來時,秘書郎司馬懿在私下裡說給他的話。

陽光透過車窗的窗櫺,斜着照入車廂內,趙諮眼看着窗外的夕陽逐漸落下,心裡忽然有些後悔接下這個苦差事了。

“王公是對漢室有功的人,雖然爲人有些固執、冒犯聖顏,但國家有容人的雅量,還是可以寬恕的……”在私室裡,趙諮對司馬懿如是說道。

“趙公又如何知道國家的真心!”司馬懿看了他一眼,趙諮與司馬氏同是河內豪強,彼此有通家之好,面對着這個精通典籍、多學愛士,卻不懂陰謀詭譎的長輩,司馬懿忍不住嘆了口氣,依然用晚輩的語氣說道:“趙公難道忘了國家當日命蓋順領兵進擊程銀時所說的話了麼?國家向來都會給人第二次機會!而王公的第二次機會,早在他去年離開長安的時候,國家就已經給他了,是他自己偏要一意孤行,如之奈何?”

這話趙諮其實都知道,可他仍是不能理解皇帝對王允的仇怨竟已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在他看來,即便王允可能與袁紹內外勾結,但並沒有牽涉到河東叛亂。如果真是與範先有勾結,幷州何不早早舉兵叛亂以響應範先?何況王允無論是私德還是名望,亦或者是對漢室力挽狂瀾的功勞,都是值得彪炳史冊的名臣。

就連皇帝私下也曾說過:“沒有列位臣工共謀誅董,漢室何至於有今日。”

皇帝雖然隱去了王允的名字,但也沒有抹去王允的功勞,爲什麼到現在卻還要去殺一位功勳卓著的大臣?

當他問出這番話的時候,司馬懿冷笑了一聲:“如果做臣子的都去學王公,那還了得?”

車廂突然顛簸了一下,趙諮立即回過神來,只見外面的天空早已黑了,護衛周側的騎兵也燃起了火把。

前面騎馬趕來一名騎士,在車外說道:“趙公,已經到祁縣了。”

趙諮尚未答話,只聽那人繼續說道:“祁縣王氏有個叫王機的人遞剌請見。”

“祁縣王氏?”趙諮下意識的就想出口答應,可一轉念卻突然想起司馬懿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來——

“趙公可不要爲此誤了自家性命。”

他深呼了一口氣,鎮了鎮心神,手中不由得握緊了那根代表天子的髦節,像是有了最大的底氣與憑恃:“不見。”

說罷,趙諮又語氣堅定的補充道:“這一路上,誰也不見。”

太原郡,晉陽。

位於郊外的莊園裡,圍着池子新栽了一片蒼翠的竹林,微風從水面拂來,清涼的水汽穿過竹林,伴隨着鳥雀的鳴叫,枝葉間發出沙沙的聲響。

這一片竹林無論是規模還是樣式,都像極了長安某處宅邸的後院,唯一不同的就是竹亭換成了簡易的竹屋,始終不變的是此間的主人仍然是那個精神矍鑠的老人,王允。

紙與帛在青銅盆裡以不同形式的燃燒着,縑帛緩緩燒成一團黑色的污垢,而紙張則是被燒成灰燼,上升的熱浪帶着紙灰緩緩飄出窗外。王允坐在席上,若有所思的看着那盆燃燒殆盡的火焰。

火焰裡燒着的東西,有的涉及到他與士人就如何謀誅宦官而交換意見的信件、有的是他與黃琬等人商議謀刺董卓的計劃、也有的是他自己這些年讀書的心得……然後,再是他今年與袁紹交往的信件。

說來也好笑,他本來與袁紹聯合的起因還只是想借袁紹的助力,聯合劉虞等人,這樣雖不能重返朝堂,但也能夠遙控朝堂之上的關東勢力,繼續推行自己所奉行的施政理念。可誰知道他自以爲天衣無縫的計劃、自以爲志同道合的盟友們在別人眼中全是笑話。袁紹利用他混淆視聽、掩人耳目,黃琬等人坐視不理,眼看着他步入深淵。

王允天真的幻想直到他得知河東豪強叛亂、袁紹趁勢叩擊壺關後驟然破滅,他驚恐又羞愧的發現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給人耍猴戲,原來所有人都在利用他、原來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的笑話、原來所有人……早就不需要他了。

他站了起來,環顧四周,這間竹屋如今已是空蕩蕩的了,只剩下桌案上的一卷書簡,安靜的攤開在桌案上。王允坐在桌邊,伸出手摩挲着將竹簡一個個串聯起來的熟牛皮繩,由於經常性的翻動,再堅韌的牛皮繩子也有磨損斷裂的一天。他看着那些發舊的繩子,又不禁看向書簡上刻着的幾行字。

口中喃喃的唸叨着這番話,身後迅疾的腳步聲漸漸接近了,卻戛然止步於屋外。王允向着門口瞥了一眼,將那捲《孟子》仔細的卷好,再用繩子綁定,把書簡伸向仍舊燃燒着的火盆上方。

他這回是真錯了麼?

自己只是想將漢室扶回正道上去,擔心幼主治國太過操切,所以纔不甘寂寞,想重回中樞發揮餘熱。他沒有圖謀造反、沒有參與叛逆,僅僅只是想借屍還魂,再度復起,可就因爲這樣,所以他就錯了麼?

或許他本沒有錯吧。

火焰裡的紙張縑帛已經變得焦黃,恍然間王允有種錯覺,他這一盆火燒掉的不僅僅是信件與要文,更是他這輩子堅守的理念。他想起自己在長安居住的那間府邸,那個院裡的竹林,如今是不是已經有竹葉開始蓋滿路徑了?

“還是留着吧!”他嘆息一聲,把書簡收了回來,無比珍惜的撫摩着,走出門外,將它交給了門外的來人:“老夫沒什麼好給彥雲的,就把這個給他。”

長子王蓋接過書簡,隨即回話:“天使來了。”

王允挺了挺背,他身材本來就高大,此刻竟是比拱肩縮背的兒子王蓋還要高一些,像只假寐的老獅子突然警惕的爬了起來,準備迎接進入領地的客人:“他見完劉伯安了?”

“喏。”王蓋被王允突然顯露出的威勢所鎮住,他有些膽怯的和盤托出:“劉使君守土有功,天子增其食邑六百戶,賞錢二十萬,黃金五十斤,又賜安車駟馬、及玉具劍等物。”

“嗯、嗯。”王允輕點了點頭,緩緩說道:“他這回贏了,這是他應得的,下一次可就未必了。”

以厚道著稱的劉虞這一回成功隱忍,採取與王邑同樣的欲擒故縱的計策,扳倒了最大的掣肘王允,從此以後他就能在幷州盡情的施展,並以此爲踏腳石,前往更高的地方。只是劉虞自身也有致命的缺陷,現在還不明顯,但在王允的眼中,這將可能會使他重蹈自己的覆轍。

“那、那咱們呢?”王蓋不明白這些,只知道自家已經因爲私下結黨串聯而陷入危機,他忍不住說道:“天使這次來會是什麼意思?”

“還能是什麼意思?老夫謀算一生,誰知看錯了袁氏小兒,爲人算計,落得這般境地,都是我應得的。”王允落寞的嘆了口氣,對王蓋說道:“告訴王文舒,他們沒有下一回了。”

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