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國風·衛風】

“大冷的天,快些起來吧,這裡就你我君臣二人,不必拘禮。”

王斌卻不起身,仍是稽首伏身,將額頭緊緊貼在疊起的手背上:“老臣愧對!”

本來面帶微笑的皇帝勃然而立,將手中捧着的熱茶狠狠砸在地上,漆碗做工結實,看上去沒有被摔碎,只是砰地一聲摔在地上,把門外候着的穆順嚇了一跳,小心翼翼的往裡面探了探首,卻不敢進門。

穆順都是如此,其餘侍立在檐下的幾個中黃門更是噤若寒蟬,悄悄往後倒退了幾步,企圖遠離這片風波中心。

“愧對什麼?我看你是瞧不上那些個良家子!”

無論是這一世,還是穿越之前,皇帝對自家舅父向來是親敬有加,這或許與劉協本身從小缺失父愛有關、也與皇帝身邊無所依靠有關。如今皇帝發了怒,卻是讓王斌驚嚇大於懼怕,他也知道這是自己的過錯在先,只重重稽首,打算先讓皇帝消了氣,纔好再說別的:“靈懷皇后當初即是以良家子選入掖庭,老臣豈敢不敬!”

王斌機智的提起了皇帝的生母,打出感情牌,饒是皇帝兩世爲人,此時也不得不一時語塞。

“哼。”皇帝冷笑一聲,展動着寬大的衣袖,重新坐回席上。面色雖然依舊冷淡,但其實已經緩和許多了:“今日若不詔舅父入宮,不知舅父要何時說與我這段親事?”

“老臣不打算認這門親事。”王斌毅然決然的說道。

皇帝的臉上仍舊板得一絲笑容都沒有,他問道:“這是何故?”

王斌卻在這時候語塞了,支支吾吾的說道:“老臣……麋氏到底是商賈出身,所謂上農除末……”

“春秋時的范蠡、孝武皇帝時的卜式都是商賈,也未見得有何不恥之處。”皇帝冷冷的說道:“我聽說麋氏在東海頗行義舉,慷慨好施,麋竺其人也很有清名。別的不談,你家與之結親,正是門當戶對,再合適不過。”

王斌正欲開口解釋,卻爲皇帝一手攔住:“舅父心裡是想讓我成全你的,對麼?”

說完,皇帝便目光炯炯的注視着王斌,王斌從皇帝的目光中品出了許多種複雜的情緒,他冥冥之中似乎有所覺察——這次要決定的不僅是他兒子王端的婚事,更是決定了今後一股大勢的走向。

“說心裡話。”

皇帝的話讓王斌心裡一顫,正想搖頭繼續堅持先前的態度,眼前卻忽然掠過了兒子王端憔悴的身形、王輔對士族高門的嚮往……也就猶豫了那麼半分,他便脫口說道:“麋氏,的確是良配。”

“是啊……”皇帝想了一下,忽然問道:“舅父是何時入朝的?”

“初平元年二月,那時候君上新葬孝懷皇帝,詔求母族,老臣奉命攜妻子詣往長安,蒙賜第宅田業,拜奉車都尉。”王斌不知道皇帝沒來由的問起這個是什麼意思,只好據實答道。

“當時朝議,是想仿照往例,封你爲列侯、詔拜侍中。畢竟我幼衝繼位,身旁沒有體貼親近的人侍奉,有舅父照顧着,那些大臣們也放心。”皇帝淡淡說着當初的一樁公案,這是他記憶裡的事情,現在想起來,或許還摻雜着士人想借王斌來遏制董卓的試探,只可惜那時候的董卓早已不在乎規矩了:“董賊不肯,只是其中一個緣由,而舅父你自己也不願意,這卻是另一個緣由。”

“唯。”皇帝要在這個時候回憶往事,王斌也不得不跟着說道:“老臣當初見董賊勢大,只願保全身家,不願在朝中太過張揚。奉車都尉一職,是老臣主動謀求,爲的卻是能借由此職,時刻爲君上持轡奉車,侍奉出行——這也算是爲君上盡忠了。”

這幾句話說得很切實,皇帝倒有些動容了,王斌一直都不是大公無私的人,他從一開始就在儘量保全身家的同時、兼顧皇帝的安危。此時他在自己的家族與皇帝之間,同樣試圖做出兼顧的舉動,只可惜這個時候,卻是王斌自己想得太簡單了。因此,皇帝雙目灼灼的望着,久久不能出一語。

“舅父爲我盡忠盡職,這些年爲我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皇帝不知不覺的直抒胸臆,略爲負氣的說道:“我不是那種刻薄寡恩的人,你也不必讓自己委曲求全,只要舅父一直保有那顆心思不變,就算是有些爲己謀、爲家謀的想法又如何?——麋氏既是良配,爾也不得無良媒。這一回,就由我來做你家的良媒吧。”

如今輿論已經騎虎難下,皇帝若是強行棒打鴛鴦,且不說王端兄弟會不會生出逆反心理,就說是外間對王氏、對皇帝的聲名也會有極大不利。既然事不可爲,倒還不如大方的成人之美,給君臣之間留個情面。適才皇帝回顧了一通君臣兩個曾經的情誼,這其中的意思,王斌想必也能悟出來。

王斌倒抽一口冷氣,愣在那裡好半晌,這才泫然道:“君上……”

當初他的父親王章居貧不仕,家境貧寒,王斌與王榮兄妹二人也因此相依爲命,即便是後來王榮入宮成了孝靈皇帝的妃嬪,也因爲何氏勢大而未有得到過任何恩澤。他王氏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的,也就這些年跟着外甥皇帝才過上禮抗萬乘的日子,現在想來,皇帝又何嘗不是?

他忽然爲自己的一時心軟而感到懊悔,可能自己今日這麼一退,以後就很難再站在皇帝身邊了——皇帝身邊也將再也沒有人了。

可現在事情已定,皇帝同意了王端與麋貞的婚事之後,對王斌又恢復了以往那般親熱的樣子,噓寒問暖了好些會,皇帝又親自站起來扶着王斌走出門外,不僅吩咐李堅細心護送,還讓新徵闢入朝的太醫華佗定期入王斌府上診視。

在外人看來,舅甥還是那對舅甥,可君臣卻再也不是那對君臣了。

皇帝站在門口注視着王斌佝僂瘦弱的身子緩緩遠去,直到對方的身子在視野裡消失,他這才驀然嘆了口氣,向一直侍立在門側保持沉默的穆順伸出了左臂。

穆順看似低垂着目光,其實一直觀察着皇帝的舉動,見皇帝伸手示意,他趕緊伸出雙手扶住。這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舉動,穆順也沒有往心裡去,只是有一絲納悶,以往從不主動讓他攙扶、自立堅強的皇帝到底是經歷了什麼,纔會這麼疲憊。

皇帝在穆順的服侍下走回殿中,開始被皇帝摔在地板上的漆碗仍半側着傾倒在地,茶水飛濺在地板上到處都是。

穆順看到這裡,正想將皇帝扶回座上,再親手收拾。沒料到皇帝卻站在漆碗邊上,盯看了半會,竟緩緩彎下腰親手將那隻流雲紋的漆碗撿了起來。

皇帝拿着那隻橢圓形的漆碗,兩手在碗的表面輕輕撫摸着,輕聲喚道:“穆順啊……”

穆順不明所以,應道:“奴婢在。”

這漆碗外圍看似完好,其實在底部卻被摔破了一個指頭大的口子,皇帝的目光流露出少有的惋惜、傷感的情緒,那語氣不像是在心疼這一隻在未央宮隨處可見的漆碗、而像是在心疼一件再也求之不得的珍寶:

“我原以爲,這碗是不會破的。”

殿內的蘅蕪香氣早已淡不可聞,皇帝甩開穆順,雙手拿着那隻漆碗,負在背後,緩緩的往屬於自己的御榻上走去。

他的背影是那樣的孤獨。

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