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

“處道當逸羣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隋書·楊素傳】

作爲韓遂身邊的親信,閻行比蔣石等人更能接觸到隱秘,此前他得到的消息是張濟才帶領萬餘兵馬從襄武移駐首陽,而首陽縣離枹罕還隔着狄道、大夏等幾座縣城,都有太守李參派來監視韓遂在隴西進行軍事活動的重兵,絕不是悄無聲息就能趕過來的。

李參素來深沉多智,從不輕信於人,連韓遂這個往日的盟友都防備,豈能不防着另一邊虎視眈眈的張濟?除非李參早已對張濟暗通款曲,兩者之間已經達成了合作,共同針對韓遂。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韓遂就危險了,他此刻全部的家底只有五六萬人,而張濟手下有董卓當年留下的老兵一萬、南邊的武都有蜀兵二三萬、漢陽、安定等地有屯田兵作爲後備。糧草充足,若是再加上李參手下的羌胡兵,一旦開戰,韓遂未必能從容應對。

所以閻行奉韓遂之命前來,爲的就是弄清楚姜冏等一行羽林騎究竟是如何來的,他們身後的張濟究竟現在何處。

姜冏粲然一笑,直截了當的說道:“安集將軍昨日才帶兵經過大夏城,如今正與隴西太守李公合兵趕來,我等也不過是先行一步罷了。”

“什麼?”閻行猛然一愣,臉色有些發白,乾笑着說道:“如此突然,何故不事先遣使相告?”

“遣了。”姜冏對着坡上遙遙一指,底氣十足的說道:“水衡都尉周公從子,殿前羽林郎周瑜正是此次由安集將軍派來通報細故的使者。”

問到這裡,閻行也不知該說什麼了,只好回過頭去看向軍陣中的韓遂。得到閻行的轉告之後,韓遂思忖了片刻,立時決定要見那個所謂的‘使者’周瑜一面。

於是先將坡下的騎兵都給撤了回來,周瑜等人便帶着羽林騎緩緩走下,韓遂隔着老遠就瞧見這個舉手投足之間極有領袖氣質的英俊青年,對方這副從容自信的神色,沒有滿腹經綸、英才明智是支撐不起來的。

難道只有關東纔能有如此逸羣絕倫的人物麼?

韓遂暗暗感嘆,待周瑜來到自己跟前的時候,他這纔回過神來,捋須說道:“廬江周氏幾代名臣,匡國輔業,老夫素來敬之。今日終於算是得償所願,見到周氏的年輕後輩了,公瑾才容出衆,果然不凡。”

“小子不敢,僅賴家世廕庇,韓公纔是我大漢的西陲樑柱、世所依仗。”周瑜抱着拳,淡淡的笑着說道。

在遠處時韓遂便覺得周瑜樣貌不凡,走近時一看,更覺得是人中龍鳳,連帶着眉目端正的閻行等一羣涼州人都顯得有些俗氣了。韓遂目不轉睛的看着周瑜,寒暄客套之後,方纔說道:“宋建橫行不法,故朝廷命我將兵討伐,如今一戰克成,正是盡得全功之時。奈何公瑾不告而來,雖然同爲朝廷效命,但這麼做,未免還是有些失禮。”

周瑜其實也沒有特意去做什麼‘黃雀在後’的事情,他與姜冏等人確實是作爲先鋒前來枹罕窺探局勢。這兩個月韓遂一直在說枹罕城屢攻不下,卻又派人斷截道路,不許人前方打探,所以不僅是朝廷,就連就近的張濟等人也不知枹罕城到底是什麼情況。

於是他們帶少量兵馬,就是爲了儘可能不引人注意的靠近枹罕城,而羽林騎的身份又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他們在遇見韓遂時,不會遭遇不測。誰知道這樣也能迎頭撞上一件大功,雖然在旁人看來這做的有些不地道,但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韓公言重了!”周瑜伸手往鞍旁一拍,那裡正繫着一顆宋建的人頭,他大方的說道:“討伐宋建,是朝廷給韓公的詔令,此等大功,小子不敢擅專。”說着,他便作勢欲解下首級,遞還給韓遂:“我等前來只爲通報軍情,也不是爲了這個。還請韓公將其收下,上表請賀,也算是小子一片心意了。”

蔣石在一旁看得眼熱不已,宋建的人頭能換取封侯,如今周瑜年紀輕輕,竟捨得將封侯的機會拱手相讓,實在是讓他大跌眼鏡。

韓遂眉頭緊皺,眼神瞥了首級一眼,看到故人熟悉的首級面如死灰,脖頸處的切口仍淋漓的滴着鮮血,他又立即不由自主的移開了目光。韓遂的臉色冷了一瞬,然後笑道:“豐功壯績,自然是能者居之,我豈會奪人之功?公瑾既然年少英勇,斬獲賊首,老夫自會將此事奉表陳情,上報朝廷,爾當無慮。”

聽到這個保證後,周瑜突然笑了起來,像是心裡欲求的一件事終於得到了答案。韓遂有些莫名其妙,卻見周瑜一時靠近他身邊,輕聲說道:“這顆首級,韓公不是捨得,而是不敢要吧?”

韓遂心裡一驚,旋即目光不善的看向周瑜,閻行等人也察覺到了氣氛有異,悄悄地伸手摸上各自的劍柄刀把。

“韓公,小子誠告一句,萬勿見怪。”周瑜像是沒有看到韓遂眼底蘊藏着的殺意以及周圍起伏的殺機,仍是一副瀟灑自若的模樣。周瑜篤定了韓遂絕不敢在這個時候謀害他,而他也好趁着韓遂心緒波動,用言語對他施加影響:“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簡單易得的,往往你覺得萬事無慮,其實背後卻盡是韓公所見不到的千難萬難。”

說完,周瑜便帶着姜冏等人勒馬轉身,坦然無畏的將背露給韓遂,往來時的方向騎馬遠去了:“我等去也,韓公不必相送!”

對周瑜不告而別的行徑,閻行覺得很是無禮,打算請命去追,卻被韓遂攔了下來。

“讓他們走!”韓遂凝目看着周瑜策馬離去的方向,面露疑惑之色。

正在這時,留守枹罕主持大局的成公英騎馬趕來,對韓遂說道:“金城、武威等郡民叛亂,有些羌氐也跟着舉兵鬧起來了。”

“什麼?”韓遂身子一震,金城等郡可謂是他的後方,根基所在,如何也亂不得,他急忙問道:“是怎麼回事?”

“今年雍涼大旱,水源匱乏,鄉民爲搶水源,鄰村之間互相械鬥,事態鬧得大了,又牽連上附近的羌胡平民,這才鬧得不可收拾。”成公英頓了頓,又說道:“此事必然沒那麼簡單,主公這幾年苦心經營,讓漢羌之間的關係大有緩和,如今一下便鬧得這般大,實在是蹊蹺。”

“你是擔心有人在背後主事?”韓遂眼中露出一道寒芒,他知道自己雖然在雍涼素有威權,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服他,背地裡趁着自己與朝廷關係僵硬的時候,試圖謀事作亂,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

不過事情遠非如此:“張掖和氏、酒泉黃氏、武威顏氏、王氏等豪強見到民亂,似乎有心藉機起事。”

韓遂喝道:“我說了多少次,現在作亂,無異於自投於火!”

成公英也是無奈的說道:“唯,但彼等無一日不想自理州郡,其心志早有,在下一時說服不得,還得由主公親去懾服才行。”

韓遂似乎這才明白周瑜那番話裡的意思,他惡狠狠的看向遠處,而此時的遠方,又哪裡還有周瑜等一行人的影子?

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