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

“怯於小敵者,其真情也;勇於大敵者,其權術也。”————————【何博士備論】

皇帝仍與賈詡等人站在臺上,眯着眼往遠處張望,看着服制統一的南北軍如同江河向前涌去,漫過了雜亂的人羣,平靜的臉上終於出現了輕鬆的表情。

驀地,前方陣中傳來一陣振奮的喧譁,皇帝站在大纛下遙望前軍,輕聲道:“定是有人斬將了。”

果不其然,未過多時,羽林中郎將張猛便使人奏報其斬殺袁紹屯騎校尉韓莒,並稟告袁紹見大軍失利,派校尉韓荀、呂曠等部二萬人出營,現被羽林騎阻擊。

“高順等人兵少,饒是文丑所部被斷成首尾,彼等兵馬仍佔多數。去傳令趙雲,讓他領步兵營出戰。”皇帝當即吩咐道,粗略估計文丑前部還剩兩萬多人,被分割的後軍應該只剩萬餘,再加上出營支援的韓荀等部,兵馬數量仍在南北軍之上。

“謹喏。”賈詡淡淡的應了一聲,從皇帝手中接過半塊步兵營調兵虎符,徑直走到臺邊,一邊轉述口諭,一邊高揚手將虎符丟下,正好被等候在此的趙雲接在手中。

趙雲低下頭,匆匆將屬於自己的半塊虎符與其拼在一起,符合一契後,便在臺下高聲唱喏,隨即遵照開戰前定好的戰略,帶領準備好的步兵營衝出大營。

步兵營走後,營中只剩下兩隻輔兵營共六七千人,以及部分兵馬。

主力兵馬漸漸調出,皇帝又重新調整了防務,將兩隻輔兵營放在最外圍防守營寨,將從長安抽調隨軍的部分兵衛、郎衛聚在臺下,由衛士令王忠率領,以代替步兵營作爲第二重防護,最後又令殿前羽林郎、虎賁郎上臺扈從守衛。

這些被稱爲‘殿前郎’的侍衛貴精不貴多,除了皇帝親自選拔以外,就只有各軍主將舉薦、通過考試後才能詔準授職。這是皇帝用來培養未來大將的儲備梯隊,比同秘書郎一般重要,不僅每次出行都要帶在身邊,隨時培養他們對皇帝的忠誠,就連軍事活動都會讓他們視程度參加。

周瑜、孟達、張繡、太史慈這些人就是出自殿前羽林郎,如今已經開始在外嶄露頭角,而剩下的十來個殿前郎如許褚、魯肅、姜敘、張橫等人仍陪伴在皇帝左右,有的看見遠處勝利在望的戰事,心裡頭摩拳擦掌,眼饞不已。

皇帝開始留意着身邊的動靜,轉頭問道:“你們也想去?”

“末將不敢。”殿前虎賁郎許褚、殿前羽林郎魯肅各自說道。

前者是要忠於職守,後者則是輕易衡量出此時參戰與依舊護衛帝駕之間的輕重後,迅速得到答案。

而殿前羽林郎姜敘、張橫二人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建功之業就在今日,末將豈有不想不願之理。”

“善。”皇帝拊掌鼓勵道:“還有誰?”

衆人知道皇帝威嚴懾人之餘,也偶爾有讓人親近的時候,就在這當口,有些心直口快的殿前郎也按捺不住的請命了。

皇帝一一看去,也沒有多說什麼,只點頭道:“那爾等即刻去尋吳匡等人,各領輔兵二百,出營作戰。其功大小,皆憑爾等自力。”

姜敘、張橫等人雖然在皇帝身邊擔任護衛,每日見的都是公卿,聽的都是國事,能夠學習到從未學習過的東西。但他們出自戰場,年輕氣盛,對軍功仍帶有發自內心的嚮往。彼等立功心切,見皇帝也不反對,急忙自薦領命,匆匆下臺要整裝到遠處的混戰中分一杯羹。

“走!”張橫又黑又瘦,猴子一般的身材,跳到馬背上的動作殊爲矯健。雖然稱呼喚作輔兵,但南北軍的輔兵仍是日常訓練不輟,那兩百名輔兵在張橫的帶領下,很快有序的從營中衝了出去,沿着前面步兵營行徑的道路直突敵陣。

“你倒是跑得快!”姜敘望着張橫猴急的模樣,暢意的笑道,隨即也帶着調撥自己的兵馬殺出去了。

這一下本就只剩萬人的大營又少了近兩千人,荀攸似乎覺得不妥,出聲言道:“臣觀袁軍營中似有餘力,陛下仍需穩慎。”

他只是想借此表達自己的忠悃與憂君之事,如果真要阻攔,這話在張橫等人興沖沖領命時就該說出口了。可見在荀攸心中,大營兵馬不過七千並不是問題,不僅是袁紹的優柔寡斷,即便他難得兵行險着,也繞不過始終遊離混戰之外,即戰即退、從不參與纏鬥的騎兵。

“心不在此,徒留無益。”皇帝的話說得荀攸一愣,竟不知道皇帝指代的是誰,或許不單指一個人,而是很多人都對得上其指:“倒不如給彼等一個好去處。”

荀攸內心猛地一抖,幾乎要輕說出聲。

這時皇帝已在身邊的席榻上坐了下來,並指了指兩旁席榻,魯肅等人自覺的搬來屏風將君臣幾個半包圍着,開口正對着空闊而擁擠的戰場,最遠處的聊城彷彿是在人潮翻涌起伏的孤島。

皇帝的目光在戰場上逡巡幾回之後便收了回來,他開口問道:“我曾閱《漢紀》,其中有言我光武皇帝用兵,往往是‘見小敵怯,見大敵勇’。荀君知道這是何意?”

荀攸低眉答道:“臣以爲,敵寡我衆,便要以怯禦敵,穩慎用兵,不得大意,這是戰勝之道。而敵衆我寡,譬如光武皇帝與賊戰於昆陽,當擇一戰機,勇決奮進,此亦是戰勝破敵之道。”

“如今可算是敵衆我寡?”皇帝對荀攸露出一抹笑意。

荀攸知道皇帝這是在回答他先前的諫言,頂着防守薄弱也要將能出戰的主力調上去,這也不乏是‘見大敵勇’的表現。

只是眼前這‘大敵’,跟光武皇帝當年面對的相比,實在算不得什麼。

“昔人謂光武皇帝‘見小敵怯,見大敵勇’,我獨不然。”皇帝斂了笑意,看着遠處慘烈廝殺的戰場,人死的多了、血流的多了,兩次御駕親征都沒有近距離上陣的他竟有種不真實的錯覺,像是在隔着老遠看屏幕上的戰爭投影。

皇帝輕輕搖頭,甩掉了這個荒謬的想法,他開口接着說道:“我是見大敵怯,見小敵勇。東征一戰,如舟行江上,一路順風順水,似有天助。殊不知越是如此,我內心越是怯矣。”

魯肅侍立在身側不遠處,聽到這話心裡瞬間提起了好奇心,‘見大敵怯,見小敵勇’,皇帝怎麼會用這句與光武皇帝截然不同的話來形容自己?

“荀君知我意否?”

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