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

“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左傳·隱公四年】

趙雲的步兵營也向前移動了,雖然兵馬不多,袁紹卻感到了沉重的壓力。高順的戰機抓得很好,文丑的前軍已經被南北軍聯手衝散,袁紹派出的援軍又一時被騎兵嚇阻,僅剩下的只有袁紹的親兵。這時候如果徹底擊潰文丑,或是打敗呂曠等援軍,袁紹就徹底輸了。

袁紹此時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高順等人的身上,他只能希望文丑可以不負大將之名,在最後關頭扭轉局勢。然而戰場對決,決定勝負的往往就是一個微小的決定,袁紹試圖召回呂曠,收兵防禦的想法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被郭圖等人動搖了,對方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此時當一鼓作氣,效背水之戰,豈有輕易鳴金潰退者!”

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裡,皇帝那邊的部署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完成,此時隨着高順率領中壘、射聲、虎賁等兵馬的壓上,左翼屯騎校尉姜宣的攻勢也迅猛了起來,他以三千餘人的兵力承擔了左翼全部的軍事壓力,其鐵騎衝擊的威力,比組成右翼的長水、羽林騎更甚。

本來文丑後軍只是堪堪抵擋得住,但現在龐德、張猛等將親自帶隊衝陣,屢次殺入陣中,沒有大將坐鎮的後軍再也無法散而復聚,一退再退,開始瘋了似的往身後大營裡跑去,不及防衝亂了呂曠等援軍的陣型。

張猛看到對方陣營大亂,也不顧文丑前軍正與高順等軍膠着對戰,策馬在前,親手砍殺了幾員袁軍將校,像驅趕羊羣一樣逼迫逃兵衝擊敵陣。

皇帝這邊排兵佈陣的戰術向來講究‘以正合,以奇勝’,如果對方主動發起進攻,就用射聲營壓制對方,隨後步兵、中壘營迎擊,混戰時由騎兵分左右翼繞到敵後,前後夾擊。如果是己方進攻,也是以正奇相合、步騎混同的戰術,最終實現圍殲。

文丑手握斫刀,剛剛將一名落單的虎賁兵的手臂砍斷,尚來不及收手,就向邊上一避,躲過一把長槍的突刺。他大罵一聲,伸出左手捉住勢頭耗盡的槍柄,奮力往後一拉,將那人拽到跟前,而後適時地收回持刀的右手,刀鋒迎面撞上對方的脖頸。

對方的步兵並不像尋常士卒那樣會望騎而逃,他們會擇機避開騎兵的衝擊,然後三兩結陣,利用人數縮減騎兵衝擊的空間。騎兵一旦失去速度優勢,就跟騎在馬上的靶子沒什麼區別。很快文丑試圖以騎兵衝散敵陣的企圖在這短短的距離內,被對方熟練有備的戰術落空了。

但是這個時候,文丑只能繼續往前,既然一時無法藉助騎兵殺散對方,那就只能走斬將這一條路了。

“將軍!敵將在那!”

一名親兵提醒了文丑,也無怪乎他能在萬軍從中一眼看到對方主將,實在那匹神駿的青驄馬與甲衣覆蓋的身軀太顯眼了。

文丑精神一振,凝目一看,高順的確是將嚴顏、沮雋等人的風頭壓過去了,他提起斫刀,爲身後衆騎指明瞭方向,大喊道:“殺!”

這邊廂高順也看到了一臉兇相的文丑,身周親兵見狀大呼守禦,卻被高順制止:“若要護衛,我騎馬做什麼?”

各營將兵皆驚訝的看着高順,他們都覺得今日的高順似乎有些不同尋常,像是出戰前偷喝了酒。虎賁兵們卻是高興起來,他們本就不適應北軍講究多兵種聯合、打仗慢吞吞的龜縮風格,見主將高順難得激進了一次,一衆隨着高順大踏步往前迎擊。

高順擡槊架住迎面劈下的斫刀,用力往回一送,接着挺槊刺殺,被文丑回刀攔住。文丑的力氣比高順略大幾分,他嘴角掛着張狂的笑意,這幾合下來高順明顯比他吃力。但高順仍不屈不撓,他雙腿一夾馬腹,二馬錯蹬之際,兩手握槊往後猛戳,槊柄狠狠地敲擊在文丑背後的甲冑上。

文丑身體前傾,一時吃痛,高順旋即又縱馬一躍,轉身刺來。

“你也就只是如此了!”文丑擡刀擋住攻勢,與高順接連鬥了幾合。

高順的目光裡戰意熊熊,他彷彿回到很多年前,他從軍入伍後第一次追隨呂布在幷州與胡族作戰、四處衝陣的情形。與呂布、張遼可以在敵軍中任意馳騁相比,高順並不擅長衝陣。

回憶起曾經,高順記得呂布曾對他說:‘我從不信什麼軍陣能擋萬人敵,總有一天,你會遇見這樣的事,那時候能救你的只有你手中的槊與身下的馬。’

“果然。”高順略有遺憾的勒馬退後一步,他在與文丑的打鬥中暫處下風,每回攻殺全憑自己的馬術與精良的甲冑,此時居然還能趁着功夫與文丑說話,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樣驍猛,即便我也只能如此了。”

wωω ★ttkan ★C○

高順模仿呂布陷鋒突陳的行爲雖然激進,但卻是思慮周詳,他從未想過自己能單槍匹馬陣斬敵方大將,只是要藉此引誘文丑陷入重圍。看着對方身邊的中壘營兵越來越多而不自知,高順忽然很想說,遇見這種事,軍陣永遠比手中槊、身下馬要可靠。

“什麼?”文丑疑惑的問道。

高順沒有答他的話,而是最後一次拍馬,挺起長槊向他刺了過來,與之相伴的,還有文丑身邊驟然閃過的銀白刀光與急速掠過的槍尖黑影。

遠處觀戰的袁紹臉色早已變了,如今對面的南北軍全部壓上,讓文丑等兵馬收縮回營已經來不及了,只有儘快打亂張猛等人的騎兵,與文丑聯合一處才能穩住陣腳。當他看到文丑在這個危急關頭不顧主將指揮調度的責任,反倒跑出去搦戰,不禁氣憤的罵道:“他在做什麼!”

“公則,命韓荀帶兵將彼等屯騎圍起來,披重甲的屯騎只要跑不開就不足爲患!”袁紹急忙下令道:“再讓營中多往彼等輕騎中飛射弩矢,呂曠什麼也不必理會,接應下文丑後軍,即刻平息紛亂!”

現在的情況是文丑所部左右翼步騎被朝廷的騎兵擊潰,接着大軍被騎兵攔腰截斷,全軍陷入混亂、崩潰的邊緣。而文丑卻誤以爲後路已斷,不僅沒有冷靜指揮,反而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帶着前軍一頭撞進了堅不可摧的北軍軍陣,從而拉開了與後軍的距離。

本就混亂的後軍羣龍無首與文丑所率的前軍越來越遠,在朝廷騎兵的驅趕下只好慌不擇路的往袁軍大營敗退,又嚴重妨礙了韓荀、呂曠等軍的援助行動。

“明公。”郭圖焦急的看了眼戰場,在心裡快速的做好了決斷:“如今大營之前,韓荀等援軍與亂兵混在一起,指揮不力,不時還有彼等騎兵侵擾。而文丑冒進深入,情勢危殆……”

“你到底要說什麼?”袁紹心頭一跳,喝問道。

逄紀立即接口答道:“郭公的意思是,今日合戰不利在所難免,眼下是要保存實力。”

袁紹不說話了,顏良、文丑原來都是他的家將,是他的親信臂膀,在軍中沒有誰比這兩個人還要深受袁紹信重了。如今顏良陣沒,若是連文丑也死了,袁紹麾下諸多將校,還能信得過誰?

一旁的傳令兵猶猶豫豫的看着幾人,不知該不該走出去。郭圖面色沉着的對傳令兵擺了擺手,示意他留在此處等着。

“慢着。”袁紹忽然伸手製止道,他看着郭圖、逄紀等謀士,開口道:“仍是讓韓荀等人出營收束敗兵、抵禦敵騎,再時刻窺視前面戰局,如若有利,便擇機接應。”

當斷不斷。

逄紀深恨袁紹的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恨他仍看不清形勢,錯失良機,滿腹懊惱幾乎要寫在臉上。而郭圖相較起來要冷靜許多,似乎已經習慣了袁紹的行爲方式,他輕聲嘆了口氣,恍然想起若是田豐在這裡,應是又要吵一場吧。

羽林中郎將張猛率領八千餘羽林騎並三千餘長水騎兵在戰場上突飛猛進,他並不戀戰,一擊得手便從容撤退,只以打散擊潰敵軍組織爲要,殺傷倒在其次。文丑後軍早已沒有主心骨,出營不久的韓荀、呂曠等將也來不及組織有效的防守,張猛便已幾次三番的殺到面前。

呂曠忍無可忍,在命人配合大營射出一輪箭雨,逼退敵騎之後,下令大開殺戒,從亂兵散勇中殺出一條道來,隊形也來不及整理,就衝着去而復返的張猛殺了過去。

他想借助手中的數百騎兵與長矛兵、弓弩手與張猛拼個死活,誰料張猛只是虛晃一槍,還未到呂曠所部身前便撥馬往潰兵、呂曠、韓荀等兵馬最混亂的結合部衝去。那片混亂的地帶哪裡經得住萬餘騎兵的衝擊,何況在該處的另一側又有屯騎營配合性的進攻。

無論是文丑後軍潰兵還是呂曠、韓荀等人的兵馬,見到萬騎奔騰,輕騎、重騎兩相夾擊的駭像後,恐懼之下,當中有人發了一聲喊,所有人拼了命似得往大營逃去,張猛銜尾而進,簡直如入無人之地。

“龐德!”張猛在馬上大吼一聲。

長水校尉龐德緊隨其側,響亮的答應一聲。

他們事先已經做好約定,此時無需更多言語,龐德便掉轉坐騎,帶領麾下三千餘長水營騎脫離羽林騎的隊伍,徑直往文丑所部所不設防的背後殺去。

“不好!”逄紀在望樓上大叫一聲,顧不得體面與儀態,伸手狠抓住袁紹的手腕,激動地說道:“事不可爲矣!明公速招呂曠等兵回營!”

郭圖卻在一旁說道:“不能鳴金!此時當速令呂曠、韓荀二將合兵向內,阻截羽林騎,不然彼等直入二者之間,配合屯騎在側後突陣,韓荀必敗!屆時脣亡齒寒,呂曠更將不保,如今絕非文丑一人一軍之得失,而關乎河北一戰勝負,倏忽之間,萬望明公睿鑑!”

“這、這……”

在兩人驚慌的催促中,袁紹也見到了兩支騎兵試圖分割韓荀、呂曠兩支兵馬,他們二人所率部衆總共不過二萬,而羽林、長水等騎的數量卻是一萬五千餘人,兵力較強的情況下都打不過,何況是被對方分而擊之。尤其是對方還有餘力分出一支騎兵突襲文丑後背,試圖與高順合圍殲滅文丑所部,可見朝廷一方極有信心能以少勝多,將他的主力一舉殲滅在這裡。

郭圖說得對,現在確實不是計較文丑死活的時候了,袁紹急道:“快,急命韓荀、呂曠二人合兵禦敵,大營所剩兵馬,一概派上!我親自領兵!”

如今袁紹主力盡出,就連文丑出陣都是精兵夾雜着普通士卒,哪裡還能再讓袁紹擠出足夠的精兵來,除非是將營中那幾萬沒受過訓練的民夫強行派上。軍令既下,好歹讓袁紹聚集了最後一支援軍——以自己最精銳的中軍護衛爲主幹的數千兵馬。

呂曠對張猛的追擊算得上盡心盡責,但是後果卻極其嚴重,隨着他的動靜,戰場之上的潰兵終於得以從呂曠與韓荀之間露出的縫隙中流竄,導致他這兩股本該合在一起的援軍被生生的攪亂了。

到底是韓荀果敢,在屯騎、羽林的夾攻下當機立斷,邊打邊撤,與呂曠合兵一處,試圖將中間的潰兵‘吃’掉。只要重新回了陣列,潰兵冷靜下來後就會成爲他們的補充力量。

要被‘吃’掉的不只是那股從戰場上逃下來的潰兵,張猛在兩支軍隊之間正衝殺的起勁,被親兵提醒才反應過來潛藏的危機,他立時放棄了穿插二者中間的戰術意圖,在丟下數百具屍首後及時抽身出來。

呂曠這時再不敢貿然去追,他看到來去如風的羽林騎、動如山嶽的屯騎營,想起他們所帶來的破壞力後頭皮一陣發麻。

袁軍中不是沒有足夠的騎兵,除了由重金招誘的烏丸騎兵、以及才收降不久的公孫瓚殘部突騎,此外袁紹本部還有數千冀州騎。只是在一開始的戰鬥中,負責承擔文丑大軍左右翼護衛任務的烏丸騎兵因爲狂妄輕敵,被羽林一戰擊潰;幽州突騎歸降不久,軍心士氣未定,一見到屯騎營勢若摧城的樣式就嚇得不行,甚至還衝散了己方冀州騎的陣列。

如今戰場上盡是散落的無主戰馬,而真正的屬於袁軍的騎兵卻所剩無幾。

呂曠想到大軍來時氣勢如虹,又急遽兵敗,恍如夢中。

此時,就在龐德、趙雲二將接連帶兵趕往高順軍中支援的時候,高順已當仁不讓,以右臂受創的代價將困獸猶鬥的文丑一槊刺落馬下。

“先是顏良,再是你,袁紹軍中無人了!”高順說完,衝着奄奄一息的文丑給出最後一擊。

袁紹在南北軍正式匯合,節節推進的時候及時殺了出來,接應着呂曠、韓荀等部,在他身後也是無數旌旗搖動、煙塵滾滾、吶喊不斷,似乎還有數萬大軍急欲上陣。此時呂曠等兵已經消化安定了不少潰兵,在營外也有二萬餘的陣勢,與營中隱約的軍兵形成掎角之勢。

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