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唐僧逐大聖,大聖歸方寸

有道是‘三尸神,須打徹,進退天機明六甲’,三尸神即三尸蟲,意指色,思,食慾,爲木母二神臂膀也。

話表西行路上,取經人一衆遭遇屍魔戲弄,前者屍魔以女子使得取經人一衆不睦更盛,屍魔正是見得心猿相護,怎敢近前,只道將心猿驅離,即是害得元神。

屍魔以老婦人形象再現,只道是那女子的母親,行者怎不知其乃妖精,再是一棒打殺,引得唐僧一頓驅趕數落,乃是行者再三哀告,方使唐僧使其留下。

然則事不過三,行者怎容其再三而來,復又逃脫,他暗自掐訣,遣了土地山神,一陣叮囑,若那妖精再來,不可使他逃脫,那土地山神自是答應。

行者本以爲,那妖精不敢再來,將心松下,再三與唐僧保證,再不打殺。

怎料那妖精又變了個老叟,一路走來,要哄騙唐僧,行者怎教其所行,一棒再是將之打殺,此時有土地山神暗自所在,屍魔無處可逃,就此亡命,現出本相來,是一堆骷髏,脊樑有字,號‘白骨夫人’。

唐僧十分發怒,道:“你這孽畜,你早前與我再三言說當行善也,今一路走來打殺三人,你還有甚話可講。”

行者指定那骷髏,說道:“師父,我早說這是妖精,你看這骷髏。”

唐僧細細一看,唬得一跌,驚道:“這才死的人,怎成一堆骷髏。”

行者道:“這是妖精,號‘白骨夫人’。”

唐僧將信將疑。

豬八戒上來說道:“師父,那弼馬溫棍重心黑,把人打殺三個,他天不怕地不怕,那日在五莊觀,我就聽其說了,師父我學給你聽,是這樣說的‘上天下地,誰能阻我,那玉帝認得我,天王隨得我,二十八星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嶽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爲僕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我道誰能降我’,這弼馬溫,就怕師父你這個舊話兒經,定是害怕你念經,使障眼法,又言說,糊弄師父你哩。”

唐僧信了八戒,即是念緊箍咒兒。

那孫行者頭痛欲裂,道:“莫念,莫念!”

唐僧停下,發怒說道:“你這行惡的孽畜,我留不得你,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若是到了城中,取你那鐵棒亂打,豈不是累我等一同見官?你且去,且去!”

行者惱怒,說道:“師父,你錯怪了我,這廝乃是個妖精,要害你等,我替你除害,你不信我,卻信那呆子,屢次逐我,老孫又非無家去,我有花果山,有方寸山,何處去不得。你再三逐我,我不去,便是個無恥之徒,只是我去,你手下無人。”

唐僧罵道:“我這裡自有悟能,悟淨二人!反是你這潑猴,不是人!”

行者聞說,心中悲楚,說道:“他二者是人,我就不是,昔日我吃盡千辛萬苦,降白龍,收八戒,得沙僧,擒魔捉怪,落你口中不是人!罷,罷,罷!我去就是,但有緊箍咒,使我不自在。”

唐僧道:“你自去,我絕不再念。”

行者道:“你既言我非人,我怎信你?再者菩薩使我與你做徒弟,今你趕我,菩薩問起,我如何說?”

唐僧惱道:“我絕不再與你做師徒,若再做師徒,使我墮阿鼻地獄,我此有文書,若有菩薩問起,將此文書與他,我趕你去!”

說罷。

唐僧從包袱取出紙筆,寫下貶書,萬般辱意。

行者接過文書,將之留在袖中,叮囑沙僧,說道:“今我離去,沙師弟,你是個好人,須防着八戒胡言亂語,若有妖魔爲難,將我名號所說,那妖魔定忌憚三分。”

沙僧尚未答話。

唐僧道:“絕不提你之名,任我遭殺身之禍,你且去,我不欲見你。”

行者只得離去,一個縱身往花果山去。

八戒眼骨碌碌一轉,上前道:“師父,那弼馬溫去了,再無人指路,我有些法力,不若我爲師父牽馬指路,讓沙僧挑擔。”

沙僧要說話。

唐僧道:“所說有理,我見悟能有些氣力,不輸那猴頭,勞悟淨挑擔。”

八戒怎容沙僧拒絕,將重擔交與沙僧,牽馬往前走。

此間元神離心猿護持,木母牽意馬,黃婆無力阻,危機重重。

……

卻說孫大聖一駕筋斗雲,十萬八千里,跨過東洋大海,行至花果山,但見花果山中猴子猴孫在奔跑。

大聖一躍而下,即有猴子猴孫圍來,認出是大聖,俱是拜禮道:“大聖爺爺!”

大聖見了滿山猴子猴孫,問道:“你們是那來的。”

猴子猴孫道:“正是本山中的。”

大聖再是不解,他昔年大鬧天宮,遭擒拿上山,那天庭怎未曾搜山降魔,滅絕猴子猴孫不成,他再問:“今時何人在山中管事?”

猴子猴孫答道:“昔年大聖爺爺麾下四健將俱在。”

大聖道:“你們去報與他等知,我已歸來。”

羣猴報信,少頃間,四健將聞訊趕來,拜禮道:“大聖,您歸來矣。”

四健將將大聖迎入水簾洞中,接風洗塵,待畢,大聖問道:“昔年我遭天界擒拿,那等天兵不曾尋得你等不成?”

四健將答道:“昔年大聖擒拿上界,廣心真人求情,故天兵天將不曾搜山,除了山中虎豹豺狼那等遭擒,我這等猴子猴孫,不曾有損。廣心真人曾有言,教我等行善,是故我等這些年數來,只在山中作樂,不曾害人,若有獵戶來,將之驅除,若有妖魔來,我四猴自是打退。”

大聖聽說,滿眼墮淚,說道:“大師兄竟保我子孫,我本西行無望,半途而廢,無顏以見,今時乃教拜大師兄去,述說苦楚。你等將山中管好,莫使生亂,正如我大師兄言說,多行善事。”

四健將領命。

大聖不在山中久留,出了水簾洞,一路雲光,往靈臺方寸山而去。

……

方寸山中,姜緣升起金光路,將仙相現來,震懾沿途妖魔,保了重陽歸山。

歸入三星仙洞中,姜緣帶重陽尋個靜室,又帶重陽與真見相識。

待畢,姜緣賜太玄清生符與重陽,使其在讀書,待何時讀得室中藏書盡,何時教其門道。

真人回丹房之中,看守丹爐,見其真陽氣蘊養得差不多,正是有心裝藥,炮製金丹。

他將藥盒打開,依次取出四藥,再三確認,藥材斤數不曾有錯。

一旁真見說道:“大師兄,重陽師侄何去。”

姜緣說道:“重陽在藏書室讀書,我使其將諸般書籍,盡數讀畢,方講些門道與他傾聽。”

真見道:“依我看,重陽師侄,用不着多久,便將書讀盡,來尋大師兄修個門道哩。”

姜緣問道:“怎說?”

真見道:“我見那重陽師侄,與大師兄你昔時頗有相似之處。”

姜緣笑道:“聞道者,同作一人。似我並無出彩之處,我亦似師弟,師弟亦似我。”

真見道:“師兄所言甚是,聞道者,同作一人,說來,此方得了正果,一發有感自身之渺小。”

姜緣道:“天地之廣,豈是我等所能想,我等始終渺小,成道也好,正果也罷,無外使我等知天地之廣,是以收心修行。”

真見深感真人言語,再三拜禮。

姜緣笑着扶起,正要將藥盒整理,開爐煉丹,他尚未有所動,忽是心有所感,知府外有客至。

他未曾有此等神通,窺不得府外,不似那等大神通者,一眼遍觀三界,他日煉丹神通成時,或是要修習個算卜類神通方可。

姜緣道:“師弟在房中少待,府外有客,我與之一會,再歸丹房。”

真見相送,說道:“大師兄請去。”

姜緣起身離了丹房,行至府外,他將府門打開,但見孫悟空站在府外,鬼鬼祟祟,探頭探腦,真是個掏摸的慣家熟套。

姜緣走出說道:“悟空,你這是作甚?來來回回,進又不進,怎有何事不成。”

猴頭唬得將腦袋一縮,說道:“大師兄,我乃無顏見師父,故不敢進,又欲與大師兄相見,纔在府前進退兩難。”

姜緣聞說,指定猴頭,笑罵道:“你這猴兒,進來就是,元始天尊降簡,邀師父去聽講‘混元道果’,今時不在府中。”

說罷。

他將大門放開。

猴頭方纔有膽入了洞府,一別多年,再入洞府,見往日舊地,不禁心中感嘆。

姜緣將猴兒帶到瑤臺處,使其落座班中,問道:“你這猴兒,早些時日,不是方在五莊觀中見你,怎個今時不保唐僧西行,回家中來了?”

猴兒道:“大師兄,我教那老和尚趕走哩。”

姜緣問道:“他趕你作甚?”

猴兒聽言,有些惱怒,說道:“大師兄,你有所不知,我護他行至一山中,那山是個孤山,前不巴村,後不着店,那老和尚只言飢餓,怎管我該往何處尋齋飯?我若不去,他只道我懶惰,若我再不往,便要念那緊箍咒兒,我只得前往。”

姜緣笑道:“怎地,莫非你尋不到齋飯,他將你趕了?”

猴兒道:“非也,非也。大師兄,我聽其言說,往山中去尋些時果,怎料山中有個屍魔在,見老孫走了,化作一少女,引動那老和尚凡心,那老和尚是個不羞的,那般年老見一少女動了凡心,我見之便知是妖魔,將之打殺,未想那老和尚來罪我,我與之分說,他卻是不信,只聽那豬八戒讒言,我哀求一二,他方留我。那屍魔有些門道,又變成一個老婦,一個老叟,被我一一識破,怎料那老和尚不識我心,只道我打殺的是人,任是我百般言說,無有用處,再三趕我,故我便走了,行至花果山,知大師兄恩情,特來一拜。”

說罷。

猴兒深深一拜。

姜緣道:“那唐僧怎如此不智,深山少女亦敢動心,他豈不看那豬八戒何等樣貌,等閒人怎敢近身。”

猴兒道:“大師兄,正是此理哩。”

姜緣道:“那唐僧趕你,可有憑證?”

猴兒從袖中,將文書取出,雙手呈於姜緣身前,不敢失禮,說道:“有貶書一封。”

姜緣接過文書,細細一看,但見文書中多有辱意,他見之不悅,道:“這唐僧,怎地有些佛心,卻不曾清修戒律。”

猴兒偷笑道:“大師兄,你不知,那老和尚凡心未滅哩。”

姜緣道:“既是如此,那便作罷,你在山中修行,莫要外出,待日後再說。”

猴兒道:“大師兄,師父若見了我,恐趕我走。”

姜緣道:“你一心行善,有意修心,師父見了只稱贊你,趕你作甚。”

猴兒應了下來,留在府中修行。

姜緣道:“且與我同往,去探望真見。”

猴兒道:“二師兄今時如何?”

姜緣笑道:“得了正果,本事在身。”

猴兒挽掌笑道:“造化,造化。”

姜緣道:“我本以爲你這猴兒,聽了真見得正果,要與真見試弄神通,不想有些穩重。”

猴兒道:“師兄莫提,是我往日輕薄,不識真數,與師兄試弄,今番決計再不敢如此行事。”

姜緣道:“你今有如此之說,我心甚安。”

真人不再言說,往丹房走去,悟空緊隨其後。

少頃間,二人行至丹房。

悟空見了真見,驚道:“二師兄,怎是你。”

真見將扇子放下,不再架火,轉頭笑道:“悟空師弟,許久不見。你說甚怎是我?”

悟空道:“昔日在那浮屠山下的禪師,正是二師兄!二師兄變化不曾高明,我那時許久未曾見二師兄,不曾認出,今時見之,便是記起,那禪師定是二師兄。”

真見笑道:“你這悟空,我本不曾多學變化,自是不多高明。”

悟空整衣端肅,拜禮道:“那時不曾知是二師兄,多有失禮之處,但請二師兄莫要怪罪。”

真見道:“我不曾怪你,只嘆你將昔日靈猴面目盡去,留了個妖魔相。”

悟空道:“近來醒悟,不再爲惡。”

真見道:“既你不再爲惡,早晚有現本來面目時。”

三星仙洞門下三位弟子在房中談笑,歡歡喜喜,細細數來,三位弟子有數百載不曾相聚,今時相見,交情勝前。

第十二章 道常在第166章 六敗水猿大聖,百丈本相第126章 大聖歸方寸山,結識顯聖第111章 安爐設鼎,青牛易走脫第五十六章 上品火候第247章 不敢爲天下先,與九鼎緣法深厚第89章 三緘其口(求月票)第84章 袖裡乾坤(求月票)第296章 左良請幽冥,真人上天界第145章 滿天神佛拿不得,兜率宮中見真人(求月票)第88章 悟空丹道小成90.求月票第228章 重陽修行有惑第115章 金蟬貶多時,小仙正是南瞻部洲生人(求月票)第三十二章 鬥虎第183章 西聖觀,書生無情第204章 牛王鬥蛟魔【除夕快樂】第310章 牛王修行,誕辰大會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214章 對弈,老君言煉丹第三十五章 二神阻道第162章 多有不法,水猿大聖(求月票)第331章 左良顯威,佛老修行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213章 劉賀明主客,山中見老君第五十七章 習火候第139章 行者遭戰敗,聖嬰顯神威第194章 取經人終至靈山第220章 悟空言大鬧天宮,山外大蟲第五十四章 童兒採藥第149章 行者二心生,真人教徒重陽(求月票)第二章 因果了第二十八章 大音無聲,大象無形第六章 老子賜‘寶’103.第102章 大聖神通欺天,真人領旨降猴(4k)第258章 重陽入地府,寶蓮燈【求月票】第三十章 金公歸位第238章 玄帝親臨,九鼎所在第258章 重陽入地府,寶蓮燈【求月票】第三章 姜祖第244章 禳星之法,沉香一夢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116章 真人論法如來,賭賽真經第221章 封使君,人變作妖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154章 悟空二戴金箍(求月票)第三十八章 意馬歸位第232章 悟空盜神兵第115章 金蟬貶多時,小仙正是南瞻部洲生人(求月票)第二十四章 窯頭土坯第292章 武周氣數減半第十七章 心猿定性,姜緣入道第235章 九鼎之事第四十三章 木母歸正,祖師回府第272章 玄虛無影衣,真人仙相第265章 八戒上天,受杖百下第173章 一念才生動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第243章 兕大王下界,唐王終遲暮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204章 牛王鬥蛟魔【除夕快樂】第302章 真人鬥妙樂,沉香學門道第128章 八石五金,四聖試心第246章 廣心十四字輩,收徒第254章 寶蓮燈,黑龍骨爲牛王用第245章 再臨福陵山,終歸方寸山第169章 祖師暗藏玄機救悟空(求月票)第205章 二斗蛟魔王,萬物相生克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65章 萬壽山五莊觀第112章 青牛借鼎,烏精不沉兔髓不飛第291章 轉生梁州,八戒心憂第269章 玄冥老母來頭,悟空請天兵第四十一章 木母行周天第291章 轉生梁州,八戒心憂第242章 何時開府,長養青牛於下界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第84章 袖裡乾坤(求月票)第244章 禳星之法,沉香一夢第139章 行者遭戰敗,聖嬰顯神威第208章 冀州黑龍,悟空護法第六章 老子賜‘寶’第五十章 立鼎第304章 玄牝還元丹,迴歸三星府99.第98章 說甚心猿,談甚意馬(4k)第317章 撈月而亡第十章 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第二十五章 紫氣東來第248章 重陽終難成,紫微大帝第186章 真見上靈山第三十章 金公歸位第309章 惡蛟作祟,沉香下山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250章 紫微大帝意下凡,永興正道第八章 姜緣定心猿第117章 大聖悔悟,牛聖嬰第155章 行者借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