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請黃婆

姜童兒知得‘教化’方得黃婆。

若需教化,非親身所過,不得要領。

姜緣未想五人餘一的黃婆,作這般請法。

甘姆再拜再請:“請上師教我寶樑國。”

姜緣聞說,方是回神,未有應允,問道:“你寶樑國今之風貌,怎需我教。”

甘姆說道:“上師一言中的,爲智之長,寶樑國得上師教,定有益處。”

姜緣再問:“若我教寶樑國,你國王之位,定個動搖,你這般亦願?”

甘姆叩首說道:“上師能教寶樑國,此作足矣,莫說動搖,上師若要,國王給了上師又何妨。”

姜緣動容,他應承下來,會在此地停留三年,待三年後方離去。

甘姆三拜離去,喜不勝收。

姜緣望向李興實,笑道:“李興實,可願隨我在此處教化三載?”

李興實說道:“我怎個拒絕,罷了,罷了!管茶黍足,三載就三載。”

姜緣笑而不語。

……

光陰迅速,不覺三載過去。

姜緣知得需‘教化’,方教黃婆惡性盡去,有容人之能,他三載裡,於寶樑國中,教導寶樑國人,如何辨別草藥,食物,如何搭建更堅固的房屋,如何更好的取火等等。

他從未教寶樑國人,道佛二家學說,只教諸般常識,是非曲直,國人自會辨別,他於教化之中,脾裡中宮,黃婆之惡,逐漸洗盡。

待三載後,姜緣與李興實將東行去。

寶樑國千餘國人,悉數相送,不捨離別,更有甚者,滿眼墮淚。

甘姆倒身下拜,道:“上師教我國三年,大恩也!請上師留名,我寶樑國作銘記。”

姜緣拒絕,只道:“昔年長者不曾留名,我何必留,若有智者,那即是我,不必懷念。”

說罷。

他手拈玉拂塵,往東而去。

李興實持降妖杖隨行。

甘姆拜別。

臨別之際,寶樑國人裡,有三十位青年站出,想要追隨姜緣。

姜緣笑笑婉拒,只道讓其助家裡安穩,無需隨他。

三十位青年只得作罷。

又有一位少年走出,問道:“上師,我有一惑,但請上師教我。”

姜緣望去,此少年於他有很深印象,常常會問些很有趣的問題。

如他教時辰之分,少年常問,日月變化之道等。

有道是‘見障得智,見惑得思’。

他附下身子,說道:“你有何問?”

少年擡頭,說道:“上師,我幼時去得他國,見他國愚昧,遵從佛法,任由妖魔吞食,道是寂滅,今世喂虎,來世爲貴,佛,是何?”

佛,是何?

姜緣聞說,沉吟片刻,輕撫其頂,說道:“佛是你,你也是佛,佛是你們,你們都是佛。”

少年問道:“上師,我怎麼可能是佛?”

姜緣搖頭笑道:“你怎不能是佛?人人皆是佛,何時覺悟,何時你們作佛。”

他不再多說,輕拍少年天靈,往東而去。

李興實隨行。

少年站在原地,嘴裡呢喃着‘覺悟’二字,他不明白此意,但二字於他心間,深深銘記,終有一日,他將尋意。

……

話表,斜月三星洞。

祖師登壇高坐,開講大道,班中除真見,尚有二三弟子。

正個講道說經時。

祖師聲音戛然而止,他朝東方望去,笑罵道:“果是個不安分的,五人尚未齊全,方教西方聖老難堪,那靈山勝境費盡心思,教老君所作歸空,你個童兒,一番下來,教火勢作大。”

“好個覺悟!此之一言,較老君化胡爲佛,不遑多讓。”

“我料童兒,有日丹成,定教地府發難,昔年地府勾錯人,結下恩怨。未料先對靈山勝境發難。”

“罷,罷,罷!”

“走上一遭就是。”

祖師離坐,遣散班中,往洞府外去。

……

姜童兒不知他作得何事,只管往東走,他黃婆惡性除良多,然尚有大半,他需個行教化多時。

一日,東方月上,童兒行走,見身旁李興實站定原地,他不由停下。

姜緣問道:“李興實。”

李興實回神,雙目有神,指定前方一座高山,說道:“上師,我心有所感,我之緣法,或在此山。”

姜緣朝山中望去,運氣雙目,果見山中有清氣,似有真修居住,他說道:“既是如此,李興實怎不速去,你我就此分別。”

李興實聞說,喜不勝收,持定降妖杖,山上尋良師。

走個三四步,轉身跪伏,叩首七八,不再言說,朝山中去,似山中猿猴。

姜緣望李興實去,待其走遠,方往回走。

他需個行教化,回不得山,待黃婆圓滿之際,他當歸山修行,教五人齊全。

姜緣朝回頭路中張望,知得教化甚難,蓋因昔年他隨老子西出時,知此間之國,盡屬蠻夷,畏道如虎,他若教化,極難矣。

然再難他亦走過,四人歸正時,哪個不難,哪個容易,畏難而退,豈修正道也。

姜緣想罷,手拈玉拂塵遠去。

……

光陰迅速,歷夏經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不覺有二十載過。

姜緣費盡功夫,終是教導四國,學些本領,教些本事,知得衣食禮節。

此間之難,不必多言。

多國知他教化,畏之如虎,動輒刀兵加身,又有魔障阻道,教童兒吃虧多矣。

後是有木母出來,方教姜緣知得,該怎樣行教化,若一國皆不從,他自當離去,若國有民願從,他當教國王知他本事。

這般下來,方纔四國得教化。

在四國得教化後,黃婆洗盡惡性,終是圓滿。

姜童兒知得圓滿,往靈臺方寸山回,待回山請黃婆,教五人歸位。

此日間,姜緣回得靈臺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行入瑤臺,欲見祖師,卻聞祖師離洞府去,他只得入靜室,將黃婆請來。

姜童兒入靜室,將心猿意馬,金公木母俱是喚出,他教玉拂塵安置於旁,又持豫鼎護身。

此作五人歸位時,他不得大意。

黃婆若請,五人扶持元神,他丹道有望,二神再無機會貪權。

他憂心二神,故他需做個萬全準備,方教請黃婆來。

姜緣將自身調整好,歇息陣子,喚心神入定請黃婆……

第177章 廣心請玄天上帝一見第273章 玄冥老母敗逃,剔骨之仇第193章 明心見性方爲禪,冀州西部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274章 降伏玄冥老母,雍州鼎第129章 鎮元子相托,八戒色膽包天第240章 擎天虯木大聖第117章 大聖悔悟,牛聖嬰第250章 紫微大帝意下凡,永興正道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第66章 木母遮本心第二十三章 聞道者,同作一人第243章 兕大王下界,唐王終遲暮第147章 牛王聚兵馬,欲難孫大聖(求月票)第213章 劉賀明主客,山中見老君第82章 知禮(求月票)第325章 衆仙參見,天帝寬廣第129章 鎮元子相托,八戒色膽包天第294章 左良八戒相助,真人祖師對弈第330章 左良天師,心中慈悲(求月票)第297章 禮不爲重,王母誕辰第332章 牛王劫數,坦誠相見第82章 知禮(求月票)第177章 廣心請玄天上帝一見第三十九章 木母難‘說’第159章 行者過火焰山,今見真武如見我第299章 百里者半於九十,拜神亦或拜貪慾?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106章 五行山降大聖,真修行方始初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313章 不提舊事,徹查龍屬第109章 李興實即沙悟淨,隨老君上天第322章 沉香再鬥二郎神,悟空相助第230章 鐵柺李見真人第五十三章 斤兩之說第268章 玄冥老母之惡,孫悟空入地府第169章 祖師暗藏玄機救悟空(求月票)第62章 守山第129章 鎮元子相托,八戒色膽包天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113章 外丹道難,西遊將始(求月票)第四十五章 護其一程第143章 木母作祟欺元神,心猿不得金公助第275章 豬八戒心願第128章 八石五金,四聖試心第三十三章 伏妖歸山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256章 三聖母犯法,知易行難第243章 兕大王下界,唐王終遲暮第250章 紫微大帝意下凡,永興正道第88章 悟空丹道小成第63章 溫養91.第90章 悟空丹成(二合一章節)第227章 二大聖相爭,勝負難定第292章 武周氣數減半第84章 袖裡乾坤(求月票)第256章 三聖母犯法,知易行難第287章 欺人易,欺己難第159章 行者過火焰山,今見真武如見我第181章 真經有兩份,山中棋局(求月票)第五十章 立鼎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101.第100章 齊天大聖亂天,姜真人候牛王(4k)第124章 法林辯佛,啞口無言第139章 行者遭戰敗,聖嬰顯神威第161章 真人入閻浮世界第十六章 護他元神準無恙,逞兇鬥狠識欲神第67章 藥氣休漏泄,溫養周天竅第296章 左良請幽冥,真人上天界第215章 煉丹神通即爲開天闢地第194章 取經人終至靈山第63章 溫養第62章 守山第148章 真人師相,六耳獼猴將現(求月票)第202章 鬥戰勝佛見真人,悟空相助第311章 惡蛟跟腳,呂岩鬥妖第241章 取得青鼎,左良當入門下第276章 拜會二郎神,真人蕩魔揚名第124章 法林辯佛,啞口無言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133章 唐僧逐大聖,大聖歸方寸第113章 外丹道難,西遊將始(求月票)第四十四章 兵器第106章 五行山降大聖,真修行方始初第174章 如來再問真人,獅駝山三魔大敗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314章 重陽二世,再渡金星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五十二章 採藥99.第98章 說甚心猿,談甚意馬(4k)第十四章 苦海第204章 牛王鬥蛟魔【除夕快樂】第四章 來時凡骨凡胎重,入道身輕體亦輕第229章 鉛鼎初開伏虎龍第111章 安爐設鼎,青牛易走脫第257章 捉拿三聖母,重陽當轉生第293章 沉香長成,靜心之道第270章 神鼎有變,兕大王赴宴第67章 藥氣休漏泄,溫養周天竅第二十六章 函谷關關令尹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