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

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

另外一邊,鎬京,閻良。

在完成了發動機喘振故障的分析之後,常浩南總算騰出時間休息了幾個小時。

動力聯合攻關組還有一部分同志在檢查和分析那架01號原型機的受損情況,以確認故障的具體影響,以及排除尚有可能存在的其它事故原因,估計要等到明天早上。

這個活當然不需要常浩南去完成。

不過屬於他的任務也還遠沒有結束。

找出問題,畢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關鍵還是在於解決問題。

渦噴發動機的壓氣機和之前他研究的空調用風扇雖然說起來都可以歸類爲“葉輪機械”,但其中的差距跟同樣屬於“飛機”大類的飛行者一號和安225差不多。

吃過晚飯的常浩南在閻良的廠區周圍一邊散步一邊思考着後面的計劃。

由於胸前夾着八三工程的工作證,他自然可以在整片場區內自由活動,只有少數幾個建築或者房間需要額外的許可,而正常的散步顯然不可能,也不需要到那種地方去。

所以一路上常浩南的思維完全放在了關於航空發動機的事情上面。

現行的葉輪機械設計體系中一直沿用着“定常附壁流型”的傳統思想。

而壓氣機中氣流擴壓流動導致的流動分離一旦發生,就不再是上述流型所能描述的範圍。

既然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到附壁流以外的情況,那麼在非設計狀態下出現流動紊亂或者失控也就幾乎是必然現象了。

從這個角度考慮,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改變葉片設計,拉高失速裕度,延緩流動分離的發生。

尤其渦噴14是一個已有設計,如果要進行修改的話肯定還是要保留原來的設計思想。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對於彎掠葉片的研究之後,常浩南自信能很快解決這個問題,只要負責發動機製造的410廠效率能跟上,就不至於對八三工程的進度產生特別重大的影響。

但是對於馬上就要進入三代機時代的華夏空軍而言,渦噴14終究只能是一個過渡。

它無法撐起一個大國未來的天空。

常浩南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飛到了更遠的地方。

殲10和殲11,兩種三代機的目標動力都是一樣的。

渦扇10。

但是借用他重生之前網絡上比較流行的一個段子。

1996年的渦扇10到底來沒來?

——如來。

真的是如來。

這個時候距離渦扇10的立項已經過去了將近10年時間,但要說項目本身的進度麼……

基本上就是沒有進度。

或者說是薛定諤的進度。

1987年立項的渦扇10跟渦噴14幾乎是同步發展的。

在可以說沒有任何發動機設計經驗的情況下,連渦噴14這樣的二代發動機都有很明顯的拼湊借鑑痕跡,渦扇10的情況就更不用想了。

雖然沒有像渦扇6一樣被多次更改設計目標和轉移設計地點,但是總體設計方案的多次推倒重來也是免不了的。

就連借鑑原案都中途更換過。

而這功夫渦扇10應該就正好處在某一次設計方案歸零的過程中。

其實這也很正常。

前面提到過的定常附壁流型終究是有極限的,在這種理論基礎下幾乎不可能設計出高級壓比、高級負荷的壓氣機。

因爲流動分離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兩面性。 常浩南重新想起了自己更熟悉也更有經驗的飛行器設計領域。

在大概二十多年前,飛行器外形氣動分佈的設計思想就從“定常附體流型”跨越到了“定常/脫體渦混合流型”。

也就是從“抑制流動分離”變成了“利用流動分離”——

有意造成飛行器的大迎角脫體流態,利用流動分離產生的集中渦得到附加渦升力,從而不僅大大提高了機翼的升力,也大大擴展了機翼的迎角範圍,使飛機性能出現了一次飛躍。

反映到產品上就是戰鬥機從二代機進化到三代機的那個階段。

“能不能把這種思想引入到壓氣機氣動設計裡面?”

這個念頭幾乎毫無徵兆地跳到了常浩南的腦海中。

當然,這很困難。

因爲需要充分認識葉柵內部流動,特別是分離流動的規律。

科學研究所走的一條普遍道路就是從複雜到簡單,再從簡單到複雜。

首先將具體的自然現象抽象爲一個較簡單的模型,進行研究之後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然後逐步取消所作的假設,在基本認識的基礎上修改和擴充,直至最後得出對複雜的具體現象的全面瞭解。

典型例子是從牛頓經典力學和麥克斯韋經典電磁學,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而如今在附面層流動這個方面,恰好是剛剛完成“從複雜到簡單”的階段。

數值模擬的話,大概只能做到二維定常計算,距離準三維甚至還有些距離。

想到這些浩如煙海的知識,常浩南的大腦隱隱有些發脹。

他重生前並不是什麼逆天大牛,很多東西也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上面說的這些,還僅僅是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設計這一個領域的問題而已。

此外還有燃燒室、渦輪、風扇、軸承、尾噴口……

而設計完成之後還要落實到製造。

……

系統的能力毫無疑問是強大的,但也存在兩個限制,一是積分需求,二是需要自己首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完成基本的思路框架構建之後才能形成項目。

雖然在重生之初,常浩南就已經意識到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

但他終究還是低估了壓力到來的速度。

“呼——”

常浩南長長呼出一口濁氣。

“還是得有團隊,而且必須得是以我爲主的團隊。”

除了要把自己研究出的新模型新理論推廣出去這個“輸出”過程之外,他還需要一個“輸入”過程。

也就是讓別人負責構建基本的思路框架,或者至少向他提供充足的理論知識。

打開系統面板,看着那只有1級的工程經驗,常浩南自嘲般地搖了搖頭。

重生之前只帶過算上自己不超過4個人的小項目。

重生之後到目前爲止也只帶過林示寬他們那幾個人。

有進步,但是還不夠。

想到這裡,他停住腳步,準備往回走。

眼前這個改進渦噴14的工作,似乎就是個不錯的機會。

(本章完)

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478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1352章 機動彈道269.第269章 驅虎吞狼,安70和伊爾76317.第317章 巧合第716章 挖牆腳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1328章 來自海軍的反饋第941章 和空氣鬥智鬥勇第497章 無需修改,直接發表!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414章 走馬上任的常總設計師第550章 回擊挑釁!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981章 這可是我們起家的技術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第974章 要一起過年麼?第1152章 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第1461章 蔣幹盜書第811章 華夏行,我也行嗎?第487章 欲擒故縱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1273章 我,華夏,打錢!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1223章 相愛相殺的歐洲人第38章 學年結束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360.第360章 一不小心盤活了華夏的超算產業第576章 世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第150章 救火,機翼結冰!第734章 搞到名額了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384章 忙裡偷閒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962章 最受刺激的一集第914章 韓國人要偷技術?第1175章 正向爆轟驅動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753章 航母專家第1426章 各自打算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778章 幫法國人造陣風?368.第368章 爲支線客機徹底掃清障礙!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1472章 告密者?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195章 國際倒爺372.第372章 堪比戰術導彈的遠程火箭炮!第682章 搶了日本人的生意第1265章 替NASA宣佈計劃失敗第1247章 反衛星直播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132章 上新聞了?第988章 棋逢對手第719章 上閱兵!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1468章 價值10萬科研點數的靈光一閃第727章 真就買不如租了?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453章 絕對震懾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1366章 “640工程”往事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1151章 陽謀對陽謀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270.第270章 被動雷達探測第638章 電子偵察第457章 汽車行業,要洗牌了第505章 模鍛壓機,項目重啓!214.第214章 華夏飛機,走向世界!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805章 另一種方案的殲10第1458章 良性循環365.第365章 從夢想公司手裡搶資源!第1299章 沾沾常院士的喜氣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