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

就在黃歇心事重重的進入城池之中的時候,在這座城池原本魯國的王宮之中,趙丹正在和一批客人進行會面。

魯國的特質是什麼呢?毫無疑問,魯國的特質當然就是傳統。

魯國的建國者周公旦一手製定了周朝的禮節,是周禮的奠基人和倡導者。

有了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魯國自從建立以來,就一直是對周禮貫徹得最爲堅決的國家。

當然了,隨着時代的不停變遷,魯國理所當然的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但是唯一不變的有兩點,第一點是魯國到現在仍舊是最講究周禮的國家,另外一點則是魯國人的特點——嚴肅,傳統,古板。

除了這點之外,魯國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也是非常有名的,那就是儒家的開創者孔夫子也是一個魯國人。

也正是因爲受到了魯國這種風氣的影響,所以孔夫子一直都主張“爲政以德”,講究的是周公周禮的那一套,簡單的說就是希望用周公的那一套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

這也是爲何孔子當年周遊列國,但卻並沒有在諸國得到重用的原因,國君們雖然敬重他的學識,但是卻對他提出來的思想理論不以爲然。

這年頭大家打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夠生存下來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事情了。

沒看到諸國都在爲了變得更加強大而不擇手段嗎?這時候誰會去在意什麼道德禮教呢,先活下來再說吧。

遵守道德禮教的魯國,現在已經成爲了歷史的塵埃,這就足夠說明很多東西了。

當歷史的大潮滾滾來襲的時候,如果不能夠順應這股浪潮,那就只能夠向魯國一樣被拍死在沙灘上。

此時此刻,趙丹正在接見的就是這麼一羣註定要被拍死在沙灘之上的傢伙。

老傢伙。

這羣頭戴儒冠身着儒袍的老傢伙不是別人,正是魯國之中儒家、也就是他工廠所說的“魯儒”的領袖人物。

由於孔子出生於魯國,孔子的後人也居住在此,所以一直以來魯儒都認爲自己纔是儒家最正統的代言人。

正是由於心中的這些驕傲,魯儒們對於由孟子所倡導的齊國稷下學宮那是不屑一顧的,對於趙國由荀況所領導的華夏學宮,其實也並沒有太放在眼裡。

在他們看來,孔子那就是聖人,聖人的話是不能夠有任何更改的。

無論是孟子也好荀子也罷,這些在外人看來對儒家學說起到了促進發展作用的儒家學者,在魯儒的心中其實評價都是很低的。

既然如此,那麼這些魯儒今天來找趙丹干什麼來了呢?

只見一名老儒者站了起來,對着趙丹躬身行了一禮,說道:“大王如今既然身爲天下諸侯之長,理當如當年齊桓公一般尊王攘夷,恢復當年禮制,令聖人道德廣佈於天下才是。”

這老儒者一開口,其他的老者也是紛紛贊同,你一句三皇五帝,我一聲賢王故業,總之就是把趙丹吵得頭昏腦漲,頭痛不已。

對於這位老儒者的言論,趙丹選擇微笑不語,但是心中卻已經是有些想要罵孃的感覺。

看來今天同意這些傢伙的請見,簡直就特麼是一個錯誤啊!

趙丹本以爲,這些傢伙既然自命爲孔子嫡系,唯一正統,那腦子裡總得有些乾貨的吧?

但現在這一羣嘰嘰喳喳滿腦子都想要回覆文王聖人舊制的傢伙,這就讓趙丹比較的蛋疼了。

周朝建立到現在都八百年的時間了,八百年前周公旦建立的制度在當時或許是先進的,但是在八百年後的現在顯然就跟不上時代了。

這就好像是在現代社會用南宋時期的制度去治理一樣,不是扯淡麼?

看着自己面前聒噪不休的那位白髮蒼蒼的孔子後裔,趙丹就覺得自己是一個頭兩個大。

好不容易等到這些老人的口水轟炸有了一點點暫停的空隙,趙丹連忙咳嗽一聲,道:“諸位大儒,寡人覺得吧,這周公之禮距離當今似乎是有些久遠了,是不是應當那個……與時俱進一些呢?”

趙丹話音一落,在場的諸位魯儒便紛紛露出了痛心疾首的表情,道:“大王此言,何其愚也!須知聖王之澤,可澤被千秋萬世,如今不過百世之秋,如何不可行?大王如今乃是天下霸主,正當行此聖人之道,方纔能夠成就不世偉業也!”

又一番讓趙丹不勝其煩的口水轟炸開始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爲在場的都是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趙丹都想要下令直接趕人了。

但好在這些魯儒的領袖們畢竟都是老人了,一個個年老體衰的也說不了多久,又過了大約一個多時辰,噴在趙丹臉上的口水也慢慢的開始變少。

趙丹見機會難得,立刻咳嗽一聲,正色道:“今日聽諸位長者講解聖王舊制,實在是令寡人眼界大開,想必諸位長者也應當知道寡人如今在邯鄲之中建有一座華夏學宮,不如便請諸位長者移步華夏學宮宣講,以令天下人知曉這聖王之恩澤如何?”

“這……”趙丹一開口,幾名魯儒領袖就是面面相覷,一時間都顯得有些猶豫。

魯儒雖然古板,但並不代表着他們都是傻子,沒見到這幾名魯儒領袖雖然張口閉口恢復聖王舊禮制,但是卻從來沒有勸說過趙丹重新建立周天子的威嚴麼?

如果依照孔子的理論,重建周天子的威嚴纔是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諸侯不願意買孔子賬的原因。天子的威嚴重建了,那我這個諸侯幹嘛去,在一邊涼快麼?

話說回來,當趙丹邀請他們前往華夏學宮的時候,這些魯儒的領袖們就不太樂意了。

這年頭,知識可是非常寶貴的東西,一個擁有豐富知識的人想要位極人臣或許還有一定難度,但是想要弄個官當那簡直比吃飯還要簡單。

毫不客氣的說,任何一個明清時期的秀才到了這個時代都能夠隨便弄個官噹噹,甚至混個縣令都不在話下。

當然了,當得好當不好是一回事,但是這當官的資格是肯定穩穩當當、毫無爭議的。

這就是知識的寶貴性。

正是因爲知識是如此的寶貴,所以對於知識的傳授也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刻板傳統的魯儒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讓他們去華夏學宮宣講學說,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這些知識進獻給君王,那沒問題。可要告訴你們這些底層的下等人,那就沒有必要了。

而且吧,荀況現在又是華夏學宮的大祭酒,如果這些魯儒學者們去了華夏學宮,那豈不是要屈居荀況之下?這也是一個讓他們心中不情願的原因。

趙丹看着面前這幾個魯儒期期艾艾的模樣,心中略微一想便立刻明白了這裡面的由來,當下便笑道:“說起來也是寡人唐突了,這等大事,自然還當請各位老先生回去多多商量一番纔是,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在非常客氣的送走了幾名老先生之後,重新落座的趙丹嘿了一聲,伸出手指用力的敲了幾下面前的桌案,顯然心情有些不太美麗。

趙丹之所以邀請這些魯儒進駐華夏學宮,一方面是出於在華夏學宮之中多一門流派,另外一方面也有着想要在華夏學宮儒家之中摻沙子的想法,畢竟魯儒和荀況一脈不對付那是衆所周知的。

但從現在來看的話,這些所謂的孔子正統繼承人,顯然根本就沒有繼承到孔老先生的精髓啊。

別的不說,有教無類這麼一個閃耀千古的大優點沒有學到,滿腦袋都是食古不化故步自封,這樣的學說怎麼能夠進步?

而且說實話,趙丹的心中其實都已經做好了盤算,等到未來趙國一統天下之後,那些加入華夏學宮的諸子百家不用多說,自然都是能夠得以留存乃至發揚光大的。

但是像其他什麼在山疙瘩自己搞東搞西的隱士山門,或者不願意服從趙國加入華夏學宮的流派,那就只能被歷史的滾滾車輪碾過了。

趙丹沉思半晌,有些無語的搖了搖頭:“算了,都已經給了機會了,如果還是不識擡舉的話,那寡人也沒有辦法。”

趙丹並不知道的是,在未來,這個放魯儒一馬的決定,其實還會給他和趙國帶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八十章 馮亭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廉頗的困境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藥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九百五十八章 呂不韋的“妙計”第六百五十章 區別對待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六百八十四章 讓人放心的韓王然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七十三章 秦王稷的怒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斬,斬,斬,斬!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八百六十六章 李夫人獻藥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六百零七章 惱火的趙括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五章 外交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巡視軍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國來使第六百六十一章 入宮求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一百二十三章 監察衛,多此一舉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十九章 蘇代使齊 2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五百一十六章 讓趙丹震驚無比的提議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五百七十八章 趙括的奇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第一百八十三章 雖有廉頗樂乘龐煖,但寡人的心中還是李牧最重要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五百四十八章 趙丹聽到的兩個“驚喜”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氣急攻心的後勝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醫院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非成王敗寇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利和板子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臣等參見皇帝陛下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四百四十九章 鳴金,收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如何抗趙?蔡澤有自己的主張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一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四百六十章 呂不韋帶來的驚喜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爲何是野王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八百三十一章 靳黈的建議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六章 微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七百零五章 苦盡甘來?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李牧果然只是個武人而已!第七百九十六章 詭異的上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龐煖的奇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七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