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周送來的枕頭

在調張亮回來的時候,皇帝就有動土爲李淵修新宮殿的打算了,可魏徵等言官就是勞民傷財爲由不同意,即使皇帝花的是自己的錢,搞得李世民接連幾天都議事的時候都沒有好臉子。

就在這時,新任監察御史馬周給皇帝上了一個奏本,徹底解決的皇帝的憂愁的難題。倒不是馬周有意拍皇帝馬屁,既然花的的內府的錢,還是爲了盡孝,再難爲君父,是不是有些過份了。

是以在翌日的大朝會上,皇帝讓岑文本將此本示於衆臣,徹底堵住他們的嘴,搞得老魏徵恨不得上去和馬周掐一架。

其奏曰:微臣每讀經史,見前賢忠孝之事,臣雖小人,竊希大道,未嚐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臣以不天,早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

顧來事之可爲者,唯忠義而已。是以徒步二千裡而自歸於陛下,陛下不以臣愚瞽,過垂齒錄。竊自顧瞻,無階答謝,輒以微軀丹款,惟陛下所擇。

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門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爲卑小。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反在城外。

雖太上皇遊心道素,志在清儉,陛下重違慈旨,愛惜人力,而蕃夷朝見,及四方觀聽,有不足者。

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觀,務從高顯,以稱萬國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

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裡,鑾輿動軔,嚴蹕經旬日,非可以旦暮至也。

儻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爲避暑,然則太上皇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溫清之道,臣竊未安。

然敕書既出,業已成就,願示速反之期,以開衆惑。臣又見詔書,令宗室功臣悉就蕃國,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無或黜免。

臣竊惟陛下封植之者,誠愛之重之,欲其繼嗣承守而與國無疆也。臣以爲必如詔旨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貴之,何必使代官也。何則?

以堯舜之父,猶有朱均之子,儻在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則兆庶被其殃,而家國蒙其患。正欲絕之也,則子文之治猶在;正欲存之也。

則欒黶之惡已彰。與其毒害於見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於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

臣謂宜賦以茅土,疇其戶邑,必有才行,隨器方授。則雖其翰翮非強,亦可以獲免尤累。昔漢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終全其代者,良得其術也。

願陛下深思其宜,使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也。臣又聞聖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爲本,故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又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亦云:吾不與祭,如不祭,是聖人之重祭祀也如此。

伏惟陛下踐祚以來,宗廟之享,未曾親事。伏緣聖情,獨以鑾輿一出,勞費必多,所以忍其孝思,以便百姓,遂使一代之史,不書皇帝入廟之事,將何以貽厥孫謨,垂則來葉?

臣知大孝誠不在俎豆之間,然則聖人之訓人,固有屈已以從時,特願聖恩,顧省愚款。臣又聞致化之道,在於求賢審官。

爲政之基,必自揚清激濁,故孔子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舉之爲重也。

臣伏見王長通白明達,本自樂工,輿早雜類,韋槃提斛斯正,則更無他材,獨解調馬,縱使術逾儕輩,能有可取,止賜金帛以富其家,豈宜列預士流,超受高爵?

遂使朝會之位,萬國來庭,騶子倡人,鳴玉曳組,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竊恥之。然成命既往,縱不可追,謂宜不使在朝班預於仕伍也。......

稍時,李世民坐在龍椅掃視了一眼殿下的羣臣,隨即沉聲說道:“聽聽,什麼是良言,什麼是忠言。朕修宮殿是給自己享樂提供方便嗎?孝是立國之本,如果朕連自己的父皇都不孝順,那還怎麼統御這萬乘之邦。諸卿都是人子、人父,難道還不能體諒朕的心情嗎?”

李世民的臉上雖然表現的十分誠懇,但在這心裡可是早就罵開了。特麼的,這是什麼世道啊,老子花自己的錢兒還得要經過你們允許,還有王法嗎?動不動就以勞民傷財爲由,這大唐的皇帝是老子,還是你們啊。

再說,承乾大興土木的時候,你們都幹嘛去了,現在整個鄠縣都快被他扒光了,怎麼不見你們拿着本子去找他呢。難道兒子敢殺人,老子這個當爹就不管了,這不是笑話嘛。

“陛下,這修築新宮不是不可以,陛下欲以孝道教化天下,爲我等人臣做個榜樣,這是個好事情。但魏相的擔心也是有道理,今年朝廷爲了西征和賑災已經徵過三次勞役了,雖然朝廷免了一些農稅,百姓的負擔仍然很沉重。

而且這新宮不是一年或者兩年能修完的,如果陛下能給予服勞役的百姓一些補貼,臣相信這就不是什麼問題。”

長孫無忌這完全是學那李承乾搬遷鄠縣那套,拿出點錢來,既能堵住言官們的嘴,還能讓百姓不至於生出怨恨來,何樂而不爲呢。再說據他所知皇帝那座小金庫這些可是存了不少的錢,花點小錢就當破財免災了。

對於長孫無忌的偷換概念,氣的在班中的魏徵不停的大喘氣,用來平復他快要壓制不住的怒火。

長孫無忌的話音剛落,房玄齡就站了出來,拱手言道:“陛下,正如輔機所說那樣,如此便能安撫民怨,讓他們主動參加此次宮殿的修築。

只要工期不耽誤農時,同時朝廷再注意少徵用些勞役,臣以爲還是沒有什麼問題。”

待二人說完之後,李世民不等羣臣反應,便開口說道:“輔機和玄齡說的在理,朕不能只顧自己盡孝而苦了那些小民百姓,就輔機說的辦。回頭工部拿出個方案出來,朕再和你們幾個重臣議一下。”

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臭顯擺的李世民第四百四十九章 承慶殿外的棋局第五百八十六章 掉井裡就撈出來嘛!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陽第六百七十章 我特麼是你親叔叔啊第六百六十三章 錢太多了,膨脹了?第三百零四章 永平坊見聞第七百八十一章 傅奕的“故事”!第九百八十五章晉王府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屁話到底是誰說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六百三十章 哎呀,坐不住了?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賬!第六百一十八章 因禍得福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鮮出爐的城門官第五百八十九章 哎喲,你這個小東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2)第九百一十五章 來自高原的問候!第八百四十九章 硬氣縣令賀欽!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二百零六章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1)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襲鳴海第七十二章 岷州之戰(6)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徵的棒子和大棗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虧是福第八百六十四章 呦呵,綁了個爹回來?(一)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過年了,分點啥呢?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五百二十八章 這是新年的第一場風化案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四十章 岑文本的警告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第五百章 你到底是誰家的丫頭?第八百六十八章 宣政殿外的戲劇!第七百九十五章 我滴乖乖!第五百三十九章 瘋狂的太監第七十七章 慶功宴上的風波(1)第一百四十九章 血洗公主府第六百零九章 帝幸鄠縣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搶親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九百二十七章 你是個發明家嘛!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三百五十二章 還是沒有趕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鬼哭狼嚎的刑部大牢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七百九十三章 長孫家也有蠢貨!第九百四十三章 你看,出事了吧!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眥必報的李承乾第三百八十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二百六十章 你只有當狗的資格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唐運動會(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慘的世家子弟第二百九十二章 坑人絕不含糊的李麗質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第四百九十二章 擼胳膊、挽袖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五十八章 去告訴那禿驢,本宮在這等着他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七十一章 岷州之戰(5)第二百五十二章 看你是不是東方朔一樣的弄臣?第五百一十五章 時不時就有驚人之舉的皇帝第六百二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輩子,誰也看不上他啊!第九百一十六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就是個壞種啊第九百四十三章 你看,出事了吧!第五百六十八章 祿東讚的香餌兒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八百九十章 沒想得那麼簡單!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對,全都不對!第七百九十七章 滾出去,開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八百零九章 啥玩意,鬧鬼!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七十六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五百九十六章 遂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