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

因爲太子出閣讀書尚未開始,因此高務實也還沒有正式“上班”,在翰林院領了“太子課程表”之後便回去了,今天下午他要和韋希旻最後敲定在京城買、租店鋪的事,同時還有在城外永定河邊設立一個轉運貨棧等事情。他也不知道爲何別人穿越做生意那麼容易,而他明明已經運氣極佳了,事情推進也算順利,可是複雜程度卻並不能稍減。

高務實自覺自己的手頭的事情很多,其實對比高拱來說,就真的是小兒科了。

高拱自年前起復以來,便以極大的工作熱情投入到自己的理想當中。如整頓吏治、整頓財政、推廣新稅法、革新官員考成之法、關注月港開海、整頓軍務……各方各面,紛雜程度豈是高務實手頭那點事情可以比擬?

今日高拱與張居正二人均不執筆,但他們兩人作爲盟友,仍然經常互相走動,譬如今日便同在內閣商議兩件要事。其一是內閣今日覽報,貴州水西出了點麻煩,如果處置不當可能會鬧出兵禍,高拱和張居正剛剛自導自演了將劉顯移鎮貴州之事,但劉顯都還沒來得及上任,如果這時候貴州爆發兵事,恐怕問題不小。

其二是,高拱要與張居正商議一下,北地邊境局面如何進一步改善——換句話說就是商議一下北疆軍務的重心。

貴州水西一直是個經常出事的地方,今年也不例外。

年初,水西發生一起土官仇殺事件:貴州宣慰使安國亨仇殺已故宣慰使安萬銓之子安信,引起安信之兄安智的報復,並向貴州巡撫王諍誣告其謀反。

王諍信以爲真,遂以安大朝爲帥,進剿安國亨。結果官軍大敗,安大朝被革職,王諍回籍聽調,而安國亨也擁兵自衛,造成對抗局面。

此時高拱、張居正二人奉茶閒坐,高拱道:“貴州之地,兵寡而民貧,原本大事當少,遇事需鎮之以靜,謀定而後動。如今被王錚這麼一弄,朝廷頗失顏面,我知今日消息傳出,朝中必然有人要高呼出兵平叛云云,但此事……我看其中還有蹊蹺。”

張居正點了點頭,說得更直白:“中玄公所言極是,我看水西這事兒,原本根本就沒朝廷多大關係,不過土司內亂,互相仇殺罷了,這種事在西南幾乎斯通見慣,朝廷好端端的仲裁人不當,早早跳下場去親自捉刀,豈不是呆頭鵝的做法?”

他恨恨地道:“王錚這蠢材,明明只要表明朝廷必依法處置的態度,一邊派人詳細調查,一邊上疏請旨定奪即可,偏偏莫名其妙的輕信一家之言,搞出這麼大的麻煩,着實該死。”

高拱沉吟道:“王錚現在已經軟禁起來了,據朱都督表示正在進行調查,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他可能收了賄賂。”

“那就該殺。”張居正怒道:“我等眼下籌備北邊之事,正要集中全力,而他這件事,事關西南安靖,後方穩定,不殺何以服衆?”

高拱點了點頭,沒在這個問題上多糾纏,只道:“新任巡撫,我的意思是,讓阮文中去。”

張居正對貴州巡撫的安排沒什麼興趣,點頭表示認可,但補充了一句:“劉顯到任前,要叮囑阮文中切不可擅自開戰。”

高拱笑了笑:“那是自然。而且,即便劉顯到了,一時之間也不可能開戰,我的意思是西南這件事,朝廷必須公允持正,能不打仗絕不要去打,那是下下之策。”

張居正點了點頭,把話題一轉:“打仗的事情,現在還是集中在北邊……若視宣大、薊遼爲京師左右兩翼,如今的局面,必有一翼須得發力,震懾北虜。”

高拱心中一動,暗道:果然,張太嶽在意的還是這件事。只是,這件事可不是表面上這麼簡單吶。

大明自土木之變走上戰略防禦以後,南倭北寇的禍患蔓延不絕,爲此,明廷和邊境百姓付出了慘重代價,而且長期以來的種種努力收效不大。

至嘉靖朝,這種狀況愈演愈烈,“庚午之變”的發生乃至於隆慶元年“汾石之禍”的發生,使朝廷不得不對北部邊防做出一些調整和整頓。

自嘉靖後期至隆慶時期,楊一清、王瓊、翁萬達、戚繼光、王崇古、馬芳、李成樑、方逢時等一批軍事將才被起用或升遷,他們爲加強邊防做出了有益的貢獻。譚綸被調爲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事物,在他的提議下明廷用了兩年半時間,於隆慶四年春築成空心敵臺。

隆慶元年十一月辛酉,徐階等“廷議防虜”,經過討論,形成“御虜十三事”,包括責實效、定責任、明戰守等,雖然當時這些話都是套話,但經過高拱與張居正的直接關照,邊政還是出現了一些新的氣象。

隆慶二年八月,張居正上《六事疏》,其一就是“飭武備”,而且也付諸實施。隆慶三年九月,穆宗“大閱將士於京營教場”。參加大閱的精銳士兵有十二萬,這對改變長期以來士兵遇戰“皆流涕不敢前,諸將領亦相顧變色”的恐懼心理的改善意義重大。

這次大閱,是張居正所推動的,高拱當時不在朝廷,但對此很是滿意。大閱標誌着朝廷軍事積弱局面開始扭轉,在處理北部韃靼問題上逐漸取得了主動權。另如徵銀招募來補足軍隊數量等改革的進行,張居正也一直盡力在辦。

其實也正是因爲張居正不比徐階、李春芳這些甘草宰相,他能做事,所以高拱明知道兩人已經開始有些齟齬,卻仍然一直維持盟友狀態。

高拱自己在這些方面當然也有自己的考慮,他在隆慶三年底復出,隆慶四年初便上《議處本病及邊方督撫兵備之臣以裨安攘大計疏》,並接連上《推補兵部右侍郎並分佈事宜疏》、《虜情緊急議處當事大臣疏》、《議處本兵司屬以仰裨邊務疏》、《議處邊方有司以固疆圉疏》、《議處各省兵備疏》等書,並得到隆慶帝一一批覆。

高拱迅速展開了軍事體制的改革和軍備整頓,包括兵部人員設置調整、軍備人才儲備制度、體恤邊官的休假和內遷制度、軍備官員特遷制度、久任之法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或申嚴,裁汰庸弱將領、選賢任能,等等。這些舉措使明朝軍備狀況大大改善。

到了這個時候,大明“內功”略見成效,就必須找個機會來展示一下,以震懾俺答。

但問題是:直接從宣大出兵與俺答對剛,還是從薊遼着手,打擊土蠻來震懾俺答呢?

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85章 議定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87章 “生意”第117章 意外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212章 誤解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130章 立威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15章 切蛋糕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47章 有詔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90章 降服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225章 三策(中)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90章 去遼陽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235章 臨別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143章 致謝?第064章 聯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