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

張居正是早就知道高拱對北疆局勢費了很多心力的,從大的原則上來說,他跟高拱的想法頗爲一致,都想要改變多年來大明一直被動挨打的糟糕局面。對於高拱的思路,他也有所瞭解,並且十分認可。

高拱的思路,後世有一位物流大師提到過,但是被噴得很慘——攘外必先安內。

然而實際上,這個思路本身並沒有問題。至於物流大師當年吃的苦果,原因在於外患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當頭,自己沒有安內的能力卻楞要堅持先安內,結果當然就只能使御外不成,安內也沒戲,平白惹了一身騷。

但高拱此刻面對的局面與物流大師當年顯然不同。

從內部來說,由於擁有隆慶帝近乎毫無保留的信任,高拱有能力、有權威壓服內部的雜音,強行推動各方各面的改革,從而加強大明的實力,形成“打鐵還得自身硬”的局面,這一點已經說了很多,此處不再贅述。

但從外部來看,就值得一提了。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蒙古人自己早就已經事實上分裂了。此時的蒙古,別說沒有滅亡大明的實力,甚至連這樣的心思都早已不復存在。他們頻繁入侵的原因,說到底很簡單,就是不搶掠一些物資根本沒法活下去。

這種情況是怎麼產生的呢?尤其是在左翼蒙古南遷之後,這種分裂越發明顯。以至於眼下,連大明這種遲鈍帝國都已經感到蒙古分裂之勢已成定局,以高拱、張居正等爲代表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蒙古人連自己內部都搞不定,怎麼有心思、有力量鯨吞擁有“億兆子民,百萬天兵”的煌煌大明?

因此,纔有了高拱邀張居正一道,重新分析和規劃對蒙古的戰略這一出。

事實上,蒙古的分裂過程和眼下的真實局面,無論是對於此刻高拱、張居正等掌權閣老們的定策,還是對於將來高務實打算對蒙古進行“經濟滲透,政治處理”的戰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很值得一說。

這件事如果追述太遠,未免麻煩,但至少也要從達延汗時代說起。

當是時,伴隨着瓦剌部的解體衰落,韃靼系的土默特部在達延汗的帶領下逐漸崛起,而在達延汗崛起並稱霸草原的過程中,有一個叫做察哈爾部的部落,也爲這位黃金家族的汗王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因此,察哈爾部在達延汗統治時代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但是由於達延汗將察哈爾部分開分封給了自己十一子中的其中幾個,造成之後察哈爾部不可避免的要捲入土默特汗庭的權力爭鬥當中。

到了卜赤汗時期,察哈爾部又迎來了一次重要的大分封。在這一次分封中,察哈爾部所屬部衆再一次擴充。但是,左翼蒙古察哈爾部雖然成爲了土默特汗庭重要的支柱,在獲得極大的擴充的同時,卻也是遭到了右翼蒙古的仇視。

尤其是在卜赤汗時期,卜赤汗作爲左翼蒙古一系,依靠着察哈爾部的力量,成功奪得汗位,並因此不斷打壓右翼,將右翼蒙古極大的削弱,使得他們只能屈從於卜赤汗爲首的左翼蒙古黃金家族一系。

但是很顯然,右翼蒙古不會這樣安於現狀。爲了能夠更好的震懾右翼蒙古,同時保持對大明朝的軍事壓力,在卜赤汗時代,察哈爾部進行了第一次南遷,抵達大明宣府、大同兩鎮邊外。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之後爆發的兀良罕叛亂,察哈爾部不得不離開漠南地區,再一次回到漠北鎮守,雖然之後卜赤汗增加了察哈爾部的部衆,但是察哈爾部的北歸,卻也直接使得右翼蒙古的軍事壓力大爲減輕,同時因爲卜赤汗在分封的失誤,使得右翼蒙古重新做大。

伴隨着察哈爾北遷的同時,在俺答的帶領下,右翼蒙古一方面表示繼續追隨左翼卜赤汗,一方面又同時悄然開始向南拓展,他們繞過大明陝甘地區,在青海地區開闢了新的土默特部牧場。同時,頗有遠見的俺答汗積極接納逃亡漢人,組織他們在土默川開拓耕地,修建城鎮。

當卜赤汗終於完成了漠北平定兀良罕叛亂之後,他本想要整合右翼蒙古,以此來穩固自己的權力,但是此時的右翼蒙古顯然已經有了推翻這位左翼汗王的力量。

此時的俺答汗,已經控制了整個右翼蒙古諸臺吉。而更嚴重的是,伴隨着察哈爾部由於戰事需要所進行的北遷,使得原本屬於察哈爾部的牧場,早已被右翼蒙古迅速侵佔,而在卜赤汗病逝漠北的時候,實際上左右翼蒙古已經徹底分裂。

對於之後繼位的達賚遜汗,俺答乾脆直截了當的撕破了之前的僞裝,他毫不客氣地向這位年輕的汗王索要右翼蒙古的汗位。而達賚遜汗自身也清楚,多年的征戰,實際上已經嚴重的消耗了察哈爾部的力量,此時再與俺答硬剛正面,顯然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此達賚遜汗並沒有直愣愣的帶領察哈爾部回到原來的牧場,而是盤縮在漠北。

可是,對於龐大的察哈爾部來說,漠北的環境顯然過於苛刻,一直呆在漠北只會越來越弱。無可奈何之下,達賚遜汗最終率領大部分察哈爾部成員南遷。他不知道,這一次左翼蒙古的南遷,在原本的歷史上,最終改變了整個東北亞乃至世界的歷史。

達賚遜汗從嘉靖二十九年開始着手準備向南遷徙的事宜,但是如此巨大的動向,其存在的風險,自然是不言而喻,因此達賚遜汗將龐大的察哈爾部分割,留下了相當一部分繼續駐守在漠北,這一支察哈爾部最後便演化爲後來的喀爾喀蒙古,以及後世俄羅斯境內的卡爾梅克人。

這一次,達賚遜汗的目的,並不是帶領察哈爾部返回宣府大同以北的牧場故地,因爲那裡幾乎已經成爲右翼蒙古的統治中心,不可能任由他們佔據。他將目標放在了大明薊鎮和遼東以北的牧場,但這一地區肥沃的牧場,其實也早已有主:生活在這裡的,是作爲大明藩籬和附庸的蒙古“朵顏三衛”——熟知明史的讀者諸君想必都很瞭解,就不贅述了。

這樣一來,左翼蒙古的這次大舉南遷,也就成了達賚遜汗對於朵顏三衛的征服戰爭。相對於龐大的察哈爾部,朵顏三衛的力量顯然根本不足以抗衡。因此到了嘉靖三十年,朵顏三衛不得不降伏於達賚遜汗。

不過,礙於大明的軍事威懾,達賚遜汗並沒有將朵顏三衛一舉吞併,而是留下了少量牧場,供已經損失慘重的朵顏三衛餘部使用。而朵顏三衛的大部分,則在其首領的帶領下,離開了明朝的庇護,選擇投靠俺答汗統治的土默特蒙古,並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55章 缺朝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277章 逆轉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00章 忽悠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18章 鎮暹羅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268章 揭謎(下)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9章 複雜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