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

隆慶四年四月初七,高務實與戚繼光會晤於開平西門城樓。

時人聞之,只當是一心向儒將靠攏的戚繼光按照往常習慣,拜訪來到開平遊歷的京城新貴、有着“小翰林”戲稱的高務實高侍讀,除了哂然一笑,別無餘話。惟獨張居正得知消息後,曾蹙眉沉思片刻,但也未曾當做一件大事看待。

然而,後世之人卻對這次會晤頗爲關注,衆多學者紛紛發表各類著述,對此次會晤做出了衆多猜測和推論。那時的史學界主流觀點是,高戚密會一定談及了包括後來明軍的多項根本性改革以及明軍軍事裝備發展更新的許多問題。

其實這個猜測大致沒錯,這一次高務實與戚繼光的歷史性會晤,雖然兩個當事人事後均未對此作出解釋或者說明,但的的確確是達成了一些心照不宣的約定,勉強也算是一份密約了吧。

但是,相對於多年之後才真正發揮作用的軍事制度改革而言,高戚密會還有一些對於當前或者近期就頗有作用的交流,特別是對於一些火器的發展,高務實都對戚繼光進行了一些思維引導。而戚繼光則以天才軍事家的敏銳性,認可了其中絕大部分構想,只是對於高務實表現自己將來將會建立工廠來提供這其中一些武器表露了一些將信將疑的態度——因爲大明的軍工製造,尤其是火器的製造,理論上是由朝廷壟斷,而不許私人涉及的。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高務實表示他會自己想辦法,頂多將來需要戚繼光領銜上疏一道,對此表示聲援即可,具體操辦無須戚繼光擔心。話已至此,戚繼光不好多說,只能表示同意。

高務實與戚繼光談及的武器裝備基本集中在火器之上,對於冷兵器乃至於盔甲之類,幾乎沒有提及。而對於火器的交流,又集中在三個大的方面。

兩人首先談及的不是槍,也不是炮,而是炸彈類武器。炸彈類武器,他們也談了三類,分別是地雷類、水雷類和手雷類。

其實此時的大明,在炸彈類武器上的研發和應用水平上,都可以說遠超西方國家。

譬如採用了機械自動發火裝置的真正意義上的地雷,就是明代中國人發明的。如果要追根溯源,最早期的原始地雷甚至可追溯到宋代,而直到眼下隆慶年間,大明地雷的種類和發達程度均領先西方不少。

高務實當年閒暇時曾就這個問題看過一些書,他記得王兆春所著的《中國火器史》中就曾經介紹說,地雷是明代嘉靖時期曾任三邊總督的曾銑所發明。當然也有些地方,譬如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裡則說,在明代初期1413年焦玉的《火龍經》裡就有機械發火裝置的地雷,但其實《火龍經》應該是嘉靖以後的明人之僞作,假託明初而成。所以,地雷發明者的榮譽還是應該還給曾銑。

“地雷是埋在地下爆炸的火器,創制於嘉靖年間。據《兵略篡聞》記載:‘曾銑在邊,又制地雷。穴地丈許,間藥於中。以石滿覆,更覆以沙,令於地平,伏於地下,可以經月。系其發機於地面,過者蹴機,則火墜藥發,石飛墜殺人’”

地雷被曾銑發明後,迅速被其他人不斷改進,延伸許多新品種。

“據《籌海圖編.經略三》記載,丹陽的邵守德用生鐵鑄成一種地雷,內裝火藥一斗多,並用檀木砧砧至雷底,砧內空心,安火線一根,通出殼外。地雷製成後,選擇敵必經的要路,‘掘地成坑,連連數十,將地雷埋在坑內,用小竹筒引出火線,土掩如舊。’雷中安有發火裝置,敵軍經過時將其踩爆,羣雷震地而起,火炮沖天,雷殼破片如飛蝗四出飛擊,人馬紛紛斃命”。

到了萬曆時期,明代地雷的發展更是達到了一個高潮,“《武備志》卷一百三十就記載了十多種”,這其中有踏髮式地雷,有拉髮式地雷,有點發式地雷,還有絆髮式地雷。而西方使用地雷應該相當晚,真正意義上自動擊發的地雷可能要晚於明代兩百年左右,到日俄戰爭時纔有俄軍使用地雷的記載。

高務實其實在給戚繼光的畫冊中也沒敢拿出太超前的東西來,此次密會也只是初略的談了談一些發火裝置,無論踏發、拉發、點發還是絆發,高務實都給出了簡單的製造方法——其實這個東西沒有什麼難度,只要思路對了,並不難辦,而戚繼光本身就是火器專家,所以高務實也就沒有細談了,畢竟他們倆時間都很緊張,不可能在開平耽誤太久。

但是原本歷史上大明就自己搞出來的一些地雷,譬如踏髮式地雷的代表“炸炮”,拉髮式地雷的代表“伏地衝天雷”,點發式地雷的代表“無敵地雷炮”,絆髮式地雷的代表“萬彈地雷炮”之類,高務實都給出了製造思路。

歷史上的第一枚水雷,也是明人發明的,不過那是在萬曆十八年,名字叫“水底龍王炮”。不用說,高侍讀抄書不倦,把這個初級水雷產品的製造思路也提供給了戚繼光,不過戚繼光表示這東西在北方可能用不太上,建議高務實交給劉顯——戚繼光是個在官場上頗爲敏感的人,顯然他已經知道劉顯實際上已經投效高拱一派的事了。

不過高務實發現,戚繼光在提過了劉顯之後,明顯還有些欲言又止,不禁笑道:“此乃軍國利器,小子雖然不才,也不至於藏私,我知道戚都督一定是希望我把這水底龍王炮的製造方法再多給一個人——廣東總兵俞虛江,是嗎?”

虛江,是俞大猷的別號。

戚繼光見高務實面色如常,並無絲毫不滿,不禁感慨此子年紀雖幼,但論大氣,卻是不遜前賢,也就不多客套,點頭承認道:“劉總戎雖也是南軍,但此刻畢竟遠調貴州,何日再回狼山尚不可斷,而俞總戎則是廣東總兵,一直都在跟倭寇交手,且手底下有一支能征善戰的水軍,他若有此物,必能如虎添翼……如此,則我大明之福也。”

高務實笑着點了點頭,道:“好辦,戚都督可以把我那畫冊中的水雷製造之法派遣穩妥之人親自送去廣州。”

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29章 複雜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41章 沒轍了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229章 指點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73章 厚道人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84章 變色龍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209章 加銜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206章 弒嶽(上)第184章 變色龍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05章 升官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54章 將至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225章 三策(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79章 “刑天”行動